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中,對基因和仿生的機械感興趣,未來想學生命科學,當一名科研人員,但好像未來很難就業,現在有點迷茫,求解。。。


我的好幾任老闆,都跟我差不多歲數,就因為別人讀了博出了國帶回了項目,所以現在都已經財務自由了,有兩個綠卡都拿了,

他們都是學生信的


任何一個行業,你混到前1%,那妥妥的精英。與行業絲毫無關。你混到前10%,行業開始對你有顯著的影響,IT業和生物技術肯定不可同日而語,但和絕大多數行業相比,你沒什麼劣勢。若你在30%,嗯,這個行業還是太小,你要為未來仔細規划了。再往後就別說了,新興行業炮灰多,可能還不如干點小買賣呢,都是眼淚。所以只有一個問題,你能走到哪一步?


就業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層次夠不夠,你要是博士畢業順帶兩三篇SCI一區文章,還怕找不到工作?


如果是把生物當機械研究,要學生物物理學,仿生學,合成生物學(這個最牛,不過應該去國外比較好)

如果是只是機械學科的結合,就是醫療器械,生物儀器,生物工程機械

合成生物學

據自組織系統結構理論- 泛進化論(structurity, structure theory, pan-evolution theory),從實

證到綜合(synthetic )探討天然與人工進化的生物系統理論,闡述了結構整合(integrative)、調適穩態與建構(constructive)層級等規律;因此,系統(systems)生物學也稱為「整合(integrative biology)生物學」,合成(synthetic)生物學又叫「建構生物學(constructive biology)」(Zeng BJ.中譯)。系統與合成生物學的系統結構、發生動力與磚塊建構、工程設計等基於結構理論原理,從電腦技術的系統科學理論到遺傳工程的系統科學方法,是將物理科學、工程技術原理與方法貫徹到細胞、遺傳機器與細胞通訊技術等納米層次的生物分子系統分析與設 計。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也可翻譯成綜合生物學,即綜合集成,「synthetic」在不同地方翻譯成不同中文,比如綜合哲學(synthetic philosophy)、「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綜合(synthetic)醫學(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 -中科院曾邦哲1999年建於德國,探討生物系統分析學「biosystem analysis」與人工生物系統「artificial biosystem」,包括實驗、計算、系統、工程研究與應用),同時也被歸屬為人工生物系統研究的系統生物工程技術範疇,包括生物反應器與生物計算機開發。

有人估計,到2015年,有五分之一的化學工業(價值一萬八點零零零億美元)可以依賴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藉由設計組裝生物元件與系統,來測試基因體(genosome)運作的規則,或使生物體執行新的功能,在生醫製藥、能源環保等層面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微軟公布了資訊產業10 年後的預測短片,讓人們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然而,你能想像10 年或20 年後的生物學與生物科技又會是什麼面貌嗎,合成生物學(shythetic biology),目前正描繪未來的一切無限可能。

1994年中科院曾邦哲發表系統生物工程的基因組藍圖設計與生物機器裝配、生物分子電腦與細胞仿生工程等仿生學與基因工程的整合概念,1999年曾邦哲用「genomic intelligence」表述可人工編製基因組程序和設計細胞內分子電路系統的「artificial biosystem」概念圖,以之區別於「artificial life」,從而正式提出計算機學和仿生學、轉基因工程的細胞分子機器的設計與裝配研究。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編輯比艾羅(David Biello)曾經用過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合成生物學:如果將生命比作電腦,那麼,由許多核酸組成的程式碼——基因體,就是生命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合成生物學想做的就是,透過創造或改寫基因組,讓生命表現出預期的行為,執行預定的工作。然而,有時候我們會把生命的程式寫「壞」了,就像你把電腦的作業系統弄壞了一樣;電腦會因此開不了機,而生命機器也會因此不正常或是死亡。藉由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的過程,累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人們就會漸漸了解生命程式的規則與語法,進而掌握撰寫生命藍圖的法則。

為了控制生命機器的行為表現,我們需要將控制邏輯寫到生命的作業系統——基因體之中。控制邏輯是工程學(engineering)的專業領域,因此合成生物學必須結合工程學與生物學等學門,為一跨領域的研究學門。能與合成生物學結合的領域包括: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工程、資訊科學、統計學、系統生物學、電機電子工程等。

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工程是合成生物學的根基,因為必須透過剪接DNA,才能寫出所需要的作業系統;資訊科學、統計學與系統生物學,專精於生物資料的收集、分析與模擬;電機電子工程則是負責控制邏輯迴路的設計。合成生物學的目標是透過創造或修改基因組的過程,去了解生命運作的法則,並導入抽象化(abstraction)、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等工程概念,以進行系統化設計與開發相關應用。


生物的麻煩在於無法落地。平常人家除去醬油醋,有多少需要高精尖的生物製品?四周看看就知道了。相比之下,看看你的2-3年一換的手機......

生物的第二個出路是醫療。問題在於,醫療製品的研發周期太長,倫理風險也很大。而且這不是手機汽車這種有明確路徑和目標的開發,每一個新葯都是獨一無二的科研過程。

所以生物做2C缺乏痛點,做2B風險不可控,就很難讓社會資本感興趣了。能做的只有2G,to grant或者是to government~~


不是說因為清政府曾經打壓火器的研發製造,研究槍械就沒有用處。但是在當時,搞槍械研發的人的確沒啥前途。


前途是你自己掌握的,和專業沒有太大關係。只有你到了一個在衰退沒落的行業,你才可能無法掌握自己的前途,生物行業方興未艾。


有,生物的本科教育和科研是脫節的,本科學的近一半東西在真正科研里用處非常有限。科研和產業又是脫節的,大部分研究成果短期內無法轉化為實際應用。再加上生物相關的產業除醫藥外在如今的社會並沒有那麼大的需求,這麼一環一環下來,能給個人留下的好處就非常少了


對面實驗室的導師,三十多歲,青千,對他來說,學生物還是挺好的,985教授,每年幾十萬的工資。

任何行業,只要你能成為做的最好的那一批人,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所以,不能看這些人,總體而論,生物學的就業確實不好,平均工資低,工作位置少,這些都是事實。

我並不建議你本科學生物,因為,說實話,那些知識並沒有難度,本科可以學數學、計算機等,現在新興的生物信息學就很好,工作相對好找。

生物學發展還是可以的,近些年的技術如高通量測序、免疫治療、基因編輯等,對整個學科的推動非常大。

所謂的前途,全在於你能做到什麼地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