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鴻門宴介紹,為什麼感覺劉邦好像挺聰明很機智的一樣,

但是他去赴了鴻門宴項羽還是一樣要打他啊如果一開始就不去跟項羽講和是不是更好?

為了跟項羽好,他還把項伯和自己約定結為兒女親家

還送項羽寶物


項羽設下鴻門宴就是要想和劉邦見一面。沒別的。秦朝剛滅,帶頭的肯定要互相了解一下接下來該怎麼辦。那怎麼了解?打個電話發個微信?肯定是見一面啊。要不是為了見面,還設宴幹啥?你要明白,這宴是項羽設的,而不是說劉邦說找個人告訴一下項羽一起吃個飯。所以項羽掌握主動。即便項伯真有說辭,他若一心要打也可以在召來劉邦入軍營,要是不來直接打過去。巨鹿章邯項羽都直接殺過去了,還劉邦?還設宴?所以此宴的根本目的在於看劉邦的態度。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先入關中者王之」神馬的即便是真,項羽當時根本顯然就不在乎。要在他心目中關中這麼好他自己就佔了。你要知道,項羽在當時還是個年輕人,一腔熱血但圖樣圖森破,頭上還有個義帝。滅秦之後,項羽最大的問題就是和義帝的博弈。項羽根本就不希望劉邦提此事,那劉邦來表了個態送了一堆禮沒有提義帝然後跑了對項羽而言豈不是更好?


整個事件是司馬遷扯的


鴻門宴的歷史是被歪曲的,真實情況應該是劉邦為項羽軍勢所震懾,主動依附項羽。項伯和張良是中間人。然後劉邦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冒險去項羽軍中正式表示歸附。

想想見面地點是項羽軍中,作為剛在函谷關交戰的雙方,主帥怎麼可以親自去對方軍中?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去表示投降。但史記又怎麼敢這麼寫?史記里鴻門宴一段矛盾百出、邏輯混亂無比,顯然是完全虛構的。

當然有用啦!不然項羽分分鐘滅了他的呀~~

劉邦彼時的境遇好比抱著金磚的小孩子(僅對項羽而言),小項同學說:交出金磚,饒你不死。邦邦細思量愁斷腸,不得不把咸陽拱手相讓,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小項大封十八路諸侯,排擠邦邦到關內。

鴻門宴的意義就在於:認慫。至於小項為什麼沒殺邦邦,我覺著小項想著畢竟大家都是反秦鬥士,面子不能撕破,而且這貨看起來也沒什麼本事,就放他走了。
能示之不能,打示之不打。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一晚駐美大使館還在跟美國人乾杯約盟呢。所有這一切就是為了達到突襲或斡旋的最佳效果和主動權,另外還可以佔住理,表誠意。總之就是出拳之前先虛晃一下,讓你蒙圈一下子,下一拳就直奔你要害。
這就是面子問題,那時候劉邦和項羽還沒有公開決裂,還是盟軍,人家表面上好心邀請你赴宴,你不去就是不給面子,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你膽小,以後還怎麼成事,不去的話話語權就在項羽了,去過的話項羽集團就無話可說了。


去鴻門宴的作用就是去了當時就有可能不用死。至於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歷史需要我們自己分析。根本不是劉邦赴宴。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劇情大家都知道,劉邦得罪了項羽,主動上門請罪,項羽一看大哥主動來請罪就原諒他了,出於待客之禮,留他吃頓飯。本無心設局。也無意殺劉邦。


沒有用他為什麼要去?劉邦傻還是張良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