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發展,在期貨、股票、外匯市場中充當的重要角色,風險的有效對沖和管理都離不開期權交易。

建議學習!


如果你是研究人員,自己去查資料學習研究。

如果你是交易者,那麼這個問題根本不是你該關心的問題。任何交易標的的發展前途和交易者能不能在市場中賺到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一個交易品種只要有波動,就提供了交易盈利的機會。至於一個交易者能不能賺到錢,就看自己的交易能力了。


謝邀

說實話,並不看好外匯期權。

首先期權的受眾群體很小,外匯的受眾群體也非常小,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受眾非常非常小。

如果你做成頭部當然是非常賺錢的,如果做不到頭部,那麼盈利能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還有做這方面業務,需要公司有非常專業的人士,要不然非常容易賠錢。

技術過關時,賺錢效益簡直好太多了。

如果只對衝到國外市場,那麼業務量才是賺錢中最重要的。


這個工具本身是極好的,對於傳統交易來說屬於降維打擊,值得期待。

但是暫時對於中國市場來說,期權工具過於高級,很多投資者並不能理解這個工具,投資者素質很難跟上,多是機構參與。

靜待時機吧,主要還是看市場需要,無其他概念可炒的時候期權也許就有登場的機會了。


前景不錯 因為我們國內在這塊其實還是非常空白的


隨著國家貨幣的逐漸開放,這方面的人才稀缺。但同樣要求也很高,如果想做就去大公司,小公司吃不到什麼東西。


目前國內場外期權業務已經被叫停,僅有很少數的券商可以做,場內期權發展中規中矩,品種少,開戶門檻高,成為很多小投資者望塵莫及的項目,期權必定會迎來大發展,時日可待。至於外盤期權,目前國家對於金融的整頓還是比較嚴格的,外匯以及外盤期貨很多都叫停了,可以做的也只是通過香港走資金,而且境外出入資金是有資金量限制的,很多公司隨意出入金明顯不符合規定,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假平台。投資者請注意安全


從交易量來看,外匯交易以場外(OTC)交易為主,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對全球場外成交額的統計(見圖表3),人民幣外匯市場自2004年以來發展迅猛。直至2016年4月[1],人民幣外匯合約日均成交金額達到2021億美元,其中即期交易佔比33%,遠期佔比14%,匯率掉期佔比43%,貨幣掉期佔比1%,期權佔比9%,佔比結構大體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符。外管局自2015年1月起公布境內外匯交易量月度數據(見圖表4),截止2017年5月,我國境內人民幣兌外匯月均交易量18659億美元,其中即期8060億美元(佔比43%),衍生品10599億美元(佔比57%),衍生品交易量已超過半壁江山。


網路「抄匯」已經是被國家明文規定,都是非法經營。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是本本分分賺純手續費的,但是此類的是少之有少。如果他涉及惡意喊單或者其它技術性原因讓你虧損,那麼他就不是非法經營而是違法經營。國家已經定案好多起,均以詐騙定的。虧損的本金是可以通過合理合法的程序追回的。


目前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還沒有推出外匯期貨和外匯期權交易,現有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主要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銀行間市場進行。自2011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幣外匯期權產品以來,經過多年時間的培育與發展,外匯期權市場從無到有、交易品種不斷豐富、規則日趨細化完善;外匯期權做市商制度建設、標準化交易等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市場交易量快速攀升,由2011年上線時的10.07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16年的7470.85億美元。外匯期權業務已成為外匯掉期、遠期之外又一項匯率保值避險的有力工具。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的提升,未來外匯期貨交易一定會逐步向普通人開放,人民幣外匯期權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顯現。未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作為改革配套的國內匯率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將有序深入推進,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將不斷增強,對各類市場因素的反應將更趨靈敏,雙向波動性有望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外匯期權的交易和風險管理價值也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只要世界沒有統一貨幣,並且各個國家之間存在貿易,就一定存在外匯市場,也就一定存在外匯期權業務。外匯期權和外匯市場一樣,是外貿公司可以用到的匯率對沖工具。而外匯期權在對沖相同風險的同時,卻可以佔用更少的資金和成本。

國家之間的貿易額越大,這個市場的交易額,也會越大。


目前你自己還是選擇做這國內期權這樣的通道來做是比較好的啊


因為我國還沒有批准任何一個機構可以做外匯期權,所以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差不多一直在跟著國內外匯期權這個行業。

首先,因為人民幣結售匯管制,所以外匯期權的人民幣期權部分國內是2011年開始的,一開始是外管局給批文哪些金融機構可以參與銀行間市場,那時候需要銀行起碼有做當時的衍生品也就是遠期交易掉期交易的經驗。後來資格申請容易了,現在似乎已經是報備性質。人民幣外匯期權的量從2011年開始一直在快速增長,2015年8月之後,因為匯改開始萎縮。其中有央行開始收遠期以及期權交易準備金的原因,目前為止,整個市場不溫不火。主要原因還是企業對期權產品的接受程度不高,珠三角和江浙滬有最多的企業客戶群體。

再談下G7外匯期權,這塊業務國內涉及也不多,最早是外資行會有一些結構性產品,掛鉤奇異期權,國有行也開了一些。因為不涉及結售匯,監管方面會比較容易處理。所以這部分交易總體就是對客部分交易了,對公對私都有,包裝在了產品裡面。

跟國外相比的話,國內G7期權的交易量很小,國內的人民幣期權也遠小於人民幣離岸市場。主要原因是國內通過利率市場和其他能賺的就很多了,簡單的產品,賺利差,多容易。何必參與那麼複雜的期權市場呢。國外貨幣市場基本本幣的利差已經拿不到多少利潤,所以挖空心思拍腦瓜發明各種衍生產品,通過包裝獲得更大利潤。整體而言,這塊業務,國內比國外還是差了5-10年的樣子。

另外一個問題,說說國外,境外市場再2012年金融危機以後對衍生品的監管也開始加強,包括美國出的那些法令,靜止j銀行在沒有客盤的基礎上做自營衍生品交易,亞太區也是。

樓主如果是那種可以耐住性子,做點研究,弱水三千取一瓢飲類型的話可以考慮。


謝邀。

首先來說,外匯期權相比於股票,有更多的靈活性,股票只有單向買漲可以賺錢,而外匯期貨期權都可以通過買漲買跌賺錢,只要方向正確,而且股票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交易時間,T+1,但是外匯期貨期權都是23或者24小時交易,T+0。這是外匯期貨期權的第一個絕對優勢。

其次,外匯期貨期權,是全球資金參與,本質來說更公開透明,幾乎可以杜絕暗庄操作。

最後,外匯期貨期權都是可以槓桿交易,減小了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設置自動止盈止損,不會出現股票下跌沒人接盤的問題,隨時可以自動止損虧損風險。

以上,都是外匯期貨期權相比之下的優勢,從行業發展以及個人交易來說,前途都是在交易市場里最好的。在市場里想通過交易為生是很多人的 願望或者說夢想,如果想做經紀人,前途很好,需要每天堅持付出努力就好了,但如果想做一個交易者,要走的路還很多。題主如果想學習的話,可以聯繫我,很多學習資料可以送給你。希望答案對題主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