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不管是影視方面還是文化方面,很多現代成果都是對20世紀以前的成果不斷翻新,不斷翻炒,文的弄成武,武的弄成文的,所謂的創新也是添枝加葉,難道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超越17,18,19,20世紀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嗎?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沒辦法超越前人?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其實我的想法比較簡單,且與你的想法有點相反。作為入坑生物的基礎學科的小民而言,請允許我以生物為例。上大學第一天,老師們就讓我們多閱讀文獻,而且有一句是這樣子的「現在你們書上的論點雖然比較成熟,但是保不準哪天就被推倒了」。說一個冷門點的消息,去年一位大牛教授發現了「藍光受體蛋白」,這個雖然不能算改變世界的大發現,但是確實在前人的基礎學說上進了一步,而且估計下次修訂某些生物方面的教材時,這點估計會被收錄,這其實變相已經影響了世界,至少有一批基礎學科研究者會從事相關研究。

我舉這個例子雖然不能說很具有代表性,但是我想表達的觀點是:世界其實是在不斷進步,新的學說也在不斷提出,雖然不能確保它的正確與否,但是這些確實會改變世界。 他們不能算添枝加葉,準確而言,應該算是對舊學說的拓展,並有可能自成一脈,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說。

我覺得其實世界上隨時隨地都可能有新的改變世界的學說產生,一方面該學說的正確性有待於時間的檢驗,另一方面,需要我們主動去閱讀,去探究,說不定這些學說的影響就是下一個進化論呢 ,笑…不好意思,可能有點偏題,不過我的觀點大致如上,有需要請參考。
提問者您好,您說的問題在當代世界肯定是存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系列――雖然我不是果粉。這種所謂的創造其實源於一點,就是商業文明的操切,我沒用過蘋果,但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蘋果其實只是想用所謂的升級換代來吸引注意力搞營銷,商業文明帶來創新的同時必然會帶來粗製濫造。

我們也要承認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憑空冒出來的,都是從前人的經驗上總結的,想要跨越一大步是非常難的。質的飛躍往往是不經意間量的積累。不是我們今天沒什麼跨越,是古人就沒什麼跨越,或者說我們今人和古人一樣,一直在跨越。


文學藝術的大飛躍是要有契機的,波瀾壯闊的時代不多,平庸的時代居多,目前就是平庸的時代,就像你不能埋怨沒中500萬一樣,人類大多數時間裡都處於平庸時代。比如你所說的20世紀,那就是人類最波瀾壯闊的時代,每幾年就會發生一個驚天動地的事件改變人類,首先是19世紀末真正的全球化放出資本怪獸吞噬了舊貴族,改變社會結構,然後世紀初文化精神靈域一波輔助大師帶節奏,科技靈域一波鬼畜輸出跟進,兩次大戰刺客收割人頭。緊接著原子彈,冷戰,古巴危機重啟地球,蘇聯解體,計算機網路普及。

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出本世紀能發生跟這些事件相比的事件,大事件只有把蘋果手機算上了。

19世紀末人類本來過的很平凡,突然科技爆炸,告訴你環球旅行80天,電燈電話都有了,說不定明年摩登時代到來,大家都不用上班還有錢花,結果第二天世界大戰爆發死了一半年輕人,本來以為全完了二戰完了該三戰了,結果原子彈一來不用再打了和平到來了,結果兩個神經病又要同歸於盡,本來以為又完了,結果突然又慫了,不打了再和平嗎?不行非要冷戰,本來以為美蘇斗個世界末日,結果蘇聯突然完球了,美國發明了互聯網大家該好好過日子了吧,結果他又到處挑事又911了。多刺激的一個世紀呀,王思聰變屌絲在變回來,曹雪芹的經歷都沒這個坎坷,想法多大師能不多嗎?每折騰死幾千萬都會崛起一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大牛,這就是本質,都說民國大師多那是沒橫向比較,歐洲那前後牛人才成打好吧。全球融合——生產力變化——社會結構變化——文學藝術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變化……大師產生是可遇不可求的,想要文藝復興就得經歷中世紀,想寫紅樓夢就得先成王思聰再敗家


量變引起質變,而且多數質變都是量變引起的。雖然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很小以至於看起來像抄襲,但是這總會為飛躍帶來條件。

飛躍確實是有的,但是相對稀有。不一點點走就更難接近。

我們做的一切至少提升了飛躍的發生概率。


最近在研究量子力學,雖然一知半解,但得到的結論可能能回答你的問題……

在前人的基礎上修復,最終可能帶來顛覆,只是時間的問題。


沒明白啥意思?啥邏輯?


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