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你帮考生选学校,知乎给你送饭票」中。

活动时间:2019/6/6 - 6/20

活动规则:内容切题、无事实错误且同等条件下创作时间在前的回答将被优先采纳,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知乎盐选会员 7 天体验卡并分享 100000 元奖金

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期待你的分享~


可能有的师弟师妹看到这个回答,为了避免误人子弟还是上来再唠叨两句自己的体悟吧。

一个是调整心态。

对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经历过两大可怕的错觉:

一个是「考上人大就可以一劳永逸」;

一个是「这山望著那山高」

金融里讲究风险与收益并存。在人大读金融,意味著你有更广的视野,更多的机会,比一般人更多的薪酬,也意味著遇到更多厉害的人,面对更多的挑战,Flag也会立了又倒倒了又立,心态也势必起起伏伏。在起起伏伏的时候,人难免会妄自菲薄,或者归咎到其他因素上逃避现状。

我大二大三时由于学习成绩下滑实习难找等问题我常常会冒出类似「如果当时去北大/选了法学/去复旦或者上交"的想法,仿佛自己如果换了个环境就能变好,其实都是不想寻找方法改变现状的自欺欺人。

对于师弟师妹而言,我真的很能理解迷茫期会有的痛苦和挣扎。调整心态,重新认识自己是大学的必修课。但请各位师弟师妹调整时一定一定不要放松对GPA的要求,老师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财金的课没有那么难的,大家又都是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智商肯定没问题,好好上课,认真完成作业,至少保证3.5会让大家以后做选择的时候不至于眼高手低。

一个是找准定位。

找准定位一方面是认清自己,一方面是认清就业方向。

我个人的感受是,金融专业、金融行业是一个文理科生相互竞争(鄙视)的行业。由于数理的原因,很多时候文科生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特别是在人大这样一个人文社科学校,文科生居多,可能大家对数理基础好的理科生会有一种天生的崇拜感(至少我是有的)。数学不好则会引发自己对未来金融行业的就业感到悲观。

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行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阔,人大金融硕士每年的去年有部委、监管层、银总、北分、券商投行、券商行研、公募基金、咨询、四大等,体制内、体制外,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数理能力好编程强文笔优美逻辑严密social梳理分析能力演讲能力能加班出差熬夜等等,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特质,师弟师妹们需要的只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即可。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数学好数学差,努力认真的挖掘自身潜质,总会有一席之地的。怀著文科生的私心补一句,咱们的杰出校友张磊就是文科生。

认清就业方向这个问题就比较因人而异了。还是需要大家首先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之前实习认识的小姐姐很坦诚地跟我说,她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加班和出差,但是她喜欢钱,所以就入了咨询的坑。找到属于自己的持续驱动力是很重要的。

我的经验是,走出舒适圈,多尝试多试错,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最后是实习的时间线安排

我本科阶段的实习有三份,分别是在私募、四大和券商行研,水平不高,但是可能比较多元,跟我实习老板和小伙伴的交流之后,个人总结的时间线如下,仅供各位师弟师妹参考。

出国/就业党:

大一:参加社团活动,享受美好时光,保持一个好的GPA

大二秋季学期:9~11月四大寒假实习开始网申,刷四大题,申请/面试,寒假进入四大实习(大概率是审计/税务组,金融专业建议审计组)

大二春季学期:3~5月寒假回家过年没实习的朋友可以开始准备四大暑期了;寒假已实习的朋友可以开始准备大创和申请暑校了

大三秋季学期:好好听课,啥也别干了,赶紧刷gpa吧,有空把托福/雅思考了

大三寒假:语言出分/GRE/GMAT出分

大三春季学期:根据个人的喜好找券商一二级实习或是政府部门实习(行研貌似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

大三暑假:文书/简历+私募实习/另一份一二级实习

大四秋季学期:秋招/申请——实习看个人

大四春季学期:好好享受毕业生活/继续实习羡慕其他人享受毕业生活

保研党:

由于我没有保研,不敢妄自给师弟师妹们建议。如果保研政策未变的话(811),请各位想保研的师弟师妹们一定把GPA放在首位,积极参加学生会,积极参加大小创和美赛国赛,能出国交换一定出国交换(回来折算GPA的时候你会巨开心的),就这样啦。

《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对成冬青说「没有什么比你这样一个Loser校长来讲梦想,更有说服力」。 我相信点开这篇回答的,不管是学弟学妹,还是即将填报志愿的高考生,都希望自己大学不至于太水,有所收获。

平心而论,我觉得我已经有足够的资格给出如何少走弯路的经验了。

但如果各位师弟师妹想更上一层楼的话,还请多多看看RUC思享或者参加师兄师姐的交流会拓宽视野。

在此祝愿各位拥有快乐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以上。


原本想写在2017级师弟的评论里的,结果字数超过限制了,就在这隔空对话一下哈。

师弟你好,我是2015级金融专业的,刚好今年毕业。因为当年高考发挥得稍好,我也成为了一个数学不好误选金融的文科生,看了你的回答,发现咱俩大二时的想法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站在毕业的视角回头看,我的想法也有一点变化,在此跟你分享一下哈。

首先想说的是数学不好不能学金融这事。我觉得有危机感是很好的,但是未来中国金融是否是量化为主还不好说。金融行业非量化的岗位远超量化岗位,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实习还是找工作,人大金融都不至于落魄的。然后我有一点疑问是为什么没学数A就学不好编程,这个逻辑让我有点懵。我数学也很不好,但是选修信院的金融量化分析、大数据分析,以及听Mooc上浙大的数据结构,都不至于听不懂,也不至于不会用。我觉得像我这种数学细胞为0的人能学下去,你也是可以的。如果未来真的想往量化方向走,与其说学不了,不如先试著学看看,再下定论呢?跟我同班的同学,也是数C,今年去纽大读Quantitative finance项目了,只要自己愿意读的话,都是有机会的。

第二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我大二的时候,也觉得,为什么要学中微中宏,为什么要教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我现在的感觉是,人大金融在本科阶段更偏向通识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让你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而把职业教育放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觉得这种培养方案的好处,一方面是本科阶段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比较扎实,如果有同学未来想读博/读研深造的话,不至于重新补中级课程;一方面从开拓思路,启发思维的角度,了解这些理论也是有好处的。在未来出国申请的时候,去向也可以比较多元。我个人的建议是,本科阶段时,特别是大一大二时,不用太关注「恰饭」问题哈,就按部就班地把学院安排的课程,一门门安心学好,实用主义可以放到大四研一再考虑。这样的心态学习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体会到经济学的乐趣,也没有太多实习/就业上的压力。

第三是实习方面。财金对于本科实习的帮助与硕士生相比确实相对较少。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课程设置的问题。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基础课、专业课对我来说是应接不暇,加上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寒暑假的大小创、军训、小学期,我感觉是没有多少时间找实习的。还有是中国金融行业里,相对核心的岗位要求都是硕士起步,符合我们要求的本科生实习机会确实比较少。不过到大三下的时候,财金职发就会陆续推各种实习到班级公邮,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根据我的经验,实习不用找太早,大三寒假开始即可,大三下一段,暑假一段,大四上一段,大四下一段,足以。如果peer pressure真的蛮大,我建议找认识的师兄师姐问问,人大在北京的校友圈还是蛮大的,实习单位也是很认可人大金融的学生的。

对于出国方面,由于我本科阶段实在太水,以至于不敢想出国交换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不敢妄下评论。不过我个人的感觉是,人大QS300多还是400多,但国内就业的认可度/出国读研的认可度也不是很低呀,所以,QS和排名这事,看看就好啦。人大金融的牌子和平台还是很不错的。

没想到毕业时唠唠叨叨写了这么多,果然人老话就会变多。总之,人大金融给我的体验,既没有我刚入学时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我大二大三迷茫期想的那么坏,只要愿意,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的,加油呀。

在此与诸位共勉。


作为一条在人大金融学专业读了七年的学渣老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上结论吧: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已经很不错了,可以给7分。

这么多年,人大最大的好处在于,第一个,学渣与学霸可以和平共处。在我本科的时候,我这样的学渣可以每天晚睡晚起,可以每天翘课,可以打游戏,出去旅游;同班的大学霸可以早出晚归,可以好好学习,可以斩获国奖,还可以考证实习。但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可以在一个班里共存,甚至在我们班关系和谐,相亲相爱,恐怕某些学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另一个,学院不多事,没有事无巨细的辅导员,没有多事的学生会,不查寝,不会禁止你实习,对于硕士没有不切实际的科研要求,总的来说,无为而治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你想积极进取,可以变得很优秀;如果和我一样胸无大志,也可以过得很舒服。像我这样的班长,往往也乐得清闲。

到了去年找工作的时候,我也发现,人大财金的牌子也是很管用的,可以让学院的大神,和清北一争高下,可以让我这样专业倒数第一的学渣胜过财贸中的绝大多数,下场不会太惨。

当然,你要是说缺点,那肯定也是有的,比如部分课程脱离实际;比如对于学生的就业引导做的不够早,不够好;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足球氛围不够浓厚等等。但是这些缺点,哪个学校,学院能说一个都没有呢。

所以我觉得,你的分数如果够不上清北,人大财金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积极进取,这个平台足够好;如果你想混吃等死,最不济也可以沿著我的脚步走下去。

至少,我不觉得它比复交差。


修改一下。感觉自己的回答真的没什么意义。完全是牢骚了。

前面那个关于就业去向的回答比较有参考价值,不过现在经济周期…金融不会像以前那么好就业了。

人大的话果然还是在体制内有优势吧。喜欢上海深圳香港,喜欢外企的,还是算了吧。

以下是原回答。

不知道客不客观地说,就像很多回答里说的,个人认为人大读金融有以下几个缺点:

1.课程设置上,货币银行学与微观金融并举,但两手抓两手都不硬。部分课程授课知识点重复赘余,部分老师讲课非常糟糕(不过这个可能是高校通病吧)

2.国际交流资源很虐,真的很虐。校奖之外都emmmm,而校奖不仅名额少,甚至由于面向全校很可能会考虑「院系、学部的平衡」,财金院同学能拿到名额有多少呢?以及财金院基本没什么院自己的交流项目,这点不如商学院。财金同学拿著仅次清北的分数线会觉得接受不良再正常不过。不过听说现在校奖都取消了都不限名额变成自费了?

而暑校由于自己花费很高,本身门槛低(很多都是不需要经过人大也可以自由申请,并且不难申请的),个人不认为可以体现学校的国际交流资源。

公费交流项目据我所知财金就两个,其中一个还是比赛。

3.就业辅导,职业规划辅导方面做的较差。不再赘述。当然对于很多大佬来说可能自己通过职业发展社团、学长学姐、自己搜寻这些途径也可以发展得很好,然而不能改变学校/学院这方面做得很差这个事实。

4.虽然其实基本上业界/国外高校还是认人大的,但是不能否认由于人大综合排名的尴尬地位,在许多地区(尤其南方?)人大知名度确实不高。北京Top2是清北,上海Top2是复交,在一个城市做Top的感觉和Top以外的感觉想必是很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从人大财金名气及其信号效应以及延伸出的就业效果来看,性价比不如复交。

5.研究生项目的就业状况和质量,本校保本校比较容易,而人大财金研究生项目知名度口碑就业都一般。学硕不了解,至少专硕是不如清北的各个项目以及上海的高金的。复旦的管院或许相差仿佛?(有误请务必指正)而光华和经管prefer清北复交,高金和复旦也prefer清北复交,人大的录取率并不比其他清北复交以外的学校高多少…

好了吐槽完了。由于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其他学校学金融的状况,很难说人大的问题别的学校就没有,或者别的学校可能有别的问题,所以说到底只是抒发自己的不快罢了。其实虽然说了以上种种缺陷不足,但是那些【该是大佬的同学依然非常大佬】。人大优秀的、不亚于清北优秀水平的同学也不少。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不能以为自己高考时稍快几步之后就能躺赢领先吧。

上面是还保留有一点点客观的吐槽,接下来是完全不客观的只是想倾诉自己在大学里不开心的吐槽,请大家忽略。

1.人大可怕的经济学/金融学氛围

人大跟金融、经济有关的学院有多少呢?财金,经济(现在还分了个应用经济),商学院,统计,农发,劳人有劳动经济学,环境有环境经济学…还有信院理院等等喜爱双修金融的学院。Actually全校都热衷于双修金融吧?无数选修同学前赴后继努力在难搞的财金教秘手下成功导课。只能说毕竟是显学?

刚刚说的算是泛金融/经济了,那人大搞的就是金融的学院有哪些呢?财金,著重宏观金融;商学院最受欢迎的专业财务管理,公司金融;汉青,金融工程/量化金融;高礼,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

这种大家皆金融的氛围其实蛮可怕的,而且由于学院间交流往往发生在经济学部内部,这种氛围还具有自增强效应。造成的peer pressure之大可以想像。这种同质化和圈子化也容易让人目光变得局限,对道路的规划变得狭窄,眼里只看得见金融、实习、商科、money(不针对任何人,可能只是我自己)。事实上恐怕恰恰是跟人大想要做到的通识教育背道而驰的。

当然,或许只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快乐文科生,无法适应ambitious和passionate的商科吧。

2.师生关系较为疏离,基本没有除了上课听讲下课问问题以外的交流。科研方面,老师基本不太需要本科生帮忙干活儿(我知道有少数金实财实同学有做科研但是非常少数)。指导老师方面,班主任的职责很不清晰,取决于任职班主任老师个人忙不忙/想不想管这个班。有非常负责任的班主任,也有基本不存在的。一方面确实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很自由,但另一方面完全没有人引领,也很迷茫。

3.学习氛围太浓厚。(对不起这个完全是我的问题) 许多小伙伴仿佛可以住在图书馆,没课也能从早学到晚。认识一位大哥,因为过于热爱学习约会地点有且仅有图书馆,约会内容有且仅有学习。我:???

听说上海的学校(没错说的就是你!!复交!)浪得多,很想去了。没有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学校,我的错。

4.看到大二的师弟吐槽中微,想说中微并不难啊,只要你遇到上课给你放Mooc小视频的老师。呵呵。一个学期中微只学了个斯勒茨基方程,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外部性的推导。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学过中微。珍惜你认真教课让你们疯狂推导的老师吧。羡慕你经济学基础打的好。

以及感慨一下不同老师教的真不一样,我学金融学财政学,感觉并没有学过摸清过建国以来每一次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呢…反而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补一补发展历程。

废话太多了,我明明应该在复习期末考…

dbq dbq


论学科排名,人大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包括财政,金融),统计学教育部排名四连冠。主流国际学术排名ESI人大排中国大陆第三,仅次于清北。人大热门专业一流学科全覆盖,复旦热门一流学科一个没有。

本科保研率30%左右(清北人复交),30%出国(top50),基本不太差都能升学。数理要求较高。录取分数仅次于清北,所以基本都是清北考不上又想到北京发展的,人大牌子碾压央财外经贸还是很容易的。

就业:顶级的话高盛投行部暑期也会宣讲(这个只在清北复交人宣讲),每年金融专业1-3人进外资投行的吧(这方面不如人大商院,更不如复交),硕士也会有不少国考选调去国办、一行两会.财政,发改这些强势部委的。(十年混个处长不比高盛差,高盛不是一样要跪舔证监会发审小兵么)注意部分部委中央选调仅面向清北人三校。

高端的话中信、中金、华夏、易方达等大券商,大基金人大去的人也不少,当然都要人大本硕了,至少本科需要985;中管金融机构(15家副部级)总行总部(晋升比公务员慢些,因为人多)也有大量的人,汗青可以拿大行总行保底了,此外,外管储备,中证登,中债登,北方工业集团,交易商协会这些体制内低调多金的地方人大毕业也很有优势。

中端的话弱势央企总部,边缘部委,事业单位也走了不少。

低端的去四大,互联网机构啥的,最不济去北京分行啥的混个户口吧。

总之,体制内人大不亚于清北,是考不上清北的最佳替代方案。如果对上海,外企,赚钱有兴趣,直接选复旦。

北京作为首都有充足的资源容纳顶级名校!北京也是金融产值第一,总部数量一骑绝尘的地方。一行两会、中管金融机构中人大的校友资源可不是复交能比的。国际交流确实弱于复旦,貌似贸易战背景下这个不重要吧。

2020年人大汉青mf就业好于复旦管院mf,复旦去外资和三中一华人数差不多,基金,银行总行均不如人大汉青。


本人人大金融大二下在读,先说结论:体验很一般。理由如下:

1、数学不好的别学金融:最简单的数C,第一学期的微积分C1挂科率就在20%左右,更何况你只学数C不学数A的话,学不了金融工程,python、编程、操作系统这些也都不好学,人工智慧不断消灭工作岗位的时代,量化代表著金融圈的未来,而你选择不了未来。

2、课程设置很一般:先从经济学理论课程来讲,一般的学校也就是讲个两门曼昆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原理就完了,只有人大还要学中级微观和中级宏观,中微用的教材还是尼科尔森的,已经接近高级的纯数理世界了,经济学在不断数理化后已经越来越自说自话了,最后这两门课啃下来以后感觉除了会用一大堆的偏导、公式和模型证明原理课学到的那些道理以外,也没有学会别的什么有用的;专业课方面,摘一段一位学长的原话:由于我们是先有财政,后有金融。所谓金融,当初只是财政的备胎,国家的钱,要投放出去,「左兜掏右兜」计划经济下的金融是没啥意义的。后来,随著改革开放,金融逐渐独立,形成了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金融。银行强,资本市场弱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这样的历史演化流程导致国内的金融教育对于宏观调控、货币银行机制很擅长,但对于新兴的资本市场理解的一直很落后。以我们两门4学分的专业课金融学和财政学为例,学下来以后对建国以后的银行体系、信用信贷和财税制度的这些沿革烂熟于胸,但是实务依然是一塌糊涂的小白,但毕竟最后能成为周小川、林毅夫的人很少,大部分普通人还是要恰饭的啊!

3、国际交换项目质量感人:由于人大的国际排名,以及作为第二党校导致的国际声誉污名化,愿意理人大的好学校真的不多...我直接上个图:

高质量的国际交换机会真的屈指可数,我再拿一所只能勉强算国际一流末尾,老被留学圈歧视的学校的国际交流机会和人大对比一下,你们感受一下:

只能说,人大确实还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好的国际视野。

4、实习机会基本全靠自己:和很多国际一流大学学生就业和发展中心的coordinator会拼了命帮学生找到coop的机会不同,这里可就从来没有以学生为本过,在财金更是如此,实习机会基本全靠自己,家里有人姓赵和能力极强的大佬毕竟还是少数啊。而且这样的课程设置,如果不自己主动了解,到了大二下也不会知道当今的行业前沿是些什么?唉...

ps多说一句:人大财金确实因为占领了几乎整个证监会、银保监会而享誉全国,被认为金融专业排名全国第一,不过看QS排名的话中国大陆能进全球前50的还是只有北清...

目前就想到这些,有别的想法的话再更。

总之,最后一句话送给高考完准备报志愿的童鞋们:选自己认真了解过后感兴趣的专业!选自己喜欢的学校!别在意高校、专业鄙视链和名气这些虚的东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