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是不是每年就可以有14萬白拿了。。


不出現違約,是可以實現的。這點國外早就發現了!!信託在打破剛兌以前一直是土豪的標配。 人們常常講,「睡後收入」,這個除了有十幾套房子收租以外,信託理財也是一種哦。 但是你要區分理財~投資~投機的區別。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信託2018年出現逾期的只有21款產品。從年初打破剛兌以來,至今還沒有一起本金損失的。信託最大的風險是逾期,和損失利息。2017年壞賬率是0.47%,相比銀行理財的壞賬率2%已經很低了。


要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


你覺得一年掙14萬就夠你的家庭開銷嗎?

而且,現在的所有理財產品都不能剛性兌付了,雖然信託很安全,但萬一有逾期或虧損呢?

只有銀行定期能剛性兌付,但利息跑不過通脹,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拿錢這個是一方面,兩年7%的收益在現在信託市場上也不算高,可以綜合考慮下付息時間安排,如果是月底或季度還可以,如果是半年或年度付息的話不工作還是算了吧,總不能啥錢也不花前期緊巴巴的乾等著發利息吧。

最後,還是上班吧,不管工資好賴,總找個事幹不是,就算一個月工資只有三千,想想加上你的信託產品投資收益也算不錯了。

我是中融信託的財富顧問,歡迎您的諮詢。


目前非標準化債權集合信託產品的年均收益率7%是起步 政府平臺類8%~9%年化 地產類稍高一些 8%~10% 工作還是要的 畢竟不上班更累 而且也失去了很多樂趣


不一定。因為你要考慮差不多5%的通脹。剩下的纔是你可以話的。也就是一年4萬塊。


勞心還是要的,作為投資人,要密切關註標的信託的投資運作情況(雷曼兄弟),尋找新的更好的標的。每一分利息都是有風險的,不白得。考慮到長遠來看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更不白得。


第一考慮您的收益是否能覆蓋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第二考慮你信託產品的底層資產,判斷投資風險是否可控


兄弟不上班是真的累的。你每個月有多出兩萬的收入,工作室可以很自由的。你懂吧。現在的死板工作不想做,可以去找找年輕人多的地方乾乾。打個比方,奶茶店啊,理髮店啊。說不定開啟你的嶄新人生。


14萬不花?200萬是會逐漸貶值的。。還是工作吧


嗯,200萬真的不算什麼,而且年化收益率也不高,我有1000多萬,我想買信託,不工作我都不敢。


你的收益還抵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所以還是認真工作吧


如果對「是不是不用工作了」有疑問,那人貴在滿足你高興就好,如果對「是不是就有14萬可以白拿了」提問,那我可以推薦個靠譜的理財經理給你推薦點靠譜的項目,爭取能讓你每年白白到手14萬。。


每年14萬就可以不用工作了的話

真的很羨慕你


通貨膨脹 人民幣持續貶值。減去這些成本纔是真實的收益水平。好好學學理財投資吧,


首先要了解信託投的底層資產是啥,如果是投債券的,那很難做到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