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是有惰性的,國家和社會事由千千萬萬人組成的,自然有相似的屬性


先從「荷蘭病」談起吧

看到沒有,「擠出效應」是資源詛咒的一個重要原因(人類天生是具有好喫懶做,不勞而獲的劣根性的)

其實,國家也跟社會,跟人一樣,所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是我們先人所總結出來的智慧啊

「他說了一句話,在場的人都狠狠點頭:如果你發現自己非常痛苦和不爽,那麼很有可能是走在了一條正確的路上。

而如果你發現自己非常爽,很可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馬上藥丸。

因為能抓住時代機會的成功者,都是反人性的。」 ——資源,可能是一種詛咒

做痛苦的事 纔有意義 ——道長

越痛苦,越成長!!!

再比如「拆遷戶返貧(甚至最終結果更慘)」這個社會現象

也能用「資源詛咒」來解釋,金錢只是一種工具,古人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還有,周圍存在一個現象,「美女低能」的現象——(「鮮花插在牛糞上」是有理論根據的——就像形容賈寶玉的那幾句詩: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家境還行,順風順水,卻有姣好容貌的女孩)資源,可能是一種詛咒 ——新生大學(知乎)

分析了資源詛咒現象以後的一般原因後,那為什麼比如美國,挪威等國家同樣擁有豐富資源,卻逃出「資源詛咒」,成為反例呢?一句話就是,國家治理能力的不同是北歐國家能夠實現快速優良發展的重要原因。挪威發現石油天然氣是在國家現代化以後了,所以不會陷入資源詛咒。

研究一下短短几十年就能掌控全中國的我黨吧——《苦難(造成)輝煌》

所以,讓你的能力先配得上你的野心,讓你的心智(「國家治理能力」)配得上你擁有的資源,越痛苦,越成長。

——以便讓資源為你的「馬太效應」助力,而非讓你陷入「資源詛咒」

總結一下,1好喫懶做的劣根性2由此產生的「擠出效應」3「德不配位」


梅新育發表的一篇《資源民粹主義的輓歌》一文中有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資源詛咒「的現象給出他的分析。

出現「資源詛咒」的國家大多數是靠初級產品行業來拉動經濟,而與之對比,在製造業比較成熟的國家,如德國、美國,即使某一資源豐富,也避免了資源詛咒。

梅新育在文中把「資源民粹主義」現象描述為「 將某種自然資源視為只有產地當地居民、甚至只有產地某一民族的居民才能使用、享受其收益的財富,即使沒有為此種資源開發付出任何勞動也要理直氣壯利益均沾,不分青紅皁白給外來投資者、勞動者和下游用戶買主扣上「掠奪資源」之類唬人高帽。 」這種思潮被代議制民主推波助瀾,政客為獲取選票,競選主張多是如何瓜分資源帶來的利好。執政時也不考慮長期,而是「竭澤而漁」追求表面的政績工程。長此以往,國家宏觀政策過於短視,收入分配不均、資產泡沫、腐敗等現象也無法避免。對本國企業進行不合理補貼,而對外資開發企業極盡壓榨。在國際市場上也一直以「資源施捨者」而非「銷售者」自居,屢屢失信。因此,一旦牛市轉熊市,他們就是被消費國首先拋棄的。


經濟增長取決兩方面,一是外生優勢,也就是資源稟賦優勢;另一個是內生優勢,也就是勞動分工。

外生問題,往往難以改變,而內生問題卻是變化很快。

所以,即便資源稟賦不佳,依靠分工深化,也能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

反之,總是依賴資源優勢,經濟增長就會很有限。


人的素質纔是最好的資源——為什麼很多國家會陷入「資源詛咒」?

有一個經濟學上很有意思的現象,叫做「資源詛咒」,通過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考察,我們發現: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為資源越豐富的國家也就越富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很多資源貧瘠的國家反而成為發達國家,例如瑞士、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勞動者素質較高有很多資源豐富的國家,反而發展程度一般,例如俄羅斯、巴西、阿根廷,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經濟過分依賴資源。在一個國家內部也是如此,例如資源貧瘠的浙江溫州是中國最富裕的地級市,而資源豐富的山西很多人則處於貧困狀態。

之所以有資源詛咒,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創造力纔是最大的資源,要遠比煤炭石油更可靠。資源豐富的國家,人們躺著都能有收入,誰還願意去搞科研,資源貧瘠的地區,什麼都沒得賣,只能靠開發自己的大腦,發展高科技來發財,反而逼迫出一個更富裕的自己,這真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在國際交易中,資源的價格是較低的,一噸玉米才一千多元錢,科技產品的價格是較高的,一個蘋果手機尼瑪幾千多元靠賣腎才能買到,真是沒天理,試想你快餓死了一噸玉米更有價值還是一個破手機有價值?但這正是當今世界的遊戲規則,既荒謬又合理,要麼適應,要麼受窮,我們本身就生活在各種荒誕和合理構成的世界中。韓國和日本發揮自己的勤勞和鑽研精神,主動融入這個規則,因為這個規則雖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鼓勵人們創造,擺脫資源依賴的好的一面。日韓在手機、汽車、家電、船舶等高科技領域都努力趕超西方,中國當然也可以做到。

在錄用人才的時候,現代公司老總鄭周永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的老闆認為員工的勞動技能最重要,有的老闆認為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最重要,但鄭周永卻認為最重要的是積極的人文精神。什麼是積極的人文精神呢?就是指誠實、善良、勤奮、、正直、熱愛學習等人的基本素質,一個人有了這些基本素質,再加上企業良好的培訓,勞動技能和合作能力是不難獲得的;但如果一個人沒有這些素質,是一個愛撒謊、懶惰、邪惡、缺乏進取心的人,即使是勞動技能和合作能力再好,未來也會給企業製造問題。這樣的員工怎麼可以要呢?

正是鄭周永、松下幸之助這樣重視人素質的企業家,日韓才能創造經濟奇蹟!


首先,是由於「荷蘭病」的現象,即本國在獲得了資源的稟賦以後,出現製造業萎縮和本幣名義升值的現象,這一點之前有知友已經解釋了,我就不再多述,如果想看更詳細的數理分析,可以參考姚洋的《發展經濟學》

其次,資源能源行業容易變成自然壟斷和寡頭部門,對經濟福利有所減損。再加上壟斷和寡頭就是腐敗的溫牀,而腐敗同樣會對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最後就是資源部門很難逃脫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想一想,將有限的資本都投入到了資源部門,但是總有一天資源會用盡,這一部門的收益也會逐漸萎縮,最後達到財物兩空的狀況。

所以資源的稟賦並不一定是好事。但也不排除成功走出資源詛咒的國家,例如挪威。挪威的經驗則是將資源部門的財富投資到教育與人力資本上。根據羅默增長模型,對於教育與人力資本的投入,可能會帶來邊際收益遞增。這樣的話整個經濟增長就可能有持續的動力。


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好喫懶做,不勞而獲的人類劣根性直接體現。

並非一棍子打死所有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但可以解釋某些拿一手好牌卻打爛的現象,類似於資源版的傷仲永,和整體的發展環境有關。

求發展需要有人,人才(當然,經濟、技術落後的地區大部分人才不願意去,也就一定程度限制了它的發展)帶動技術、科學上的突破,而不是能源的無節制低質量消耗,一旦能源枯竭或科技進步,發展不再依賴於此,便會被社會拋棄。


荷蘭病,悲慘增長麼?這個是因為貿易引起的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