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不大理解上來就是一句「農曆是觀天授時,指導農業產生的」那些人

稍有些認知就該知道,太陽躔度對農業的影響遠遠大於朔望月的影響。農曆需要對農業的指導所以必然有著太陽躔度為標準的節氣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說公曆更能說是為了農業而產生。

沈括於夢溪筆談中力主氣歷而拋棄其中的陰曆部分顯然就有這種考慮..

其次最早提出觀象授時、敬授人時的文獻典籍如尚書....其中提到的「人時」幾乎都是政治事件.我真的看不出是指農事....

農曆是指導農業的,公曆是不是就是指導公交車的?

我沒瞭解過這個名詞的歷史,儘管它大概是近現代出現的,也確實可能真的是指導農業產生的可是「農曆是指導農事」的論據呢?

農曆於農事相對陽曆來說的優勢在於我小老百姓可以通過月亮定「日曆」.是方便而不是指導.

然而一月天數由朔望月決定恰恰是導致實際季候和月份的偏差遠遠大於單純以陽曆來指導的結果...

陰曆以朔望週期為一個月的長度,陽曆以一個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的長度.

農曆作為陰陽合曆,是以朔望週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同時為了讓月份不至於和季候偏差太大,每三年左右置閏一次.(太陰平年354天,太陽回歸年365.25天)。使得一定年內兩者總天數一樣.反觀陽曆四年閏一日足矣(先不考慮其他如歲差、章動等影響)

同時農曆有著節氣的引入,氣數曰歲,朔數曰年..節氣按照氣數長度來,即太陽回歸年長度.所謂的陰陽合曆簡單的說就是這樣.當然了,實際曆法計算內容遠不止這些

而公曆是陽曆中的一種,規範了一年的起點,二月的特殊和大小月的安排..


公曆和農曆之間的本質差別是:公曆是一種標準的太陽曆,體現在24氣的日期每年總是大致相同;農曆是一種陰陽曆,體現在每個月的日期與月相綁定,而每個月的序號(除極少數特殊情況外)與24氣裏的中氣(也就是公曆每個月裏第二個節氣)對應,通過閏月來調節。

於是:

公曆每年的長度在365和366天之間變化;農曆每年的長度在12個月和13個月之間變化。

公曆每個月30或31天(2月除外),與月相變化的朔望月週期無關;農曆每年長度最長385天,最短353天,與地球公轉的回歸年週期無關。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新曆是世界通用曆法


現行公曆是陽曆,農曆是陰陽合曆


公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所定出的曆法,是世界上通用的日期。

農曆也就是我們說的陰曆,是按照太陰(月亮)繞地球為一個月,12個月為一年(閏年為13個月)所定出來的曆法。(以閏月調節年之四時)。中國傳統的曆法自夏朝始,稱為夏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謂之太陰曆,故稱為陰曆。農曆是我國古代用來農耕的日期,也就是日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公曆又稱太陽曆,是根據太陽的運行變化 是現在國際通用歷。

農曆又稱太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運行變化 為什麼我國不放棄農曆呢,除了過傳統節日的需要外,農曆對指導我國北方的農業有重要作用。

叫法也不一樣

比如一月的第一天公曆叫1日或者1號。農曆叫初一。


農曆是古人觀天授時,指導農業產生的,是華夏人自己的曆法,叫陰陽合曆。現在所謂的公曆是西方的曆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