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假設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是工具人,但是所有人各司其職。有各種各樣的職業

然而由於A在B處喝酒,B在C處吃飯,C在D處打遊戲,D在F處購物,F又在A處住宿。這樣形成了一條很長的閉合迴路。

最後形成所有人都是一樣資產,一樣的有錢,在動態中達到完全的共同富裕。

可能存在這樣的世界嗎?


富裕這個詞,同樣是一個思想禁錮。

這兩天馬雲又上新聞了,馬雲花錢請了交響樂團,由他來指揮演奏。

不談藝術不藝術這回事,如果僅僅是為了開心,為什麼不去幼兒園指揮小孩子唱歌?

僅僅是因為指揮專業的交響樂團,讓這些專業人士為錢折腰,會讓馬雲有更多的優越和快感嗎?

去幼兒園指揮小朋友唱歌,難道不能收穫更多的歡聲笑語嗎?

排除掉裝逼,排除掉搶新聞頭條這些因素。

一個不懂音樂和指揮的人,去花錢指揮專業交響樂團,與指揮幼兒園小朋友唱歌,有高低貴賤,有快樂愉悅的區別嗎?

資本主義不可能存在人人平等,不可能存在共同富裕,也不可能存在對人的尊重和理解。

就在於這裡,資本的不平等帶來了權利的不平等,資本的多寡,區分了人的貴賤。

當資本家擁有超乎想像的財富時,他們就像所有的權力壟斷者一樣,成了人上人。

這種踩在他人頭上獲得的愉悅和價值,讓資本家,權貴與普通人形成了物種隔離。

花重金去指揮專業交響樂團,在快樂和放鬆上,並不會比去幼兒園指揮小朋友唱歌更有意義。

但花重金去指揮專業交響樂團,可以上頭條,可以被人崇拜,可以展現人人艷羨的高貴和階級地位。

而同樣快樂的去幼兒園指揮小朋友唱歌,卻因為金錢的對比和反襯,變得不再有趣和快樂。

這正是資本主義消滅快樂,消滅大眾的生活的具體表現。

原本的快樂和幸福,一旦到了資本主義的邏輯下,對照富人踩著他人獲得的幸福。

普通人可以擁有的幸福,普通人應該擁有的幸福,一下就變得不幸福,變得沒有了價值。

這就是資本社會的根本頑疾。

原本大多數人是可以獲得幸福的,幸福可以是很簡單的。

去幼兒園陪小朋友唱歌,去公園陪朋友和戀人散步,每天工作5小時,休息時間自由安排。

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不攀比,不虛榮,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家庭,這是普通人可以獲得的幸福。

但在資本主義,這些幸福都會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下被剝奪,並徹底失去。

即使還有人擁有這種幸福,在與富人資產和地位的對比下,這些幸福也變得不幸福。

馬雲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佔據了最多的社會紅利,但他的幸福不會帶給其他人幸福。他的幸福恰恰需要建立在其他人的不幸福基礎上。

馬雲的財富,並不單單是他個人的財富,更是其他人需要承擔的債務。馬雲的千億財富,是對其他人千億勞動的支配和權力。

理解了資本,財富,背後的債務,權力關係。才能看清,在資本和權力上的追求,註定了大多數人只能成為犧牲品。

馬雲就算有千億財產,但如果他不能用錢去支配和剝削任何一個人,他的千億財產就毫無價值。

富人獲得的錢,表面上是錢,實質上是對他人的支配權。

富人的所有財富目標,都需要他人用生活和時間去成為代價。

資本越繁榮,大多數人越是失去了生活與時間。

資本主義不存在個人時間,不存在休息時間,資本主義為利潤(權力)而生產,就算是成了世界首富,為了剝削更多錢(權力),同樣要加班。

資本家既是資本的宿主,又是資本的奴隸,工作和生活都是為了剝削(權力)。

只有消滅私有制,消滅了利潤,不去製造需求,只為需求而製造。

每天工作5小時,多餘的時間用來休息,玩耍,鍛煉,大眾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與價值。

資本主義把所有時間用來生產,用製造無意義的需求,用割韭菜,讓人付出時間和權力。

共產主義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價值,自己去安排多餘的時間。

雖然很多人說,馬雲指揮交響樂團是古典音樂的榮幸,等待被資本家恩寵是古典音樂的宿命。

但消滅馬雲,消滅這樣的資本巨頭,讓大多數勞動者每天工作3-5小時,讓真正愛古典音樂的人去欣賞和支持古典音樂不好嗎?

如果不是資本家奪走了大眾的時間,人們每天可以多出3-5小時培養自己的愛好,經營婚姻和家庭。

把權力,把財富交給資本家,大眾獲得的最終只有996,251,以及高不可攀的生活,承擔不起的婚姻。

把時間,把生活還給大眾,大眾才能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只要有私產,就不可能共同富裕。這裡的產,指的是生產資料,不是生活資料。

題主的設定,ABCD這麼多工具人,其實還隱含了一個條件,就是這些人都是個體戶,都有私產。這是不可能共同富裕的。

要共同富裕,唯一的條件是生產資料公有,都沒有私產,然後實行社會分工,每個人都要勞動,例如一部分人種田,一部分人建房,一部分人製藥,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分工干好。生活資料按照大家統一制定的分配法則進行分配,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

按勞分配,就是出力多的,貢獻大的拿得多。一般用計時和計件的辦法。

按勞分配不會產生貧富分化。最多兩三倍的差距。因為如果計時的話,我很懶,一天只干6小時,你再勤勞,一天也不能幹24小時。如果計件的話,我很笨,一天只做10件,你再靈巧,一天也不能比我多干好幾倍。

貧富分化,是指幾千幾萬倍的差距。資本家有幾千億的家產,窮人連10萬都沒有。資本家的收入是剝削來的,因為無論計時還是計件,資本家都不能收入這麼多

絕對平均是沒有的,鏡面也不能絕對平。


不可能,因為人的追求不一樣,馬克思說:

共產主義者不向人們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們應該彼此互愛呀,不要做利己主義者呀等等;相反,他們清楚地知道,無論利己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種必要形式

馬洛斯將人的需求分為五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每個人的自我實現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需要特彆強調什麼「共同富裕」,比方說,一個科學家,他滿足了生活之後,目標是做出科學發現,他對錢一點興趣也沒有,你給他錢他也不會花,但對普通人,他想要更多的錢去享樂,這時候強行「共同富裕」只會適得其反。因為想要錢的,他總是能想辦法去搞更多的錢,而不需要錢的,你送他他也不需要。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社會應該朝著這樣一個方向前進,那就是保障所有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至於自我實現,則看個人造化。


資本主義下的房屋供給,已經從追求使用價值為主,轉變為以追求交換價值為主,由於這種畸形的轉變,導致房屋的使用價值日趨變質,房屋首先是變成了一種儲蓄工具,然後又變成了一種投機工具,而利用這種投機工具的人除了消費者,還有一切受益於房市繁榮的人,比如,建築商,金融從業者,房屋中介、房貸放款人等等。

而這其中的大部分受益者,都從事著不創造價值的非生產活動,他們藉由大量虛擬資本圍繞使用價值的變質進行投機斂財,他們只想填滿自己的荷包,所以當這些被追求複利增長的資本主義裹挾的人們,發現投資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再有利可圖時,他們便會開始進行投機炒高一切有利可圖的商品。複利增長就好像往棋盤上放米粒,第一格一粒、第二格兩粒、第三格四粒、在第XX格的時候,全世界的大米都將不夠用,那不夠用了該怎麼辦?當今資本主義又已經這樣走到了第幾格?

如果交換價值變弱,弱到最終能夠失去對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分配的引導作用,那麼我們便不再需要貨幣,也就是說貨幣作為資本以及佔有社會權利的工具,所導致的一切病態都將跟著一起消失。

那麼,我們該如何創造一個能夠引導人們追求使用價值生產和分配的經濟運作模式?我認為做到這點便有可能共同富裕,而我的創業項目,叫做削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商品生產和分配的引導作用,壓榨投機、作惡以及無能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能.

前提是, 1) 機器人全面實現自動化工業, 農業, 服務業生產,

2) 用區塊鏈技術做思想鋼印, 每個機器人實現基於DNA個人的指令綁定

3) 大數據實現全民協同決策平台

4) 各個機器人基於個人+群體的規則協同設定指令.

於是, 可以共同不窮. 共同溫飽, 共同小康.

但是, 有兩種富裕無法滿足.

一種叫: 我比別人富, 這個是數學上無法滿足的.

一種叫: 別人跪在我腳下, 為我服務, 而我不用為別人服務, 這才叫富. (如果我同時提供勞動又接受服務則可以滿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