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於 1 月 13 日下午 14:00 舉辦一加 2020 屏幕技術溝通會,會上公佈了一加手機新屏幕將支持 2K+ 超清解析度,120Hz 屏幕響應,240Hz 屏幕採樣率,10 bit 顏色顯示效果,此外還將在手機中採用 MEMC(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技術。

這對今年的手機行業意味著什麼?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挺好,我相信高解析度+高刷的屏幕未來會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

手機還跟PC有點不同,畢竟PC這邊配了好屏幕的大概率是要面向專業用戶的,所以刷新率這種參數倒在其次,色準,色域什麼的可能是專業人士更看重的(比如,別看蘋果的P3很厲害,有的行業得要AdobeRGB)

手機不同,手機更加註重用戶體驗,對比一下Android和Windows10你也會發現,單論用戶體驗上,大多數AndriodUI顯然更加貼心。

至於解析度,畢竟之前就說過,2K哪怕是P排,對於手機而言真的已經夠了,達到這個級別的手機屏幕,應該有一些別的追求

蘋果的Retina(對於手機,326PPI)可以稍稍做一個參考,一般情況下,Retina是舒適體驗的底線,往下半個檔次,一般就會不舒服,眼睛挑剔的已經能隱約看到像素點,比Retina再高一檔,基本上就是人眼極限了,再往上,除了臉貼上去仔細比較,意義確實比較小,不如投入到別的地方,這點上來說,2K倒是正合適

騷尼前幾代除了XZ3之外每代都有搭載4K屏的機型,不過實際上用處不大,這次X1(雖然是偽4K,或者是1600P)我對比S8+看過,差距真的不大

(雖然除了高刷之外,亮度,色準,色域,HDR(蘋果自己搞了個XDR)等等還有一大堆可以搞得噱頭,但是可能高刷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了……畢竟不少屏幕稍微超一超都能過60HZ,而前者是要實打實花錢的)


關於刷新率,之前不知道在哪兒看到的,人眼的上限大約是200出頭,再高也就看不出來了,老人可能沒那麼敏感

當然落實到個人身上,感覺不一樣

從我自己的實驗來看,即使是我媽那樣不怎麼玩遊戲的人,也能很清楚的區分60/120,然後告訴我,「這個一點都不卡哎,那個感覺有點卡!」

至於我這種經常打遊戲的,即使是60/75/90這樣的也能很快區分,桌面動畫受制於本身桌面端的不重視,可能感覺沒那麼明顯,移動端的話,即便是90HZ帶來的體驗提升也是立竿見影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目前的60HZ只是成本考慮下的無奈之舉,1+的90HZ就是要更流暢一點

至於120HZ的屏幕的絲滑流暢?我想買過iPadPro的同學應該在幾年前應該就體驗過了


實際上不只1+,之前三星和水果似乎都有類似的爆料,我覺得沒有死磕解析度,而從別的地方嘗試提升用戶體驗,應該是一件好事,相反,大法的4K真的是參數很漂亮,但是配合著和庫克良心一樣大的電池,這玩意還是更適合當信仰供起來

實際上對於桌面端一些在13/14寸機型上4K的情況,當然也可能使為了一些專業人士考慮吧……但是我是不太喜歡這樣,就跟Msi今年那個300hz的屏幕一樣……真的有必要嗎?

這裡插個題外話,我也挺希望筆記本這邊能快點普及2K@120HZ的屏幕的,1080P即便是到240,還是能看出像素點,而4K@120HZ,一方面可能成本下不來,另一方面,4K屏本身都是電老虎,再來120,功耗怕不是比低壓U都厲害,續航什的基本上涼涼了。雷蛇那個也是給了17寸的本子

當然,這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也是個考驗,畢竟就和筆電可能喫不消4K@120一樣,手機這邊的2K@120,一般亮度也不低,對於手機續航的考驗還是挺大的,尤其是現在手機為了放下更大的電池,已經做的夠大夠厚的了,參考之前蘋果的Pro Motion,甚至手錶上的那個常量,都是自適應的,如果這麼幹,應該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下這個問題,當然嘍,不管怎麼說iPadPro開了之後掉電掉的還是刷刷的……1+不知道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以及,千萬別像某碩那樣做低色域高刷的辣雞屏幕,不過,據說棒子已經把高解析度高刷新率低亮度的辣雞TN做出來準備禍害人了


咱今天來談談刷新率

在去年的一加7系列出生之前,不少廠商、用戶對這一塊並沒有多少的重視,甚至連「刷新率」這個辭彙在網路上出現的次數都是少之又少,不少用戶對刷新率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對此我在站內找了一些資料,方便一些關注我的小白用戶對此進行一些簡單的理解,以及對一些誤區大致的解答:

@智東西

智東西:手機屏幕高刷新率會讓系統更流暢嗎??

www.zhihu.com圖標

「刷新率」

簡單來說,就是屏幕上每秒鐘生成的圖片數量。刷新率越高,每秒生成的圖像也就越多,你感受到的「延遲」或者「卡頓」感就會越低

「一加」這個「屏幕大廠」繼去年的90Hz高刷屏之後,在今天又預熱了今年這款2K+120Hz的高刷屏

這個思路是很棒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作為主力/日用機可能真沒必要,只是當做一個賣點來徒增耗電罷了...或者說這是一種「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需求

到了5G時代,耗電肯定是會增加的,續航也就大打折扣了,為了保證續航,目前的5G手機基本都配備了4000mAh以上的電池,而電池的體積也會變大變厚,這是所有廠商(供應鏈)至今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比如小米9Pro的用戶 @咪玩啦Gsstrdo

小米9Pro 5G手機 夢之白 12+512G京東去購買?

而電池的增大,也會直接導致手機變厚、變重

不少廠商為了讓手機看起來會更薄,便選擇了曲面屏(這讓喜歡直屏的用戶很難受啊喂!)

扯遠了(捂臉)

高刷新的屏幕會帶來更加高的耗電

刷新率越高,耗電程度也就越大,所以廠商在考慮續航的情況會將電池容量做大,電池體積也就會做的越來越厚重


咱們目前來講,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是60Hz,有少部分的屏幕廠商(以夏普為代表)做了120Hz刷新率的手機,而從去年開始,有些廠商(以一加為代表)做了90Hz的手機,以此來當做賣點,令人耳目一新

不少人體驗完90Hz之後表示「嗯嗯,確實流暢很多!」

嗯,我也這麼覺得

但是90Hz的耗電也不容小窺,一加手機的系統調度「堪比遊戲手機」,再加上90Hz的刷新率,續航情況有目共睹

到了今年,紅米K30系列首發了0202年的第一款120Hz刷新率的手機

Redmi K30 5G雙模 120Hz流速屏京東去購買?

而120Hz刷新率的表現卻「可見一斑」

不少人在線下體驗之後,表示「這玩意跟90Hz差不得太多啊,是不是假的120Hz啊?」

不,當然不是

120Hz+2K屏幕的機器我自己已經使用了2個月左右,對比身邊90Hz+2K屏的一加7Pro來說,流暢度的提升確實沒有60Hz變90Hz那麼明顯

然而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對於刷新率的感知程度不高,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我能分清60Hz與90Hz,但分不出240Hz與270Hz」

而刷新率越高,人對其的感知程度越低

所以,90Hz往上至120Hz、144Hz,如果應用在大眾平時的主力機上,個人認為這是「畫蛇添足」,而不是「錦上添花」

而0202年的機海,已經無可避免的掀起了一股「120Hz刷新率的潮流」

或許這次,果子又「落後」了吧


另外,今天有朋友在想法區發了類似「高刷新率無用論」的想法,以及高刷新率是否有嚴重的弊端,跟工程師以及屏幕供應鏈的研發部門也簡單聊了一下

得出的結論如下:

刷新率這玩意

刷新頻率越高對人眼睛來說是越舒服,但也更加的耗電,這個是眾所周知的其他貌似真沒有什麼弊端...那些說「影響屏幕壽命」的可省省吧,至少這塊屏用到你換機是肯定沒問題的

影響屏幕壽命的,是那些強行將「60Hz超到76Hz、120Hz超到144Hz」的屏幕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高刷新率對於手機屏幕有什麼特別嚴重的不良影響

一加 OnePlus 7 Pro 2K+90Hz 流體屏京東去購買?


就只有一個問題:準備用多大的電池來扛這塊電老虎屏幕??

在目前相關基礎科學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的情況下,為了保證續航,就意味著要塞進相比現在體積厚度重量皆會增加的大電池。而對於5G的支持,更使得必須在有限的空間下優先塞進無線通信元器件,因此這對於一加新機的重量和體積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並且目前來看,5G也是一個電老虎。

……………………………………

然而就解析度而言,首先來看看2013年首批從720P跨越到1080P的手機:

HTC Butterffly、OPPO Find 5和nubia Z5,其電池統統不超過3000毫安時,並且當時的CPU是高通驍龍600,內存帶寬勉強可以支撐1080p的屏幕,然而彼時的國內android生態良莠不齊,導致日常使用和續航皆不如人意。而後續機型的解決辦法往往都是通過增大手機尺寸塞進更大電池來解決的。

而接下來,解析度從1080P突破到2的時候,第一臺試水的機器是vivo Xplay3S,CPU是高通驍龍800(8974AB),其內存帶寬較大,2K屏幕也能流暢帶動。由於此時的電池增大到了3200毫安時,屏幕尺寸是6寸,並且開始支持快充,因此使用體驗不至於像上面那3臺手機那樣會擔心日常續航問題。

最後,再看看近兩年出的120hz的手機——紅魔和ROG——的崩壞3續航(圖源見水印)。

從這幾款「電競手機」到近期發布的紅米k30,大家逐漸能達成一個共識,就是這塊120Hz屏幕,即使解析度只有1080P,也依舊是個電老虎。不過由於有大電池兜底,只要不玩大型手遊,日常續航也不至於崩得太難看。

並且阿雪姐姐也說過:以前遊戲手機的電池也是扛不住的。

再來看看這次,因為目前的CPU在算力上應該不存在瓶頸了,唯一制約手機使用體驗的就是電池的續航了。

考慮到一加的旗艦機在今年必定會上865,而大家對於旗艦機的性能要求也是較為苛刻的,因此除非這一次能把電池做到不低於5000毫安時,犧牲輕薄換續航,不然用戶體驗上會不是很理想。誰也不會用一臺點亮屏幕就開始嘩啦啦掉電的機器吧。

以上です。


講真的,如果不是因為去年同一個屏廠出過同一個參數的屏幕,我估計就真的被震撼到了

哦,你問我是哪一個?

順帶一提,這玩意也有MEMC,還帶Sony自家的資料庫進行畫面優化(

SONY索尼手機Xperia 1 驍龍855三攝手機 6GB+128GB 6.5京東去購買?

好了好了,正經點

這是一塊怎樣的屏幕?

用官方的話來說,就是這個:

太長了不是嗎?簡單的總結一下就是這個:

可以明確的看出來,這是一塊極為頂尖的好屏幕,

拋開解析度,與iPhone11 Pro系列的Super Retina XDR相比,這一塊屏幕擁有了不輸,甚至勝於iPhone的屏幕顯示效果

這塊屏幕並不是被第一次採用,但被一個國產廠商所公開,確實出乎了意料

因為,國產廠商好像一直都對顯示這一塊不上心

雖說1+去年所拿出的2K+90Hz方案已經可謂超凡,但今年還能給出這麼大的進步,不知道是說用心直至,還是恐怖如斯

啊,這塊屏幕當然不是沒有槽點的,想噴的人一定會噴的

但這攔不住這塊屏幕直接晉級年度三強

如果說去年2K+90Hz讓1+站穩了腳跟,那麼今年的2K+120Hz能讓1+向前走

雖說大家都是整合商,但是能整合到這個地步,不得不讓人佩服。

可以說,這是向著未來XR(AR+VR+MR)時代的高刷率目標又邁出了一大步

以上


又及:這顆Light Sensor有點意思

RYBW嗎,提升了進光量,難怪可以實現4096級數的亮度控制了啊


這屏幕厲害不厲害?厲害,國產乃至安卓陣營第一屏幕了。

可我這裡並不想聊這塊屏幕,吹捧這屏的人太多了,也不缺我一個。我想談談高刷新率屏幕

去年綠廠90Hz三兄弟就像發重炮,轟開了高素質、高刷新率屏幕的大門(一加7 Pro那時還未普及開)。隨即而來的120Hz的K30、X50,即將到來的144Hz紅魔3,120Hz黑鯊3,90Hz米10無不宣告著高刷新率時代的到來。可在狂熱幀率競賽普及開之前,我想潑盆冷水:120Hz為時過早。

原因也很簡單:

1.120Hz的適配應用

2.120Hz的應用現階段處理器帶不動

對於120Hz的新浪潮,用戶願意為其買單,供應鏈有成熟技術,廠商願意炒作該賣點,可沒有應用場景,240Hz屏幕又有何用呢?就算開發出來應用場景了,能跑到120Hz嗎?我覺得對於淘寶這種軟體,驍龍865或麒麟995能穩定90Hz就謝天謝地了,120Hz有點不現實。更何況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呢?難道一定要冒著掉幀的風險追求高幀率嗎?

這次浪潮又不像兩年前的全面屏,一年前的彈出式真全面屏,半年前的瀑布屏。以上列舉的這些科技樹上的岔路,總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回到正軌。而120Hz屏不是。高刷新率雖好,但現在搞大躍進太超前了,導致過早的普及會變成無用功

用藍廠的話說就是「徒增功耗」,

用綠廠的話說就是「體驗一樣」,

用菊廠的話說就是「方向錯了」,

用粗糧的話說就是「不成熟的技術」。

當然,90Hz現在萬事俱備,只欠軟體適配和系統優化的東風。萬分希望國產手機今年能夠加油普及90Hz。同時也希望算力能夠提升,讓120Hz高刷屏「名正言順」地成為標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