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可中國人錢多人傻。其他民族卻不被這樣認為。這種說法因何而起呢?


十年前,我們小區剛剛建成,有個土豪揮金如土,買下了一整棟樓。小區不大,所以慢慢的他這個牛逼事蹟就傳開了,很多人也就認識了他。

可是,大多數人談起他,是帶著嘲諷的。

比如說他是陝北某個縣城來的,說話鼻音特重,比如他雖然高調地開著豪車,但每次下車都要吐一口老痰,比如他買什麼都是一買一堆,根本沒有消費理念。反正在大家看來,他富是富,但卻屬於暴發的那種富,登不上檯面。他的富裕也無非是運氣好,趕上了老家有礦。說來說去,他只是個笑料,沒人會教育自己的小孩,要向他學習。

這麼多年過去了,土豪低調多了,不知是不是投資失敗了,車換了,房賣了一堆(差價也賺足了),生活上也歸於正常了,不三天兩頭炫富了,慢慢也能和小區裏的人聊到一塊了。

大家都對他很好奇,同時誰不想多個土豪朋友呢?所以一來二去,他的人緣越來越好了。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是會嘲笑他的當年,那是真的又富又土。

他為自己辯解說:我確實是暴發戶,乍一有錢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花,所以什麼都想買,什麼都想買好的,買大的,買多多的。現在在大城市待久了,才慢慢知道錢該怎麼花了。

他投資辦了餐館、超市,人也捯飭得精幹了,還把孩子送進了本地五大名校之一。整個人的氣質都提升了好多。

說這個故事,無非就是告訴大家,不是中國人傻,而是中國人的消費觀還在形成的路上中國剛剛富起來,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中國的富人佔比,在今天來看也不是很大,貧富差距嚴重。中國的消費觀當然更加無法和發達國家比。但是中國消費者也在慢慢覺醒,對假貨、山寨、侵犯知識產權等等的產品容忍度也越來越低,對真正的好產品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從買手機看外觀、看牌子,到看配置、看黑科技;從導演拍什麼大家看什麼,到大家想看什麼導演就拍什麼。整個民族的消費觀價值觀都在慢慢成熟。

一切都在變好。


因為大罐茶、8848在中國銷量不錯!好萊塢爛片大多在中國市場翻身。

謝邀!


改革開放一批,炒股一批,網購一批,自媒體一批,拆遷又一批。一批批暴發戶自我感覺良好,找不到北。


因為是真的好多這樣的人


謝邀

因為這兩者都是事實,而能滿足這兩者的地方真不多。

中國人錢多並非是中國人均有錢,而是中國人口這麼大的體量就算每個人只拿出一分都是非常巨額的資金,所以錢多。同時中國的教育程度,教育制度和科普力度都比較低下,也沒有宗教阻礙所以纔有了人傻的說法。


因何而起不好考察。不過最近的熱點:巢客遇家。

租客明明可以找月付的中介,偏要找個年付的中介,這不是錢多人傻嗎?沒年付的錢也給不到年付,只能給月付。這也是錢多人傻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以前一直覺得西方人嘲笑中國人人傻錢多是錯的,但是現在我不這樣覺得了,因為人家這樣說確實是有原因的。

就拿追星來說吧,那些明明在自己本國就是各種被嫌棄、水平其實也不怎麼樣的女星,在中國買個營銷通稿就能被吹上天,在中國恰錢這麼好恰,在那些人明明做錯了、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要為她洗地,還有一些腦殘不但不允許別人對她有不同哪怕是對的看法還要污染各大APP發表腦殘言論。

真的讓人寒心。


本回答不友善。

在一些人的新裏,這句話應該是「在中國,錢多的人傻,錢少的人聰明」。

就比如買房(特指一二線城市商品房)這事情,住房商品化二十多年來,每一年中國的聰明人都在等待房價暴跌然後抄底,每一年中國的聰明人都在嘲笑「高位接盤」的人,每一年中國的聰明人都在唸叨「今年情況和往年不一樣」,每一年中國的聰明人都在罵那些勸人買房的人······,年復一年。

還比如,聰明人總認為自己懷纔不遇,所以絕不會為自己的判斷錯誤而反省,總相信成功人士的雞湯,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馬化騰,認為有錢就要去「投資創業」,買房是傻缺行為。

這兩個例子是針對占人口95%以上的處於低收入人羣的普通平民階層,也如果你認為你不是,請勿對號入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