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簡直太正常了,連馬爾克斯自己都差點寫不下去。他在訪談錄《番石榴飄香》裏說道:

我十分喫力地寫完第一個句子的那一天,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非常心虛,不禁自問:我下面不知會寫出他媽的什麼玩意兒來呢。事實上,當我寫到在一片叢林之中發現了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時,我覺得這本書無論如何也寫不下去了。

此處應有一排加油鴨。


作為普通的喫瓜讀者,我說下自己的感受,純屬個人體驗哈。

百年孤獨是一本以晦澀難懂著稱的名著,所以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懷著高山仰止的心情打開了它。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打敗了,不但看不懂,而且還看不下去。

我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但這一次與以往不同,不是我主動放棄了繼續閱讀的意願,而是被馬爾克斯拒之門外。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看書還要被作者勸退的感受。

我以為馬爾克斯為這本著作設計了准入門檻,比如複雜的時間線,重複的人名,而我沒有達到成為他的讀者的標準。所以我對自己還挺失望的。

但是今天看來,這種連讀書都要被作者拒絕的感受,也是孤獨的一種吧。帶著這種有點喪的心態再去看第二次,第三次,終於有一天翻到了喜歡的某個章節,然後順利地讀下來了。

直到現在我還是看不懂書裏的隱喻,大概要了解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以及作者生平才能跟百年孤獨走得更近一些。期待知乎大神們推薦一些相關的書,或者多寫寫百年孤獨的深度書評。

所以,百年孤獨看不下去很正常啊,馬爾克斯不是陳忠實那樣的寬厚長者(狗頭),他就是寫了這麼一本不容易看下去的書。如果你看不下去卻又心裡放不下,就算入坑了。它不但遲早要被你讀完,還要被你反覆讀很多遍,一如書中人穿梭於布恩迪亞家的秋海棠長廊。


人命多且長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記不住人名,所以整本書看下來都有種很混亂的感覺。(個人表示每次讀外國小說啥的都記不住人名,看過去就是眼熟的就當認識的了。)還有就是百年孤獨畢竟是外國小說嘞。離我們的生活可能會有點遙遠,裡面的一些故事情節都會比較難懂。這本書我也分了好幾次看完。人名啥的真的記不太清楚了。就是人物關係也很難記清楚呀。只記得大概的故事情節。(是我太辣雞了麼???)


大概是因為國外作家創作的內容與你的生活過於遙遠,文字也是翻譯過來的,沒有母語原創閱讀來得暢快淋漓?


可能會你被人名字弄得頭昏目眩了。怎麼讀都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很精彩的,尤其是開頭,給很多經典文學作品以啟發的。比如:額爾古納河右岸,追憶似水年華,情人,還有雪國,電影東邪西毒


還有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吧,反正我看外國小說那些名字一大串的看不下去的。

尤其是《霍亂時期的愛情》,讀了幾遍也不記得人物名字,只記得主要情節了。後來我同學告訴我用人物ABC來代替,哈哈哈。

現在在看賈平凹的《浮躁》,裡面的名字就很簡單,小水、金狗……名字都能體現出一點人物性格,我想這也是翻譯外國小說做不到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