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把中華文化保存得的最好的地方哪裡嗎?你知道,全世界所有華人當中,最令人敬佩的華人在哪裡嗎?看完下文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去過歐美國家,當你走在這些國家的大街上溜達的時候,隨便問一個土生土長的當地華人,問他是否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哪裡,不出意外,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華人都會回答你:「Sorry, English Please!「;但若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馬來西亞,絕大多數的馬來西亞華人都會用非常清晰的華語(普通話)告訴你:「我知道呀,我爺爺來自中國的福建或者我的曾祖父來自中國的廣東「。如果對方馬華沒有急事或者不趕時間的話,他們還會非常親切地跟你聊起家常!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馬來西亞是除了中國大陸和港澳台以外,全世界唯一擁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覆蓋小學、中學和大專院校。在馬來西亞,除了本地的華人,一些馬來人和印度人的孩子也會去華小學習中文。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雖然很令人敬仰,但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馬來西亞的政府不會出一分一毛錢,資助任何華文學校!你可能聽說過或者親自看到過,一些華校的學生有時候在馬來西亞的街頭,找人募集資金資助華校的建立,遇到這種情況,不少馬來西亞的華人都會慷慨解囊,50馬幣、100馬幣紛紛捐起。因此,華文學校能夠在馬來西亞一路順利地走下來,都是靠馬來西亞的華人持續的捐錢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馬來西亞的第一間華文學校——「五福書院」,是1819年在馬來西亞檳城建立的,當時的檳城,大約也只有幾千人。馬來西亞的華人為了讓小孩能學中文,民間開始自發地在一些廟宇和宗祠等地方建立私塾,每個私塾收1-6個學生,教學課程主要就是以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等文言文為主。等到1919年以後,受到中國五四運動的影響,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也將教學課程改成了現代的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等科目,但那個時期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還沒有獨立,同屬於英國殖民地,因此華人依舊心繫中國,內心嚮往著自己的祖國,就連南洋華人的「反殖民主義」思想也是跟隨著中國的「反殖民主義」運動腳步。不過,馬來西亞華人的這種「反殖民主義「令當時的英國殖民者非常反感,畢竟英國殖民政府不是要讓華人來馬來西亞繼承中華文化的,但是又不能直接趕走馬來西亞華人,如果趕走了華人,那誰來干粗活呢?但若讓這些華人留在馬來西亞,可他們又太不讓英國殖民者們省心了!

那到底拿這些馬來西亞的華人們怎麼辦呢?後來,英國人想出了一招:如果要讓這些華人聽話,那就要先讓他們失意,讓他們忘記自己的身份,脫離原本的文化,不再說自己的語言!因此,英國殖民政府開始大力打壓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於是,1920年,英國殖民政府開始在馬來西亞實施「學校註冊法令」,規定所有開辦學校的機構必須要在英國殖民政府這裡完成註冊,而且學校的教學內容、設施設備、衛生條件等都必須要經過英國殖民政府的批准。這樣一來,僅僅三年,馬來西亞就有315家華文學校面臨倒閉。但是不得不佩服馬來西亞的華人,尤其是有一個叫林連玉的先生,也就是後來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之父「,他出生在中國福建的農村,從小接受中文教育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家鄉從事教書工作,不過因為戰亂,學校被迫關門了。後來,林連玉先生下南洋來到馬來西亞,在一間尊孔中學當華文老師,一直教到1941年,剛好碰上日本來侵略南洋,也是中國最灰暗的時刻,那時候的馬來西亞華人全力支持中國抗日,一些華人甚至將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通通捐獻給中國。因此,當時的日本人來到南洋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害華人,他們直接衝到華文學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二話不說直接殺。因此,那段時間,馬來西亞華文學校紛紛被迫關閉,畢竟華人的生存都是個問題了,誰還有心思來接受教育?

也是在那個時間點,林連玉先生加入了「保衛馬來西亞抗日」的隊伍。可是,林連玉畢竟是一位老師,不會打仗,在戰場上經常受傷,最後沒有辦法,無奈逃生到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以飼養豬為生。直到1946年,日本人離開馬來西亞之後,馬來西亞所有的華文學校才重新恢復註冊和招生;此時,林連玉將自己養豬賺的錢全部捐給了之前任教的華文學校(尊孔中學)。不過,日本人剛走,英國人就像甩不掉的鍋一樣,又跑來馬來西亞開始殖民。於是,在1951年,英國人巴恩聯合其他4個英國同胞以及9個馬來人,一起編寫了一份《巴恩報告書》,揚言要在馬來西亞消滅掉華文學校。就在華文學校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林連玉第一個公開反對,並聯合其他華人反對人士一起組建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簡稱「教總」),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馬來西亞還沒有獨立呢!因此,「教總」也就成了馬來西亞第一個捍衛華文教育的民間組織。但是辦教育哪能缺少資源和資金呢?後來,關心華文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在1954年8月22日又成立了《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專門負責華校的建立和發展。這樣一來,馬來西亞有兩大機構「教總」和「董總」來維護華校的權益。

其實,在馬來西亞學習華語,說華語,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且費力不討好。因為首先,政府不會資助華校一分錢;其次,華校的文憑即使在全世界其他國家受到承認,但在馬來西亞不被承認。至今,那些讀華校的學生,沒有資格進入馬來西亞本地的國立公立大學學習。因此,這些公立大學,在馬來西亞當地多少都有「種族歧視」,每年錄取新生75%的錄取名額分配給馬來人,華校畢業的學生幾乎不可能讀本地的公立大學,因此華校畢業的學生只能讀國外的院校,或者本地的一些私立大學。即使現實是這樣的殘酷,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是堅持讓自己的孩子讀華校,學習中文,說自己的方言(福建話、廣東話、客家話等)。就連馬來西亞的首富郭鶴年先生,也是讓自己的孩子讀華校。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為什麼所有海外華人當中,最令人敬佩的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他們堅持學習華文,捍衛華文文化,傳承自己的文明,一兩百年來,孤軍奮戰!至今為止,每年都有大批的馬來西亞華人,去中國探親訪友。畢竟,血脈相傳,血濃於水!

你知道,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把中華文化保存得的最好的地方哪裡嗎?沒錯,就在馬來西亞!

你知道,全世界所有華人當中,最令人敬佩的華人在哪裡嗎?沒錯,就是馬來西亞華人!

https://www.zhihu.com/column/singapore-malaysia?

www.zhihu.com圖標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馬來西亞

[2] 維基百科-新加坡

[3] 維基百科-馬來西亞華人史

[4]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5]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 《下南洋》

[7] 詩華日報

[8] 新加坡文獻館


中國近代很多偉大的人物都出生或曾經在馬來西亞生活過,他們的思想都曾在這片土地傳播。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查一查。

另外我們的曾祖父祖母大部分都是沿海一帶富裕的家庭,都是因為當年戰亂才逃難過來東南亞的。

當時富裕的家庭代表有受過一定的教育,所以這裡的華僑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美德。

即便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家境中落,甚至有教育與文化斷層的危機,但是在兵荒馬亂、民族自信跌落谷底的那個時代,依舊有許多有識之士,了解我們文化是一個瑰寶,不可因為一時的失意而把原罪指向我們的根。

在那個民族自信低下的時代,許多華人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選擇擁抱西方文化與教育。

即便如此,許多受過西方教育而達到階層遷躍的人士也毫不吝嗇地幫助那些有識之士,組建華社組織與籌建傳統文化教育機構(即便其內有政治拉攏在地華人的因素,但功過不可相論)

而在此之前與之後,許多傳統文化的美德是通過某個娛樂方式傳達給在地華社。

猜猜那是什麼?(???)

沒錯,就是五十年前窮人唯一的娛樂方式——看大戲!

我這裡的大戲是包含布袋戲、皮影戲、粵劇、京劇、閩南劇等等。

戲裡戲外都包含了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美德。

當時能夠邀請劇組來唱戲是備有面子的事,因此紅白和大節日,稍微有點閑錢的人家都會籌辦類似活動。

優記得不識字的外公在小時候跟我說著,當時的廟會如何熱鬧。

如何在有戲可看時,帶著當時還小的母親和舅舅阿姨搶佔高處。

細說著戲裡內容,薛仁貴如何如何,楊家將如何忠義,岳飛如何盡忠報國等。

還時不時哼唱兩句,可見這些美德影響之深。

在中國抗日的時候,有許多熱血青年毅然與父母決絕,踏上幫助祖國的路,即便最後屍骨未還,也不曾邀功。

無法拋家棄子的人,則是在華社組織募資籌款下,略盡一份綿薄之力。

這些都不是為了什麼回報,而是為了胸中的那口氣,五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氣。

當抗日的時候,祖輩何其悲憤,國弱如此,匹夫有責。

當祖國國共內亂的時候,我們祖輩何其苦悶,自己人殺著自己人,何苦來哉。

當周恩來在台上,對著所有流浪海外的子孫說,你們不必回來了,多少人痛哭流涕。

外公說到這裡的時候,眼都泛著淚光。

你問我們為什麼喜歡中國?

因為那是我們的根。


去年在馬來西亞呆了一年。

如果你在馬來西亞有過商業行為,接觸過馬來西亞本地華人,你會對他們公司經營中的某些行為很疑惑。

「明顯這個事情這樣搞下去才能長久發展,為什麼你們都想撈一筆就跑?」「為什麼這麼短視?」

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西亞政府天生不信任,永遠都有中國人無法體會的焦慮和不安。

馬哈迪,也就是那個90多歲,重新出來執政了兩年,去年又被以前的馬仔搞下去的馬來西亞前總理,70年代執政的時候提出了「馬來人優先」的政策,當地華人的苦難就開始了,具體的大家可以去查一下資料,到處都有。

富有如郭鶴齡,也只能拋家棄產避風頭。現在馬來西亞糖業大亨是誰?馬哈迪的兒子。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咖啡連鎖OLDTOWN White Coffee ,原老闆是華人,現在的老闆是前總理納吉布的夫人,對,就是那個前幾天因為貪污被判刑的前總理。

馬來西亞一直壓制中文在馬來西亞的發展,馬來西亞所有的華文學校,都是當地的富商,商會,或者慈善組織捐建的,但是政府仍不滿足,去年開始不承認所有華文學校的學歷,華文學校從私立學校變成了私塾。華文學校出來的學生上大學怎麼辦?只能申請海外的學校。

CIDB(建築行業發展局)能管到的地方,申請一個店面招牌,招牌上最好不要出現中文字————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只要有中文字,不找中介(賄賂)這個招牌絕對申請不到。明確的規定是什麼?是招牌上必須有馬來文。

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連續多年下降,到去年只有23%左右。

馬來西亞的華人,有能力移民的,都去澳洲了,沒能力/沒那麼有錢的,只能留在這個對整個華人族群非常不友好,歧視嚴重的國家,想著自己還有一個叔叔,而且這個叔叔越來越牛逼,能對叔叔的感官不好嗎?


上了世紀70年代,馬哈迪總統的「馬來人優先「的政策下,很多華人被邊緣化,被剝奪了上大學的權利(土著人優先之前,大學裡有超過80%是華人,政策之後, 規定只有10%的名額給華人),任何公司,都必須要有1/3的股權是馬來人(白白送給他們的)。。。。華人成了富而不貴的一族。優秀的華人出國留學,都留在了國外。新加坡有著最多的馬來西亞華人,因為馬來西亞華人到新加坡學習工作,不需要名額配置,和新加坡本國人一樣的待遇。

結果呢?就像是湖南人去了深圳打工,湖南永遠都是他的家,深圳就是他工作的地方一樣,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有著一個特別的感情。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歸功於華校。 華人的孩子一般都在華校上課,到了大學,才不學華語。對漢語不陌生。

土著優先之後到大陸開放之前,很多馬華年輕人都去台灣念大學,對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波,也有很大的貢獻。

馬來西亞華人是我見過的最謙虛的華人,聰明,能幹,獨立,態度極好,不驕傲,不鋒芒畢露,非常樂觀,開朗, 成為了最有修養的華人寶貝。


如果說他們處境相對新加坡更不易,那麼印尼華人該更親華才對。除了政治站隊,或許人口比例和融入度是兩個關鍵!人口比例低被打壓到出不了聲如印尼,比例高了更自立自信如坡國。融入度高如泰菲相安無事。伊斯蘭教那套不易被華人接受,馬來華人融入度低,又不妥協。還有自己語言文化,勤奮又智慧,換誰不擔心不防範,馬來華人希望中國強,哪怕心理上也是個依託,底氣更足。

如果馬來華人婆羅洲獨立建國,對華政策或比坡國更甚。

只是分析下,無惡意。多次大馬旅行,對馬來華人滿滿好感,願他們更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