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產後修復師,來家裡做滿月發汗和修復,有用嗎?會不會有危害?


題主的這個問題不錯,畢竟現在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近幾年的產後媽媽越來越多。這樣的人羣同時也會有很多焦慮,也因此產後修復現在特別火。那麼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骨盆修復?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點展開講解:

1.是否需要進行產後骨盆修復

2.骨盆在懷孕前後的變化

3.自查骨盆產生的變化

4.關於修復骨盆的器械和骨盆帶

5.骨盆修復訓練

1.產後骨盆需不需要修復?這個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因為人體其實是有自己的修復體系的,如果你在孕前就身體比較好,有比較好的運動習慣,這樣只要給你自己的身體一些時間,你的骨盆她自己就會慢慢的恢復。

但是另一些產後媽媽就不一定會這麼好,她們可能就需要外界的輔助力量來幫助身體恢復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產後骨盆修復。

你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

翁凱翔:【產後康復】產後肚子老是收不回去?小心是「腹肌分離」惹的禍?

zhuanlan.zhihu.com圖標翁凱翔:【產後康復】強化最後一道防線:盆底肌肉訓練?

zhuanlan.zhihu.com圖標翁凱翔:【產後康復】 產後腰腿疼,謹防骶髂關節紊亂?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簡單的說一下骨盆在懷孕前後的變化:

咱們在懷孕期間,為了能夠給肚子裏的寶寶一個良好的生長空間,在孕激素和鬆弛素的幫助下,咱們的骨盆上口,大骨盆部分會慢慢的打開,骶骨和髂骨之間也會產生相應的移動,讓寶寶能慢慢的下到咱們的小骨盆。在分娩期間,咱們的恥骨聯合部分也會產生相應的改變,骶骨髂骨之間也會相互配合轉動,從而幫助寶寶順利產出。

生了小寶寶以後,如果沒有正確的姿勢和護理,不僅會造成腰、臀部,甚至渾身都痠痛的產後風濕,還有可能患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另外因為骨盆歪斜,肌肉和韌帶萎縮,骨盆向前傾斜,會讓兩條腿變得不一樣長。如果失去雙腿平衡,那麼重量均衡也會被打破,使得膝關節的壓力增大。長此以往,很有可能發展成退行性關節炎,伸直會變成O型腿或X型腿。

總的來說,骨盆在懷孕分娩過程中,會出現骨盆的變化。

骨盆位置:正常/骨盆前傾/骨盆後傾/過度向後旋轉

通常這種情況下造成的下半身肥胖,只有通過矯正骨盆才能得到解決。這也是產後媽媽們怎麼努力,下半身的肉也不見減少,屁股也不見縮小的原因。孕婦、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和有啤酒肚的人容易出現骨盆前傾和腰曲過大的情況,孕期寶寶的重量會讓腰椎前凸的角度變大,由於重心前移,但又不能彎著腰走路,所以就靠腰的力量把身體拉回來,就形成了「前凸後翹」的身體姿態,長此以往就導致了肌肉的不平衡,如果經常保持這樣的體態,會對腰椎和膝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造成損傷,同時由於重心的前移,也會做成膝超伸,膝超伸也可以見下圖:

膝蓋位置:膝超伸/正常

一般情況下,膝超伸還會伴隨著踝關節背屈角度不足。

關於以上的問題,可見此篇文章:

翁凱翔:不良身體姿態:下交叉綜合徵?

zhuanlan.zhihu.com圖標

3.那我怎麼知道自己的骨盆有沒有產生這些變化呢?

穿上褲子以後,褲子總是在腰上轉來轉去,而且褲子後面的中線也不在臀部中央?

直接躺在地板上的時候,骶骨會感覺疼痛嗎?

躺在地上的時候,你雙腳的按和地面的夾角大小會有區別嗎?

站在鏡子前面,看看你腰部左右側的曲線弧度一樣嗎?

臀部有臀線,你兩邊的臀線高低一樣嗎?

上半身比較瘦小,下半身比較粗壯嗎?

下半身比較容易涼嗎?

會有腰腿疼痛,或者發麻的感覺嗎?

現在會不會有哪些具體的癥狀令你感到不適呢?

如果有的話,可以去正規醫院先進行檢查;然後呢,通過醫院的康復科或者是尋找比較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來對自己進行調整訓練。

這裡的話也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檢測骨盆的方法,詳細如下:

首先介紹一個主視眼的概念:

將你的兩個虎口重疊留出一個口。先兩隻眼睛從口中看一個物體,然後頭不要動,閉上一隻眼睛,看另一隻眼睛能不能從口中看見物體。接著換另外一隻眼睛再去看。你會發現有一隻眼睛是看不到,或者看不完全口對面的那個東西的。能看清的就是你的主視眼。

接下來看看髂前上棘,分別在站立位和仰臥位躺著的時候去觸摸,記錄兩邊高低。

然後是後面的髂後上棘

用大拇指頂住這幾個骨性突起,用你的主視眼去看兩邊大拇指哪邊會高一些。記錄下來,進行一個反饋。

還有兩個動作,前面咱們找到了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這時候咱們把手放在這兩個點的中間部分,這個是髂骨。躺好,然後雙手放在髂骨處,向中間擠壓,看看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比較微妙的感覺;接著雙手交叉,右手放在左側髂前上棘內側緣,左手放在右側髂前上棘內側緣,向外側用力推,看看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比較微妙的感覺。

可能會有以下情況

如果是骨盆側傾的話,一般來說是單邊的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都要比另一側的高。

骨盆前後傾斜的問題,你會發現兩邊的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是不一樣高的。

也會有骨盆側傾合併骨盆前後傾的問題。

有什麼情況,真實記錄下來就好。

4.關於修復骨盆的器械和骨盆帶

這兩個東西,有用,但是並沒有宣傳的那麼棒。上面咱們說過懷孕時咱們的骨盆會有一個外翻、外展的活動。這兩樣東西確實能夠幫助實現收骨盆上口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效果並不會持久。骨盆長期的在異常狀態下,周圍肌肉張力會發生變化。如果這個時候只對骨盆進行像修復儀這樣的刺激,只是改變了骨的狀態,並沒有改變肌肉,肌肉沒有正確的收縮記憶。用完修復儀當時是有效果,但是過不了多久就又回去了。

所以,還是應該將骨盆周圍肌肉力量訓練和骨盆帶一起結合使用,這樣對於骨和肌肉都進行調整,效果才會持久,恢復的也會更快。

5.骨盆修復訓練

一、簡單的骨盆操(可以配合上骨盆帶)

1,站姿體側屈

雙腳分開自然站立,抬頭挺胸收腹,一手叉腰,另一手伸直向耳朵靠近,同時帶動身體向對側傾斜。保持2秒,然後做對側。

2,站姿後伸

自然站立,抬頭挺胸收腹。雙手放在腰部兩側,吸氣準備,邊向後伸邊吐氣,感受前面腹肌拉長收縮的感覺。

3,站姿前屈

自然站立,抬頭挺胸收腹。雙手放在骨盆兩側,吸氣準備,邊向前屈邊吐氣。

4,仰臥轉動

仰臥在墊子上,膝蓋彎曲,雙腿併攏。如下圖,在自己的可轉動範圍內進行轉動。

二、骨盆周邊肌肉力量訓練

1,蚌式

右側臥位,雙手自然放置,雙膝稍屈曲,骨盆垂直地面,不要前傾或後傾,兩側踝關節緊貼。以踝關節、髖關節為支點,左膝用力向上打開。注意骨盆不要有旋轉,雙腳始終併攏。

2,俯臥抗阻屈膝

俯臥位,使用彈力帶或沙袋綁在腳踝處,大腿後羣肌肉用力,使得膝關節屈曲、將小腿抬起 至最大角度。

3,俯臥腿後伸

俯臥位,膝關節伸直,臀部發力,將下肢抬起,保持2秒後緩慢放下。

4,側臥抬下腿

側臥位,膝關節伸直,腳尖勾起,下方支撐腿向上抬起,感覺大腿內側肌肉發力,保持2秒後緩慢放下。

骨盆修復,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用普世的方法來解決特殊問題,效果會有,但是你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要做產後恢復去醫院,不要相信其他各種產後恢復機構,都是騙局!都是套路!

我生完娃在月子中心住了28天,定的套餐裡帶有一些產後恢復項目

第一天月子中心的產後部就來給我做通乳,我提前做的功課是一般不用開奶,奶自己會有,寶寶勤吸就不會堵奶,還有就是通乳師大部分人都是亂揉,因為我身邊有兩個姐妹都因為堵奶做通乳,胸被揉壞了去動手術引流,但我還是好奇,讓通乳師做了一次通乳,結果疼!死!我!了!再也不讓給我做通乳了,就算送的通乳項目還有幾次,我都不讓她做,之後還忽悠我疼是因為不通,中醫上講通則不痛,不痛則痛,讓我多做幾次就好啦,還說整個月子中心只有我沒有找她做通乳

快離開月子中心的時候讓我做滿月發汗項目,去泡澡,還是盆浴,一點都不舒服呀,幸虧惡露排乾淨了,不然我纔不去,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做完滿月發汗又給我做免費產後評估,評估的結果是我全身都是病,各種婦科病、腸胃病還有長短腿,我心裡想著,呵呵,那我能活著還真是不容易。然後所謂的經理問我想恢復到什麼程度,讓我填表,還問我能接受的預算是多少,說整個套餐9000,給我打折6000吧。我說我覺得我恢復的挺好的,不做。然後經理就不停的吧啦吧啦說老了我就後悔了之類的話,等孩子上幼兒園了小朋友都會討論誰的媽媽漂亮這些話題的。我心裡想,我兒子要是嫌我醜,看我不得打死他。

等四十多天去醫院做產後檢查,做盆底肌測試結果也挺好的,我問醫生我生產時有點恥骨分離需要拍片子檢查嗎,醫生問我疼不,不疼就不用做了,我說不疼了,醫生說那你就可以回家了呀

後來跟我表姐一交流,發現醫院之外的所有產後恢復機構都是套路!都是騙局!一模一樣的銷售流程。醫院的恢復項目也就只有盆底肌,也沒有盆骨修復項目,所以產後恢復機構都是利用人的心理來進行忽悠賺錢的

經評論區提醒,我想起來還有個靠套餐忽悠的事,特意去朋友圈找到產後恢復前一段時間發的活動,其實感覺還挺誘人的,不過這也是套路,做完之後會告訴你一次沒什麼效果,做完一個療程纔有效果


之前寫了篇「腹直肌修復」的文章,很多寶媽紛紛後臺留言表示對「盆底肌修復」的關注。

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和婦產科醫生交流之後,今天Dr.X 就來說說「盆底肌修復」的問題。

什麼是盆底肌?盆底肌有什麼用?

女性盆底肌肉彈性十足,有著「彈簧牀」的美譽。

主要有2種肌肉構成,深層肌肉佔70%,屬於持久肌肉,幫助持久性強直收縮,支撐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表層肌肉佔30%,屬於快收縮肌,可以快速短暫的收縮,控制大小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等生理功能。

表層肌肉承擔重要的任務,但卻非常脆弱。

產後出現尿頻、便祕、陰道鬆弛的問題時,身體就已經向你發出警告,你的盆底肌出現問題了,接著就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尿失禁、子宮化膿等。

盆底肌為什麼會鬆弛呢?

懷孕確實會導致盆底肌肉鬆弛。

女性懷孕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導致腰部向前突出,腹部相應亦向前,加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鬆弛。所以,無論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請控制好自己的體重。

產後42天複查時,很多醫院會建議新媽媽們做盆底功能測試。主要評估盆底肌肉收縮強度、能否對抗阻力、肌肉收縮持續時間及疲勞度、對稱性、重複收縮能力及快速收縮次數。陰道收縮壓則表示陰道淺深肌層的綜合肌力水平。

簡單來說,當測試肌力≤3級時,說明盆底肌出了問題,需要治療。

有哪些方法可以修復盆底肌呢?

① 常規運動

【凱格爾運動】(提肛運動)

如忍大小便般收縮肛門及陰道,能感覺到肛門及陰道肌上縮,收縮並上提肛門10秒,再放鬆10秒是標準動作,媽媽們也可嘗試快速收縮肛門,再放鬆,重複20~50次。

這套運動,產前就可以做起來,可以有效預防盆底肌在生產過程中的損傷。

② 儀器修復

一般常見於醫院,採用「生物刺激反饋治療」,臨牀驗證療效顯著。一般產後42天,惡露已排盡即可開始。

但每週2次,每次15~30分鐘,10~15次為一療程。必須專門抽出時間去醫院纔行。

③ 陰道啞鈴

什麼是「陰道啞鈴」?這個小球,由醫用級硅膠製成,球形結構完全放入陰道,露出個小尾巴,是方便使用完後取出。

將最輕的 1號陰道啞鈴置入陰道內一個指節深,然後站立起來進行收縮放鬆運動。注意不要用腰腹和臀部的力量收縮放鬆。如果您採用正確的收縮方式,啞鈴是會有上升的感覺的。每日鍛煉1至2次,每次15~20分鐘。

堅持鍛煉一週,如放鬆時陰道啞鈴都不從陰道中完全脫落出來,即可更換更重的陰道啞鈴,依此類推直至最重的5號啞鈴。

陰道啞鈴最好在醫院購入。有患者拿著網購的陰道啞鈴來給我看,最輕的啞鈴都比醫院的5號啞鈴重。如果一開始就使用這種啞鈴鍛煉,會加劇盆底肌損傷,起反效果。

「縮陰」有沒有用呢?

隨著「盆底肌修復」被重視,各大微商又開始活(zuo)躍(yao),「縮陰」這個概念開始廣泛流傳,每個寶媽的朋友圈大概都有幾個「縮陰專家」。

首先,陰道的彈性非常驚人,出現產後鬆弛並不是陰道的問題。盆底肌肉無力,影響了陰道平滑肌的控制能力,不能像以前那樣收縮自如。

再說,所謂的「縮陰葯」,大多分為口服和外用,什麼藥物經過口服腸胃吸收,還能再作用於陰道?而外用藥更是非法添加雌激素和抗菌藥物,不僅對盆底肌修復沒有效果,反而會打亂菌羣平衡,誘發各種陰道炎症。

且不說目前沒有任何經過臨牀驗證的縮陰藥物,就這些簡單包裝的三無產品,你也敢用?

Dr.X說:

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裏,生完孩子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了。

同時也由於觀念相對保守,醫生、產婦和家人,都不太關注產後女性的盆底肌修復。

纔出現了很多產後漏尿、子宮脫垂影響家庭生活的問題。

然而,女性首先要關心自己,才會有家庭和諧。


相信不少寶媽都都做過骨盆修復,通過按摩擠壓的方式,一次修復後,測量胯部,哇塞,緊了好幾釐米!

真是的骨盆變寬,修復後又變緊了嗎?

骨盆修復,究竟修復的是什麼?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所組成。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稍許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鬆動,對分娩有利。

··骨頭:是不會變大變小的,即使經歷了生產也不會因此而變大,更不會因為你做了「骨盆修復」而縮小。

··關節:組成骨盆的關節是能夠微微活動的,被稱之為「微動關節」,一旦這些關節發生錯位、分離時,會讓你疼痛難忍、坐臥難安,難道你會認為關節的微微變化就能導致的骨盆變大?並不會。

··韌帶和肌肉:在孕期,盆底肌就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由於激素、體重、體圍和腹腔體積等的變化使得盆底肌處於持續的受壓狀態,會逐漸鬆弛,加上子宮逐漸增大使得盆底肌被拉長無力,而分娩的過程又會進一步對盆底造成損傷,也就是說,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生產後都需要盆底肌修復。

··無論是盆底肌修復還是骨盆修復,他們的核心都是圍繞著盆底肌的修復進行,而骨盆修復則還要針對骨盆錯位進行糾正,而糾正的主要目標是韌帶和肌肉,並不是指骨頭的縮小。

什麼時候必須做骨盆修復?

1、恥骨聯合分離,產後閉合不好。如果出現這個問題,不用別人安利你去做骨盆修復,自己就會乖乖的去醫院檢查。因為疼,真的疼,尤其是上下樓梯、翻身時疼痛更加劇烈。

2、骨盆傾斜,如:過度前後傾、左右高度不一。部分女性會出現「長短腿」的情況,沒生娃娃前很正常,產後慢慢形成了長短腿,這和骨盆有直接關係;

還有讓大家羨慕的翹臀,也可能是假的!沒有忽悠你,翹臀也有假的——撅屁股(骨盆前傾);

性感嗎?好性感! 假嗎?真假!

產後骨盆修復必須做嗎?

不見得。

需不需要做骨盆修復呢?

關鍵看產後42天複查,如果骨盆恢復不好,醫生會給你建議。想去康復中心做骨盆修復,可以嗎?自身條件允許,且方便去做的話,為什麼不去做?

至於產後發汗,呵呵~

如初康復,願所有產後媽媽康復如初


最近有個諮詢,她問的是「生娃後骨盆錯位,左右半身長短不一的自我鍛煉康復方法」。

她講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她已經有明顯的心態、心理問題了,陷入一個死循環,卻不自知。當我提醒她需要「清靜心」的時候,她的理解還是解決身體的癥狀,而不是解決心態的問題。

其實,她的身心最早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是每天起牀後右肩膀痛,僅此而已。然後,她開始尋求治療,也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在過程中,通過各種專家,她先是得知了自己肩膀痛的原因是「骨盆錯位」;然後轉而調整骨盆,又發現了自己有「長短腳」;又變成糾正長短腳,之後驚覺「右半身變短」……

每做一次調整,她就學到越多的東西,癥狀也越來越多——她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僅是「解決右肩膀痛」,完全陷在骨盆錯位的定義中無法自拔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於是,她往後也只能找能幫她解決骨盆問題的人。

她正是在一篇「骨盆修復」的文章中,看到我提出反對的留言,按圖索驥找上門的。

這個經歷,令我心疼不已。

這是近些年來康復市場的一個縮影。許多國際機構進入中國開班,僅需幾千元就能獲得XX資格、XX手法之類的證書。也有林兩傳、毛泰之這樣的大師開班授課,同樣也是幾天課程。

跟誰學習過,有多少證書都不代表水平。踏實認真的從業者,正在被劣幣驅逐良幣,希望各位擦亮雙眼。

她之所以會走火入魔,是因為對普通人而言,那些理論都是自成體系,也是邏輯自洽的,很容易令人相信。當她聽過的類似理論越多,尤其是從「大師」嘴巴說出來的,就越相信這套理論的正確性。

這種情況,就像一個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的人,突然發現有人挖了一個大坑,坑裡確實有點水,情急之中,一下子就陷進去了。而且,坑裡還有人夜以繼日地不斷挖坑,挖得更大,挖得更深。這些人相互交流挖坑經驗,並自以為已經找到了真正的水源。

無論是誰,一旦走進這個坑裡,就很難再爬出去了。她看到的,也就只能是坑裡的東西,像極了那隻坐井觀天的青蛙。那些挖坑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羣體的利益,也只會不斷強化此坑的正確性。

而真實的情況是,「大道無名」,身體遵循的規律是無法被理論完全解釋的。一旦解釋了,就必定存在人為偏差,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接受了某種理論洗禮的人,就註定會盲目。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啊!

在減肥界中,我們同樣能看到不斷挖坑的利益團體,如營養師、健身教練。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羣體的共同宗旨和理論基礎。當你的身邊都是這類人時,就極其容易被同化,變成走進坑裡的人。

當今的減肥市場,是由營養師統治的,健身教練只是其附庸。雖然有很多健身理論,但其內核還是營養學的熱量差觀點。所以他們挖的是同一個大坑,挖的方式不太一樣而已。

進入這個坑裡的普通人人,腦子裡有的減肥觀念,初級的會是「管住嘴、邁開腿」或「三分練、七分喫」;中級的是減脂餐、營養搭配、健身計劃等;高級的是斤斤計較的熱量計算,精確的運動計劃。坑越走越深,就再也難以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了。

當路過的人和坑裡的人說,他們挖錯了坑,前面纔是真正的水源地,不用挖就泉水汩汩呢,坑裡的人都不會相信的。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放棄自己多年的信念。

希望你把我當成一隻沙雕,我現在飛得很高,看到了更多的東西,也更接近真相。

你的目標是減肥,這是你踏上旅途的初衷。一路上,你會遇到岔路,路越走越窄,也會遇見形形色色的挖坑者,而你會相信其中的某些人。

挖坑者甲說:減肥不是減體重,而是減脂。

你進坑了,現在目標變成了減脂,然後遇見了挖坑者乙和挖坑者丙。

乙說:飲食很重要,要喫減脂餐。

丙說:健身很重要,要鍛煉燃脂。

你可能會聽其中一人,或者兩者皆聽。但不管聽誰的,你腦子裡關於減脂的信念已經越來越堅定了,也不太可能走出這個坑了。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確實減脂了,卻到了新定義的「平臺期」。這是新的問題,你開始尋找新的挖坑指引者。

此時經驗更老到的丁出現了,他說:你需要加大健身強度,或者進一步控制飲食。

這個方法與你的認知相吻合,決定執行。儘管你已經每天堅持跑步一小時,膝蓋疼痛,餐餐清湯寡水,餓得不行了。為了瘦,你狠狠咬牙再逼自己一把,希望能真的變牛逼。

如果丁的方法奏效了,他就是你的偶像。如果不行,你就會繼續碰見挖坑者戊、己、庚、辛、壬、癸……最終累倒、迷失在挖坑的路上,或者「愛落紅塵心已死,抱持殘劍了一生」。

數年來,我見過這樣的太多了。

回顧減肥這一路,如果你不是行差踏錯,選擇了一條挖坑的路,旅途想必又是另一番景象。

所以,減肥堅守初心很重要,不要忘記自己出發的目標是什麼。你的目標只是改善身材,改善健康,改善生活,而不是各種專家定義的所謂「減脂」、「健康飲食」。如果迷失了目標,就算過程做得再好,也不能到達目的地。

減肥其實非常簡單,沒有那些理論或觀念幹擾你的話,你就會選擇最正確、最快的那條路。不過也就是,除去使你肥胖的各種因素,諸如久坐不動、熬夜、筋骨僵硬、代謝循環受阻罷了。

問題是,你發現了自己在減肥坑嗎?

有一隻沙雕正在向你發出警告,希望她的經歷能夠敲醒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