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光和聲音都是有速度的,所以人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過去,那麼現在存在嗎?現在是什麼樣的世界?人怎樣才能感知現在?

我又仔細想了一下,有種怎麼想都想不明白反而問題越來越多的感覺。

追加一個問題。每個事物離人的遠近是不一樣的,所以理論上人看到的是不同時間的物體,人的大腦怎樣把這些不同時間的物體整合到一個空間之下?還是真如某些人所說,世界就是我們大腦想讓我們感知的模樣?


現在存在啊。

現在看到的是陽光,是過去八分鐘的太陽發出的,現在纔到達我們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當前現象,並由當前現象來推測過去和未來的事情。

另外,如果科學不告訴你,光速有限,陽光到達我們這有延時,在對科學發現懵懂無知的情況下,你自然把一切正在看到的都當成現在了。也覺得很合理不是?

科學告訴你之前,你認為:太陽是現在的。很合常理。

科學告訴你之後,你知道:八分鐘前的太陽發出的光到達這裡,纔是現在看到的。更合理。

由於很多事物的狀態和規律都非常穩定,不至於在短時間內發生大的變化。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往往把較短一段時間內的發生的很多過程統稱為現在。例如

有人問:你現在身體怎麼樣?當他問過之後,他說的現在已經過去了,但我們仍然可以這樣回答:我現在身體很好。我說的現在和他說的現在雖然不是同時的,實際操作中仍然可以互相指代,省的我費勁的回答:在你說現在的那時候,當時我的身體還很好,而且我現在也很好。。這就很麻煩了。還多虧了我的身體健康狀況比較穩定,纔可以這麼回答。如果事情更複雜的情況,上述交流就更麻煩了。

當然,非要一絲不苟的話,現在一閃而過,難以把握,要珍惜呀。

關於大腦整合不同時間上的事件,可用建立概念的方法來囊括。如多個不同的數字,可以歸到一個數集裏。如不同時間出生並活著或不同時間剛剛死亡了的人,統一稱為活人死人。人們還建立了模糊概念,如剛才,指過去一分鐘或兩分鐘或三分鐘等等,都可以叫剛才,是邊界上沒有明確界定的概念。


謝邀。過去、現在與未來是相對而言的,過去記錄中的事情,在發生的當時被感知就可以認為是現在發生,並且,它也有未來。它相對於更早發生的事情而言,就是現在或未來發生的事情,關鍵是「現在」這個時間點,人把它定在什麼事物上。物質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物質形式是聯繫的,物質形式都在運動、存續或存在與轉化當中,任何事物都是由前事物運動轉化而來的,並且仍然在事物的聯繫與作用中,將繼續運動轉化為別的事物,這個過程就是時間。所以,任何事物都有過去、現在與未來。人能感知物質世界,當然也能感知現在,並且,曾經感知過過去,將來還會感知未來。現在正在感知這本身就是一種事物(人與動物)的存在與運動。

光與聲音的傳遞需要時間,感知事物的過去,只要有持續的感知,就等於感知它的現在,因為事物都有過去、現在與未來。人類想更快地瞭解已發生的事情,但是,人類不可能完全消除信息傳遞中的延時,這是自然規律。對於遙遠的事物,比如遠處的星星,時延很長,只能是根據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預測它現在的狀況。


謝邀。

【感知狀態】本身是什麼時態的呢?是否包括了【現在】?


這個問題有意思,不過我覺得人僅能感知現在,就說你看到太陽吧,雖然是太陽八分鐘之前發出的光,但是是現在纔到達你的面前,你感知到了現在你面前的光,你覺得是過去太陽發出的光,但那是太陽的過去,不是你的過去,同理你看到遠處發生車禍,對於你來說也是現在發生的,光折射的時間差也是車禍現場的過去,對於你來說就是現在發生的,沒有問題。

所以說人能感知到的對於人自身來說都是現在發生的。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唯心,但其實不然,你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時間這個東西,時間只是一個人類的定義,方便邏輯思維和運算,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時間這種東西的存在。


謝邀!

是否能感知到現在,要看你怎麼理解感知,怎麼理解現在。

我個人認為,問題的思考可以複雜一些,但是描述的時候盡量簡單化。這個問題的思考是一個哲學性的話題,包含了空間,時間以及唯心論,說到現在,我們就需要提出過去和未來,因為只有比較才能最終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一二,也只能說清楚一點,因為對於空間問題的思考,是一個運動的變數,他沒有穩定的一面,也就沒有標準!

我個人認為對於現在的感知,是一種時間上的延遲,而這種延遲是空間上的一種效應,你無法覺察,也就是事情發生後你才感知到,如果事情沒有發生,你感知到的那叫預測未來,是兩回事。有的時候,有些人會在要發生事情之前就那麼短暫的一剎那,有感覺,那或許就是我們理解的感知現在,也就是即將發生,很快速,這本身就是一個空間和時間上速度轉移的問題!


你怎麼定義現在?


什麼是現在?現在有的人理解為此時此刻,但此時此刻會一直變為過去,所謂珍惜現在,指的是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而感知到的現在不過是擁有的東西食物罷了,沒有現在。


其實一直可以,就好比我們都有一個能力,我們能在一條線中找出中間的那個點,天生就有這種直覺。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我們能夠感知,題主問這個問題也是發現了我們又不能感知了。

不能感知的原因也恰恰是因為我們能夠感知。我們可能對曾經沒有經歷過的歷史沒有概念,但是對自己經歷過的都會有很大的感受,而上天的玄妙就是當下都會成為過去,我們所感知道的當下,都會在一瞬間變為過往,釋迦摩尼說過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心亦不可得。

為何會迷失了當下,那我們跟隨當下的某一個點到了過往,也是由於過分的愛,執著,迷戀不捨。中間的那個他也會變成某一端,我們會覺得過去的更好或者未來的更好,反正現在不好,產生了一個比較心理,因為過去的存在而對未來對現在有了一個期盼,因為這種作用,我們的內心並不會平衡。

所以簡單 來說,我們不能感知當下,恰恰是因為我們能夠感知,而真正要做到的是放下執著,包括對過去的執著,對未來的執著,以及對當下的執著,而對當下的態度尤其玄妙,對當下是活在當下努力生活,但是不癡迷,像流水一樣流過,來時滋潤,去時無聲。

這僅是我的個人觀點,願與大家一同分享學習。

好像答非所問了,是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