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讀書經常會發現,自己平時說的話(儘管都是普通話)和所在地生活的同學會有些不同,也就是各地同學都會把部分方言用法帶入普通話(包括用字、用詞、句式表達等等)。不過,還有一種反過來的現象,即有些我們原本認為只有自己家鄉或附近地區使用的字、詞、句式等,和全國其他地方(甚至是很大範圍)都相似或相同。

比如,本人是寧波人,在山東讀書,經常會聽到山東同學說 賣相、上算(合算)、ji菜(夾菜)這些原本以為吳語才有的詞。


外頭,覺著,高頭,啥

上海話的辭彙,也是北方口語的常見辭彙。但上海人講普通話這幾個詞語基本決不用北音轉字,而是用「外面」、「覺得」、「上面」、「什麼」等更文書的辭彙替代。


1. 洋辣子,就是有毒刺的毛毛蟲。原本以為只有東北有這個叫法,有次上網一查發現好多地方有,包括淮語區、西南官話區、少量吳語區,等等。2. 睏覺,本來以為就山東有的……後來發現這個詞分布這麼廣。應該還有其他的,想到再補。


長春人稱機動車左/右轉彎叫「大回/小回」…據說滿洲國時期就已經這麼說了,貌似最初作用是給車輛提示正確的轉彎路徑的。

一直以為只有長春這樣說,直到發現上海也是說「大轉彎/小轉彎」的。。

「不敢」這個詞,在我們家鄉,如果用祈使語氣說出來,就能表示「不可以」的意思。

比如「你(可)不敢這麼做」,就是「你不可以這樣做」的意思。

今天和舍友聊天,發現他們家鄉竟然也這麼說。

結果在朋友圈一問,發現山東大部、河南、安徽北部、還有西北地區的很多朋友在口語中都有這種用法。

這個範圍大致和中原官話+蘭銀官話的範圍吻合

根據朋友們的反饋,我懷疑這應該是中原官話和蘭銀官話區的共有現象。

當然,這個範圍也有可能更廣。


包頭話撬門叫擙門,後來發現四川也這麼說。


不是只有吳語區有 「媽賣批」,湖南的很多老湘語區也有「娘賣比個」
1.解手/小手/大手 ——為此還編了不少傳說2.屙尿/屙屎/屙??(注意不是「粑粑」)

3.好久(多久)

4.芫荽(香菜)
倒灶中原官話汾河片會用,跟網友交流發現杭州話也有
字典告訴我「老爺兒」是北京方言里太陽的通俗稱呼,但沒料到我老家,一個晉語邯新片地區,也有這種說法
辮子,叫韃兒;剃頭,叫剪韃兒,以前以為只有湖北有,後來看到四川重慶也有,韃靼兒。外父外母,岳父岳母,以前以為湖北有,後來一看南方基本都用
街讀成該。答主東北人,家裡老人把上街念成上該,念了一輩子,起初還以為只有東北人這樣講,現在發現太廣泛了。
襄樊話管小零食叫菓子,後來發現日本也這樣說
1 剛豆 (豇豆)2 噶婆 (外婆) 噶公3 棉毛褲(秋褲) 棉毛衫(秋衣)4 趕(說)

經典例子:起開(企開?)


說個跑題的……普通話輸入的南系文讀算不算,比如學xue薄bo癌ai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