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由倫理等級組織起來的社會,很自然地在建築上也要表現出這種秩序。軸線的出現使得空間上出現了正與側的分化,時間上出現了前與後的不同。用它來反應中國的社會秩序再合適不過了。
「割不正,不食。」從孔老二那時起就這樣了。


看了問題補充,首先,如果是你們的中建史老師說他不理解為什麼強調中軸線的話,那說明他在中國古建築方面的研究水平很值得懷疑。未完待續。

首先,中軸線在古今中外都是很常用的,並不是隻有中國纔有。

古埃及金字塔也是有軸線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神道,祀廟都在軸線上。

西方教堂很多也是 教堂-廣場-記功柱/方尖碑的軸線佈局啊。

所以什麼叫「中國人在做建築時很容易受中軸線的限制」

然後,中國古代的軸線以明清為頂峯。漢長安各宮佈置並沒有明確軸線,唐長安大明宮也無一條貫穿始終的軸線(前部分三朝有軸線,後部分太液池周圍的亭臺軒榭佈置無軸線)

明清皇宮的軸線是前無古人的,從永定門-正陽門-大清門-千步廊-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殿-坤寧門-御花園-欽安殿-神武門-景山-壽皇殿-地安門-鼓樓止 這麼一條長軸線是前朝沒有的。(朱家王朝詮釋的三朝五門)說多了,總之就是明清軸線才達到這麼長,之前並沒有。

對於四合院,寺廟等建築的中軸線,是源於禮。中國講究禮,而中軸線最能體現禮制,(通過居中,前後序列關係)

最後,都城,宮城為什麼要在中軸線?先想想為什麼叫「中國」「中華」因為這是天下之中的的地界兒。 

「天子居中國,受天命,治天下。」

  意思是:天子居於國土的中央,接受上天給予的使命,治理天下。是中國皇帝制度的核心概念。所以不難理解了吧。
今天在看書,終於對這個問題有了回答,找了下來答一下。我認為第一是跟文化有關,古文中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就要求了思想上文化上的中正,而這個被引申到建築的形制上是很自然的過程。第二是由於木結構的構件呈線性,規模生產時構件為直線型桿件。又由於中國兩儀生四象,天圓地方的思想,木結構大多為方形,就呈現了一種以簡單的矩形並通過軸線均衡對稱關係組成院落及院落羣的幾何秩序,這就是幾何關係。第三是因為陰陽觀唸的影響,對立的關係可以表達出對帝王的崇拜。個人認為軸線可以表達出對帝王的無限崇拜性,增加儀式性。而中國在封建時期雖然崇尚天人合一但其根本還是個人崇拜,將皇帝比喻為天子,自然軸線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至於現在還用,我想也可以理解了


建議多看看書吧,既然是建築學學生。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完整的研究和回答了。推薦一本書,李允鉌的《華夏意匠》,裡面有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從設計的角度看中國古建築的一本很經典的書,這麼多年了,還是很不錯。
東西方都一樣,根本起決於人類就是一種軸線對稱物種,下意識認為完美事物都是絕對對稱的。


建築師都有強迫症??
今人誤以「中軸線」為京城之龍脈,大謬也。《宅運新案》所記:城郭尋龍,當看特朝之水,水之對宮即來龍也。以北京為例,其特朝水非永定河等勾搭細流,實東南巽宮渤海灣也,則來龍當在西北乾宮。
中軸線強調秩序與等級。古代的中國,以嚴謹的對稱形式來達到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加之,結合城市功能,軸線佈局與中央集權便有了對應。
有啥難以理解的?古代建築中有幾個是平衡美的,大多數是對稱美不是?對於一個特別重視等級和秩序的文化來說,中軸線是個不錯的選擇
平衡,中國很多人對黃金比例的東西無感,但是會對對稱的東西感覺美。

之前一直不能理解建築要和山成條軸線,建築佈局要與星象對應。

今天終於想通了

在白天沒有高樓阻隔視線的時候夜晚羣星璀璨的時候

你站在全城最高處看到這些時,才能不枉費你辛辛苦苦要死要活爬到處於n米高臺上屬於的你的宮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