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坎尼會戰就是這麼打的:

瓦羅命令全軍出擊,戰鬥於是開始。當羅馬軍團快要衝到迦太基主陣地時,兩軍散兵從戰線的空隙中後撤。雙方騎兵遂開始衝鋒。在迦太基軍左翼,哈司德魯巴爾率領的西班牙與高盧騎兵很快就壓倒了沖向前來的羅馬騎兵。羅馬騎兵大部被殺,其殘部沿河道受到追殲。

在迦太基戰線右翼,數量居於劣勢的努米底亞騎兵勇敵羅馬軍左翼騎兵,雙方的戰鬥不分勝負。戰線中段,集結起來的羅馬軍向較為薄弱的伊比利亞、高盧步兵戰鬥線推進。高盧兵與伊比利亞兵緩慢後退。他們的凸形戰線先恢復平直,然後又變成凹形。隨著迦太基戰線的後撤,越來越多的羅馬士兵向中心湧入。這正是漢尼拔所希望的。羅馬軍擠作一團,連揮動武器都有困難。就在此時,他們發現左右兩側的重武裝非洲步兵突然包圍他們的兩翼並向中央壓迫。在此同時,哈司德魯巴爾及其凱旋的騎兵顯然已繞過羅馬全軍,從背後攻擊與努米底亞部隊相對的羅馬左翼騎兵。羅馬騎兵落荒而逃,努米底亞騎兵策馬追擊。哈司德魯巴爾則急急趕去從後面攻擊落入圈套的羅馬軍團,切斷其退路。羅馬人雖然勇氣不減、奮戰不息。結果還是成千上萬地遭到殺戮。羅馬執政官保盧斯戰死,同時羅馬還損失了29位護民官和80位元老院議員。

你身先士卒帶著精銳衝出了一個缺口,但是你的側翼被打崩了,結果就是你的精銳部隊擠成一團,左右兩翼都被對手好整以暇的精銳重步兵壓迫。如果你有章魚的身手當然可以八面殺敵,不過大概率情況下你只有兩隻手,背後也沒有長眼睛,下場就是被人亂刀砍死。

而且自從空心方陣發明以後,騎兵沖步兵陣就得好好考量考量沖不沖得動了。


……直接率領部下騎馬揮刀殺入敵軍陣中見人就砍

情況A對面使用羅馬龜殼陣,可憐的樓主先遇到蠍子弩炮的一波射的懷疑人生,沒死的繼續往前沖,被一波標槍帶走,最後咚的一聲撞在方陣前的拒馬上被第一列步兵亂刀砍死

情況B對面使用希臘陣法,首先被克里特弓箭手射的懷疑人生,沒死的繼續往前跑被5米長的長矛扎死馬/人,然後被基佬騎兵砍死

情況C面對漢軍方陣,首先被弩手射的懷疑人生,然後咚的一聲撞上陣前的大板車或者掉落在壕溝裡面,緊接著被3.5米長的戈/戟/長矛等等一輪猛刺,最後被環首刀砍死

在情況ABC之中樓主不列陣的軍隊在與敵人交鋒之前均被投射武器打的懷疑人生,而後進展過程拿血肉之軀撞向敵軍的盾牆/拒馬/長矛

這不是見人就砍,而是被人照著砍


7月4日細化更新

練武出身的人其反應速度、力量和耐力一般會高於常人,

在戰場上短兵相搏,生存幾率會大於普通人。

對於執行護衛、偵察、夜襲等強調個人技能的任務有積極意義。

如果是參加人數多規模大的野外平原戰,

個人武藝只能是錦上添花,起不到決定作用。

遠古時期,部落之間的衝突往往是一窩蜂地拿著木棍和石斧大規模群毆,

從幾十人或幾百人不等,毫無章法可言,成年男人多野蠻的部落佔優勢。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國家的出現,戰爭的規模逐漸變大,

參與人數以及兵器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經過不斷的戰爭實踐,逐漸發現:

1、 冷兵器殺傷效能低,戰鬥持續時間長,體力消耗大。

2、 使用冷兵器作戰時,進攻和防禦重心在正面,兩側和後面容易受到攻擊。

如果敵方人多,己方處於被圍攻狀態下,容易被突破側後防守而擊殺。

3、不同的兵種(兵器裝備)存在優劣勢,以及相互制約(相剋)的關係。

如:長槍兵

長槍攻擊距離長,刺殺穿透力強傷害大於刀的砍殺,是有效的破甲兵器,

長槍價廉易於製作方便大量裝備,容易訓練軍隊成型較快,

突刺對兩側的空間干擾少,適合編隊作戰,集群戰術簡單但攻擊威力大,

樹林等狹窄地形不利於大幅度揮槍,混戰中長槍利用面積少,

大規模混戰中,不如短兵器;亂戰中對付移動目標的準確性不如劈砍,

屬於以人數取勝的武器,能攻能守;長槍列陣可有效瓦解騎兵的正面進攻,

長槍兵一般不帶盾牌,易被箭矢造成較大的傷亡。

刀盾兵

揮刀需要兩側一定的空間,無法排成很密集的隊列,

攻擊距離較近、集群作戰的效果不及長槍,

在空曠地方與長槍交戰,武功相若的持刀者佔下風,

刀的殺傷面積大,對付移動目標威力大,適合在混亂中近身格鬥,

以守代攻的最佳兵種,攻城戰中的主力;

野戰中一般與長槍兵組合,可彌補防護弓箭的不足。

弓弩兵

具有遠距離殺傷力的兵種,箭弩對步兵威脅最大,對騎兵較小。

如果箭矢射速慢或密集度低,容易被騎兵靠近。

通常擔任第一波攻擊,負責壓制,混戰中作用較小容易誤傷己方。

弩是直射,精準度和射程優於弓,對騎兵效果好,多用於野戰,

弩比弓便於隱蔽和埋伏,利於防禦、伏擊戰,拙於短兵接戰,

弩手的培訓周期短,容易組建大規模射殺陣型,

弩只能用於步戰不適合騎射;且射速低,威脅持續性低,

需要相對穩定的射擊陣地才能充分發揮性能。

弓箭屬於斜射,射速比弩快,多用於攻城或守城,

訓練不足、力量或技巧欠缺的弓手,射擊精度低,

弓箭手短時間內重複開弓臂力消耗大,影響戰鬥力。

騎兵

優勢在於快速機動能力,是所有兵種里最難對付的,是近乎無敵的兵種。

a、 用於偵察傳信,古代戰場情報的搜集和傳送主要依靠輕騎兵完成,

同時也可以破壞敵方情報的搜集和傳送能力,影響其判斷和指揮。

b、 能主導攻擊方向,迂迴側翼或後方攻擊敵方,沖陣、破陣、壓制,

分割和切斷敵方原本相互支援保護的關係。

c、能主導作戰時機,視敵情變化選擇地點作出突襲、追擊、支援等戰術機動。

d、用於襲擾敵方物資運輸補給線,破壞道路橋樑,奪取戰場交通主導權。

劣勢:在陣地戰中,面對嚴陣以待的長槍兵,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必須要奔跑才能發揮優勢,但速度不一致時隊型不齊,容易被打亂,

在丘陵、叢林、沼澤等崎嶇或複雜地形無法發揮其快速機動優勢,

戰馬在交戰中容易受到驚嚇引致失控,且消耗大後勤補給要求高。

如果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不同兵種按一定比例編組,士兵按照約定的站位,

負責不同方向形成多層次打擊力量,並互相掩護彼此的側後;

同時用優勢兵種打擊劣勢兵種,在戰鬥中能以較小代價、或面對優勢敵人時增加獲勝的可能。

於是,從最早的簡單橫排隊列演變成了各種不同的陣型。

古代野戰的戰術主要靠陣型來實現,所謂「陣型」就是戰鬥隊形,

是各兵種協調作戰的集大成,類似於今天的聯合作戰。

合理的兵種組合是取勝的重要因素,不同兵器的配置部署決定攻守的效率,

混編的戰術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各種兵器的優勢。

弓弩兵、刀盾兵與長槍兵相互配合,能遏制騎兵的衝擊,

組成大縱深的合成陣型,主動去擠壓敵人騎兵的迴旋空間,讓騎兵失去速度。

陣型戰術的核心在於嚴格的組織秩序,一人陣亡或受傷,後面的依次替補

(否則會影響整個陣型的效率與安全),

因而在面對無秩序的散兵對手時,擁有碾壓式的優勢。

陣型適用廣闊的戰場,地形對不同兵種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樹林是步兵的天堂,騎兵在此威力大減,弓弩發揮受限制,

山地是步兵與弓弩兵發揮的好地方,騎兵優勢蕩然無存,

崎嶇地面將限制陣型的整齊度,擾亂自身秩序,容易被敵方突破。

步軍不成陣就無法應對騎兵,所以迫使敵步兵時時都維持陣型,墮其士氣耗其體力,

待敵軍疲勞時騎兵分成若干小隊全面攻擊,使敵混亂逃散,在追擊過程中大量殺傷敵軍。

游牧民族作戰基本以騎兵為單一兵種,布陣更簡單,

一種是蒙古騎兵的小群多路,三面打圍。

另一種是契丹人戰術,拉長隊列站橫排分波次攻擊,到射程內就射箭並快速轉向,

一波接一波反覆沖陣,直至敵軍陣型出現鬆動,就從行進中直接攻擊薄弱環節破陣。

陣型是士氣的源泉。當互相對峙時,雙方都會設法破壞敵方陣型的穩定性,

而對於單兵作戰能力弱的一方來說,更需要重視保持陣型。

古代戰爭和現代戰爭一樣,最大的傷亡和戰果不是在有組織的對抗中,

破壞了陣型之後才是屠殺的開始,

陣型一亂,基本就敗局已定,陣在人在、陣破人亡。

列陣戰鬥需要的是簡單直接有效,講究在有限的空間內快速格殺敵人,

要求就是動作到位有力迅速,盡量避免陷入鏖戰,以節省體力和時間。

最基本的就是進攻劈刺砍、防守推頂格有限的幾個戰術動作。

這也是古代治軍的一條成功經驗,作為重要內容為歷代所沿襲。

個人再厲害也對抗不過陣列齊整的隊伍,

一個勇夫,在脫離了自己的團隊,僅靠個人的武功,會很快被人海吞沒。

=======================================================

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單兵使用冷兵器格鬥有兩個要素:格鬥技巧(武藝)和體力。

由於古代兵制等原因,士兵大部分來源於農民及社會底層人士,而且訓練機制不夠科學和系統,

士兵的整體戰鬥技能並不高,沒死的都是通過參加戰鬥次數積累提升單兵戰鬥技能。

還有就是古代生產的能力都比較落後,士兵每日進食量和攝入的熱量不高,體能和體力有限,不利於長時間戰鬥。

排兵布陣作用:

一是合理配置兵器。每一隊士兵都持有相應的武器,排列分布及搭配利於發揮不同的作用。

弓弩手負責遠程殺傷、標槍投擲中距離、長槍兵負責進攻,盾牌兵負責防守。

二是合理分工,發揮己方的殺傷力和防禦力。

前鋒、左翼右翼、中軍以及後衛,步軍與馬軍的行進速度差異,不同的隊形與不同的陣法配合,對付不同的敵人兵種。

三是有助於加強士氣,團隊協同作戰的效率及安全一般優於單打獨鬥。


很重要啊。如果雙方都是100人,不考慮其他,你這樣衝殺可能有用。但如果是1萬人,你必輸無疑。我認為整齊的隊形有以下幾個好處。

1.提高士氣。整齊的隊形,可以提高己方士氣,降低敵方士氣,如果你是一個兵,在戰場中 自己一方陣容整齊,沒有人在陣陣中亂跑,亂說話。你是不是不易緊張。要知道古代的兵可不像現在這樣。己方陣容不齊,可能造成士兵緊張,會有好多逃兵出現。

2.便於指揮。整齊的陣容,可以讓軍官,很容易找到部隊,如果古代士兵找不到軍官或主帥,他們一般會選擇逃跑。

3.減低逃兵。整齊的軍容 ,士兵一旦逃跑,軍官立馬就能發現,是殺雞儆猴還是還是咋辦,都能立馬處理,軍容混亂,可能等你衝到敵方陣營時,身邊就可能只剩下幾個親兵了。古代行軍一般都很遠,那些士兵很大可能沒去過那些地方,如果陣容混亂,掉隊了,你的部隊會造成非戰鬥減員。


你確定你要直接騎著馬,揮刀沖入敵軍軍陣中砍殺?

來來來,我來做你對手,既然你騎馬揮刀,我假設你的刀有一米六長。

既然你衝過來了,百步之外,弓箭手出列,先射你一波,近了,弓箭手後退,步兵挺著五六米的長矛,十人一行組成的方陣,等著你來沖。

六米的時候先戳你,五米的時候還戳你,四米的距離依然戳你,三米再戳你,兩米還是戳你。

還沒開干,已經戳的你渾身比比洞洞了。

你最先衝擊的騎兵,被戳倒下之後,會成為後面騎兵的阻礙。

我退一萬步講,哪怕你的騎兵真的衝進來了,又能如何?

減速的騎兵,左右兩邊,隨便兩個小卒子,挺著長矛就能將你從馬上刺下來,甚至婦女小孩,咯吱窩裡夾著長矛,都能將你從馬上刺下來。

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應該從側翼,亦或者迂迴,繞到我軍後方攻擊。

我命令士兵將長矛豎起,原地向左轉,向右轉,亦或者向後轉,你從哪邊衝來,我對準哪邊,再端著長矛戳你。

你確定你只想揮刀砍殺么?在五六米的刺蝟面前,你拚命有個卵用?

就算我的長矛只有三米長,也照樣是刺蝟。

成吉思汗都沒那個膽子直接沖步兵方陣,你想死就死唄,不攔著你。敢跟步兵正面杠的騎兵,有多少死多少。

還砍殺,誰他嘛腦子進水了跟你砍殺?我長矛六米開外就能捅你,幹嘛要跟你近距離砍殺?我弓箭百步之外就能射你,我智障啊,要跟你砍殺?

遠程打擊手段多的是,讓步兵扔矛,扔斧子,甚至扔石頭。

更別提,拒馬,挖壕溝之類的東東。

再往精細方面考慮,我讓步兵在山坡上列陣,你騎著馬來沖吧,從開始衝上山坡開始,你的馬就已經在減速,戳倒你第一排的騎兵,你的人馬就往山坡下滾,都不用我來戳,你自己人就將自己人掃下山坡。

如果游牧民族都像你這般的使用騎兵,我估計宋朝皇帝睡著了都能笑醒,這種程度的敵人,收服燕雲十六州跟玩兒似的。


日常訓練,個人素質,武器裝備,排兵布陣都是很重要的~戚繼光打倭寇,本來被吊打的承平日久的南方衛所軍,練了了鴛鴦陣,差不多能打贏了,後來再提升了兵源素質,提高訓練水平,最後能打刀幾十比一的交換比~

所以還是很重要的

帶頭莽的當然有正面例子~鴨梨山大,項羽~但是,也有古斯塔夫,李如松這樣玩脫了的啊~

而且他們主將莽的前提是本身隊伍訓練精良,主帥不在也能陣型穩固,按部就班作戰


對不起,排兵布陣真的很重要

列陣就是軍隊的形,沒有這個形,隊伍就是散亂的,就可以被分割被包夾被牽扯被逐個擊破。本身沒有什麼神秘的,就是利用空間的排布而已。在局部受損有限的情況下製造最大程度的殺傷,這就是布陣的意義。

像題主所說的戰法,完全建立在高單兵素質高組織程度的情況下。如果單兵素質不高,根本打不開突破的缺口,就會倒在衝鋒的路上;而組織度不高的話,會在局部被擊潰的情況下士氣全喪,四散奔逃。

另外布陣還有個成本問題:一隊沒有太高訓練程度的農民,手持長槍挨近站穩就可以發揮出一定的戰鬥力,並且也符合報團取暖的心理,士氣不容易崩潰。這對於需要大量廉價戰鬥力的低烈度戰爭來說是非常經濟的


像你這樣的我們玩游牧民族的最喜歡了。連近身都不需要,你跑的過馬嗎?跑累了我給你幾箭提提神。鍛煉身體。


你這樣打的好處就是,你身先士卒先被掛在長矛陣上,你後排的兄弟們還能仗著馬跑得快跑掉,不至於都跟你送命


你玩過星際嗎?可能你是那種f2a玩家吧,哈哈哈。我也是喜歡f2,雖然也能打但是操作還是很重要的,陣型拉扯非常有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