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到科技在這十幾年發展最快的是類似於集成技術,10年前的電子產品和現在完全沒法比,印象里這個改變是最大的,電子產品感覺是更新最快的。還有可能就是基礎材料的研究,還有人工ai的發展,這些是確實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

我還有2年就能玩上SAO了(霧),這是作者川原礫2002年對2022的幻想,人類可以潛行到精神層面進行遊戲,2012年看到這個動漫的時候,我對10年後的世界充滿了想這樣的期待,但到現在來看,現在最接近這個的好像只是VR技術(是嗎?)。要想真的玩到"SAO"可能還要在等10年,也許更久。(我想要被打臉)

像衣服,被子這些現在使用的與200年前人類使用的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很難想像這個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50年,甚至100年後人類是否還是使用「布料」製成的衣服,被子呢?。好像越是這種基礎的東西發展就越緩慢,也越難被替代,也確實,這些在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必要被替代。

我感覺可能現在的科技是在一個瓶頸期,過了這個瓶頸期科技會繼續飛躍式的發展,各種新概念被提出,各種領域技術革新,我能感受的到。就像上世紀突破了核能與計算機一類的技術一樣。我對未來科技發展持很樂觀的態度,真的現在就想看看我變成老頭之後的世界啊(目前大一狗)

哈,當然這只是我的主觀想法,與大家的不盡相同,我不是有多麼高的科學素養的人,如果裡面有一些離譜的東西,也請真的專業人士輕噴

我也想看看大家對未來的想法


哎呦,說實話看到這個題目我本來有點想噴的,但是既然是大一的學弟學妹的話,那就算了,不噴了.

你得理解,科技和你能體驗到的產品,這是兩個概念.

科技的進步,和你體驗到的產品的改變,這是沒法子畫等號的.

一個科技進步,要轉變成你能體驗到的產品,背後是龐大的商業鏈條,工業鏈條,而所有的商業鏈條和工業鏈條都是有成本問題的,有庫存問題的,有合約問題的.

科技可以隨時改,衣服的質地我們可以改,這都是小事,隨便哪個實驗室都能給你做出來.

但是人家工業鏈條上那麼多積攢的材料怎麼辦?都不要了么?那麼多訂單,合約,怎麼辦?都違反了么?沒銷售光的庫存怎麼辦?都燒掉么?都埋了么?

這才是一方面罷了,成本問題哈.

工業是個累積的過程,累積的越多,轉型難度就越大,越難轉型,你,作為一個用戶,能體驗到直觀的改變就越少.

說白了,成本卡著呢,沒法子隨便去改變.

像喬布斯,馬斯克那種瘋子,自己一個人就非要把整個產業鏈條都重做一次的,畢竟是少數,是瘋子.

正常人不像他們那樣做事的..............不是技術達不到,是成本問題,風險問題,好吧.

所以並不是科技的發展,在這20年,沒有那麼誇張,而是製造業,成本核算,這一系列的,資本化的累積,確實降下來了,罷了...........僅此而已哈


謝邀。

科技發展分為理論發展和實際應用,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所感受到科技進步大多體現在科技的應用上,也就是科技產品,新型能源,或者被某個高科技技術驚艷到了。對於科學理論本身,不甚關注。所以,在科技從理論變為現實的過程中,我們一般是感覺不到科技的發展的(對科技特別關注除外)。而當某一天,我們發現貧瘠的戈壁灘,成片的太陽能板耀眼閃爍,發現遊戲廳已經可以玩VR遊戲,發現宇宙飛船已經可以進行星際航行了,我們大概會感嘆:原來,科技已經這麼進步了啊。

然而,我們並不會想到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就在研究太陽能發電技術;也不會想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VR技術的點子就被設想用到了遊戲里。也許我們在未來也不會想到曾經的化學火箭怎麼就突然變成了核聚變飛船了的。咋就突然就這麼先進了?難道是90後00後老了,跟不上時代了?

當代科技發展的象牙塔

與21世紀科技發展速度形成對比的是18、19、20世紀。那時,經典力學已經構築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接著電磁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相繼出現。各門學科也紛紛建立,生物學、化學,以及後來的計算機學科,都是在那幾個世紀建立起來的。那個年代的科學發展,都是一門門學科的建立,隨便一個拿到現代,都是龐然大物。就拿化學來說,那時的科技發展,直接造就化學這個學科的形成。而當代科技的發展,產生了化學下的有機化學下的取代反應下的水解反應下的糖類水解下的澱粉水解,成功揭示了米飯是怎麼變成能量的。

當時科技發展體現在一門門學科的建立,一個個學科理論體系的形成,而現在科研體現在這門學科下的一個微小分支的成功實驗,一個大理論體系下的小理論的成功。所以和之前的科技發展成果相比,似乎是微小的。

這就像當年牛頓搞了經典力學的大體系,愛因斯坦搞了相對論大體系,波爾海森堡薛定諤搞了量子力學大體系,這是當年科技發展理論成果。而現在我們的科技理論成果大多是在當年這些大體系下提出的小理論,像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就是在相對論的大框架的小理論(星際穿越就是根據這一理論拍攝的)

更重要的是,科學理論越來越深入,普通大眾也越來越難了解它了。當年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自由落體實驗,人們很輕鬆就理解了一種物理理論的內涵。但是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出現後,人們感覺這些理論越來越艱澀,到後來的黑洞理論,夸克中微子,更是一般人想理解都難以進入的領域。而當你理解不了它,並且它還和你沒什麼關係時,你還會關注它嗎?大概是不會了。所以,當年的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科學技術,甚至通過實驗「看」到科學技術,但是現在,通過什麼感受到科技呢,僅僅通過一張黑洞照片就想理解人類對黑洞的研究進展嗎?

大概就是這樣,科學技術和人們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吧。

從科學技術發展變成實際應用來說,更加鮮明。當年科技直接產生了和人類息息相關的東西:各種交通工具,抗生素,電腦手機通訊設備。而現在的科技發展產生了什麼呢?火箭潛艇飛船,阿帕替尼(某種癌症特效藥)拉替拉韋(艾滋病阻斷葯)水蛭素(動脈硬化治療葯),以及基因工程基因突變等等研究,可以說當代科技發展的實際應用並不比當年差,但是和人們的距離變得遙遠,就像抗生素很多人都用過,但是水蛭素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所以,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深入性和精細性使得科學技術和一般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以上就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特性(和17/18/19世紀相比速度慢成果小,並且內容深入更加專業,大眾難以接觸到這方面),這種特性在我們眼中最直觀的印象就是當代科技發展怎麼沒什麼變化。其實不是沒有變化,是和我們日常生活遠了,接觸的就少了。

這樣,科學技術就成了人們眼中的象牙塔。

科技發展產生的一種客觀結果就是,我們和它的距離越來越遠,對他的發展程度越來越陌生。

仰望星空

那有沒有主觀行為可以改變這個結果呢?

有的,其實還是要多了解前沿科學的發展,不管是為了攢點吹牛的資本還是為了以後尋找機遇,或者僅想收穫一點其他知識,我們都可以多關注這方面的最新知識,慢慢拉進我們和科技「象牙塔」距離。

以後,希望自己看到科技與時代那飛一樣的發展,還能感嘆一句:哈哈,我還能跟得上時代啊!

那些跟不上時代的感慨,大概都是曾經沒有過多關注的缺憾吧。


科技發展應該是相輔相成一環扣一環的吧。

就比如電池技術,目前看來似乎很難有什麼突破,但如果能源問題解決了,電池也就成了雞肋,不需要考慮損耗,直接空氣傳輸。

比如發動機技術突破,人類遠航至水星,用水星上的材料製造太陽能板這類能量轉換的東西,藉助水星公轉在太陽旁邊鋪一圈太陽能板做戴森環,這下就有了取之不竭的電。不考慮損耗,直接讓電用微波共振傳到地球上……

(舉個例子,別杠)

或者說我們可控核聚變能應用到飛船上,再或者說合成出了用於製造太空電梯的高強度材料,這都是科技快速飛躍的一個點。

應用於可控核聚變的飛船可以有遠航能力,可以儘可能的利用其他行星的資源。

太空電梯可以低成本的製造太空船塢,現在的火箭由於地球引力所以很有局限性。但如果火箭是在太空造好的,哪怕還是化學火箭,一些東西做起來也方便不少。


原因很簡單 因為你沒有踏在時代的潮頭。

這二十年,你得等二十年再看。


或許,當你老了以後再回頭看,就有不同的感覺了。想想過去20年,我們的行為與觀念因科技的發展而發生了多大的改變,你就會覺得近20年科技發展還是很誇張的。誇張的並不在科技本身,更在於科技對社會造成的深刻影響。

以保險科技為例,主要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4個方面(悅保科技以大數據 、人工智慧為主),圍繞這4個方面的發展,已經改變了整個保險業態的發展趨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