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大量低頻使用的數據應該是存在磁帶機裏

現在硬碟便宜了,大業務大數據應該是存在磁碟陣列裏

可以想像成一個放滿硬碟的大櫃子

不同的是可以依賴並行讀寫提高存取速度

好比十條數據同時分別存在十個硬碟上的速度快於都存在一個盤裡

可以冗餘存貯,避免單個硬體損壞導致的數據損失

而熱數據,也就是被當前高頻訪問的數據,很多放在內存裏,

通過高效的組織(索引數據結構)可以做到極速的定位,存取訪問


硬碟

現在的主流方案就是用硬碟做存儲。一臺伺服器插滿硬碟,然後多臺伺服器並行進行雲計算。


數據肯定是存在硬碟裏的。

Google數據中心

機房的選址也很講究,一般需要考慮電費、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可能性、環境乾燥度等因素。


據我所知,不管是百度,阿里巴巴,打馬遜,谷歌,都有數以萬計的伺服器,伺服器上面堆疊了很多硬碟做存儲。


為什麼只有大公司有錢人才能做的起伺服器做的起雲。因為要買好多車電腦(伺服器),和好多車存儲設備。很費錢

還很費電。。。

這種問題要從http開始給你講。

就是互聯網的概念就是,用網線和網路協議把一臺又一臺電腦連起來。

你所有讀取出來的數據都是有物理存儲的。

那麼如果我有一個24小時開機的電腦,插上一百個T的硬碟,裡面裝了一大堆電影,在連上網線。給你一個地址。你只要連上我這個網就可以通過我的電腦,讀取或者複製我的電影。

那麼這個24小時開機的電腦就叫伺服器。

那麼xx視頻裏多少萬的視頻。

如果沒網了。關機了

那就叫崩潰事故

王欣倒了大家就不能用快播了。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就是像你猜的。存在電腦上的硬碟裏的。只不過電腦不一樣而已。筆記本臺式機都叫電腦,伺服器也能叫電腦。反正就是那個意思,就像發電其實就是燒開水。

差球不多。要想了解更多那就從http開始研究吧。


網路儲存目前還沒什麼超出你想像的介質,主要是硬碟和磁帶,熱數據多在硬碟,冷數據多在磁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