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算文人嗎?為什麼邱志傑說齊白石不太文人?


謝謝邀請。

文人是有很大的區分。

當年的中學課本上有魯迅先生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所罵的是文人。

說「多研究點問題,少談點主義」的人也是文人。

教員也是文人,只是更多的人不說他是文人。說是……

曾經的「大V」們也自稱文人。

司馬遷屬於文人,蘇軾是文人,辛棄疾也是文人。

李林甫是文人,秦檜也是文人,秦檜當年是考中狀元的,應該是文人吧。

「竹林七賢」是文人,陶淵明是文人,謝靈運也是文人。「才高八斗」這個成語來自謝靈運說的話,毫無疑問謝靈運是文人。

有「御用文人」,有鬥士,有「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文人,也有楊靖宇那樣的文人。

沒有定語,如何談文人。

武漢的作家方方是文人,近段時間評價夠多了。

按舊時代的文人的標準,現在很多人都是文人。但此文人不是彼文人。


說實話,「齊白石算不算文人」以及「為什麼邱志傑說齊白石不太文人」,我也說不清楚,我只能單單從「怎麼看待文人」去分析,說說自己的看法。

文人,文人,何謂文人?

在我看來,文人就是通過寫文章來表達自己觀點的讀書人。

說起文人,就讓我想到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大概是說:認為魯迅這樣的文人無用。

我:???

問題下面還有一本正經地分析說:魯迅有用,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他反文人。

好吧,扯遠了,回到文人本身,我隱約覺得這個時代對文人有什麼偏見,但我又總結不出個所以然。文人到底怎麼了?

上面已經提到了,文人寫文章表露自己的觀點,既然是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大概是出於自己的環境、閱讀、所見所聞。而閱讀包含這些觀點的文章,就能豐富你的閱歷和經驗,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這個觀點是我閱讀了很多書之後總結出來的。

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格列佛遊記、海底兩萬裏等等等等,讓我感受到奇幻的故事經歷。

讀著小王子,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狐狸那句:之所以你對我是特別的是因為你馴養了我。

魯迅的文章猶如一把尖利的刀,越長大越知道如何用來剖析各種人性。

就連閑時閱讀的故事會,都給我一種奇遇感。

我是敬佩文人的。我尤其佩服魯迅。

太祖也算兼職文人了,文筆的犀利可謂承自魯迅吧。

不過既然文章寫的是文人自己的觀點,而文人又是人,就不免寫出一些帶瑕疵的文章,文章的觀點有可能就偏了。一些「偏」的觀點,大抵是我們都反對的,在我們面對時,反對這些觀點即可。你甚至稍稍嘲諷寫這些文章的人也不為過。

可現實好像不是這樣的。

不知有些人讀了幾本書,走了幾里路,對一些文人寫的觀點咬文嚼字,稍有異讀,便大肆謾罵詆毀,甚至不消滅寫文章的人不罷休。更有甚遷及其他文人,提出文人誤國。

我是認為文人寫的文章不好,觀點偏頗,反對文章與觀點即可,沒必要反對寫文章的人,更沒必要消滅文人的肉身。

當你反對一種觀點的時候,你是不是也以「文人」的形式存在?


老朽最敬重的是《有良心說真話》的文人!最恨的是沒有良心睜著眼睛說瞎話,所謂的「磚家叫曾」之類的「御用文人」!兩者之間的良心、道德、骨氣、靈魂、都存在著《天差地遠》的區別!汾淮居士。


一切不進行定義的提問都是耍流氓。

通過什麼來區分是否是「文人」?按照是否掌握軍隊可以分為「文人」和「武人」;按照知識水平高低可以分為「文人」和「粗人」;按照專業不同可以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按照有沒有**可以分為「文人」和「閹黨」……究竟怎麼區分,你說的「文人」到底是跟誰對比的?


文人應該是掌握了文字技術,可以表達各種意思的個體。也就類似會講普通話的人,其他一切都要具體分析,這就是文人。換句話說,別貼標籤,就像地獄黑。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很愚昧其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