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讓尼采來解釋就對了:

悲觀主義是頹廢的表現,

樂觀主義是膚淺的象徵,

「悲觀的樂觀主義」才是強者的態度。

20200519


都證明你不在當下,被這兩種強烈情緒控制,生命完全認同那兩種情緒,你沒有醒來。


感謝邀請。

萬念俱灰應該是指當一個人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與折磨,失去了人生信念,變得了無牽掛,變得麻木不仁,像行屍走肉一樣活著,可能解脫是最好的選擇,就像那句話一樣,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躊躇滿志應該是指充滿抱負,鬥志昂揚的踏入社會,卻發現一身本事毫無用武之地,得到的結果卻是處處碰壁,最後失去了方向,變得彷徨無措,也漸漸地被磨去稜角,泯滅於人潮中再也找不回最初的自己了,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人間那麼美,下輩子不來了。


出身未捷身先死,對應的就是第二種。躊躇滿志,是一個人含有一定抱負,其實面對的大概還有生活的拷問,工作的壓力,以及來自各方面的挫折…包含希望卻接連受挫,以至於懷疑自己當初的希望到底從何而來。

第二種…萬念俱灰…私認為是再無希望,人沒有了希望就如同蠟燭失去了火苗,剩下的日子也將是百無聊賴,余此殘生罷了…


我認為前者更像是拼搏中的中年人 ,在現實世界中走了一遭,經歷了許多磨難,在世界的一角 可能正有人被生活逼得無路可走,身心都感到無比疲憊絕望。而後者?像是要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並不知前路有多險惡,看到之處皆為美好,幻想自己能有一翻大事業,做不平凡的人。可悲之處在於他們漸漸向生活屈服,沒了稜角。

初見這個句子感到十分驚艷,短短几字,寓意深刻, 足以解釋一生,更多的需要生活經驗才能參透。

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我認為也一定的解釋了這句話


兩種情緒的主體都淪陷在不真實中。他們在不真實其中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正常的延續,而是在有些極端的想像中推測某個終止性的結果。前者陷入延續無意義的邏輯中,後者雖然有一部分延續的想像,但是只是為了在那之後看到某種規定好的結果。

從第三者的眼光看,因為能夠從更全面的局面看待利弊因果,所以一條正常(正確)的路清晰地擺在面前。悲劇也許在於,第三者的眼光看到那清晰的偏離正軌的結果就是將要來的擊打和失敗,但是卻無法挽回主體的選擇。


「萬念俱灰」指設立過低的人生目標或乾脆沒目標,浪費自己的天賦與資源。

「躊躇滿志」指設立過於雄心勃勃或根本不現實的人生目標,徒然讓自己沮喪和失落。

人生目標應當是經努力能實現的,與自己的潛能、資源和機遇基本匹配。


開始是躊躇滿志,然後萬念俱灰,後來繼續躊躇滿志,繼續萬念俱灰。

萬念俱灰和躊躇滿志其實是一回事,期望太高總會是失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