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一味壓低價格,這樣來說好嗎?


1、

首先來看看這位經理的降價方法

他專挑那些用量最大的零件,重新進行詢價,這樣的方法當然會得到好的價錢。但是他忘了,原供應商還有很多其它的零件在該公司使用,用量很低但價錢還維持在高用量時的水平,毫無疑問供應商在虧本,只能靠那些大用量的零件來彌補。

調整的直接結果是供應商的整體盈利大幅下降,該公司成為他們不盈利或少盈利的客戶,其經營重心轉移到其它更盈利的客戶,導致供應商對該公司的按時交貨率、質量和服務水平大幅降低。比如在新經理上任之前,所有供應商的季度按時交貨率都在96%以上;而上任後沒幾個月,有好幾家供應商的按時交貨率均已跌破90%。

2、

其次,就是供應商對該公司失去信任

以前負責機箱製造商的供應鏈經理在接手這一塊業務時發現,幾個主要供應商基本處於虧本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整體經濟低迷,另一方面由於多年來赤裸裸的壓價。結果導致供應商既沒經濟能力、也沒有動力負擔工程技術力量,因為開發出的新零件很可能在下一輪詢價中轉入競爭對手,這樣直接影響公司開發新產品。

為提高供應商服務的積極性,前任經理採取的政策是:新零件在開發階段經過一輪競價後,進入量產階段不再進行第二輪競價。這樣,供應商就不用擔心辛辛苦苦幫助開發的成果轉入到競爭對手手中,因此在開發階段都非常樂意投入工程技術支持,對新產品的按時交貨率也大幅度提高。有的供應商還替該公司專門設立技術人員,隨時提供技術支持。新的供應鏈業務經理進行第二輪競價,打破了這一政策的連續性,直接破壞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基礎。

3、更典型的一個例子是

有一家供應商的部件沒法轉移給其它供應商來做,因為這組零件對最終產品的性能影響很大,更換供應商的風險大,需要重新進行供應商資格認證,而產品設計部門不願花費時間和承擔風險。那該怎麼辦?這位新上任的供應鏈經理採用了強勢態度對待現有供應商:不管怎麼樣,降價15%,至於怎麼降,那是供應商自己的事。

供應商沒法在人工成本上省,那就只能在材料上下工夫。但是,主要原材料鎳的價格在一年內翻了兩倍,該供應商已經多次提出漲價要求。材料利用率上也沒潛力可挖,因為供應商已經是多個零件一起加工,邊角料的浪費也已經降到了最低。於是,找便宜材料成了供應商生存的唯一出路。

問題就出在這裡。原來用的鎳合金產自德國,價錢高,但質量好。法國產的同類鎳合金價錢低,但技術性能與德國產的不一樣。供應商為達到15%的降價目標,就採購法國產的鎳合金。等零件裝配到最終產品上,運給客戶,客戶反映性能不達標。這是大問題,影響到客戶自己的生產線,耽誤工時。這巨大的損失,即便是將這家供應商賣了也都不夠賠。

產品部門興師問罪,幾百個產品已經發到全球各地,若更換零件,光零件的成本就是幾十萬,還有巨大的物流成本,同時客戶的信任危機和未來生意損失等都是無法估量的。而有趣的是,這位供應鏈業務經理卻認為通過降低採購價格幫助公司省了那麼多錢,應該得到晉陞才對。至於這麼大的質量事故,他覺得這是質量部門的事,跟自己無關。

4、這問題表面上是質量事故,其實是個採購問題。採購的失職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制定15%的降價指標欠斟酌。幹採購的人不會不知道供應商的大致利潤率,尤其是在主要原材料價格翻倍的情況下。該供應商雖然是獨家供貨,但價格已經是最低了。當年發標,多家供應商競標,找不到比這家供應商更低的價格。

第二,如此大幅度的降價,意味著存在很大的風險。採購需要分析風險,讓公司當事人理解這些潛在風險,督促質量把關。採購為達到自己晉陞的目標出此險招,又假定別的部門都知道是錯上加錯。用一位專業人士的話來說,不要把別人都當成神,認為他們都具有先知先覺的能力,而是要使自己盡量靠近神。

第三,最關鍵的是,採購沒有試圖與供應商合作來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推給供應商。他的問題解決了,這家供應商的問題就來了,最後還是由採購方來買單。採購經理製造的問題多於解決的問題,這正是採購經理失職的地方。

降低成本是供應商管理的一大任務,但關鍵是要會適可而止。大公司對小供應商,降價往往就像海綿裏的水,要擠大部分時候都能再擠出來,但是擠到極點,其它的問題就會出現。強勢推行不是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將把問題推給對方。偶然用之未嘗不可,但系統地用,偶然性就成了必然性,供應商出問題也是遲早的事了。

此外,思量著晉陞沒什麼錯,「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還是要講方法、方式。正如一位專業人士所說,做一名優秀的採購員,最重要是要戰勝心魔,不為錢財而出賣自己的良心,不為陞官而損害供應商的應得利益,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降低成本,對於公司來講肯定是好事

但是作為採購若是一味壓低價格,並不一定是好事。

原因有二:

1、供應商報價,肯定是遵循了他們自己的一套原則,當我們不停的去壓低價格時候,供應商若是很想成交這一單,那麼從他們自己的成本角度來看,肯定會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降低其成本,比如原材料的選擇,交付時效,物流選擇等等方面,成本是降低了,但是,交給我們的產品要麼質量上有所差異,要麼是交期上滿足不了等等問題產生了,得不償失

2、一味的去壓低價格,有些供應商假若不在乎你們這個客戶,很明顯他們可以不做這個生意,甚至有的直接就是拖拉,嚴重影響自己的時間,耽誤自己的交期;甚至有的供應商,會採取這種策略,知道你們習慣性壓價,於是剛一開始就報高價,反正知道有很多輪的價格談判,完全是浪費了很多時間

其實,壓價是一把雙刃劍,就看我們如何去運用,在降低我們自己的採購成本的同時,又保證供應商的利益,這種纔是雙贏。所以,平常我們在壓價過程中,一定要綜合多種因素:替代性、質量、交期、配合等等,去考慮。


一味地壓低價格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須搞清楚供應商的工藝流程,所用的材質,找到供應商的生產成本,這樣談判壓價格有有的放矢,再多找幾個供應商,多對比價格和工藝流程,材質,你就遊刃有餘的,既保證了質量,有保證的採購的成本。做到這一點必須瞭解供應商成本。


供應商會想方設法偷工減料??物料會頻繁出質量問題??客戶開始抱怨。 於是採購部就衍生出了SQE這個職位。翻譯過來叫「供應商質量工程師」。


保障品質和供貨量的前提下價格越低越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