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這篇影評我前幾天在豆瓣上發過但是被刪掉了,不知道在知乎上能不能發。抱歉我刪掉了很多圖片,不知道這樣能不能過審核。我是真的想對這個電影說點什麼。

----------------2019.8.2分割線-------------------

首先抱歉我改成了匿名,我只是想說借影評表達一隅之見,不想在當前(或者說未來)的正治風向和輿論環境下因為這篇影評給自己(或者在某些人眼中是學校)添不必要的麻煩。

其次我專門分析了九段牀戲是因為我覺得如果一部電影可以把牀戲的次數加到這麼多,那麼這些戲份本身一定傳達了比「性」本身更多的信息。我知道大部分男生會把這些片段當成色情電影來看,而大部分女生則會羞於看牀戲,所以我覺得這九段很重要的牀戲可能反而成了整部電影的「盲區」。所以我想試著盡我所能去分析一些或許是導演想說的、更深層的東西。當然,人所能視必限於目能所及,我很多有關於女性的認知都只是基於我對於我前女友以及周圍女性朋友的觀察瞭解,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

最後,婁燁的電影是小眾電影,而《花》是小眾中的小眾。事實上我個人雖然很認可這部電影,但是同樣覺得這部電影對觀眾而言並不友好。任何對於邊緣問題的討論,對普通大眾而言都只能是心如芒刺,欲辯乏術。更何況我們也都知道,沒有天資和金錢的人沒資格去在邊緣問題上做選擇。除非,自戕人生。

另外,《花》的完整版在網上很容易找到,只是希望大家去看的時候,不是隻把它當成一部有劇情的色情電影。

--------------以下是2019.4.15原文---------------

《花》的九段牀戲分析

慎入:本文非常長

我一向非常欣賞而又非常害怕懂得享受性的女生:這證明她既有智力上的天賦懂得如何調劑生活節奏取悅自己,又證明她有著開明的家教與無憂的家境,無懼社會的蕩婦羞辱和固化標籤,獨立且自由。

當然我害怕此類人的原因是我對於此類女生不太可能會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也就證明存在一些比我更具有智力天賦與性魅力的男生,從而說明我的競爭力(抑或說生存幾率)不會比這些男生高,而這使我悲傷。

當然我並不覺得花是那種使我害怕的人,我可能會去害怕餘紅(或者說去害怕一個北大中文系的女生),但是花不會讓我害怕。相比於劉捷老師同名小說中女主人公深入骨髓的「知識分子優越感」,電影中的花其實更多的扮演了一個弱者的形象,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咄咄逼人的態勢,有的只是對於自由的渴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無奈,甚至,在電影一開始我們看到了她的絕望:用性來挽留男友。這看似荒誕的一幕反而增加了花這個「弱者」的真實性,甚至讓我覺得或許某一天我周圍的人也會遇到類似的煩惱。

花和男友的分手

當然,我來分析牀戲或許類似於某種斯文敗類的行經,但是我依然想來做這件事,去分析別人,也在這個過程中去了解我自己。不過,詮才末學,所以或許水平有限。

第一段:馬修的強姦

整部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場戲,也是花這段「戀情」的開始。本段從馬修的強吻開始,花本是無意與馬修發生關係的,但是隨後被馬修強行壓在護欄網上,反抗無果。

馬修強吻

花不想進一步發展

馬修把花按在護欄網上

連續的動作,馬修的右手有傷無法握緊,故此時他用左手死死抓住了花的手,而有傷的右手則是換成右臂去壓住花的脖子。表情我們不必多說,一張野獸的臉。馬修是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人,他對於性很純粹,重視男性的力量,這也可以從他之後在飯局上那句話看出來。

馬修的左手

馬修有傷的右手

野獸般的表情

馬修對留學生「傳遞經驗」

此時最有意思的是花的表現。我們可以體會到她當時的心情:孤注一擲來到巴黎找男友卻被拋棄,想要取錢卻在異鄉找不到銀行,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巴黎街頭遊盪,甚至,被搬運工人馬修撞倒在地。這情景完全可以說她已經是「被生活強姦」,此時的無力與失落使她達到人生的谷底,面對黑暗的前路。

之後,出現了馬修。請她喫飯、陪她聊天、給她講笑話、讚美她的魅力。

人在陽光下可以溫柔上進,可以豪言壯語,也可以改變世界。

但在黑夜中,人只是渺小脆弱的動物,面對著生存的壓力以及生活的壓抑。所有的妖魔鬼怪和邪思惡念都不會在白天出現,它們只在夜晚到來,因為那是人類最脆弱的時刻,黑夜的未知使人害怕。性,是對活力與生命力的證明,是對於自己可以生存下去的證明,也是抵禦黑夜恐懼的武器。

於是,我們看到了最「賤」的一幕,在生活無盡的壓抑下,在巴黎走投無路的夜晚,花開始享受這場強姦,她的表情從痛苦變成享受,甚至抓住了這個強姦自己的男人的胳膊。

花的表情從痛苦變成享受

花抓住馬修的胳膊

這一幕很真實,真實到任何一個自詡為接受過文明教育的人都覺得它不可理喻:這絕不是一個文明平等的社會應該存在的情景。

但我為什麼說真實?這需要接下來我說一句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我認為大部分女性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想被征服的慾望,去依附一個有力量(當然這力量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魅力諸如顏值高,智商高,唱歌好聽)的男人。

這情況的本源是一種擇偶策略中的「擇優」:我們都知道女性的生殖成本比男性要大,女性的生殖需要長達十個月的妊娠期而男性的生殖則只需要一場單純的性。因此男性的擇偶傾向是重「量」,俗稱「滿世界撒種子」;女性的擇偶傾向是重「質」,俗稱「即使當周杰倫蔡徐坤李易峯楊洋鹿晗吳亦凡張藝興胡歌霍建華彭于晏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的第100個老婆,也不會嫁給你」。當然換在現代社會這情況需要對於教育、資產、人際等等有更複雜的權衡考量,不過只考慮原始情況的話,「男重量,女重質」就是兩性基因的傾向。

換句話說,在最最不理智、最最原始的情況下,女性只會選擇無數追求者中那個最打動她的人,那個「征服」了她的人。即使這征服,是來自於性。

我們都知道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但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為什麼可以成行:有能力去傷害別人,也是一種力量的象徵,也有可能會讓被害者愛慕、著迷。這「有能力傷害別人」的力量,在某種極端的情景下對於一個人的吸引力,可能與我們所念念不忘的人品、智力、才華、顏值並無二致。

人們可以拿100個理由來反駁我,可以用100種方式來解釋花的心態與人生觀。但我覺得這就是她最真實的心態:被生活的痛苦壓抑到忘記了任何教育,忘記了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去平權的所有期待,失意、失戀與失落使她缺乏安全感,也讓她願意靠在一個剛剛用暴力和性擊垮她的人肩上。花完完全全的屈服於女性最原始的狀態:缺乏安全感,被征服,依附,依賴。

花埋在馬修肩上

第二段:馬修的房間

這一段的細節:前戲,女上位,馬修的紋身。

前戲是性裡面很重要的一環,而最主要的是它體現了雙方的關係:前戲讓性更像是情侶間做愛,而不是一男一女單純的性交。這說明花心理上已經慢慢開始將這場關係視為戀愛,而不是一場施暴。

這段戲兩個人用了女上位,也是整部電影裡面的唯一一次,這是一個女生佔主導掌握節奏的體位,花在釋放自己:這時她已經開始在完全享受性,來釋放白天的壓抑,來緩解異鄉的疲憊,來填補無人陪伴無人理解的空虛與不安。

這讓我想起來我前年剛上大一的時候曾經傻乎乎的問過一個成績非常非常好又十分愛好性的女生她為什麼喜歡做愛,回答很簡單:減壓。而這回答,我用了半年才慢慢懂了是什麼意思。

更有意思的一點,馬修的紋身。

馬修的紋身

馬修的紋身可能有其他寓意,或者可能是某個我不瞭然的事物。但個人理解是一朵花和一顆心,靠近花的那一半心潔白無染,靠外的那一半心內部被畫上一個黑色的方塊,花絲張揚的飛舞在那顆心上。這可能很像花這個形象本身,一方面受到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與「規範」,被要求潔如白;而另一方面內心有著對於自由的強烈追求,熾熱、強大也危險。另外,眾所周知,花粉與花絲組成了雄蕊,花絲在這裡,或許象徵著陽具。

如果還要過分解讀的話,撲克牌中有一種解釋是:方片Q代表的女性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情婦阿涅絲·索蕾,死於去前線探訪查理七世的路上。

誰也不知道花在結尾去找馬修的時候,心是否也早已死掉。

花回法國找馬修

第三段:花和法國留學生

裡面的一個細節:花沒有出聲。這說明她沒有快感,聯想到後面對於這個留學生「不行」的說辭,花在結束後抽煙時的表情以及法國留學生的匆匆離去,我們知道這是一次不合格的性。

抽煙

特意刻畫這樣一個人一定是有原因的。

《吾國與吾民》中林語堂先生最大的觀點可能就是:中華文化是實用主義的文化。我想這就導致人們最大的處事特點是:求平穩、目的性強。做閑事的「自由」永遠不是第一位的,因為做閑事是沒用的,是低效的。談五次浪漫戀愛分手四次後結婚和門當戶對相親一次就結婚,結果是一樣的,所以一個「目的性強」的文化,重結果,自然不會看重浪漫戀愛。高考可以發展到畸形到影響小學生的課餘時間,我們的中學生只會做題而毫無獨立的、辯證的思想,也都是「目的性強」的結果。

這種情況下,「自由」是危險的,因為它會破壞平穩,這不僅是花這個追求自由的人最終無奈求穩結婚的寫照,這在後面的採訪情節中,也略有涉及。

所以這個留學生可以歇斯底里的對花喊:「我以為你這樣的女人也就和你的法國導師搞搞師生戀。」在他眼中,和馬修戀愛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和導師戀愛或許有助於成績,而和一個搬運工人戀愛,一件連花自己都承認因為「太不一樣了」而完全不會有結果的事情,一件毫無「目的性」只是在追求「自由」的事情,在我們的文化看來,似乎只是在胡鬧。

「太不一樣了」

這個留學生不會懂花追求的自由,也不會懂浪漫與送玫瑰、做早餐,抑或說他也不願意懂。更重要的,他不懂怎麼做愛。

花收到馬修送的玫瑰

馬修給花做早餐

花和馬修接吻

我們的文化因為「求穩」和「目的性強」而延續至今,文明持久程度勝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但我們卻在創造力與浪漫上舉步維艱,這或許是婁燁想說的,也是他拋給我們的問題。

雙方在討論中國的流行音樂

「中文抒情歌」

第四段:花和馬修在新的租屋

這一段之前花給馬修打了電話,眼神中似乎有些期待。

花給馬修打電話

期待的表情

細節:亮暗的轉變,後入式。

畫面從花兩隻手好像被綁起來一樣開始,這時畫面還是暗的。隨後花開始抱著馬修的頭。之後畫面轉亮,突出花的表情。完全的享受。

恕我自封上限,再次用自己已經提到的解釋:我認為這一段依然是一場征服。這是兩個人的第二次見面,花已經開始完全享受和馬修的性,享受這個男人帶給自己的快感,以及那種在他力量面前顯得弱小無力的依附心理,這也是為什麼她會把這場關係視為「戀愛」,因為她對馬修動情了,被馬修「征服」了,即使只是性的征服。為什麼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完全猜透一個女生的心思?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她會在哪個瞬間被感動,在哪個瞬間「被征服」。這種關係在後面體現的更明顯:後入式。

這可能是最「直男」的體位了,雙方無法面對面,無法接吻,無法對視,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女生既看不到男生,又要把背部和臀部完全展示給男生,一個男生徹底佔主導、完全壓制女生的體位。

花在這裡的聲音明顯加大,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後入式本來就會很深入,不過我想說另一點:花是趴在牀上,馬修趴在她身上。

個人的感受是:這個姿勢對耐力和長度都有要求。

說到這麼明顯也就不用再多說了什麼了。

第五段:酒吧

這一段是整部電影裡面最瘋狂的一場,也代表了雙方的熱戀狀態。酒吧的氛圍曖昧、動感、慾望,花也在這種氛圍下慢慢開始與馬修開始親吻,而之後,雙方來到二樓沒有人的地方開始激吻。花的手抓著馬修,之後花被馬修抱到桌子上。

這一段的背景音樂是酒吧的「嗨歌」,曖昧的氛圍,熱戀的狀態,躁動的音樂。這一段花的聲音從一開始就非常大,是整部電影裡面最大的一段,一種極度的興奮,一種完全的釋放。另外,我們也都明白女生把腿盤到男生腰上意味著什麼。

這一段是雙方戀愛的最高峯,卻也是慢慢走向低谷的開始,在這之後花目睹了馬修和他的朋友偷東西並且拿去賣的過程,花也在開始為了學業與融入法國社會跟朋友參加活動,並在之後因此與馬修出現了爭吵,馬修的那句「你們這些有文化的人都賤」也道出了雙方的隔閡。

「我不喜歡被無視」

「你們這些有文化的都賤」

下面的這一組畫面我很有感觸,我在上最簡單的英文學術寫作課的時候都感覺寫論文很壓抑,何況在法國要面對種族歧視、文化差異、繁雜課程的研究生們?

花寫論文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花會對馬修產生情愫,和第一段分析的一樣:壓抑、勞累、性徵服。

馬修與花吵架後同歸於好

第六段:喬瓦尼的強姦、馬修歃血為盟

這是馬修和喬瓦尼打的一場賭。

馬修和花如漆似膠,而這引起了喬瓦尼的不滿,喬瓦尼認為花只是一個輕浮的女人,認為她拖累了馬修也拖累了自己。而我們可以想像到之後的劇情發展:馬修為花據理力爭,當然,這是出於他的「面子」,他不想被說自己是在和一個「婊子」談戀愛,這也可以從馬修對花周圍各種男人的警惕與貶低,以及他在之後看到了花的忠誠後突然產生極強的「愛情」看出來。但馬修卻又心中無底,畢竟花莫名其妙從一段性關係和他開始了戀愛,於是喬瓦尼和馬修打了個賭。這個賭便是如果她對喬瓦尼和對馬修完全一樣,把和誰上牀當成很隨意的事情,那麼花就是一個輕浮女人。

兩個人如漆似膠

喬瓦尼對馬修的抱怨

馬修對於這場賭結局未知的茫然

馬修頗有些不解風情:一個女生怎麼可能裸體去開門?除非她對門後的人毫無顧慮。而馬修,顯然在之後讓她失望了。

對於馬修回家的開心

熱戀中的表情

馬修為了完成這場賭,不惜把花送到喬瓦尼面前,來驗證花是不是一個「婊子」。

馬修讓花和喬瓦尼先去party

事實上花在這場「戀愛」中對於馬修很忠誠,花對馬修是有感情的。在郊外,她給馬修打了電話,隨後又奮力抗爭喬瓦尼的強姦,為此不惜受傷。

人類忠誠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愛。即使這愛開始的很畸形,持續的很畸形,但只要愛在持續,忠誠便會持續。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說過:「愛情像一棵樹,能獨自生長。它的根系深入到我們整個生命之中,哪怕心靈變成了廢墟,樹也能長出綠葉來。無法解釋的是,這種戀情越盲目,就越堅貞;越沒道理,就越牢不可破。」

艾絲美拉達因為容貌和身材所迷戀的菲比斯,和花因為性所迷戀的馬修,難道不一樣嗎?前者是如何拒絕弗洛羅的,後者便是如何拒絕喬瓦尼的。

花給馬修打電話

花回家

花躺在沙發上

短短几個畫面,花的絕望。這是另一次被拋棄,又一次被男友拋棄,如同殘花落地,依然美,但傷痕纍纍。

愛的基礎是信任,是安全感,但這些都沒有出現在此刻的馬修身上,當然,除了做愛和偶爾的浪漫外,它們從未出現在這場「戀愛」中。

隨後花和馬修的對峙,馬修道出了打賭的實情,而之後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和花的忠誠後,馬修是震驚的。

馬修面對真相的驚愕

我之前也說過,馬修是個沒受過教育的人,他對於女性的佔有慾很強,要求絕對的服從和忠誠。但是馬修又是個很簡單的人,我們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馬修在花對他保持忠誠後會突然對花產生了很強的「愛情」甚至要歃血為盟,我想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被無視」,他的面子被保全了,花不是一個「婊子」,而是一個忠於他的人。更重要的是,花的忠誠和魅力增加了馬修的成就感:我征服了一個美麗的、有文化的女性。馬修和法國留學生、花在中國的未婚夫一樣,是一個物化女性的人,他在那時或許產生了某種「保護欲」,想要「保護他的財產」。於是他想要和花結婚,也就有了之後的「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

之前花已經和馬修提了分手,保護女朋友的安全是任何一個男生最基本的責任,任何一個女性都不會接受自己的男友以自己的安全為代價來驗證自己的忠誠。而花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和馬修在精神上更大的差距。但花是個善良的人,而且對馬修有感情,她不願意馬修為此跳樓,因此她答應了馬修的要求,即使她顫抖的手錶示出的不是浪漫,而是恐懼。對馬修的歇斯底里的恐懼,對雙方巨大價值觀差異的恐懼,對這種關係的恐懼,以及,我們也猜不到她能不能看到這段戀情註定無果的結局。

花的手,弱小且無處安放

兩個人對於結婚的討論,價值觀的不同

第七段:在馬修的家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會說:狠命

這甚至不像是做愛,而是馬修徹徹底底的用性來宣佈:這個女人屬於我。這符合馬修此時的心態,因為花剛剛證實了自己的忠誠,而馬修也決定與花結婚,或許在馬修眼中,忠誠增加了花的「價值」,也證實了自己的對於花的征服和自己的男性權威。剛一開始就可以發現,馬修的頻率明顯比之前要快。姿勢依然是後入式,男性主導的體位,而且此處紋身重現,紋身花上的花絲依然在肆意的飛舞。

接下來幾乎是性愛教學。換在兩年前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理解為什麼有女生會對一些粗暴的動作有快感,就像我曾經也不懂sub與dom這種不合文明不合理性的事情為什麼會存在。但這些放在這裡對於花這裡是很貼切的:花享受馬修的性徵服。所以無論是手指伸進嘴裡、手被壓在身後、還是被捂住嘴,都只會增加花的快感。

換句話說,增加她對馬修的愛。

即,感受到一個男人的力量從而增加對他的愛慕來增加自己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即使這在常人看來難以想像。

之後馬修跪起來,開始暴力的衝刺,而花的叫聲開始變成前所未有的吼叫。

之前我說過,女生趴在牀上,男生趴在女生身上的體位,對長度有要求,因為角度的原因,男生趴著丁丁沒辦法全進去。

而男生跪著,可以進入的更深一些:所以花開始吼叫。

我幾乎問過每一個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女生,尺寸對性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氛圍和感情更重要,尺寸夠用就好。

只有一個留歐的學姐告訴我:能適應的範圍內,越大越好。因為對於女性,心理上的滿足,遠比身體上的滿足更重要。

再往下說,就政治不正確了。

第八段:花的生病

我們可能永遠沒辦法理解把性快感和愛情,陪伴與感情完全混淆在一起的人。

但這是事實,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以至於讓我這自命為知識分子的傢伙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時候也只是一隻動物而已。

在一段感情中,大部分女生要的是安全感和陪伴,表現為對男生某種力量的愛慕以及對於他陪在身邊說情話的渴望;大部分男生要的是性與征服以及因此帶來的自信,表現為使用杜蕾斯並享受女生對自己的愛慕。歸根結底,雙方都想說:有人重視我,因此我重要,我重要,所以我能生存下去。

花和馬修的對話,男女思維的完全不同

我想,大部分女生在大多數時候,可能真的只是把性當做一種對於男友陪伴自己的回饋而已。

「想做就來吧」

這一段花不是很興奮,但是我猜她在病中對於馬修的陪伴有著安全感和滿足感,這種感覺在這次做愛中再次被加劇,所以花才會哭:眾所周知,女生在做愛後哭不是因為痛,而是害怕此刻的這種幸福和安全感不能長久。所以男生才會被要求在結束後要抱女友很久很久一直到哄她睡著。

花在結束後對馬修說的話

但也是在這次後,花決定離開馬修。性的魅力再大,它所帶來的,也只能是性而已,最多,是一劑調味品,它終究敵不過生活需要的麵包,敵不過文化和教育在我們身上刻下的烙印。如同途徑巴黎郊外的火車,驚鴻一瞥,卻也只是晨光一現,漸行漸遠。

花和馬修看到的火車

第九段:最後的告別

花在最終還是回法國和馬修見了一面,當花走進馬修父母的家的那一瞬間,我想她心裡很明白:自己和馬修在精神和文化上的隔閡是消除不掉的。

馬修父親不知道北京

馬修在讀的紅色小冊子

當兩個人最後一次做愛,溫存卻多過了之前的狂野。傳教士,也是真正「製做愛情」的體位,兩個人的親吻,如同口渴者覓得的水源,這個時候人們才會明白,格雷厄姆·格林為什麼會說「性行為可能什麼都算不上,但是到了我這個年齡你就會發現,它就是一切。」性的力量,之於一段戀愛關係的重要性,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大。

當然我想他和戴維·巴斯都不知道,《戀情的終結》和《進化心理學》一起讀,會讓人今生今世都不再想戀愛。

馬修問了一句:「你和他上牀了嗎?」這是馬修最在意的事情,那代表著他的面子,他的「財產」,他的男性權威。

之前他對花和男性朋友參加活動的不滿,和喬瓦尼打賭花是不是輕浮的女人,討厭花周圍的男大學生,都只是馬修對自己「面子」和「男性權威」的過分在意而已。我們當然可以說,妒忌是愛情的一部分,但我們可能永遠不會願意承認,嫉妒的根源會是一種對於伴侶的物化,對於性關係的過分在意。

說到底,婁燁想說的,只是一場因性而發的愛而已(雖然我知道很多人不將此類事情定義為愛,特別是與智性戀愛相比)。這愛,對馬修來說是一種因性徵服帶來的自信。對花來說,馬修的狂野、暴力反而成了她在「目的性強」與「求平穩」的壓抑文化土壤中來到巴黎後尋求到的「自由」。

而我們去想一下的話,婁燁,不也是那個追求自由的人嗎?這些思考,是不是婁燁被禁拍電影的五年中在法國所感受到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

這因性而發的愛甚至,衝破了道德,衝破了社會規範,放任、自由到讓人害怕。馬修在知道花要結婚後打了她一耳光。

墨涅拉奧斯在特洛伊城陷後曾想舉刀殺死背叛自己的海倫,但海倫的衣服滑落,在曼妙的身姿面前,墨涅拉奧斯慾火重燃因而沒有殺死海倫。

我不知道墨涅拉奧斯當時的表情和馬修是不是相同。

馬修盯著花的背

兩個人最後一次做完,這段戀愛隨即結束,花最後的動作,是抓緊了馬修的頭髮。

眾所周知,戀愛中的女生會輕撫男友的頭髮以示溫存,而當她去抓男生的頭髮的時候,只能說明她不願放手與離開。

最後的楊莓,到底有什麼含義,可能只能留給人們的想像力了。

花喫楊梅

歸根結底,花在壓抑、不安、混亂、悲傷等等情緒的綜合下因對於馬修在性上的愛慕而愛上他,又因為對於自由的追求開始了這段沒有結果的戀愛。

即使再被罵,我也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

斯滕伯格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把只有「激情」的戀愛稱為「迷戀的愛」,把「喜歡」+「承諾」稱之為「伴侶的愛」。

巴黎的陽光太熱,讓花乾涸在精神與物質的貧瘠中;北京的夜雨太冷,讓花窒息在寂寞與壓抑中。

烈日冷雨都太強勢,太想炫耀自己的力量,太想佔有,所以它們都沒辦法讓花生長。

我有次在操場上跑完步走到草地上的時候刻意避開了一朵花。當時有感而發:為什麼人們會稱呼女生為「花」,因為美到讓人不想傷害。而當花香四溢,美無可依,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又應該如何慢慢教會她們強大?

今日,她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委託給男人,這已經變得可能。如果專註於學習、運動、職業培訓、政治社會活動,她就擺脫了男性的困擾,大大減少關注感情和性的衝突。然而,她作為自主的個體,比年輕男人有多得多的困難要克服,我說過:無論她的家庭還是風俗,都不支持她的努力。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


兩年前寫關於婁燁導演的論文時,擔心尺度太大沒有敢寫花

一年前的晚上把存在電腦裏很久的花看完了

前幾天為了完成某項微信推送重看了一遍花

當時是幾個女生一邊寫著計算機操作作業一邊小窗口開著電影

在我們這種仍在大學讀本科的年齡時看這種蠻大尺度的電影算是比較尷尬的事

我看的這兩遍一直沒找到字幕 之前以為是這個版本的問題

聽不懂法語 幾個女生就靠著劇情猜測 大概也能猜出十之七八

後來開始寫文的時候再次打開電影 找到了字幕

於是又看了一遍 一些不理解的點也就豁然開朗

電影《花》是導演婁燁執導的一部電影

在2011年放映於義大利、加拿大、法國和中國香港四地電影的定位是愛情、劇情還有情色

愛情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但導演是用情色來表現的。

婁燁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與含蓄的中華文化不一樣,性在他的手持鏡頭裡佔據很大空間。和他的另一部作品《頤和園》一樣,女主通過男人和性來感受這個世界。第一個男人拒絕了她的性,第二個男人帶給她熾熱的性,第三個男人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性。愛當然不全部就是性,性也不代表愛。但在這部電影中,性就成了愛。花嚮往自由,比起保守的北京,她更愛開放的巴黎。可是她更珍惜愛情,性也是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

為了第一個男人,她寧願離開北京獨自前往陌生的巴黎,甚至放棄自由。

對於第二個男人馬修,她當然是愛他的。對於觀者來說,整個相遇更像一場風花雪月,在熾熱過後,遍體鱗傷,各過各的日子。對這兩個男人她大抵是用力愛著的,雖然結果不算完美。最後,她選擇嫁給第三個男人,並且整部電影中沒有出現她與第三個男人的親密戲份。她的這個選擇是否意味著對生活的妥協,還是滄桑過境後的領悟,抑或是出於感動與憐憫,各有各的想法。一場電影,眾多看客,千萬評論。

《花》是導演婁燁回歸體制內前的最後一部電影,花的愛情,花的漂泊,花的無力,恰恰也是導演的處境。他是否也困頓於選擇的窘境中,開放還是保守,堅持還是妥協,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我們只有與生活產生激烈的碰撞,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高潮。

http://mp.weixin.qq.com/s/5ClGT02veAoEa4PibtMxGQ

具體的劇情介紹可以點擊鏈接看一看

這個公眾號是這學期的一項課程作業 叫復活計劃 老師讓我們去聯繫前幾屆上這門課的同學 借他們當時做但隨著課程結束就停掉的公眾號我感覺這個形式挺有意思的真正做起來難度還是有 無論是風格還是理解 每個人都不一樣 難以做到完全統一

其實我知道商業性的營銷型的公眾號微博什麼的

背後都是一個團隊在運營他們發的內容形式也不一定是他們喜歡的只是我總覺得我們還是學生啊 還有衝力有激情 想要表達自己 p.s 扯偏了總之就是可以點進去看一看呀 增加閱讀量關注量點贊量啥的

這個電影我談不上喜歡,我看過去很久了,我能覺察到它其中矛盾的地方,但我還記得它。

矛盾的地方一

主演的中文是配音,她不會講中文,也基本沒來過中國,但她扮演的角色其實是非常中國化的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這個電影based的原版小說挺真實的,有些太過於"清高"的思想偏見都沒有一點遮蓋)

我基本上認為通過一些方式,女主的偏見完全被過濾掉了。我相信這與現實不能相符。但正因如此電影纔好看,因為正因如此觀眾不會被distracted.

矛盾的地方二

一閃而過的男性形象

小說的缺點(或者其實也是這段愛的失敗之處)被帶到了電影當中,是什麼?是根本不瞭解這個愛的對象。小說中倒是給出了解釋,那就是一再強調對方的野性和沒有文化導致他們無法成為珍重的愛人,但這不是一個查泰萊夫人的時代,尤其是電影中有意無意預設的這樣的心境和電影中男主角的故事背景的厚度不相符。

矛盾的地方三

自由和禁錮的矛盾。

現在在歐洲的影片中你很難再找到像花的導演這樣去拍性愛情節的電影,你會發現很多去跨越,討論,解構性愛的電影,而不是像花的導演這樣去有點淺嘗輒止地拍。

很奇怪,婁燁在中國帶著禁錮拍的那些情節比在法國帶著自由拍的更make sense,更好看,更敘事,更夾帶信息。


一、含混與飄浮

看完婁燁導演的《花》,講一個女留學生的故事。

她被以現在的視角看作是文藝女青年的代表。留學、藝術,幾乎被等同於私生活混亂,尤其是她與三個男人在關係上的含混狀態裏。

放在跨國與跨文化的境遇中,她又似乎扮演了兩種不同的身份。在西方是東方的,在東方又是西化的。

帶著遙遠的,難以一目瞭然的含混氣息。像性格中的含混,身份的含混,對於一切,都是探索嘗試的,有時抗拒而陌生的,是開放的,也是緊閉的。但終究是漂浮的,推不開通向明朗的門,也甩不掉沉重與捆縛的過去。

是懸置的無限迷惘。

所以當她決心在任何一方土壤找到立足點的時候,男人,迷戀她的,又輕視抑或仰視她的男人,是她唯一能依傍落腳的地點。是將她從漂浮拉向地面的通道。

她將陰道打開,讓這重關係的聯結達成。

而這些男人,除了佔有她,對她仍舊一無所知。

他們像獸,有粗糙的腳掌,堅韌的皮毛,充沛的精力,與粗暴或者鄙陋的心。

沒有人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她,只想急急的推門而入。進入了,那重佔有慾便得到了滿足。

像孩子搶玩具,搶一個並不完全屬於自己的玩具那樣興緻高漲。

花是年輕美麗而無力的,她渴望被佔有,渴望從漂浮的迷惘中出走。

但現實,她所觀望的現實,是男人們的世界。而這些男人們,有哪一個更好嗎?有哪一個更讓她放心且心甘情願嗎?

或者,這重迷惘真能因為落腳定點而被驅散嗎?

或者,真的做出了選擇就能一勞永逸嗎?

二、流連與迷惘

男人因為不能徹底佔有她而唾棄她。唾棄她向他們敞開了門,卻又不做出徹底的服從和迎接。以輕賤之名對她下通牒。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真的不輕賤麼?還是說,輕賤從來都只對女人有殺傷力,而男人從來都與這個詞無關?

馬修已婚,是個分分鐘被勾魂攝魄,且隱瞞婚史的慣犯。他直接,笨拙,真誠,又無禮。

梁看似清高內心卻輕薄自己。是表裡不一,外強中乾的偽君子。

國內藝院的助教,看似對花情真意重癡癡等待,不也有個隨時待脫手的臨時女友而喫著碗裏看著鍋裏的嗎?

他們一致將賤人的罪名落在騎驢找馬的花身上。可他們經得起評價花這樣的標準下的評價麼?

花未曾這樣指責過他們,花含混、驚懼、隨波逐流。愛令她痛,也令她感到至痛的真實。

她看得清楚,心下明白但又說不出,只是默然的接受一切又抗拒一切。因為她需要,哪怕只是當下的需要。

她是任人打扮的花姑娘,她看似想在東方和西方之間找到一種自我把握的方式,她看似手握很多選擇,但她根本沒辦法在男權的社會做出任何選擇。

她不過是男人手間流轉的花朵。


謝邀巴黎有你嚮往的自由,但自由裏沒有你

特別喜歡這個電影,看過好幾遍,還買了書,看了之後,發現還是喜歡電影,哈哈哈,我不知道婁燁這個片豆瓣評分為啥辣麼低,簡直對不起我家婁燁的名號,編劇說花就是代表婁燁,在中國和西方都不受歡迎(大概是一個意思),噗……


呵呵,喜歡大洋吊唄,然後找個老實人嫁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