之前有人說過類似的話,雞湯有沒有用,看你是否付諸實踐。

很顯然我想大部分人看了就看了,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和決心去做出改變。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這個。是的話,你可以繼續往下看。

心理學教育者黃啟團在他的書《圈層突破》中提到,人的經歷會固著在他的潛意識中,形成龐大的認知系統,影響著人的行為,進而影響人生。

根據心理學研究結論,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最終有三個去向。第一個是在大腦短暫停留之後被你遺忘;第二是深入潛意識中成為信念,影響你的人生;第三是被潛意識固有的信念排斥在外,停留在大腦中。

而真正影響人的行為的是潛意識中的信念。信念決定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也就是說這個雞湯有沒有用,得看它有沒有成為你的潛意識中的信念。

而第三個去向正是你明明覺得雞湯很有道理,卻對你並沒有多大幫助的原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同樣的,外在因素推動是壓力,內在突破才是成長。這個雞湯對你來說可能就是外在壓力,它確實會對你產生一定動力運用,但遠遠不足以抵抗在你潛意識中盤踞已久的信念。

那是不是雞湯真的就沒用了?

其實不是的。那些與你的經歷息息相關,能讓你產生深刻感觸,動搖你原有信念的雞湯,還是很有用的。

還有就是既然人的信念跟經歷經驗有關,那麼也是可以習得的,也就是說把你知道的不斷地實踐,並取得了收穫,原有的信念也是會被新的模式取代的。

所以呢,總結一下,雞湯有沒有用,一看它能否給你帶來強大的觸動,二是看你有沒有去實踐應用並從中受益。


不想學習,不想上進,不想鞭策自己

再多的雞湯都

沒用的


說簡單點,看了雞湯後努力、成功了,那就是有用;不努力或者失敗了就是沒用。


近幾年來,各種勵志書的圖書市場,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寬廣。雖然紙質書市場持續低迷,但此類圖書然的需求量卻仍在不斷增長。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還是與當代人所面臨的巨大壓力與嚴重焦慮有關。這是一個人人都在焦慮的時代,因為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令每個人都擁有了一堆獨家訂製的焦慮。

看看最近熱播的都市劇,便能從中發現不少當代人面臨的普遍難題。

《20不惑》中的年輕人們都忙著找工作,實習生的姜小果好容易進了投資公司,身為職場菜鳥,在工作中學到的第一課是替女上司的錯誤背鍋,接受公司前輩們心安理得的壓榨。

《30而已》裡面的女主角們為孩子上幼兒園而焦慮,為自己的婚姻問題而焦慮,男主角的日子也不好過,如在電視台工作陳嶼,也不得不面臨被上司打壓,被邊緣化的現實。

40歲的人們似乎不再被大家列入考慮範圍內了,畢竟30歲的女演員們都沒少抱怨自己沒戲演。《30而已》中王漫妮的女上司,那位年齡40+的前店長不也在團隊聚餐時感嘆,以她的年紀,再過兩年就會被公司淘汰掉了。

年輕的應屆生們擔心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好容易找到工作的那些幸運兒也沒有覺得如何歡樂,做不完的工作與看不到上升空間現狀,讓人感覺幾乎每天都喘不過氣來。

30歲以上的人活得更加辛苦,年齡一過30,就隨時擔心自己哪天就會被公司淘汰。知乎上那個熱門問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下面兩千多個回答裡面是無數35+中年人的辛酸血淚。

類似「那些大公司里,35歲以上的人都去了哪裡」一類的問題不斷成為壓垮每個成年人最後那根稻草。

似乎,這是一個人人都很焦慮,人人都有壓力的時代,所以各種勵志書成為不少人迫切希望抓住的那根稻草也不算奇怪。因為它方便獲取,到手成本低,而且有很好的即時效果,通常我們在看完一本心靈成長或勵志書內心情都會變好很多,而且如果圖書質量足夠高,這種好心情能夠持續上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簡單粗暴的劃分一下,我們可以將勵志書分成業餘型和專業型兩類。

其中業餘型是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那種俗稱小故事大道理的心靈雞湯型。通常都是一個故事後面跟著一個道理,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開頭,故事講得多了,以至於生出一個專有名詞「無中生友」來形容這種情況。

不過這種書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方便易讀,效果明顯,即使沒有任何心理學知識的人也能看得明白,雖然說明方式有些簡單粗暴,忽略過程,只談結果。

只是採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告訴你,只要如何做就能得到一個怎樣的結果。而且這些小故事通常都會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書里各種我有一個朋友的段子滿天飛,讓你覺得你只要像那個朋友一樣努力一把,就下一個成功的就是你了。有些類似速食麵,你可以說它不夠健康,但勝在製作簡單,出品快速。

但是這種書的缺點也和優點一樣顯而易見,現實是不是所有努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成績,不是付出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大團圓結局,所以現在這種小故事+大道理的敘事方式已經為部分讀者所嫌棄。

在這種大背景下,專業型勵志書受到更多讀者的歡迎。所謂的專業勵志書,是指那種從心理學、哲學等專業角度出發,由專業學者撰寫的勵志書,比如美國華盛頓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副院長、心理學與腦科學專家蒂姆·博諾所寫的新書《幸福的科學》。

身為一位具有多年研究積極心理學經驗的專業學者,蒂姆·博諾將自己多年 的研究心得融入到這本書中,用一系列心理學專業知識,附以專業心理學實驗結果,回答了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如何科學地獲取幸福。

從一個專業學者的角度告訴讀者,心理學證實,基因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我們有意識的行為和日常習慣,這些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和控制的部分,能夠和基因相互作用,抵制或增強遺傳因素的自然表達。也就是說,雖然從基因角度,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弱點,但仍然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快樂。

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從心理學專業角度講述了不少如何實現個人成長的實用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體育鍛煉對於心靈健康的作用,如何提高睡眠質量,每晚做個好夢,怎樣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專註力,以及管理好自身負面情緒的實用方法等等。

《幸福的科學》可以說是一本專業型勵志書的代表作,這種專業型勵志書通常不夠有趣,書中會有不少所謂的大道理,以及各種專業知識,雖然作者們會努力將書寫的生動有趣,但對於看慣了網路段子與雞湯故事的讀者來說,還是會覺得有些單調乏味的。

雖然,作者為了證明自身觀點,也會舉上不少實例,但這些實例並不是什麼情節生動的小故事,通常是專業學者嚴格按專業標準進行的心理學實驗,自然不如那些「我的一位朋友」的故事來得好看。

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業餘型看成速溶咖啡,簡單方便,但味道一般。將專業型當作現磨咖啡,對於咖啡豆和烘焙手法都有很高要求,而且要等,做起來比較麻煩,但是值得,因為味道會好上很多。

但是,如果希望真正解決自身問題,學到真正實用且有效的知識,還是建議大家閱讀此類專業型勵志書。此類書籍接近於每日堅果一樣的存在,可能在味道和口感上不如薯片一類零食好吃,但更加健康,而且因為足夠專業,更加具有實用性。

畢竟,要想真正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正確的方法與有效的執行,兩者缺一不可,而類似《幸福的科學》這種專業型勵志書,算得上是一份正確而精確的地圖,可以帶我們高效、快速到達想去的地方。

幸福的科學 幸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新興科學 中信出版京東去購買?

kinbor 創意門系列B6手帳本手賬日程本硬面加厚筆記本京東去購買?


看人。對一些人可能有用,但對抑鬱症患者是沒用的。


高中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很激勵人。書名忘記,好像是拿破崙希爾的書


分人

有的人看完以後就在腦子裡空想

而nb的人就是已經實幹了


只喝雞湯不行動也是沒有用的


說實話就朋友圈那種奇奇怪怪雞湯要是能喝下去,都不知道該說你什麼……我真心覺得那玩意很弱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