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家居的體驗感。也就是說,不僅要有個房子,還要住的舒服。日本在這方面真的做到了極致,把家居格局和內容都做到了細化,最大程度地提升入住者的體驗感,下面我們從這22個細節學習一下。

1、獨特下水設計

日本浴室採用地面綜合排水的設計,排水口還用了抗菌的材質,結構自帶水封,防止反臭。這個綜合排水口設計,可以充分攔截即將進入下水道的毛髮,且自動成球,方便乾爽後直接倒出。

而且下水口的蓋子和浴室地面的材質是一樣的,腳感柔軟、易清潔,還能迅速乾燥,每天把下水口清潔後,蓋上蓋子,又能保證地面的完整美觀。

2、家裡各種收納盒

日本人家裡隨處可見的收納盒,和長期的居住空間以及對整潔度要求高有關。不過不得不承認,收納後的房間,是非常整潔的。

比較常見使用的抽屜內收納盒是這種十字收納盒,它能很好地把抽屜內空間分隔,用來收納小物品最合適。

比如常用的下水槽過濾網、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小夾子、保鮮袋、或者放在衛生間收納女生的發卡、發繩、洗面奶。蓋子是軟的,拿的時候也不卡手。

新住 十字收納盒塑料收納盒皮筋小雜物淘寶去購買?

櫃內收納盒就是滾輪收納筐比較普遍,因為它的細窄的設計,能很好地放置在櫥櫃內,也非常符合鍋蓋以及各種淺鍋的收納。

也正因為此,設計師考慮到收納的重量,在收納盒底部增加了兩個滾輪,這樣抽拉就容易很多。讓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日本家居的精髓就在於此吧!

新住 日式帶滑輪廚房收納盒可疊加淘寶去購買?

3、浴缸上帶保溫蓋

日本人非常愛泡澡,下班後舒舒服服地泡個澡是他們必須的生活習慣。

所以他們的家裡,浴缸除了很大外,還採用了高保溫設計,這樣洗澡前放水,如果有事情耽誤,提前蓋好蓋板,水溫可以保持四五個小時。

這樣隨時都有機會泡個澡啦!

4、浴缸有控制面板

日本浴缸都配有一個控制面板,可在上面完成控制出水量和調節水溫的一鍵操作,可以說是非常智能了。

5、洗臉盆都比較大

去日本旅遊,注意觀察的朋友會發現,日本人家裡的洗臉盆都比較大,而且底部扁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媽媽們給寶寶洗澡。

把寶寶放進臉盆裏,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高度大小都剛好,不用再買其他的洗澡盆,放水還方便。

6、醫用設備的引入家居的智能馬桶

在日本,不管是酒店還是普通人家,安裝的都是智能馬桶。智能馬桶最初也是源於日本,剛開始是醫院專門給痔瘡患者設計的醫用設備,後來被引入家居領域。

按照醫學界長期的研究結果,如廁後流動的溫水沖洗,配合熱風烘乾,更能保證乾淨衛生。還能預防痔瘡,肛腸類疾病,以及婦科疾病的發生。

這也是大家在日本隨處可見智能馬桶的原因,目前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很普及,有條件的家庭裝修時記得裝一個哦。

7、衛生間放兩捲紙巾

日本衛生間都是雙捲紙巾,一捲紙巾用完了,上廁所的人也不用慌張尷尬,繼續使用第二卷,同時會把用完的一卷及時補充。

讓囤和取是在同一個地方,還可以及時切換,家人安安心心上廁所。

8、洗浴座椅

日本浴室也並不是隻有浴缸,也有淋浴,只不過他們比較喜歡坐著洗澡,所以一般浴室內會專門安裝洗澡凳。

這對於老年人來說,非常友好,而且有的人洗澡的時候比較長,長久站立還可能會出現頭暈,坐著洗澡相對比較輕鬆,也安全。

9、抽拉水龍頭

抽拉水龍頭和大單槽幾乎是日本的標配,不管是廚房還是衛生間,都會安裝它。用在廚房的好處是,方便清理檯面和水槽內側,清洗各種食材也更快捷。

安裝在衛生間是為了家人早起洗頭髮方便,拯救一直把脖子卡在洗面盆的痛苦。抽拉水龍頭對於材料和工藝的要求比較高,大家如果購買的話,建議買大品牌的,質量有保障。

10、統一分裝瓶

收納少不了統一分裝瓶,這是日本主婦幾乎統一的收納方法,用相同的容器來換取視線的整潔。

使用的時候貼上標籤,更好區分,這個的收納方法還可以擴展到很多物品。

起泡瓶按壓分裝瓶沐浴露液乳液淘寶去購買?

11、下沉式玄關

下沉式玄關我們之前就有給大家提到過,這裡再次提到,因為它關係到整個家庭生活的舒適和便利。

不同於我們國家的玄關,日本的玄關通常是一個單獨的房間,避免一進門就能看到客廳,其實就是保護隱私的方式。另外,冬季家裡開暖氣,這個獨立的房間也能起到隔離帶的作用,讓室內更保溫,暖氣不會因為經常開門跑掉。

再說這個和室內相差20公分的下沉式玄關,避免了室外的塵土被帶入室內,同時也分隔出鞋子、雨傘以及嬰兒車的區域。臺階的高低差,也讓回家的人更有歸來的儀式感,輕鬆卸掉外面的疲憊。

12、廚房抽屜比櫃子多

我們說日本都是廚房小,容量卻很大,這和他們的廚房設計有關,日本廚房的抽屜設計比櫃子多的多。原因是抽屜拿取更便捷,不用蹲下來尋找,還可以多個分層收納,物品擺放起來更一目瞭然。

我們國家的廚房設計是櫃子比抽屜多,櫥櫃的成本也比抽屜低,即便如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在廚房多安裝抽屜。畢竟房子是長久居住,一個簡單的設計,會影響後面十年甚是幾十年的使用體驗。

13、開放式廚房

大家去日本住一些民宿,也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是開放式廚房,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室內面小,獨立廚房會讓整體空間更小,開放式能顯的開闊很多。

當然他們不僅是開放式廚房,還是餐廚一體,中間用一個小島臺做間隔,煮好飯隨即就能端上桌,這對於我們國家小戶型的家庭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很值得給大家一提的是,國內的廚房島臺大多都是獨立的,日式的島臺是和備菜檯面是一體的,稍微比檯面會高一些,能遮蓋一些廚房內部的零碎小物品。檯面上還可以用來喝茶或者擺放物品。

14、衛生間四分離設計

近幾年國內裝修越來越注重乾濕分離的概念,通常的做法是把洗漱臺和淋浴加馬桶區隔斷開來,但其實這只是最基礎的乾濕分離。日本衛生間的乾濕分離是從入浴、更衣、洗臉、如廁各自分離,互相貫通又互不打擾。

當然主要的核心是,以如廁區獨立為首要原則,其他再將洗漱區和浴室分離,真正做到乾濕分離,人員分散,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15、馬桶間帶洗手池

前面提到如廁區,也就是馬桶間,因為都是互相獨立的,所以也會在馬桶間安裝一個洗手池。方便如廁後及時洗手清潔,不用再往洗漱區跑,浪費時間又麻煩。

16、原木色傢具

愛看日劇的小夥伴能發現,日本大多數人喜歡原木色傢具,究其原因,還是原木色給人更舒適,放鬆,自然的感受。

加上日本空間小,各種大的其他顏色的櫃子或者桌子,只會讓整體空間更壓抑。

簡單的原木色,讓家更溫馨有格調。

17、三眼竈

相比我們國家普遍的雙眼竈臺,日本人更愛三眼竈甚至四眼竈,加上他們的鍋也比較小,煮飯的時候能三個鍋同時進行,給主婦節省不少時間。這種竈臺底部還自帶烤箱,做飯的同時還可以烤個魚或者牛排,非常方便省事。

18、防霧鏡面

防霧鏡面目前在我們國家也有挺多人使用的,不過最初在日本用的比較多,這樣洗澡洗臉的時候,不用反覆擦鏡面。

防霧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鏡子後面加一張電熱防霧膜,插電加熱後,鏡面溫度升高,霧氣快速蒸發,從而防霧。

另一種是直接在表面貼一層防水膜,也能有效避免霧面的產生。

19、玄關附近有小隔間

日本人家的玄關附近會有一個小隔間,除了收納家裡的一些雜物外,主要的作用是準備好第二天出門要帶的物品。比如孩子上學的書包,上班時候需要的電腦、充電器等等。

第二天出門直接就能帶走,減少尋找的時間,也防止遺漏。

20、窗戶設計位置偏高

我們前面說,日本人比較注重隱私,所以玄關處設計的是一個小房間,走入室內,發現他們室內的窗戶位置設計的偏高,這同樣也是保護隱私的作用。

同時這樣還不用安裝窗簾,採光效果也比較好。

21、樓梯處安裝推拉門

日本有不少家庭是兩層的房子,不過即便是兩層,空間也不會特別大。

所以在樓梯處安裝一個推拉門,就可以把樓梯底部的空間利用起來做收納,相當於給家裡增加一個房間。

22、各種壁掛收納

日本的各種收納方式,除了收納盒以外,最多的就是各種壁掛收納。

除了通過我們曾經提高的伸縮桿壁掛清潔劑,衛生間的壁掛還有拖鞋收納,以及清潔工具的收納。

就拖鞋來說,壁掛起來,一是讓浴室地面不凌亂,好清潔,而是拖鞋能及時瀝水乾燥,保持雙腳的健康和衛生。

晴山浴室拖鞋架衛生間免打孔鞋架淘寶去購買?

再一個就是清潔工具,日本大多都是壁掛在牆面,也有的壁掛在櫃內,放在我們國家的情況來說,是不建議壁掛在櫃內的,除非能及時保證清潔工具的衛生和乾燥。

正常比較實用方便的是壁掛在衛生間門後,一來是使用後能及時沖洗;二來壁掛起來也是起來一個瀝水乾燥的效果;第三點就是通過這種卡扣掛鉤的收納方法,看起來整潔,拿取方便。

這種滾輪卡扣拖把掛鉤,也適合絕大多數清潔工具的收納,用卡住掛桿的方式,避免掛孔掛鉤不配套的情況。

拖把掛鉤衛生間拖把掛架淘寶去購買?


日本人家不亂,有主婦勤勞收納只是表象,更根源的是日本的房屋設計本身,從建築、戶型上就是宜居的精細化設計,考慮到了生活的各種需求。

下面這些值得我們學習一下,會給到大家我們參考的形式:

下沉式玄關

日本家庭進門的一小塊區域,是下沉式的,比室內地面低10釐米左右。

玄關鋪瓷磚,室內鋪木地板。

日本人回家先在這裡換鞋。

鞋底的塵土只留在門口,不會帶進室內。

室內地板更容易打掃乾淨,給主婦減輕了家務壓力。

而且,地板高差形成一個臺階,正好坐在上面換鞋,不用另外的換鞋凳。

日本父母教育小孩,回家脫鞋以後要把鞋擺好,鞋尖朝外,這樣明天能很快穿好鞋出門。

國內可以借鑒的:

我國基本都是高層住宅,層高不到3米,已經非常緊張了,很難再把地板整體抬高10釐米,只為了門口一小塊做下沉。

我們在玄關鋪瓷磚,室內鋪地板,利用瓷磚和地板的高差,通常能做出1~2釐米的玄關下沉效果。

瓷磚和地板之間,推薦用銅扣條收邊。

有一位機智的屋主,用仿瓷磚圖案的地板革代替瓷磚,最終效果也很漂亮。

提醒,如果家有老人,不建議做地面高差,會造成老人行走障礙。

可分可合房間

日本客廳旁邊,通常會有一間「可分可合」的房間。

這樣設計,是為了增加採光,讓客廳起居空間更明亮。

家裡明亮了,居住的心情才能愉快。

「可分可合」的房間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成為臨時的書房或客房,或者家庭成員變動增加額外的臥室。

房間用移門隔開,而不是實牆: 移門打開時,房間和LDK融為一體;

移門關閉時,成為一間獨立的房間。

國內可以借鑒的:

國內小戶型裏經常出現暗廳,客廳採光被南邊的房間遮擋,就可以選擇一個次臥打掉實牆(必須是非承重牆),做成透光的玻璃推拉門。

入牆儲物空間

日本的每個房間裏,都設計了嵌入牆的一小塊空間,叫做「押入」,就是日本人傳統的衣櫃。

押入的深度是90cm,現代衣櫃深度只需要60cm(太深了不便於拿取),這樣就多出來了30cm空間。

於是日本人獲得了一個半步入式的衣櫥。

雖然30cm只有一塊廚衛地磚的寬度,但是收納大件物品非常方便!

什麼行李箱、吸塵器、掛式熨斗…… 通通藏起來,櫃門一關,雜物隱藏,房間立刻變整潔。

日本開發商通常設計一個全空的衣櫥空間。

內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隔斷。

乾濕分離衛生間

日本無論房子有多小,廁所、浴室、洗面室三間絕對是嚴格分開的。

最基本6㎡的乾濕分離衛生間是不會少的。

日本有獨特的沐浴文化,認為洗澡是洗去污穢,而上廁所是污穢之事,兩件事不能放到一起做。

所以,馬桶要單獨一間。

出發點我們不評價,但這麼做確實解決了實用和衛生兩大問題: 洗澡和上廁所可以同時進行,家庭成員多的時候尤其有用;

馬桶不會總是濕漉漉的,減輕了日本主婦的打掃壓力。

馬桶間標配馬桶、衛洗麗(智能馬桶蓋)、小型洗手檯、小型鏡櫃。

比較講究的公寓,浴室都配套好了整體衛浴。

地面和牆面都覆蓋SMC塑料,這種材質普遍用在飛機高鐵的內部。

SMC導熱慢,光腳踩不覺得冷;防水防污,不容易掛臟,特別好打掃。

整體衛浴裏,浴缸、花灑、鏡子、欄杆全都是配套做好的。

甚至地漏這種細節,設計上都是考慮過清潔問題的:

地漏在浴缸旁邊,而不是浴缸底下,方便檢修;

為了地面視覺上平整美觀,地漏帶有大蓋板;

打開蓋板,裡面是過濾器,用來收集頭髮。

洗面室的位置,一般緊挨著浴室門外。

日本人不會在浴室裏換衣服,習慣在浴室外面換好。

所以有的洗面室,也是換衣間,有臨時收納臟衣服的地方。

從換衣間去浴室的門上,會做一根橫杆,用來搭擦身毛巾。

國內可以借鑒的:

日式乾濕分離衛生間都是實牆分隔,需要很大面積,我國由於戶型限制,想要實現很難。

但可以用淋浴房或者浴簾,實現初步的乾濕二分離。

再進一步,把洗手檯浴室櫃從衛生間裏挪出來,實現乾濕三分離。

我個人是非常推薦浴室櫃外置的: 首先浴室櫃是木質板材,怕潮;

其次浴室櫃也是女生的梳妝臺,化妝時間長,挪出來不耽誤其他人使用衛生間;

再次浴室櫃裏收納著衛生紙之類的囤貨,長期放在潮濕的衛生間裡面也不好。

說到收納:

房屋設計定型以後,怎麼生活其實還是看人。

而日本主婦發掘房屋剩餘價值的能力,是真的強。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哪怕犄角旮旯也有價值,就是日式收納之魂。

就說洗衣機旁邊的夾縫吧,日本主婦能給你找到100種掛架/掛鉤/收納架的利用方法。

國內可以借鑒的:

1鏡櫃

2浴室櫃

3能上牆全上牆

4馬桶/洗衣機利用

5縫隙收納

1鏡櫃

有全封閉和半封閉兩種鏡櫃。 全封閉的鏡櫃雖然看著美,但是從使用體驗上,不推薦。

每次拿東西要頻繁開關鏡子門,必須關門才能照鏡子,最受不了是手上沾著護膚品,摸鏡子會留手指印。

所以,我更推薦半封閉半開放的鏡櫃,櫃門佔一半,有藏有露。

每天都用的刷牙杯、洗面奶、護膚品放在外面,吹風機、面膜、囤貨之類的放在裡面。

日本主婦對於鏡櫃分區之精細,還會注意不同高度放不同的物品。

囤貨放在最上層,護理品放在中間,刷牙杯洗面奶放在最下層,使用頻率從低到高,拿取從難到易。

項鏈、髮夾這類小視頻,還可以用掛鉤,收納在櫃門後面。

2浴室櫃

浴室櫃是衛生間收納主力,一定一定要用抽屜!抽屜比層板好用!抽屜越大越好用!

常用的放上層抽屜,不常用的囤貨放下層抽屜。

大抽屜直接放小物件容易亂,最好藉助各種收納盒/收納盤。 注意算好尺寸,嚴絲合縫最佳,拉開抽屜整個人都會被治癒!

一些好用的收納盒類產品諮詢了我們的用戶,正好可以分享給大家:

宜家古德莫化妝品儲物盒

IKEA宜家 古德莫 儲物單元收納盒 附蓋儲物盒 浴室分格分類收納箱?

item.taobao.com圖標

宜家瓦瑞拉收納筐

IKEA宜家瓦瑞拉收納盒儲物盒化妝盒廚房臥室餐廳書房桌面整理歸類-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

浴室櫃要精細化設計,下水管盡量靠後,這樣留給抽屜的空間就更大。 或者抽屜中間留空,給下水管讓出一塊位置,就能把抽屜做到底。

那種沒有抽屜、沒有隔板、就是一整塊大空間、很難利用的浴室櫃,想要補救,強烈推薦這種可伸縮長短的多層置物架。

3能上牆全上牆

還有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擦手巾、香皂盒、刷子、清掃工具之類,不好放進櫃子裏的,就通通選擇上牆。

這類掛桿或掛鉤,都有打孔和免打孔的。

打孔的牢固,適合掛比較重的吹風機、洗手液瓶子。

免打孔的不傷牆,想掛哪裡掛哪裡,後期可以看情況調整,但是承重性就差一點,適合掛比較輕的東西,比如毛巾、刷子、掃把、洗臉盆。

推薦買成套的掛鉤,設計風格統一,搭配起來也顯得整潔,比如宜家的提斯科恩免打孔系列。

宜家提斯科恩掛鉤

宜家IKEA提斯科恩 吸盤掛鉤毛巾架牙刷架捲紙架免釘不打孔?

item.taobao.com圖標

針對牙刷和漱口杯,與其放在洗臉盆邊佔位置,不如掛著更省空間。 倒著掛瀝水晾乾也衛生。

還有帶紫外線消毒、自動擠牙膏、順帶收納剃鬚刀的牙刷架。

紫外線消毒牙刷架

puretta牙刷架消毒智能殺菌牙杯牙刷置物架壁掛紫外線牙刷消毒器-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

淋浴區,推薦轉角置物架,收納洗髮水和沐浴液。

轉角置物架

拖鞋也可以用專門的免打孔掛桿上牆。

拖鞋架

牆上掛鉤加臟衣籃,洗澡換衣服就順手扔進去了。

用三隻籃筐,是為了分別收納衣服、內衣、襪子。

4馬桶/

洗衣機利用 日本的獨立馬桶間,面積特別小,裡面只有馬桶和一個超迷你的浴室櫃(有的洗手池底下甚至不帶浴室櫃),幾乎沒什麼儲物空間。

所以會在馬桶上方做擱板來囤貨。

我國衛生間裏一般有浴室櫃,收納倒是不會那麼緊張,除非家裡囤貨太多。

但是馬桶上方空間不用也是浪費了,絕佳方案是做毛巾架或者電熱毛巾架。

同理,洗衣機上面也經常被人忽略,其實都是收納潛力股。

可以定製這種鐵藝的置物架,比定製傢具做櫃子省錢。

配上藤編收納筐,把五顏六色的洗衣液收起來,看上去就乾淨清爽了。

5縫隙收納

超窄小型的多層收納櫃,衛生間填不滿的縫隙就靠它了。

一定要底部帶滾輪的,才能好拉出來和推薦去。

夾縫收納櫃

還有宜家的多層小推車,功能一樣,也強烈推薦。

所有細節都考慮到以後,衛生間會變得非常整潔,最終是這樣的效果:

最後回到問題,總結一遍回答:

日本的房屋設計決定了宜居的基礎,日本主婦的辛苦勞動促成了成熟的日式收納方法,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以上的方法你學到了沒?還有不懂得歡迎私信!

知友們記得給個贊呢!

歡迎關注我,住範兒石樂天,長期回答家居方面的實用乾貨

有裝修需要或者其他家居相關問題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研究生讀書的時候,有幸師從居住日本多年的老師,整個建築學院偏向於日本的建築教學體系,所以有很多和日本建築師,老師交流學習的機會。加上大連這個城市,本來和日本就很有淵源。

日本因為國土資源有限,人比較密集,比起我們更善於利用空間,更重視實用性和舒適性,很多居住細節都值得借鑒。

我從兩方面說一下,一方面是從室內設計角度,另一方面是廚衛空間的微觀細節。居住舒適度靠的不僅僅是一個智能馬桶,也不是收納方式就能簡單提升的,喜歡請幫忙點個贊,感謝~

設計角度

一.保護隱私的獨享空間

現在大家在同一個空間卻彼此擁有各自的世界,把握好距離感是一大準則,好的日式設計,各處都會預留出獨立的空間。

這樣即使同在一個屋檐下也能保持距離,正因為小,所在各處設計一些屬於自己的獨享空間。

二.小,但是自在

小面積住宅中,業主都不希望浪費一丁點空間,會盡量要求設計得合理緊湊,一些設計師確實也是這麼做的,甚至有的人會根據空間的緊湊感來評價一個設計的好壞。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話,很容易把設計變得千篇一律,單調無聊,缺少了生活本身的情趣。工作中已經夠緊張的了。

其實花點心思在小家中設置些能讓自己自在又放鬆的小區域,設計中不就有亮點了麼?

比如在下面這個案例中,格局劃分合理,居家活動的動線方便,效率高,可是卻不會顯得那麼緊湊,在起居室裏還有彼此獨立的空間。

三.一室多用的多功能室

日本一般會用和室來當做多功能室。朋友來了可以小住,能給孩子換尿布,用來睡個午覺......隨性方便。和室的設計,在國內一些小戶型的案例中常常可以見到,除了一室多用外,還同時擁有了更多儲存空間。至於把它設計在家裡的哪個位置,根據不同需求做不同選擇。

我們工作室的次臥改成和室的案例

四.傢具小巧精緻

因為面積小,傢具的尺寸就非常關鍵,他們會不斷調整尺寸,把它改小,我們看到日本的傢具也都呈現小巧但精緻的特點,而且他們也善於利用摺疊式的小傢具。

國內就不一樣了,大部分人喜歡大,因為自身所處行業的關係,在過去幾年時間裡看了上百套房子,從50平米以下的200平米以上的,可是不管面積多大,大部分都是亂糟糟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家大業大, 就算房子很小,很多人也喜歡配上各種big size的傢具,當房間裏被各種大的元素塞滿時,多大的房子也顯得小,整體感受都不舒服。還有的業主,嘗試把200平米房子的配置塞進自己買好的50平米房子裏。此處建議中小戶型的業主們,為了空間舒服度,務必有這樣的客觀認知,在規劃房子的時候給自己的需求列一個優先順序。

我們的案例

▼木系現代風格的客餐廳

▼開放式廚房

五.精心選材,提升小家品質感

小家的特點就是一切都近在眼前,所以選材的質感就非常重要了。舉個例子,牆紙和油漆比不上水泥塗層更有質感,不同材質的表面對光的反射效果不同,呈現的感受也會相差很多。而油漆,刷一遍之後幹了再刷,和反覆塗刷的效果肯定也不一樣。

六.再省也不會省金屬配件

就算傢具的板材便宜,配件也要用貴的。這是一種思維,為了控制成本,很多人的確會在門窗的用料上做妥協,但是金屬配件關乎到結實,方便,觸感,質感,顏值,建議不要省。

七.畫龍點睛的門窗設計

經常在日本的室內設計中見到木製的百葉窗和障子移門(障子門是日本的典型代表,木框採用樟子松,木格子之間用輕薄的半透明障子紙取代玻璃),主要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隱私,另外,還可以為室內通風、減少狹小空間的閉塞感。

▼我們的案例

打通了業主家原來臥室的隔斷牆,以木柵隔斷門作代替,一開始用的是摺疊玻璃門,然而開合不方便,美觀度也一般,有點像冷冰冰的辦公室,於是改成了現在的木柵,使私密性和通透性兼具。

八.廚房不僅僅是用來做飯的

國內的封閉式廚房,做飯是一個人的事情,除了做飯,沒有別的功能。

日本的餐廚空間就豐富多了,這種開放式設計,不會讓你覺得做飯這件事很孤獨,一邊做飯還能一邊和家人交流,有小孩的順便能隨時看著。

餐桌也可以用來辦公,於是在日本出現了把書櫃也設置在餐廚空間的設計。

喝咖啡是很多日本家庭的習慣,而且他們更傾向於手沖咖啡,工作累了,就順手沖一杯咖啡,不用再跑一趟廚房,也能有更放鬆的工作氛圍(比起公司,很多人更喜歡在咖啡館工作的原因)。

九.善於利用懸浮傢具

懸浮傢具就是傢具底部不是緊貼地面,而是離地懸空,好處是讓我們在視覺上感覺到房間更寬敞,一般是離地20cm-30cm(距離太小打掃衛生不方便,容易有死角),如果在傢具下邊加上間接照明,這種輕盈的感覺會更加明顯,特別適合小戶型。

居住細節

國內的廚衛空間,大部分家庭,都是使用不方便。而在日本,不管多小的家庭,都能保證這兩個地方用起來是方便又舒適的。

餐廚空間

一.開放式空間規劃

日本人的飲食以生食和煮食為主,對用水要求較高而油煙很少。餐小而精緻,但是很多,因為不同的菜要用相應的廚具。這樣的習慣,決定了他們的廚房空間大多數以開敞式廚房為主,並且要預留大量的收納!

日本人的廚房使用頻率很高,尤其是全職媽媽,要照顧全家人的飲食,所以廚房一定要使用方便,動線流暢,烹飪效率高,耐用有質感。

日本的餐廚空間一般是這樣的設計▼▼

好處是:做飯時可以和家人交流;為了能儘快上菜;同時能看到起居室的活動。

他們會充分的利用廚房島臺,用它來充當餐邊櫃,喫飯的時候想要拿東西跨幾步就到了,端菜或者收碗工作也很方便,不用來回跑。

二.各種人性化的設計提升烹飪效率

提升烹飪效率的一句話原則:洗、切、扔都能在很小的空間內簡單完成,因此動線設計一定要流暢!

1.水槽的心機設計

經常做飯的都知道,在廚房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用水區,這個地方設置不合理會非常麻煩,比如沒有地方瀝水、拿取東西不方便、周圍雜物堆積等等。

?獨特的水槽形狀

凹形水槽:日本的凹形水槽很常見,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落水在內側,能壁掛一個收納筐,不會佔用水槽內部空間。

我們國家大多都不是凹型設計,目前比較常見的方式都是利用這種水龍頭置物架。不過個人還是更喜歡日本的水槽,這樣水不會滴在檯面上。

水槽裡面的下沉式平臺:在水龍頭一側,通常有一個低於竈臺10公分左右的"小平臺",專門用來置放各種廚房清潔劑等生活用品。

?多層設計,我們的水槽是單層設計,但日本的水槽有好幾層,比我們用的要深一些。這種多層抽拉板,讓洗菜放菜切菜都可以在水槽上完成,非常方便!

即便檯面面積不夠,有它也不怕了,除了中間菜板之外,其他都具有瀝水孔,不會弄濕其他的地方,省去了反覆清理水漬的麻煩。

?水槽下面空間充分利用

國內水槽的下水口位置通常位於水槽中間,而日本的卻在角落處,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可以將下水管同樣也安排在角落的位置,不會影響水槽下面的收納,難怪日本的水槽下面可以設計那麼多櫃子抽屜。

有的會把最底部的抽屜設計成扁平空間,用來收納平底鍋之類的淺鍋。

提示一下,把櫥櫃做成抽屜式,會方便N倍,空間利用也更加合理。只不過比起櫃子,成本當然更高一些。如果你家經常要做飯,我的建議是在方面不要省。

?水槽下水口設計

日本水槽的下水口要比國內的下水口整整大了一圈,方便清理雜物,而且安裝拆卸都方便。

有的在水槽的邊緣位置,會有一道淺淺的滑軌設計,直接通向下水口的位置。水能更快得將垃圾帶入下水口,清潔方便,能更節水,這個設計可是很多小水口都沒法比的。

另外一種是階梯式排水,同樣可以引導水流走向,形成旋渦排水。再加上濾網很大,因此能減少堵塞,排水超暢快。下水管中還有渦輪系統,運用水流的旋轉順便清洗管道。

2.人性化的櫥櫃設計

櫥櫃最好是不要買成品的,想要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每一寸空間,選定製的。下面用幾個動圖來展示一下,日本人性化的櫥櫃到底有多好用,這些現在在國內都能實現的。

▼手動升降吊櫃一拉即可拿到所需物品

▼轉角位充分利用

▼用升降吊櫃解決櫥櫃最內層的空間難利用的問題

3.在日本很火的琺琅廚房

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琺琅.....日本把琺琅運用在廚房和浴室已經很久了。

琺琅的櫥櫃非常堅固,耐高溫,耐磨損;能抵抗水、油、酸鹼類物質的腐蝕,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因為不含甲醛非常環保,簡直完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貴。

由於琺琅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金屬素材,所以,你可以在琺琅板上隨意的吸附任何磁性掛件

內部格局也很合理,非常方便收納,可以任意調整隔板的位置。

對比下我們國家的廚房。我們的飲食習慣和日本完全不一樣,因此中式廚房大多是封閉空間,並且煙道、抽油煙機的預留位置在功能設計上,必須優先考慮,廚房在整體功能佈局上也最好處於下風向,廚房的使用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住宅的功能佈局。

我們的廚房的設計目前還是以設計風格為主,比較缺乏針對中國人飲食、收納習慣或行為模式的研究,日式廚房的收納和功能性設計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

衛浴空間規劃

一.不管面積多小一定會幹濕分離

我們會發現日本即使再小的房子,也一定會做乾濕分離!馬桶區一定是單獨分開的,即使只有1-2㎡,只能放下一個馬桶也會單獨分開!他們絕對不會把洗澡的地方跟廁所連在一起,覺得浴室是一個可以把人洗乾淨的地方,所以兩者應該分開,他們有的甚至不能想像浴巾上沾有如廁後的味道。

為了要分隔廁所及其他地方,日本人會在廁所裏放上廁所專用拖鞋,很排斥光腳或穿著客廳的拖鞋,直接進入廁所。他們普遍認為,去洗手間是不太衛生的。

二.獨特的洗澡習慣

浴室被設置在一個單獨的房間內,如同馬桶區一樣,不管整體面積多小,也會單獨設置一個浴室。裡面普遍都有淋浴及浸浴,日本人洗澡跟我們不一樣,淋浴完之後會習慣在浴缸中慢慢泡澡。

在浴缸內沖洗被視為不衛生,而他們又節省用水,水缸的水就會重複使用,幾個人按順序用同一澡盆的水,最後的人洗完後,將水放掉,或者再用它去洗衣服(為什麼不能在浴缸內沖洗的原因)。毛巾也不能拿到浴缸裏,洗過之後,需要把漂在上面的髒水用木桶撇出去倒掉……

在一些日本的浴室裏,經常能看到小凳子上,這個小凳子的作用是,讓你坐在這裡把自己沖洗乾淨。

洗衣機專門有一項「用洗澡水洗滌」的功能。浴缸和洗衣機用管子連接,洗衣機自帶的洗澡水泵把水抽進來,開始洗衣。

每個國家潔癖的點不一樣。可以借鑒的是他們在小空間內依然能把泡澡這件事處理妥當的設計點,建議國內的中小戶型家庭,如果想安浴缸的話,預先考慮這種嵌入式浴缸。

當然,也有馬桶和洗手池在一起的設計,一般是單身者專用的公寓或商務旅館常見的形式。

三.被國人羨慕的各種衛生間小細節

1.拉式水龍頭是很多家庭的標配,它可以拉出來,像花灑一樣,專門解決水龍頭鞭長莫及之處的清潔問題。 比如卡在高處,早上洗個頭,終於不用把脖子埋那麼低了。

而且它還可以洗寶寶,日本很多衛浴品牌的洗手盆設計得偏大,而且底部扁平,寶寶放進去就是個天然小浴缸,抽拉水龍頭就是小花灑。木有寶寶的還可以洗貓貓狗狗。

2.浴缸安裝了電子溫控系統,按一下牆壁上的操作面板就能控制水溫,想泡多久泡多久!

3.風機系統吹乾衣服,很多日式浴室的頂部使用的是集涼風、桑拿、換氣、乾燥、冷熱空調等功能於一體的風機設備,聽起來很厲害有沒有。

當陰雨季節來臨,就可以將洗滌的衣物掛在浴室裏,關上浴室門,開一下頂部的乾燥功能,不一會兒衣物就全乾了。

4.浴室地面材質親膚,日本的現代浴室都是整體浴室,從地面到牆面都是塑料材質,做成瓷磚或者防水漆的樣子,腳踩上去不涼,水流在上邊會循著固定的軌跡導向地漏。

5.比較小的家庭裏,可能會用一體式的組合浴室櫃,採用鏡像,每一扇鏡子打開之後都能分類裝下很多東西,有的女生習慣在衛生間完成護膚和化妝。這種帶LED燈和開關插座的就十分方便,而且通常鏡面都有防霧的功效。

6.沒有丟衛生紙的紙簍:日本的衛生間沒有紙簍卻一定會有廁紙, 一是因抽水馬桶衝力足、下水道設計寬大, 另一方面由再生紙漿製造的廁紙遇水就會融化, 避免丟棄廁紙對衛生間環境的二次污染。

關於日本居家的細節,其實非常多,一一都說清楚的話可能得出好幾本書,而且又新又好的設計和會不斷出現,之後有不錯的內容再繼續跟大家分享,如果喜歡請點個贊,謝謝。


?熱愛家居、或者喜歡看《全能住宅改造王》的朋友,相信對日本家居不陌生,令人嘖嘖稱奇的收納術、整理大法,能照顧到家裡每位成員的室內佈局,每天醒來不用和家人搶廁所的四分離衛浴,每次都忍不住感嘆,想把這些設計都往家裡搬……今天,糖主就來和大家嘮嘮日本哪些實用家居設計值得咱們學,以及怎麼學。

| 下沉式玄關 |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木芯設計

下沉式玄關,指在玄關處建造臺階。傳統的日式玄關,會做成一個高低差5cm左右的下沉區域。既可以區分空間,減少外出回家的灰塵、鞋底的沙石帶到家中,打掃方便;抬高的臺階又可充當換鞋凳,穿鞋時坐在臺階上即可。

但它也有侷限,會壓低了室內層高,如果原本層高較低,可能會給人一種壓抑感,因此不太適合層高低的房子。

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下沉式玄關形成的臺階,進出時稍不留意容易絆倒。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可能會產生不便,需要調整臺階的高度。

如何借鑒

可以在玄關鋪設與客廳不同材質的地板,可以從視覺上將玄關和客廳分區,或有輕微薄厚差的材料,做出一個有微小高低差的區域,也形成一個小小的落塵區,更耐臟,方便打掃。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怡外慧中

| 四分離衛浴 |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TKandJV

四分離衛浴指沐浴間、馬桶間、洗手間、洗衣室完全隔開,每個功能各司其職,互不打擾,大大提高了衛生間的使用效率。

雖然四分離衛浴優點很多,早高峯不用和家人搶廁所,但其實四分離衛浴並不適用於每個家庭。

如果把日本衛生間進行功能分類,並標註這些功能空間所需的最小面積。發現所謂的四式分離至少需要8㎡以上的佔地面積!佔地大,且衛生間內部的不夠通透寬敞。

如何借鑒

可以在保留沐浴、如廁、洗漱的功能分區,減去洗衣功能。將洗衣機放到陽臺,或者併入其他的功能區內。

1. 一字型佈局

若你家的衛生間偏長形,建議馬桶、洗面臺、淋浴間三區並列成一字型。

通常使用頻率高的洗面臺會放在中央,隨時都能進來使用不受打擾,左右配置淋浴區與馬桶,動線區分左右,互不幹擾。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MyHome設計家

2. 洗面臺與馬桶並列

洗面臺向外挪到走廊,與馬桶區並列,淋浴區安排在洗面臺對側,形成T字動線。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MyHome設計家

3. 雙一字型

若你家的衛生間與後陽臺相鄰,不妨將馬桶區與淋浴區安排在同一列,洗面臺向外挪,形成雙一字型的排列。中央讓出走道,不僅往馬桶區、淋浴區都方便,也能便於進出陽臺。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MyHome設計家

4. T字排列

同樣將馬桶與淋浴區安排在同一列,洗面臺則改為與馬桶、淋浴區相鄰,形成T字排列。

星級酒店經常使用這樣的佈局,隱密性相對高,卻也不浪費空間。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MyHome設計家

若想增加浴缸,由於浴缸使用頻率較低,通常會安排在洗面臺的對側。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MyHome設計家

三分離多了隔斷的限制,再加上淋浴間、馬桶與隔斷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使用才舒適。

| 馬桶洗手檯 |

日本家居很多都是四分離衛浴或三分離衛浴,他們的馬桶間都被隔出來,且空間很小。有些馬桶間與洗手間隔得很遠,為瞭如廁後方便洗手,設計了自帶水龍頭的馬桶。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尤呢呢

水槽裏的水還會流入水箱,這樣沖馬桶時便可二次利用水資源,節約環保。

雖然這個設計實用又環保,但對於咱大部分家庭的衛浴來說,是不太適用的,因為使用起來姿勢不太方便,且一般的三分離衛浴的洗手池就在馬桶間旁邊,這個設計顯得多餘累贅。

如何借鑒

若家裡是洗手區和馬桶區相隔較遠的三分離衛生間,可考慮在旁邊設置一個小的洗手池,以便如廁後洗手。同時注意牆面使用防水乳膠漆,以免水珠濺到牆面導致牆體發黴。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王英俊-獨立設計師

若馬桶間空間充足,可考慮這種單獨另安窄水盆。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新住

| 浴缸+淋浴+淋浴凳 |

|圖源網路

日本家庭的沐浴間有了淋浴器,還有浴缸?這不是多此一舉嘛……其實是因為他們熱愛泡澡,且洗乾淨身體再去泡澡。目的不是清潔,而是為了放鬆。

而且他們的泡澡水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一般會安裝一個恆溫系統,能保證水溫保持在舒適的溫度,這樣便可以一家人輪流泡澡。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配備一張小凳子,以便老人和小孩洗澡時可以坐著,增加安全性,避免因地面太滑摔倒等隱患。

如何借鑒

若你喜愛泡澡,可以考慮安裝一個恆溫系統,以免需要不停加熱水。先洗澡後泡澡,可以大大提高你家的浴缸使用頻率,如果仍然擔心衛生問題,也可以準備一次性浴缸膜和專業的浴缸清潔產品。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尤呢呢

家中有小朋友或老人的朋友,也可以像日本家庭一樣配備一張小凳子。

至於泡澡水要不要重複使用嘛,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反正糖主過不了內心那關。

| 家事房 |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龍龖龘噠

日本家庭通常會開闢出一個小區域作為家事房,又稱為洗衣房,專門進行清洗和晾衣工作,這樣可以方便洗手間的使用,還能夠防止晾衣尷尬和溢水情況。

而咱們則大部分會將洗衣機放置在洗手間裏,或直接放在陽臺。

如何借鑒

想要設置洗衣房的話可以在陽臺一角、衛生間、廚房等通水設施完善(很多陽臺也有設置下水管道)的地方做出一個隔斷,當作洗衣房。

像屋主@ 張草莓 用宜家艾格特系列來搭建出一個小小的洗衣房,在左側安裝了兩個抽拉籃和一個抽拉筐。抽拉籃用來放換洗衣物,抽拉筐用來放置洗衣液等洗衣用品。上層晾衣架用來晾曬日常換洗的內衣褲。最上面用收納盒來放置囤的日用品。可以說相當實用了,還又能兼顧美觀。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 張草莓

洗衣房打造TIPS:

  • 可以為洗衣機添加移動底座,無論是排水系統維修或挪動清潔都十分方便;
  • 電源設置要防水,並在檯面上一定高度,方便熨衣服或小件電器使用;
  • 如果洗衣區和洗浴區在同一室內,要避免洗浴蒸汽影響洗衣機。可以在洗衣機頂部用積塑板貼錫箔紙阻隔;
  • 關於衛生間洗衣排水,要與衛生間本身的排水裝置形成高低落差,可以加高洗衣區地面高度。

| 家庭衣帽間 |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Ryan王恆

把家裡的一個房間騰出來作為家庭衣帽間,將一家人的洗好晾好的衣服都集中收納到這個房間裏,整理衣物極其方便,不需要在每個房間來回跑。

以懸掛的形式來收納衣物,儘可能的在不影響使用的同時,釋放出更多的開放空間。

明確區分了孩子、男士、女士的衣服領域,避免尋找衣服過程中沒有條理,浪費過多的時間。

如何借鑒

結合「洗衣→晾曬→收納」這條動線,將家庭衣帽間設置在家政區旁邊。相關活動在一個集中區域完成,縮短走動距離,就近方便處理,及時收納整理,保持了空間的整潔有序。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Ryan王恆

或者在兩個臥室的中間設置家庭衣帽間,從兩邊都可以進入衣帽間,兩個房間既獨立,又相通。

| 餐廚/客一體 |

日本家居大部分廚房都是與餐廳或客廳相連的,一般是開放式或半開放式廚房。一來可以節省空間,讓空間在視覺上更闊朗;二來這與他們油煙小的烹飪習慣離不來。

但開放式廚房對於偏好重油重煙的家庭而言,其實不是那麼友好。而且燃氣部門管理嚴格,溝通起來非常麻煩。

如何借鑒

用移門代替隔牆,將廚房牆壁改成無框推拉玻璃門。非常適合小戶型,能夠瞬間放大起居室視覺感受。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一二三木頭人

不僅不會影響廚房採光,還將廚房的光引入客廳,讓原本狹小的客廳通透起來。可以有效隔絕油煙,同時還能增加家人之間的互動,備菜時讓小朋友一同參與,可以說十分其樂融融了。

還可以餐廚合一,並用多軌移門替代隔牆。例如敲掉室內的非承重牆,將餐廚合為一體,在餐廚與客廳間安裝了三軌移門,讓這個原本只有3㎡的廚房擴容。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理居設計

廚房可開可閉,既解決了爆炒情況下的油煙問題;開啟的時候,在各區域活動自如,客廳看起來也不會顯得侷促。而且餐桌還可以充當操作檯,緩解了廚房太小,檯面不夠用的情況。

| 廚房定製高櫃 |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CHILLIPOPS

廚房定製高櫃,在日式廚房中十分常見。定製高櫃的好處在於,可以將各種廚電收納好,為檯面騰出空間,讓備菜切菜的動線更流暢。

中間的區域可以安放烤箱等廚電,櫃子上方可以放一些不常用的物件,下方的櫥櫃則可收納包括各種米、面、粉等乾糧。

中間還可以設置隔板,拉出來充當操作檯。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我樂家居

不用收納小廚電也可以定製高櫃,例如定製一個頂天地裏收納櫃,將廚房的調味瓶、瓶瓶罐罐都可以收納好。

|一兜糖家居APP認證設計師@六添設計

如何借鑒

若擔心廚房太小容納不下高櫃,可以考慮做半牆高櫃,廚房滿足寬度超過3米即可。高櫃可以讓下廚動線更便捷,把常用的廚房用品、電烤箱等放到觸手可得的中間黃金區域,讓做飯變成一件舒服的事情。

若廚房檯面本來就很小,無法設計高櫃,也可以在廚房外延伸出一個餐邊櫃,同樣可以增加儲物空間。

|冰箱收納|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珍妮呢喃

日韓家庭主婦為了提高家務效率,以及他們的分餐制,會習慣把每日餐食都提前準備好,做分裝,用合理的容器進行收納。可以大大延長食材的存儲時間。

如何借鑒

用收納盒將冷凍室空間分割成不同區域,然後將食材進行預處理成小分量,利用保鮮袋或者保鮮盒,將不同類型的食材分類整體的擺放在不同的區域內。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珍妮呢喃

為了更加方便的拿取,可以在袋子上標明裡面存了什麼東西,保質期等等,有的保鮮袋可以直接寫字,也可以利用長尾夾做標記。這樣打開抽屜以後一目瞭然的可以看到有什麼,而且也很方便拿取。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珍妮呢喃

| 清潔用具(一桿通用) |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Rae99

一個工具桿適配多種清潔工具,能夠應對各種清潔場景,實用又簡約。方便收納,且節省地方。不僅掛在洞洞板上,也可以收納在衛浴門後,整潔美觀,毫無存在感,拿取也極其便利,也方便晾乾。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逆時針

如何借鑒

怕打孔的朋友,可以搭配熱熔膠掛鉤等免釘工具,將所有清潔工具收納在門後或櫃門裡,或者使用洞洞板收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想像一下回家進門之後,看到門口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回家的快樂感覺都被毀掉了,疲倦的身體更加疲憊。

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家庭,雜物的數量更是指數級增長。

入口就是房子的臉,就像每天要洗臉化妝一樣,入口的地方作為房子的臉,也需要保持整潔和舒適。

日本很多房子會在入口處做一個小鞋帽間,這是日本家庭能在這麼小的空間裏保持整潔的重要辦法。

就像創建了一個祕密基地一樣,與房屋的其他部分隔開。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日式鞋帽間的形式:

1. 只有一個開口的鞋帽間

普通一點的,看上去就是一個帶門洞的儲物間。

精緻一點的,做個拱形門的造型。可以當小型衣帽間用,存放進屋之後放下的外套、包包,脫下的鞋子。

安裝可調節高度的擱板,可以當個鞋庫,裡面再放一個穿鞋的小凳子。如果以後收納方案有變化,擱板可以隨時調節,靈活性很強。

2. 有兩個開口的鞋帽間

用一面牆就可以把收納間隔出來。由於空間沒有完全關閉,所以感覺比較開放。

因為有兩個開口,還順便做出了雙玄關:一個是會客玄關,不經過收納間,而另一個是主人的玄關,一進門就進入收納間。

一堵牆將入口分成兩個空間,面向客人的那面牆非常乾淨。

外側牆壁還可以用不同的牆紙來裝飾,做個壁龕放一些裝飾品迎客。

如果空間足夠大,還可以暫時用來存放重物,比如礦泉水、食品等。

敞開式收納間的好處是:平時不用經常開關櫃門,尤其是對於嬰兒車、兒童單車這類的大型物品,敞開型的空間更易於使用。

3. 帶移門的鞋帽間

收納間可以裝個門,必要時關上,就徹底不用擔心裏面亂成什麼樣子了。

比如存放掃帚、戶外用品、足球、羽毛球等雜物,可以大大減少帶進客廳的物品的數量。因為都集中在一處,哪怕有時出門忘記帶了,回來取很方便,連客廳都不用進去。

也可以只安裝一扇門,擋住一側的視線。在視覺的通透和遮蔽之間取一個平衡點。

這樣的收納間,存放快遞盒也是極好的,不用在門口堆積如山,對於靠網購生存的城市人很有用了。

另外,日本玄關處有高低差,沒鋪地板的地方是下沉的「落塵區」,但有安全隱患,外牆裝個扶手,更方便老人上下階梯。

結語

打造一個玄關鞋帽間,雖然會犧牲一些客廳的面積,但能讓房子變得好打理得多,也是日本人長期在狹小空間裏生存總結出來的智慧。


一個人的居住方式,就是這個人的內心世界。

想了解更多家居乾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設計師傑西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