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前除了家裡親戚,沒有見過其他本家,直到大學才在一次與其他學院一起上課的課堂點名上,認識了一個本家。

稀有姓氏見到同姓說惺惺相惜一點不為過。從小被人小桂子的叫很尷尬,介紹自己姓桂別人不相信,曾有過煩惱,為什麼姓這麼獨特。

以前對自己姓氏來龍去脈不清楚,直到後來了解才明白,上面那張圖其實說的很明白了,桂姓源頭是姬姓,魯國公室一支,最早周公兒子伯禽奔魯建立魯國,到了庄公這一代分出了三桓,而桂姓的源頭即來自三桓之一季孫這一脈,把持魯國朝政很多年,而後在戰國末楚滅魯之後不久,秦統一六國召六國博士入咸陽,齊魯特別是魯國在周室衰微後,周禮在魯國保存的最為完整,所謂「周禮在魯」,因此魯國季孫的一支後人(姬)季禎入咸陽因焚書坑儒被害,其幾個兄弟得知後為避難逃亡而改姬為「桂」,這也是桂姓在漢初才開始出現的原因,之後就有了桂姓。

講到三桓之一的季孫還有個故事:季孫氏起於桓公子季友。關於季友,有個傳說,說他的母親懷孕的時候,他的父親魯桓公曾經讓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於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再讓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復於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給他取名友。該怎麼說呢,現在看春秋三傳(《春秋傳》《公羊傳》、《穀梁傳》)等春秋戰國與魯國歷史相關的史書覺得很親切,因為算是家史的一部分。

然後就直接買了本上世紀末出版的絕版書《魯國史》,留著以後給自己孩子說祖先的歷史,告訴他姓名的來歷。

這是我家的家譜,破四舊的時候因藏在草垛里幸免於難,但已經到了急需重修的地步了。現在想想很多大姓來源比較蕪雜,小姓相對源頭比較好查。漢姓桂來源很單一,也就很容易弄明白,而且有家譜可以依循。

「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希望各位「桂姓」本家支持下,畢竟全國也有為十萬多人呢。o(^▽^)o

直接複製了我在另一個題主的答案,太長了,見諒。


所謂「五百年前是一家」,難得有共同點,就會產生「惺惺相惜」的感覺。
如同他鄉遇故人

於千萬人群中終於看到一個同姓的還不是自己的父親爺爺弟弟,分分鐘點贊加好友打招呼,不用多說就會心一笑。

~這是我上大學第一次打開校園社交app的真實例子。

不要問我為什麼

也許只是每次初次和人見面時,對「哦!原來還有你這個姓」之類的打招呼方式頻繁回復了太多一樣的答案和解釋bala…而疲乏。哦,你看,從姓氏來講,我們看上去好像還挺寂寞的~
例如,他鄉遇故知
我想到的是擁有稀有姓氏的人平時講出姓名時總會被稀奇一番,而看到同姓的人時不止同姓三分親的惺惺相惜,還抱有同情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