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槍!是友軍!先上結論,賈詡能比個氣錘!只不過看到有人問諸葛亮能不能和荀彧比,那賈文和等人估計也不遠了,所以乾脆我先提出來蹭點熱度,那麼就請各位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踴躍發揮了!(滑稽)

諸葛亮的才能能跟荀彧五五開嗎??

www.zhihu.com圖標

順帶各位再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諸葛亮能不能和田疇比?

能不能和趙雲比?

能不能和陳登比?

以及諸葛亮到底能和誰比?


如果人生目標是高官厚祿,鮮肥滋味之享,那諸葛亮比不了賈詡。

如果人生目標是心中的理想,」信大義於天下」。那麼諸葛亮和誰也不用比。


來,我們翻一下《三國志賈詡傳》,來看一看。

賈詡:

1、奇謀算策

我覺得下面這個故事很能體現賈詡最大的特點,年輕看到老:

「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妍,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兄弟別殺我!我姥爺國防重臣!邊區總司令!你要不殺我,他們給你錢!給你很多錢!!!

然後人家還真就不殺他了。其實呢,他啥也不是。如果這放在建國後,一定是投機倒把的箇中好手。

2、處事哲學: 亂世求存

和丞相蜀漢處處透露著的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主義不同,賈詡所有的決策處處都是現實主義的考慮,他識人很準,比如投靠段煨時,他考慮的是別人會怎麼對我家人(段煨);

 將軍段煨屯華陰,與詡同郡,遂託之。詡素知名,為煨軍所望。煨內恐其見奪,而外奉詡禮甚備,詡愈不自安。張綉在南陽,詡陰結綉,綉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綉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綉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董卓完了,李傕、郭汜、張濟要散夥,他能想到活下去的最好方式,而且也不貪功,真的是一個希望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形象。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跟了張綉,他考慮的是不如投降曹操,理由也很簡單,曹操沒啥人,去了肯定過得好。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

到後來獻計離間韓遂,馬超,也是因為他有洞察人心的本領。

在跟了曹丞相之後,賈詡也算是盡到臣子本分了。比如大家很重視的繼位問題,賈詡也給出自己很獨到的見解。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其實,我想,一個謀士,在亂世能做到這樣,真的很不容易了。可惜,要對比的是丞相。

與丞相的對比:

一旦要比較,總要有標準;一旦有標準,就會涉及到公平與否的判斷。他們兩個之間也許智慧不相伯仲。但是,中國五千年悠悠歷史,真的裝下了太多的高明,精明的臣子了。

而在高明之後,我鍾情喜愛的,就是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浪漫啊……

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一生極少為己,真正的鞠躬盡瘁的人臣典範。每次看蜀傳的時候,都會有一種亂世的浪漫,讓人心嚮往之。他的奇謀算策大家知道的太多了,可是我一直覺得,真正讓丞相成為丞相的,也許是遇到了劉備吧。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我有時候看出師表會有這樣的感覺,賈詡就是遇到劉備之前的丞相,如果沒有劉備,丞相也許會過上和賈詡一樣的人生。

既然自己有眼光,那就找個老闆跟著,提提計策,乾乾活,嬌妻美妾,像賈詡一樣,新皇帝上任做個太尉,安養身體,古稀之年後安然離開人世,再來個封號,嘿立言立功。

但是丞相沒有選擇這條路,我也本想在亂世苟全性命,但是怎奈偏偏就有個人,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偏偏這個人不度德量力,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和我說欲信大義於天下,偏偏看著他真性情,打督郵,救北海,援陶謙,屢戰屢敗,矢志不渝。

偏偏遇上了這個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的劉備,也算是宿命吧。

許先帝以驅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上次我再看三國演義時,就在想,如果他在夢裡,他已經知道將來27年的逆勢而為,將星隕落,一覺醒來,還在草堂,他又會如何應對?

想了很久,也只有一個答案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夢裡金戈鐵馬,隕落五丈原,恍如昨日,只是這時一覺醒來,滿目淚痕,竟發現自己仍在草廬。

熟悉的場景,童子來報。

「先生,劉皇叔在此,已立候多時.」

「何不早報?尚容更衣。」


老賈輩高位尊榮華富貴家族興旺高壽而終,這種福氣我們村夫連沾也不敢沾,哪還敢比呢。


我的觀點是不能。

先看《三國志》中的諸葛亮自比於誰: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孔明自比於管仲和樂毅。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

——《三國演義》

:[後世堪稱中國最偉大的丞相楷模諸葛亮在青年時候就總自比為經濟大師管仲與軍事大師樂毅。

一個興齊,一個滅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當然,立志高總是好的,諸葛丞相在自身的努力下就比他倆的後世之名大的太多了,遠銷世界各個角落,有華人的地方就沒有不知道空城計與借東風的,雖然這兩段都是羅貫中編的。

偶像往往是無所不能的,各種各樣的神話會帖到你身上,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

大多數時候,歷史的真像往往沒有流傳下來的那麼精彩,那麼傳奇。

諸葛丞相的兩個偶像,其實其中有一個是名不太符實的,就像他自己一樣,「多智近於妖」的那些光輝很多都是後人給加上去的,他的真正功績意義比「大法師」可大得多。

諸葛丞相的兩個偶像中,管仲是實的那個,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位大神。

管仲的偉大,在於他在幾千年前就明白並展示了商業與經濟的重要性。

他強調士、農、工、商四民平等,而不是後來的重農抑商。

他主張放活微觀,管制宏觀,活躍市井。

他鼓勵全民做買賣,而且還大搞國際貿易,修建了專門招待外國商人的客舍,只要你來做買賣,齊國人民就歡迎你,他甚至開辦了國營妓院來吸引外來商旅。(今天那個圈不知怎樣,估計是談不上祭祖了,反正幾千年來娼妓業內供拜的祖師爺一直是管仲)

不僅如此,他還首次瞄準了鹽鐵專營,打造了有史以來的第一臺國有企業。

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下,齊國自春秋起就是東方第一強國,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都排在第一梯隊上,幾百年沒掉下來過。

管仲的那些做法,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即便是千年以後的今天,依然具有高度。

這一套市場經濟的做法,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這位爺不是從現在穿越過去的吧。

他的改革,可謂順應了人性,也成為了有史以來比較少見的成功改革,後來的王安石如果有他一半的知行合一,北宋也許就真的能做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而且還能避免北宋毀滅的根源:黨爭。

樂毅當然也是大才,但和管仲一比,就有點顯得虛了。

他的一系列功績,卻並沒有那麼實,所謂的滅齊之功,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或者說如果換個人帶隊,應該是也能「蛇吞象」的。]

陳壽評價: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在這裡我說一下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後纔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

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

我們認識諸葛亮,是從特殊到一般的,然後才從一般到特殊。

我們提起諸葛亮,熟讀《三國志》、《資治通鑒》、《華陽國志》《諸葛亮集》的人會說:他是個治國大才。還會將他和後來者相提並論,無論是比治國,還是治軍,或是發展經濟;再不濟的人也會根據《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來說諸葛亮:用兵如神、神機妙算、愛民如子、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民間的人會將諸葛亮和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相提並論,或者是隋唐時的徐茂公,元末明初的劉伯溫。諸葛亮在民間的形象是軍師、謀士、丞相。

這個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

但是諸葛亮又不同於以上列舉的人物,他有他自己的特點在(從一般再到特殊):我就不舉例了。

陳壽根據諸葛亮的一些特點把他評價為管仲、蕭何一類的人物也是可以的。

但是跟賈詡對比我認為不妥。

最後說說諸葛亮應該對比誰:

諸葛丞相的全滿格才能與偉大人格以及人生無可複製的傳奇性。

上述三點綜合於一人,兩千年來我目力所及只有本朝先總理周公能與之相提並論。

參考資料: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毛澤東選集》。


易氏三國第一聰明人賈詡。諸葛亮可以比,但比不過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