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說的閑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指有空閑時間。我這個感覺主要是從互聯網上得來的。我發現現在的網路焦點主要在兩性關係上,或者一些明星的緋聞上,比如前段時間有個叫肖戰的明星。。。我覺得之所以能發生這種事,應該是中國人生活比較安逸了,可是現實中的感受卻恰巧相反啊!

我先說下我作為一個中國山東人的感受,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從初中開始就是早晨五點起牀開始學習,直到晚上九點才休息。

本來以為大學就好了,發現大學更忙,除了學習還有各種實踐活動,社會活動,寫不完的筆記,刷不完的網課,寫不完的論文,做不完的實驗。就算週末有點時間了,肯定也是看看電影,看看經典書目,怎麼可能會有時間關注那麼無聊的事。

而且現在畢業即就業,現在的公司,基本上都996了吧,一天累的要死,還要攢錢買房買車,萬一再有個病,錢就白攢了。現在房價那麼貴,工作之後空餘時間估計更少吧。

綜上所述,中國人的空餘時間究竟是哪來的?


因為你只是「感覺」。

發達國家的民眾平均休閑時間比中國人多很多。

2017年中國每天的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其中深圳1.94,廣州2.04。美德英國家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約為5小時。

所以,中國就盛行「快餐文化」以及「泛娛樂」

中國的紙質圖書閱讀量較日本還是很少。(雖然日本把漫畫書也加進裡面去了吧)

原因:中國人的休閑時間少吧,閱讀紙質圖書「浪費時間」;大部分中國人把這部分時間用在應酬上面;如果沒有應酬,就和題主說的一樣了,在互聯網上討論事件。

快手,抖音等短視頻app的爆火也能從側面反應這些事,如果快手一個視頻一個小時,跟個電影似的,保證他火不起來。

所以,大家討論這些事是大家太忙的原因。如果大家每天都有5個小時休閑,可能會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陪伴家人身上吧。


因為互聯網的普及,

讓一羣閑得*疼的你我在這裡相遇,

最終讓你產生了中國人都很閑的錯覺。


我大約就是你說的閑人,已經八年沒做什麼正經工作了。大道理留給大V們,我只說點個人感受。

原因一,前期努力過,有了一定積累。年青時自己開個小公司,曾經連續工作60個小時,至於每天幾個小時的加班,根本就是家常便飯。通過這樣的賣苦力,創造了現在「閑」的條件。

原因二,感謝偉大的中國人民,在正確的領導下,三十年來創造經濟奇蹟,大幅增加社會財富。水漲船高,使包括我在內的億萬人再無衣食之憂。

原因三,感謝偉大的中國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迅速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位置,使包括我在內的億萬人逐漸擺脫單純靠時間和體力謀生的尷尬,有機會逐步轉向通過發揮中國人智力優勢,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方向。

原因四,不能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人閑下來,心並沒閑下來,舉目四顧,尋尋覓覓,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事去做,於社會於個人,都比只是埋頭苦幹要好。


你是怎麼感覺到的?

衡量一個國家的人閑不閑(懶不懶),有兩個基本指標:一是勞動參與率,二是每週平均工作小時數。

你去把中國人這兩個指標搞清楚,再把世界其他國家的這兩個指標搞清楚,對比一下,你再感覺一下,中國人閑不閑。

數據自己去找,這種問題本來不想答的。

告訴你結論: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忙(勤快)的。

中國人民一輩子幹了別人幾輩子的活,纔有了中國今天的樣子。

如果你還是學生,那麼請收斂一下你的慵懶,好好學習。

如果你家裡有礦,那麼請繼續你的清閑。如果沒礦,又不是某二代,那麼請你趕緊找份工作。


因為一般人的工作收入能滿足生活,不用在工作之餘補貼家用,所以就有很多的娛樂時間。


壓迫,剝削。

弱者的地獄就是強者的天堂。


放下手機離開電腦,看向四周,沒人是閑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