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絕大多數是因為私生活混亂,這種生活方式在中國傳統價值觀里是被厭惡歧視的,所以我覺得該歧視這種極度不節制的人,但是歧視艾滋病患者那得了艾滋病就相當於得了絕症,所有人抱著歧視的態度對艾滋病或者來說就是被這個世界所隔絕,整個人就毀了,該抱有一個怎麼樣的態度呢


不應該,從傳播途徑上講艾滋病主要通過性,血液,母嬰三種方式傳播,正常的交往是不會被傳染的,同時,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很可能是被自己的屢次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伴侶感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被隱瞞病情的病人傳染的醫護人員,也可能是從生下來就不幸的孩子……他們和正常人一樣。


謝不邀~

首先,感染艾滋病不等於私生活紊亂。許多感染者都是因為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而意外得病的。

其次,艾滋病人只是得病了而已,與正常人沒有兩樣,不發生性接觸的情況下,人們是可以與他們正常接觸的。並且,他們只要按時服藥,壽命是可以與正常人持平的。

艾滋病是一種病,我們應當給予病人擁抱和親吻,為什麼要歧視他們呢?

了解更多艾滋病相關知識,跪求一波關注和紅心??!——鄭州大學防艾志願者海鮮


樓主說的艾滋病人私生活混亂可是冤枉了很多的感染者。就我了解的來看,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其實私生活並不混亂,很多私生活混亂的人其實他們並不會感染。為什麼這樣說呢?

如果一個人私生活混亂他知道自己容易感染艾滋所以他就會非常注意,一定會帶套,即便是他如果不喜歡帶套,但是現在有prep。一種暴露前預防藥物吃了這種葯即便是無套高危也不會感染。

那那些人會感染呢?當然是哪種啥都不懂得人,有人可能是去約不了解,一次就感染上了。大多數感染者歸根結底其實是他們不了解艾滋。

現在艾滋的治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學術界已經把艾滋病當做一個慢性病來看待。甚至治療難度比糖尿病還低,但是就是因為國內的污名化太嚴重還以為是絕症。

最重要的一點是艾滋病同志群體在背鍋。國內每年感染艾滋病的異性群體為60%左右(杠精別杠只是一個大體數值誤差不會超過3%)同性戀佔比35%,途徑不明5%。所以艾滋病感染者異性群體才是主要的貢獻者。只是同志人口少,相對於異性戀來說他們的感染幾率更大,說以才被叫做高危群體

在我們傳統認識里,慢性病是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不構成傳染、具有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等。

慢性疾病是可以治癒的嗎?部分慢病是可治癒的,但是慢病的防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的甚至伴隨人的終生,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慢病的發生和發展轉化是完全可控的。說到完全可控,就不得不說下還有一種疾病也是慢性病了,那就是艾滋病。將艾滋病當作一種「慢性病」的看法,得來已久。自從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隨著1987年第一個抗艾滋病毒核苷類藥物齊多夫定(AZT)被批准上市,不到數年,便有專家提出「艾滋病不是絕症」,「艾滋病是慢性病了」的說法。1989年Samuel Broder教授在世界艾滋病大會上提出將艾滋病當做一種慢性病,可以效仿癌症的隨訪模式進行管理。

以醫療水平看,艾滋有治癒的可能嗎?現在提到的比較多的,是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癒。但遺憾的是,隨著停葯時間延長,感染者血液中陸續再次檢測到病毒,這個方法還不能實現治癒。不過也有少部分人,病毒檢測不到的時間維持的很長,這部分人實現了功能性治癒,也就是說雖然不能完全治癒,會複發,但是至少有一段時間不需要用藥,病毒也檢測不到,對身體也沒有影響,如何讓這段時間維持更長就需要更多更細緻的研究了。

現有最好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就是不影響艾滋病感染者的預期壽命,或者影響很小,這個很多地方都已經實現或者正在實現。距離現在最有望實現的階段成果,就是長效抗病毒藥物,注射一針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一周,甚至一個月到兩個月,這樣就方便了很多,感染者可以不帶藥物出國長途旅遊,對生活影響很小,比起高血壓糖尿病近視眼老花眼離不開藥物和器械,也算省事很多了。我國是2000年開始進行艾滋病治療抗病毒的臨床,2003年國內推廣,到今年已經十幾年了,這期間得到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感染者壽命大大增加,死亡率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者發現比較早,CD4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定時檢查肝腎功能,其壽命已與常人沒有太大區別。甚至相較於其他慢性疾病,艾滋病的很多研究成果和研究速度在未來會增速更快。雖然現在還完全治癒不了,未來二十年內治癒可能性很大,根據大數據推算三十年內一定能治癒。有很多人會說那麼很多感染者為什麼十幾年就死了,國內感染者70%左右發現的時候已經感染艾滋病幾乎五年以上,這時候他的CD4已經很低了,還有就是各地的艾滋病醫院與疾控水平不一,比如北京的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率僅為0.1%,而全國平均是5%。還有一些人感染了艾滋病,依然我行我素,不按時吃藥,經常漏服,甚至發生了很多次交叉性感染,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所以不論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還是HIV感染者,早發現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重視體質的調理,改變不良行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按時準時服藥定期進行相關檢查,保持心理健康,都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生活保障,還能減少很多其他疾病的發生的。

以上來自一個苦逼的搬磚研究生~

更多艾滋病,性病深度科普知識,歡迎點贊關注。

需要更多幫助,歡迎關注公號《hiv1202》


不該歧視。你可以用行動上保持距離從而保護自己,但不可以在思想上去歧視。


從疾病的角度看艾滋具有一定的傳染風險,從自身安全形度出發與其保持安全距離是可以接受的。但這絕對不應該成為歧視艾滋病人的理由,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具有勞動力和社會價值,不應該因為攜帶HIV而剝奪他們擁有工作和朋友的權利。當然,這是以個體有自知之明為前提。如果他們明知道自己攜帶HIV還仍然過度親密接觸他人,甚至利用自己去報復社會,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應該,這就是一個病,我們遠離艾滋病人是因為想杜絕被傳染的可能性,但是這個病本身是不被歧視的。


提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