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困擾著吧。

現在如果有引力,尺度比較大,你就可以用廣義相對論。如果引力可以忽略,尺度比較小,你就可以用量子場論。那如果引力比較大,尺度又比較小,你怎麼辦呢?黑洞內部,和最初的宇宙,就是這個極端的情況,而我們還沒有一個理論適合這個情況。

所以現在物理學家最想要的,就是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統一起來。這個理論的了不起之處,就在於它將能解釋和預言從遙遠星際到黑洞內部、從宇宙起源到無窮的未來、從無比小到無比大的尺度上的*一切*現象。

所以它被稱為「統一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萬物理論」、「終極理論」。

這就是物理學家的雄心壯志。這將是*最後一個*物理理論,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物理學家眼中,只要有了這個終極理論,世間一切科學知識,就都可以從這個理論中推導出來 ——

圖: 物理學家心目中各個學科的推導關係

你考慮終極理論在大尺度下的情況,就是廣義相對論。你把終極理論取一個引力是 0 的極限,就是量子場論。從廣義相對論出發你可以推導出狹義相對論和電磁學,從量子場論出發你可以推導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學……

……從物理學出發你可以推導出化學、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從物理學和化學出發你可以推導出地球科學和生物學。從生物學出發你可以推導出心理學和醫學,然後你可以推導出社會學……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一個「終極理論」。摘自《精英日課2》076

問的是理科?看一下各個學科的誕生先後,各個知名學者擁有哪些附加學位就好。

靠譜點回答。

學科分為工具學科和應用學科。工具學科,諸如語言學,數學,哲學,等等,單獨看來,似乎對世界發展不構成任何影響,由此有很多類似的純粹數學之類自娛自樂的學科。學這些東西最容易被問的問題就是「將來吃什麼」

應用學科則多了,工科的大多數,還有物理學,化學,歷史學等等都屬於應用學科,它們跟工具學科最顯著的區別就是,認真的針對某個現實事物進行討論,比如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或人類意識。但是呢,應用學科,比如說物理學,你沒有數學怎麼去計算,歷史學,你沒有古文學知識怎麼研究過去,應用學科往往必須依靠工具學科,工具學科自身的發展也會推動應用學科的發展,比如說哲學和數學,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在政治領域,或者前沿科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比如說虛數這種腦殘玩意居然在現代物理學不可或缺,而它最早就是誕生在純粹數學領域裡的。而舉個例子,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直接華麗麗地推動了時代的發展,由此引導的科學家不知多少。到了如今時代,學科間的聯繫已經到了十惡不赦的程度,什麼信息學科者要求學習社會學心理學,理由是了解人類社會有助於編程發展等等,暫時不提。回到開頭。先看看各學科的誕生背景,誕生時間,再了解一下大學者的兼職學位,什麼都解決了。瞎想挺不錯的,我支持。但瞎想要從現實中找依據,最好主動點。發現跑題,最初數學和物理學誕生沒關係。但人們發現可以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因此兩個東西扯起來了。

化學和物理學最初也沒關係。一個求永生的鍊金術士搞出來的,一個是哲學家搞出來的根本兩個領域,但現在量子化學出來了,大家開心就好。

以上。
1.哲學不知道是什麼東西。2.數學是哲學。3.其他學科都是數學。

物理是以物質、能量的角度看世界的一些經驗和感覺,是形而下的。一切的經驗總結或者定律都要落實到語言文字或者形式語言,並且都是一種判斷,可以被實驗證偽,且當下並沒有被任何實驗推翻這種判斷,即便在某些條件下推翻,但只要在某些條件下適用,也能作為知識;此外,一切的經驗總結或是定律要有實驗作支撐,並且實驗都是有誤差的,沒有誤差的實驗只可能是思想實驗。思想實驗是形而上的,是理論物理的重要工具。物質的基礎是粒子,能量的基礎是波動,有粒子、有運動,就有空間和時間,也就是宇宙本身。

數學是以數、形的角度看世界的一些經驗,是形而上的。數學的基礎是公理和推理。公理是公認的真理,無需證明也無法證明。推理方法本身也是一種公理,不需要被證明也無法證明,因而常被稱作天賦的理性,其實說回來,誰又能說經驗和感覺不也是天賦的呢。

物理更關注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能觸摸到的,並認為這是真實的存在。數學更關注物質、能量抽象成數、形之後,數與數之間、形與形之間的等價關係、不等價關係、包含關係、位置關係、方向關係等等,並認為這是真實的存在。物理和數學並不是彼此衍生,也不是孿生,他們的確像是來自同一個母體的兄弟,天性完全不同,卻又彼此需要、彼此促進、彼此成就。

化學是物理的延伸,看世界的角度沒有變,只是關注的內容不是時間和空間本身,也不是在時空中的粒子和能量本身的基礎屬性,即質量、電荷、自旋,而是承認時間、空間、粒子和能量具備物理所描述的屬性的基礎之上彼此之間複合、轉化的經驗總結。化學比物理運用的感官要更多,除了視覺、聽覺、觸覺外,還有嗅覺和味覺,因而化學也往往複雜和繁瑣,一條化學規律往往不如一條物理規律覆蓋範圍那麼廣,顯得那麼普適。

科學的方法論的一個方面就是分科而治,現代學科屬實龐雜,要把所有學科的關係捋一遍,恐怕是個浩大的工程。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就你提到的三個學科提了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此外,我曾經在一篇博文中畫過我所理解的文明的體系結構,我想對理解學科之間的關係也是有幫助的。

文明的體系結構 – 顏色越淺越虛幻,顏色越深越貼近無可言說之實在
雜談煩惱 - Jeremys World?

mjm1990.com圖標

最開始,也許是哲學。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學科才逐漸豐富起來。我想談談個人看法,從工具性學科開始。

數學是人與自然的對話。

中文是人與人的對話。(德語,日語,英語相同)

C語言是人與機器的對話。

手語是聾啞人之間的對話。

所有的工具性學科,都起源於想要交流。

數學在於追求理,找尋自然界最簡單最嚴謹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中文在於追求情,找尋人與人之間最能打動人心的詩情畫意。

一情一理,於情於理,情理之中,產生了以下學科。

第一分支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此乃自然科學。

第二分支是,政治歷史考古藝術,此乃人文學科。

當然,還有一些界限不算清晰的學科,例如統計學,心理學。還有基於機器和科技發展衍生的應用類學科,物聯,機械製造,車輛工程,船舶運輸等等。任何一項技能都可以上升為一門學科,美容,裝修設計,服裝設計等。學科分支會隨著學段(小學,初中,大學,博士)的深入變的更加細化和複雜。

至於學科之間的聯繫,太難回答了,深入其中,方才覺得妙不可言。

我印象裡面,有一個很經典的台詞翻譯。

「Give me a hand」翻譯為「搭把手」。

這是哪一部科幻片中的對話,鋼鐵俠?我真不記得了。但是,這個翻譯閃亮到了我。

我們必須有一顆包容的心,對不熟悉的領域心存敬畏,同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會不會是原本就是客觀一起的,只是形成的時候各不相同。將來,又會大一統。哈哈


哲學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依次發展成理科,往地理政治歷史語文依次發展成文科


《存在與時間——讀本》第三節 存在問題在存在論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1. 存在問題的作用、意圖與起因.
2. 存在總是某種存在者的存在。我們可以按照存在者的不同存在性質把存在者全體分成各門科學探索的專題領域,諸如歷史、自然、空間、生命、此在、語言之類。劃分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
3. 只有先行對存在者的存在性質作一番透徹研究,才能使得指導各門實證科學的基本概念有根有據。這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按存在者的基本存在建構來解釋存在者。這項工作必須跑在實證科學前頭。

第四節 存在問題在實際存在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1. 此在先於存在論存在。

2. 諸種科學都是人或此在的活動,因而都包含此在的存在方式。
4. 此在以對它的是什麼有所作為的方式存在。這種存在,我們稱之為生存〔Existenz〕。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