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和你媽都掉水裡了,你先救哪個?」

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是

「我和你爸都掉水裡了,你先救哪個?」

本題已加入「非常想問」之「這才是心理學」科普大賽徵文活動,回答圓桌問題即可參與,更有十萬現金獎池等待瓜分 &>&>&>

這才是心理學 | 非常想問?

www.zhihu.com圖標


為什麼婆媳關係比公媳關係嚴峻?

一句話簡單版本

因為,婆婆和媳婦競爭的是同樣的資源,而公公和媳婦競爭的是不同資源,所以後者產生衝突以及衝突的可能性更小喲。

稍微擴充的版本:

進化心理學就是從進化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進化中,一切假設的前提都是資源的有限性。這個資源包括物質/生理資源和心理資源,而且之間是相通的。「我和你媽都掉水裡了,你先救哪個?」這個問題,問的,就是生理資源(下水救人的個體只有兒子一人)以及心理資源(救我還是救你媽的意願)是如何分配的啊?

然而,說白了,婆媳關係也好、公媳關係也好、岳婿關係也好(亂入了哈哈),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心理資源的競爭。在社會心理學裡,資源分配是非常扎心的方式,比如處於親密關係的人們很少在資源分配時區分彼此。最典型的就是,一對非常相愛的情侶一起出去吃飯,不用詢問往往就會互相吃對方的東西。但是,想像一下相親頭次見面,你就把勺子伸向對方的盤子里,會被立刻拉黑對吧?(為何腦海中出現了Friends里Joey的情節。。。)

另外還有一方面也很重要:對目前親密關係的威脅。婆婆和兒子幾十年的母子感情,這是一個人經歷的親密關係的重要方面哦,這種親密關係,是否會受到另一個女性(妻子)出現而受到威脅?妻子和丈夫之間夫妻的親密關係(涉及了浪漫與性因素的親密關係),是否會受到丈夫和另一位女性親人(母親)的親密關係的影響?很多親密關係都具有排他性的,朋友之間的關係則沒有這種。

所以妻子-丈夫以及婆婆-丈夫之間處於類似的親密關係模式,相比於公公-丈夫之間的關係屬於同類資源。所以這種對(與自己同性的)親密關係的資源產生威脅的可能性,也是婆媳關係相較於公媳關係嚴峻的主要原因。

最後想多說一句,人類心智已經5000多年沒有進化了。很多基於進化視角來看待的現實問題,尤其在我們當今的社會,只具有一部分參考價值。無論如何,自己的親密關係總掌握在自己手中哦。


因為有年紀的女人最厲害了。

公公和媳婦?老公的爹和兒子的老婆?一男一女。

婆婆和媳婦?老公的媽和兒子的老婆?兩個女的。

很明顯兩個女的會幹起來啊。


這個問題和進化心理學有什麼關係?

小孩無娘,說來話長。這個情況其實是由男女授受不親和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造成的。

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認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為人處世不行,所以一般家庭都是女主內,男主外。

我們先來看皇家。皇家後宮諸多的瑣事,吃喝拉撒,雞毛蒜皮,都由皇后過問,皇帝一般不管,皇帝管的是國家的事。

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也是這樣,由女主人來管理家庭瑣事,男主人管理家庭外的生產、交往等等。這樣,兒媳婦的瑣事就正好在婆婆的管轄範圍。

又由於女人生理和男人不同,公公就更不方便過問兒媳婦的事,也不能促膝而談,有諸多忌諱,而婆婆就方便多了。

「兒媳婦啊,該要個孩子了。」這樣的話公公咋好意思說。

所以這兩個因素就決定了婆婆要管兒媳婦的事。

如果公公對兒媳婦看不慣,也不會當面說的,而是背後和婆婆說,再由婆婆說兒媳婦。

看看,婆媳關係就劍拔弩張了,公媳關係則看起來比較和緩。

封建社會裡,婆婆在兒媳婦面前是絕對權威,呵使兒媳婦做家務,訓斥打罵是家常便飯,叫兒媳婦上東兒媳婦不敢上西,兒媳婦都是逆來順受。紅樓夢裡,哪房兒媳婦敢違抗婆婆?民間有句老話,「今天叫你知道婆婆是個娘」,本意是說,婆婆對兒媳婦的管教,與兒媳婦在娘家被娘管教一樣嚴厲,用來比喻上級對下級的嚴厲管教。從這句老話可以看出,封建社會裡,婆婆對兒媳婦的管教與呵使是多麼厲害。不過,哪個時候婆媳之間基本沒有矛盾,兒媳婦逆來順受,哪裡來的矛盾?

封建社會被推翻之後,兒媳婦的地位也提高了,敢於反抗婆婆了,也敢和婆婆對吵對罵了,這個時候婆媳之間的矛盾才浮出水面。

千年大路走成河,多年媳婦熬成婆。兒媳婦熬成婆婆之後,角色反轉了,又開始對兒媳婦這不滿那不滿了,又開始說想當年老娘我是賢妻良母,孝敬公婆,勤儉持家。兒媳婦又開始和她爭吵了。同樣的一幕一代一代重複上演。屁股決定腦袋。


心理學很少涉足這類問題,不過從進化心理學的其他研究中,可以嘗試理解這個問題。

老婆和老媽都掉水裡,先救誰?

兒子和媳婦都掉水裡,先救誰?

女兒和女婿都掉水裡,先救誰?

後兩個問題相對容易回答得多。

這種看似毫無價值的問題,伯恩斯坦在美國和日本還真做過類似問卷,結果顯示,在生死攸關的場景中,幫助行為隨遺傳相關度的降低而穩固下降,同時隨受惠者年齡增加而穩固下降。

進化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理論,由漢米爾頓提出的內含適應性理論,自然選擇將傾向於那些能促使有機體的基因得以傳播的特性,而不管有機體是否能直接繁殖出後代。【這和經典進化理論存在重大區別個體在不同的行為情境中,會根據適應該情境的關係係數,來評估周圍的人以及他自己的適應性,個體的內含適應性不是他自身的屬性,而是他行為或影響的屬性。

既然是進化心理學,生存、繁衍和自然選擇,都是其重要核心,繁衍當然離不開遺傳關係係數,作為親屬之間,親疏遠近是清晰的,那配偶之間究竟是何種關係?

配偶關係,是基於兩性之間親近感和對待子女策略基本一致

由於男女繁衍策略不同,故對待子女策略,只能說是基本一致,例如作為男性,更傾向於將全部財產留給妻子,而女性卻更傾向於將財產留給子女。

這裡牽涉進化心理學中一項重要基礎,女性可以完全確認子女具有自己50%的基因,而男性則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存在性背叛。在繁衍策略上,女性更傾向於撫育後代,而男性更傾向於增加擇偶機會。

男性將財產留給妻子,可以預計這些資源,很大可能會被妻子投資在子女身上,而女性將財產留給丈夫,卻很可能會是丈夫重新擇偶,無法將資源全部投資給子女。

基於女性可以確認其母親身份,而男性的父親身份存在不確定性,對於爺爺而言,孫代存在雙重不確定性,外公和奶奶,存在一重不確定性,只有外婆可以確認孫代。

在歐拉和維特拉的研究中,也得出外婆>外公>奶奶>爺爺的孫代投資。【這是基於歐美的研究結果,中國未見此類研究,僅供參考。

另一進化心理學結論,女性更多依賴於親屬,男性更多依賴於非親屬成員的互惠關係。[同樣是基於歐美文化得出的研究結果,後一句在中國文化中未必如歐美顯著,但女性更多依賴於親屬,在東方文化中顯然也是成立的。]

在進化心理學中,女性的重要傾向,便是將資源投資給子女,運用以上進化心理學研究,婆媳之間爭奪的並不是「兒子」「丈夫」,而是媳婦所掌握的資源分配權

婆媳矛盾在西方並不明顯,而在中國確實存在,中國的養老模式,曾經長期處於反哺式,西方則是接力式,媳婦作為女性,當然優先將資源投資到自己子女身上,公婆對於媳婦而言,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不僅對於媳婦,對於兒子同樣,反哺上一代,完全沒有繁衍投資價值,男性也更傾向將資源投資到配偶身上,而不是將資源用於反哺父母。

女性更多依賴親屬,當然需要更多地處理親屬間關係,假設婆媳矛盾的焦點是爭奪反哺資源,當然這也屬於親屬間關係,自然由婆婆作為主力上陣,即便此假設不成立,女性作為處理親屬關係的主力,婆媳矛盾也容易凸顯出來。

進化心理學中,並沒有此類研究,以上僅為個人想法。

婆媳問題不僅涉及心理,更多的還是倫理、文化、社會因素,遠非心理學,更不是進化心理學能做出解釋的。

Reference:

Burnstein, E. , Crandall, C. , Kitayama, S. . (1994). Some neo-darwinian decision rules for altruism: weighing cues for inclusive fitness as a function of the biological importance of the decis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7(5), 773-789.

Smith, M. S. , Kish, B. J. , Crawford, C. B. . (1987). Inheritance of wealth as human kin investment.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8(3), 171-182.

Judge, D. S. . (1995). American legacies and the variable life histories of women and men.Human Nature,6(4), 291-323.

Euler, H. A. , Weitzel, B. . (1996). Discriminative grandparental solicitude as reproductive strategy.Human Nature,7(1), 39-59.


首先從傳統來說,男主外女主內

傳統中國家庭男性更多著眼於外在事務處理,調節整個家庭與外部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在意內部家庭的結構或者關係處理。

女性更多的會在意家庭內部的關係溝通,這樣一來,公媳在家庭溝通中處於較少溝通的兩方,就好像「普通朋友」這樣,不會有太多的矛盾和衝突產生。

而婆媳關係就像「熟悉的朋友」,每天的溝通和交流十分頻繁,所以更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進而導致婆媳關係緊張。

另一方面在中國傳統社會,男性一般會讓著女性,所以公媳關係也會相對緩和一些。

從家庭著眼作為母親的兒子其長期或者說較長時期受到了母親的心血的澆築(不得不說由於男女性別的差異,女性投入給下一代的關心和精力比男性更多)所以母親對於子女的重視程度十分高且遠遠超過父親對於子女的重視程度

作為老公的妻子,其多半受到男方的追求才願意嫁給對方,所以女方更希望受到男方的關愛和關懷,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婆媳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來源。

婆婆希望媳婦對於自己的兒子悉心照料,而妻子希望受到老公的關愛和關懷。

那在婆婆眼中媳婦的某些行為就是欺負自己的兒子是不可容忍的,而在妻子眼中婆婆的某些要求是不可理喻的。

長期以往矛盾就產生了,另外從佛洛依德心理學角度來說,母親有一定的「戀子情節」傾向,所以在兒子娶了老婆之後,母親會覺得自己失去了自己對於子女的掌握和掌控,進而對於兒媳產生「敵意」,從而產生矛盾。

還有一個可能在中國特有的一個原因:「倚老賣老」,「媳婦熬成婆」自己過去受到過的氣,當然要有地方釋放一下啦,所以婆婆會對自己的兒媳百般的「刁難」,把這「優良傳統」延續下去,從而產生矛盾。

總之婆媳關係的緊張和衝突關鍵點在於「一個人物」、「兩個地位」。

聚集的問題「中心人物」是男性(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聚焦的「 家庭地位」是婆媳之間誰站主導地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