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看了 人生的智慧 ,讀的挺細的,感覺沒有周圍人可以一起交流的,乞求大師拓寬我狹窄的眼界。


唉,朋友,我真是替你不值:

當你在為叔本華的哲學而生活苦惱時,別人叔本華呢?找著妓女,吃著盛宴,享受人生歡樂。

哲學思考應該與現實生活分離,否則將格外危險

休謨知道,依照哲學觀點,手伸到火里,是有極小概率不被燙著的;但他生活中必定不敢這樣嘗試;

王b凱:當科學變得不再科學| 因果理論:一把來自「好人休謨」的可怕經驗鐮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叔本華說得也很正確,人生就是一場鐘擺,擺動在痛苦與無聊中。快樂分為多種,怡情的、消遣的......低級快樂是不夠持久滿足的......

可當他離開哲學時,就是一個人,會餓會渴、會空虛會寂寞,咋辦?依然只有吃飯、享樂唄。

沒錯,這是人的缺陷,我們竟然要餓;這也是人生的詛咒,慾望永不能滿足。可是,我們總得應付呀

因為我們只是生活在人世的人,我們畢竟無法單純地過哲學的生活,完整的智慧只屬於於「神」。

王b凱:論靈魂與肉體的快樂以及不能脫離的痛苦?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以,你一方面要認識到這些;另一方面應該學會如何更好的生活。前者是為了滿足愛智者的需求;後者是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

推薦看看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緩衝緩衝吧~

王b凱: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我們該在多大程度為自己負責?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叔本華哲學的一個特點在於其目的並非解釋世界,而是取得幸福。

對於叔本華而言,人生充盈著苦難是事實,但意志作為世界的本體有否定自身的自由,由此就出現了解脫之路。叔本華並不反對享樂。叔本華最敬仰的佛陀也反對苦行,因為解脫純粹是精神層面的事情。

儘管叔本華所說的意志之否定有寂滅的意味,但那實際上是更高級的存在,而不是一無所有。


朋友不要輕信別人的說辭,你只是剛剛開始,你有憂愁說明你已經開始改變,人的可貴在於艱難困苦而不墜落,這種憂愁是一種開端,它在驅使你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答案,自己的心智模式。

我曾經也是看叔本華,看馬可奧勒留,看托爾斯泰,不管我看什麼總感覺他是他們的、不是我自己的,我是什麼?我是為了什麼?

最後都想自鯊了,但是在迷茫之中你會看到,哦哦,你在自己尋找答案呢。

沒錯這就是生命。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之後再去各個領域去了解,而不是去徹徹底底相信,時間是成果的催化劑。


將叔本華的書當做哲學入門書籍是挺好的。

世界一面是表象。表象的這一面我們都知道。

世界的另一面是意志。這個就連叔本華自己也是個門外漢,他不過是借著自己一點初淺的佛學知識,用自己的一套辭彙,扯著嗓子告訴他人:「快看,我發現世界的另一面是意志。」不過,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真正的跨進意志世界的門檻。

他至死都沒有明白,他所認識的那個模糊的意志,就是如來藏。

連叔本華都只是在表象世界裡遊盪,他哪裡真正了解世界的真實性呢?

這萬里長徵才剛起步,就趴下了?


不用擔心,你這種想法只是暫時的。

你可能不會像奧運冠軍那樣努力,但你一定會像你身邊的其他普通人一樣努力。

這是刻在你基因里的本能,就像呼吸一樣不學即會,毫不費力。

你的擔憂只是剛讀完書的應激反應,就像你聽相聲會笑一樣。相聲本來就是搞笑的,哲學家本來就是引人思考——或者搞笑地說——給人添堵的。

周圍環境稍微來點其他的風吹草動,比如老師的批評,同輩的刺激,親人的嘮叨,上級的壓力,你就會忘記這種擔憂,自動自發地開始「努力」。

記住,人是會遺忘的。

遺忘,是普通人的超能力。

當然,你會重複地回想起這種擔憂,一次又一次地迷茫,焦慮,空虛,甚至抑鬱。

沒關係,你也會重複地遺忘這種擔憂的,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若無其事,嬉皮笑臉,甚至得意忘形。

說難聽點,像個傻瓜一樣,好了傷疤忘了疼,

不忘,難道讓它一直疼嗎?

人生的確如叔本華所說,是在痛苦與無聊兩點之間不斷往複的鐘擺,但那畢竟只是兩個端點而已,鐘擺的軌跡上還有無數其他的點,好壞參半,也是你的必經之地。

你也可以說,人生是個圓環,酸甜苦辣腥鹹淡,循環往複,每樣都得嘗一遍。

結塊的鹽太咸,無法下咽,把它捻開,撒進湯里,就好喝了。

只要你不是重大殘疾,身患絕症,遭人囚虐,痛苦的鹽就結不成塊。

去找點樂子,讓自己開心起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