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一在讀,感覺這麼多年讀下來一直都在不斷競爭,進入好的學校,本以為大學會好點,但到了大學競爭還是一樣存在,並且預料到以後會有更多競爭。競爭真的好累,心更累,總是讓我不能開心,所以我有的時候會反問自己,一直這麼競爭是為了什麼,一輩子過得開開心心不好?但我又會怕現在的自己不競爭,就不會越來越優秀,反而墮落,我怕以後的自己會後悔,所以真的是陷入兩難,不知道該以什麼心態可以笑面競爭,因為競爭真的好累,特別是失敗的時候讓我很不開心,失去自信。我這個人又是不太擅長交際,很多時候都會感覺自己明明比別人厲害,但卻因為沒有好的資源,沒有大佬的幫助而比不過別人,自己喫虧,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只會默默受氣,所以心很累。我發現自己長這麼大真的一個親密的人都沒有,沒有閨蜜,和父母關係也不太好,所以受委屈了,受傷了都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很孤獨難受,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能有人帶帶我走出這個困境,但是我根本就找不到。


有勞諸位不必再寫些什麼評論了吧~不行我就匿了,這不是什麼有意義的問題。

這大概只是一個常年生活於有著唯一標準,至高的高考競爭中走入一個真實世界者所有的迷茫,從而提出的問題而已。大概我當初回答,也只是興之所至吧。現如今看來,都是沒有什麼討論的必要的。

世人無外乎各取所需而已,競爭倒不如說是人的設想物,從而給予人以精神上的依附和寄託,從而說明所做的價值。然而,所謂競爭,其背後所表現的事象之本質,應當只是利益的爭奪和交換。

之所以有題主這樣疑問,不是競爭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一個人面對玲琅滿目的事物與紛繁複雜的關係時產生的困惑與迷茫,從而返回去而質疑競爭的意義。實際上,競爭既然是利益活動的依託物,那麼它就不具有獨立的屬性,人對它的質疑,不過是緣木求魚,更何況人意欲脫離其所依附的存在而發問,終究會無所得。

這就好像,我們隨意找一個問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的人,轉而告訴他仔細思考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他若是如實照做,大多會不在困惑。因為他困惑的不是人生的意義本身,而是他做某個事情的,更深切的意義是什麼,也就是說他否定了其原來被認定的諸多意義。

他在意的不過是這個事情的意義,卻緣此上洄,去探尋「人生的意義」,反而深陷其中。如果人之意志依託於人的肉體而產生,那麼其終極意義在常世人的眼光中,就沒有太多探尋的價值。

很多的問題都是如此,提出正確的問題想來大概是最為關鍵的。所以如今說到「競爭」這個東西,我實在是多少沒有探討它的興緻,主要是是由於解構它後,它不是大多數與之相關的問題的本源。

原文 以下:


也許你已經發現,競爭具有這樣的特質。競爭中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被稱之為優勝者,而只有更少一部分人可以在這其中獲得快樂。更為糟糕的是,優勝者們又要進行下一階段的競爭,如此沒有停歇,可以說幾乎沒有人是優勝者。

更進一步地,你已經從競爭中發現了不純粹性,不是具有你所認可的特質的人取得了優異的結果,或者說競爭的結果從來就不完全符合於任何一個人對於優勝者應有的認知。更糟糕的是,隨著你不在年輕,隨著你承擔起家庭,面對世俗,你會發現競爭變得幾乎完全不純粹。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特別聰明,大學一直優勝。結果你作為家長要來參加競爭,結果你的孩子由於生物學上「回歸平庸」的現象,不巧變得非常不機智。更糟糕的是,由於你早年太過聰慧,以至於你不知道該怎樣教一個笨孩子。這時候你大概會悔恨當年沒有學好優生學吧(Francis Galton手動狗頭)。

所以,無差別競爭對於個體和人類社會都沒有特別大的好處。我們期望競爭是差別化的,而你可以創造這種差異。最簡單地說,你要擁有自己的價值。你要慢慢去發現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你想要的自我是怎樣的。慢慢地,你會發現,你不一定需要緊張的氣氛去促使你前進,你深刻於心的價值會讓你永不墮落。你不一定需要在緊張的競爭獲得屬於青年人的快樂,你也可以追尋漁歌唱晚中的歲月靜好。

宇宙之大,人不過一隅,但它委實需要一個棲身之所,人一般會將它抽象為一種永恆的存在。如果你觀察中外的哲學或是神學,他們中早起的,樸素的,都具有追求永恆的特質。我們放到今天來說,你不需要追尋那種永恆,但你的確需要一種價值給你長時間的動力和撫慰。你現在感受到的,便是純粹的競爭給你帶來的幻滅感,說明它已經不適合你,你需要尋找新的價值。

人生於世,心本不相通。如果有什麼摯友,那都是足以告慰平生的事。孤獨每個人都會面對,有的人通過廣闊的社交來消解寂寞,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於此,而且這也不一定是一個良好的方案。也許你看到的別人臉上的笑容,也只是你所看到的。內秀的人,有時候更需要學會自我的調節。我曾看見一個女孩說,孤獨的女孩子,實在是太缺少愛了,她自己就像是一整個團隊,講自己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自我消解。這大約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當然,人也不是不易於從外界獲得力量。逸少於蘭亭中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這話是好的。文學和藝術的價值正在於此。良好的文藝,它首先創造了一個與現實相對疏離,相對和諧的環境,為人心靈的治癒提供了有利的氛圍。而前人在具有相同情感時的抒發,讓我們感到有共鳴,這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我們一生接觸的人有限,而如果我們姑且以MBTI和九型人格進行劃分,其中有些類型的人格是很少見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不易於找到同類),同時,前人如何看待和解決眼前的困境也可以給我們以思考和幫助。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人,可以快速的感知這些,同時可以更為輕易地在現實中感知美,美本身帶來相對純粹的快樂,同時它隨時能夠使人從現實世界中抽離,進入一種介於顯示與理想之間的審美世界,這樣對於它自我的治癒是非常有利的。


讓你累的,不是競爭這件事本身,而是你對「競爭」已經有了高昂的意識成本。

當你的關注點是「人」,認為競爭就是要勝過別人,贏別人的時候,由於我們的文化並不提倡與人爭與人鬥,你就會對競爭產生排斥反感。

尤其是你讀的書越多,越明事理,受這種傳統文化影響越深,你就越不想和人爭鬥,你就會越反感這些事。

而這種你本來反感的事卻非做不可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累。

但我們把關注點放到「事」上面,我們不跟人爭不跟人鬥,僅僅只是力圖把事情做好,做到最好,做到更好的時候,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比如,我們來開家店,火鍋店吧。

如果你的目的,是贏,是競爭過那個什麼「海底撈」。這事,想想都覺得累——若干刀光劍影,若干血雨腥風,若干爾虞我詐,若干陰謀詭計,若干人下崗失業,若干人的命運被改變......有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何必呢?何苦呢?最後的結果是我想要的嗎?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

但是,我們追求的,僅僅只是做出全國最好的火鍋。上面這些疑慮就沒有了,這事就很有意思,很有意義,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我們去努力。

如果你把競爭看成是對付對手,你就會很累,因為對手是無窮無盡的,競爭也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如果你明白只需要做更強的自己,只需要追求做得比上一次好,不追求贏,自然就贏了。

進一步: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過去的)自己。——因為你僅僅只需要做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好。

這樣看競爭,就不累了。


歸根到底,還是現在中國人太多了,一個崗位能有好幾十個有資格有能力的人來應聘,招聘單位不得不提高要求:碩士、211、985……以此來減小篩選成本。其實你要說一個二本或者雙非的同學一定幹不好吧,也不一定。但沒辦法,不斷競爭,不斷內卷,現實如此。

但我們必須警惕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人,他們在企圖混淆社會生存的意義與個人生存的意義。從社會這一層面上來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沒錯的,不然下一代如果比上一代更差,所有的動植物不用幾百年就絕種了;但是從個人層面上來說,我們生存的意義只是去不斷發現更大的世界,去體驗新奇和未知。山珍海味,前幾次我們覺得好喫,喫習慣了就味同嚼蠟;王者方舟,剛開始天天肝,肝到後面也覺得遊戲都一個樣沒啥意思。人的本質就是「喜新厭舊」的,人的快樂也來自於「喜新厭舊」,而不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所以,我們只要認清:競爭只是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我們的生存意義就可以了。平時多體驗不同的生活,多讀書,多看報,多喫零食少睡覺。厭煩了「底層生活」,就坐到圖書館自習室裏去奮鬥,通過教育實現階層上升,去體驗「中層階級」的生活。就人生online這個遊戲而言,心態好是最重要的。


更多成長中會遇到的哲學問題及底層認知,請移步我的回答集錦(長期更新):

亮雪無痕:底層認知與行為指南相關回答集錦?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從不參加、拒絕參加學術論文評獎等。二十年前,讀薩特的存在主義,給我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人只能自我衡量,評判標準只能是自己,不是另外的人或物。

所以,我對薩特當年拒絕領諾貝爾文學獎特別佩服,他說人就是自己衡量自己。我的理解就是,自己跟自己競爭,絕不要跟別人競爭。


在我們學生時期所受教育中,老師喜歡採用小紅花、小紅旗等方式鼓勵我們競賽,看我們誰表現的更好。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糾正我們的不良行為時常常採取表揚其他孩子、以他人做榜樣來激勵我們進步。所以我們從小就學會了用外在的、客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通過和他人比較來評價自己。也就是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養成了非常牢固的「競爭」意識。

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所有的自卑、虛榮、嫉妒、不幸福,甚至人際關係中絕大部分煩惱,都源於這種「競爭」意識。

為何看似平常的競爭,會產生這麼多的弊端?首先來瞭解「競爭」都產生了哪些人際關係作用。

一、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勝者和敗者

那什麼地方有競爭呢?如果仔細觀察,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存在著競爭。首先明確,競爭並不指在百米跑道上或者某種特定場合,而是一種競爭的心態。從小就習慣的用「比較」法去對待身邊事物。

「A君上了名牌大學,B君進了那家大企業,C君找了一位那麼漂亮的女朋友,而自己卻是這樣」之類的想法都屬於競爭心理,這種心理充滿了我們的世界,甚至所有價值判斷當中。

常常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就會產生「優於這個、輸於那個」之類的想法,自卑和自負,也都由此產生。這樣的心態有一種潛意識,既我們不知不覺的把他人乃至全世界都看成了競爭對手。你會認為我這種說法很誇大,很恐怖。但你仔細想想,當你存有這種競爭意識時,也就是會認為人人都是隨時會愚弄、嘲諷、攻擊甚至陷害自己,你會時時刻刻都很在意自己是佔有優勢的還是居於弱勢。

而且,競爭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即便不是敗者、即便一直立於不敗之地,處於競爭之中的人也會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為敗者。而為了不成為敗者就必須一直獲勝、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但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敵人遍佈的危險所在

無法真心祝福過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為站在競爭的角度來考慮人際關係,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敗」,所以才無法給予祝福。

只要存有競爭的態度去對待外界,那麼隨處都存在著成功和失敗,世界就如一面鏡子,你選擇了這種方式,也就會產生相應的結果

二、如果不去競爭,我們該如何思考?

首先,關注我們的只有自己,我們不斷的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除了我們自己能對自己所做的負責、選擇之外,任何外來力量都無法決定我們的內在。

所有你的所有主觀認為,也都是一種認為。你絲毫不能改變別人的看法,但你可以改變對自己以及整個世界的看法。

理想的競爭狀態,是追逐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走在一個並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並不是為了與誰競爭。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我們活在自己創造的主觀世界當中,我們完全可以不與任何人競爭就能夠得到很好的進步狀態。

只要堅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有進步。

就是這麼簡單,你可能會有疑問:有的人生下來就比我多了跑車,不用努力就能獲得我夢寐以求的工作。

我還是一種解釋,我們各自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雖然我們各有差異,但在主觀意識上,我們都是平等的。

所以一旦從競爭的怪圈中解放出來,就再沒有必要戰勝任何人了,也就能夠擺脫「或許會輸」的恐懼心理了,變得能夠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並能夠為他人的幸福作出積極的貢獻。

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會成為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人際關係的煩惱也會大大減少。

我的目的,就是讓你可以瞭解到,你完完全全可以選擇更好的狀態去面對生活,甚至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能獲得幸福,前提只要你想,你願意放棄那些愚蠢的社會評判標準。

再來品一品這句話:

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