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羊毫,莫用生紙。用筆多切推,結體宜扁方。

建議先臨三門記,體會一下用筆。

寫趙字,筆墨紙硯不貴不大容易出效果。

再多我就不說了,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的,多體會。


謝邀。題主的臨作氣韻不俗,可造之材,稍加整飭可有大進。存在的問題,結構鬆散,原因是筆勢不緊。點畫不精,原因是用筆不精準。有的線條空卻,原因是沒有萬豪齊力,筆力不足。字形秀長,不符原作本意,原因是多種的,以後注意即可。綜合第一至三條問題的原因,就是一個問題————用筆不精。用筆技巧的書法根本,也是書法的一切。情感,情緒,想法等等想要表達的一切都需要用筆來表現。有了精準的用筆技巧,線條就可飽滿,點畫精準,筆勢緊密。建議題主找一位明師,好好地從用筆技巧入手,有了大徹才可大悟,以免耽誤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熱情。

祝你好運。


沒有一筆寫對,甚至是沒有一筆你想要去寫對。

《膽巴碑》很難。難在看起來很簡單。如果臨過智永的千字文,就會感覺趙孟頫很變態,明明是那種筆法,卻藏起來,一筆一筆的藏起來,臨的時候除了要學筆法,還要學怎麼藏起來。

你臨寫的,結構上中宮縮緊沒有做到,筆法上起筆收筆太草率,線條上提按,結構上收放、筆畫間聯動,都沒有認真去揣摩。

《膽巴碑》是比較沉穩的,不輕浮。臨的時候我個人覺得看的時間要遠大於寫的時間。

畢竟是奠定趙孟頫歷史地位的字帖,沒那麼簡單的,加油吧!


1,結構不是很對

2,筆畫不穩,太軟

3,連帶性不夠

4,理解不夠,讀帖太少


謝邀。

整體感覺不對,有書寫節奏的問題,趙孟頫在書寫膽巴碑時運筆很快,沉著痛快。解決方法:建議熟練以後加快書寫速度。

另外結體偏長了,寫的時候要多加註意字形。對比原帖感受一下,原帖大多數字都是方扁的。

還要注意用筆,拿第一個字舉例,比較明顯的幾處我標個序號啊,方便你對照:

1.注意起筆角度

2.注意收筆形態,呈方形

3.轉折也是角度問題

4.此時方切筆

5.收筆有動作,非常明顯有一個停頓

6.筆鋒偏了沒有調好

7.出鉤速度不夠,注意方向

8.這一筆從一開始就起錯了,同樣是角度和形狀的問題

9.這個豎應該是逐漸收力,注意控制一下輕重

其他字你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對照,自己就能看得出來。

拋開原帖看你的這幅臨摹,看得出有一定基礎,章法也乾淨整齊,有些歐楷的影子,可能目前對趙體筆法還不熟悉。趙體是一個比較好入手的字體,但是一定要多加練習,趙體貴在精熟,它看似平淡,實則有非常豐富的動作細節。如果想掌握它,要加油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