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陷入這麼一個困境:不會的不問,然後做錯了說你怎麼不問;不會了去問,說你怎麼啥都不會;有些想法需要提出為了優化產品提高效率,說你怎麼自己都認為自己產品都不行,還老想著享用現成的服務;本來懷著一個把東西做好的心,到最後卻落得個不負責,人人都看你不行,然後各種看不起。真不知道該怎麼走出來。

雖然自己全心全力為工作,努力走出這種怪圈,但被罵的時候感覺還是很無能為力,很失望,還有無奈。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這個狀態,不知道有沒有相似經歷的小夥伴,求解救!謝謝


分析為什麼被懟,被懟之後是否解決了問題,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工作中,如果領導從來不對你的工作提意見,你做什麼他都不管,這也是不行的,要麼就是你做的工作很雞肋,沒什麼價值,要麼就是你的領導不關心你做了什麼,對你的成長其實是很 不利的。

再來分析題主的問題:

1、不會的不問,然後做錯了說你怎麼不問;不會了去問,說你怎麼啥都不會

問問題是有技巧的,職場和上學不一樣,沒有人有義務手把手的教你。首先,碰到問題,你需要提出來,所以,提問是必要的。

然後是怎麼問?在去問領導之前,你需要自己對碰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好再想一下你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讓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你帶著自己的思考去問領導問題時,能夠讓領導看到你是有自己的分析的,並不是碰到問題就去找他,這樣,他更願意幫助你,對於你的解決方案,一般都會給出合適的建議。

2、有些想法需要提出為了優化產品提高效率,說你怎麼自己都認為自己產品都不行,還老想著享用現成的服務

針對這個問題,所有的產品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優化的空間,產品本身都是需要不斷去更新迭代的。

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產品的優化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要考慮,這個優化是否有必要,優化後帶來的收益是否能夠覆蓋成本。當然,對於一些影響到產品使用的缺陷優化是必要的,就算成本較高,也需要進行優化。

在提想法之前,你應該考慮好,這個產品是為了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後能夠帶來什麼?如果是提高效率的優化,能提高多少,效率的提高是否能夠覆蓋成本?做這些優化的成本是多少,你要說服你的領導,你提出的產品優化是有必要的,它能夠帶來實際的增長。

3、多思考和總結,而不是一味地干苦力

職場講究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你每天加班到很晚,但事情沒有做好,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多看結果,保證你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題主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可能只是方法上出了一些問題,要考慮是哪裡出了問題,找到根本原因,為什麼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結果發展,或者是不是一開始的目標設定就出現了問題,都要想清楚。

不要灰心,雖然目前陷入了困境,但是請保持信心,你是想往好的方向發展的,現在也有開始反思,只是還沒有找到應對策略,但相信慢慢會好的。


開會被懟不能成為工作稱職與否的判斷依據。有的人避重就輕,只談成績不談問題,開會時一團和氣,但是聰明的領導不會被他蒙蔽。反思一下你被懟的原因是什麼。是說話太直?還是壓根兒沒有認真對待?總之,作為一名普通員工,開會發言時不必總想著如何突出自己表現自己,從本職工作出發,實事求是,將自己的努力、面臨的困難,恰當的表達出來,就事論事,別殃及他人。


這個是公司文化的問題,不是您的問題。

沒有做不好事的兵,只有帶不好隊伍的將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的老師。

不知道您做的是什麼工作? 腦力型還是體力型?

如果是體力型的,有很多小領導確實喜歡拿個雞毛當令箭。

專門找員工的各種缺點去說,來襯托自己。

這種人是低級的。沒有格局,沒有眼界,只知道在這個一畝三分地逞能。

如果是這樣,建議您可以考慮一下換個更好的公司,或者申請換個部門。


建議看看提高溝通能力的書籍。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不同,差別就在於溝通技巧。

人是個體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與他人的連接,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才能更好的與他人合作的。

自己內心的想法,也需要合適的表達方式才能被他人所理解。


當然有這樣的經歷。混跡職場的日子長了,再回頭想想剛入職場的自己,就兩個字概括「愚蠢」。

題主說的問題我都遇到過,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剛入職場的時候,想到啥問啥,想到什麼提什麼,一段時間下來,領導甚至懷疑我是不是腦子不好用,後來觀察其他人是怎麼幹活的,逐漸發現了一些特點。

什麼時候不該問——互聯網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什麼時候該問——問出來領導都要考慮考慮的問題。

什麼時候不該提意見——想法不周全的時候。

什麼時候該提意見——想法很周全,整理成完成的策劃報告,郵件發送領導。

每次遇到問題別灰心,只要思想不滑坡,答案總比問題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