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導演的幾部作品得到的反響都挺不錯的,而郭敬明的作品卻都成了撲街仔,大家可以試著分析其中的關竅和作為導演他們之間的區別嗎?


導演好不好和是否半路出家沒有一毛錢關係。對於電影來講,好不好,最簡單的框架看:

是不是有要表達的思想?

是否準確表達了思想?

表達的形式是否高超?

小時代的電影我大體看過,郭敬明說他想寫的是這個時代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和紅樓夢,這個想法很好,也確實需要,小時代這個名字也很好。但是內容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很無聊。虛構的中產階級的日常。最後引以為傲的八分鐘長鏡頭像是拍廣告,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結局想法很好但是突兀。不好意思,郭敬明不是菲茨傑拉德也不是曹雪芹,他的格局太小,缺乏真實的審美體驗。

至於韓寒,他成就最高的還是最後的幾部小說。電影也是被低估了,因為大部分觀眾並不能真正體會他想表達的,他的表達方式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被限制。

後會無期類似的是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少年從東極島子宮來到成人世界的大陸,最終被摧毀的故事。父親的意象是家國同構的。在原來設想的結尾,馬浩瀚走在沙漠上,一列軍車駛過,招手,軍車駛過。

乘風破浪緬懷的是草莽時代的少年,在那個少年,父親(國家)的角色是缺席的。由於這種缺席纔有了後來的成長。

飛馳人生是對這幾年中產精英敗局的輓歌與激勵。黃景瑜說,我希望這一年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好年份,如你所見,並不是。韓寒目之所及全是朋友們的各種失敗(也影響到他自己)。與郭敬明相比,他看到了更真實的中產崩潰,但是目前還無法深入表達。


金麗華是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編導專業畢業的,

郭敬明是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肄業生的水平。

在學校的專業水平上金勝郭,還有就是畢業生對肄業生

有專業人士把關的作品,當然是略勝一籌。

不過在掙錢收入上,郭敬明的電影,可是沒少割韭菜。

但是韭菜割得太多了,長得就沒那麼快。加上之後經濟大環境不好,韭菜營養跟不上,當然就割不到了。


其實韓寒和郭敬明對生活的理解,有些不同吧。只不過是韓寒表面上能夠表達一下80後對於生活困苦的無奈——比如房貸壓力啊,租個小破房子啊,快四十歲了還一事無成啊。等等。

其實韓寒這種表達方式,猶如某作家說的「苦咖啡文學」——看似很悲慘,但其實更多的是小確幸——雖然過得有些苦,但很多時候,大家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小喫攤上擼串,聊聊自己的悲苦人生。最後喝得爛醉,回到出租屋裡睡一覺,第二天該幹嘛幹嘛。

韓寒要表達的東西,和當下80後90後作家,差不多——有的人明明已經功成名就,但仍然賣慘。

郭敬明的不高明,就是他服務的觀眾,還是中學生。他連韓寒的那種小確幸都不願意表達,直接玩拜金主義。

其實根本不用批評韓寒,或是郭敬明,如今很多作家都是這個樣子——包括知乎。


韓寒收割的是帶有那麼一丟丟文青屬性和小資產階級屬性的年輕人的錢。

郭敬明收割的是無知少男少女的錢。

定位不一樣導致了結果不同。

其實《小時代》三部曲在當時的票房還是可以的,但是《爵跡》撲街了。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時國內經濟開始下行,無知少男少女的零花錢不夠了,戰鬥力也不足了,沒法無腦支持偶像了,於是整個電影圈的氛圍開始朝著批判小鮮肉、拒絕弱智炫富的方向發展了。

其實他們兩代表的圈子,在不同的領域也都是一樣涇渭分明的。

比如在網文圈裡,郭敬明就等於是起點五白,韓寒就等於是貓膩、烽火,逼格稍微高一點點,但還是被人噴。


韓寒

他是個很有熱血的人


都是很好的作家 這一點甩掉芸芸眾生 至於導演 沒什麼本質區別 就看誰的更好看 與風格人品以及一切都無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