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水流過大或斷流,用的是hario的雲朵細口壺。平時裝水量在400ml左右。


手機簡答:

這裡有個方法,可能不太美觀,但是有用——

先別管畫圈,注意力用在控制水流大小上,水流從壺嘴裡流出,穩定住合適的姿勢,大臂小臂都別再動……

然後,穩住下盤,手臂依然保持住上一步的姿勢。想像一下你是一個不倒翁,上半身整體隨著重心移動。

幅度小一點,注意別摔倒就行了。

做的多了自然會掌握好水流控制。


謝邀!!! 聽過賣油翁的寓言故事嗎?

康肅公陳堯咨善於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誇。曾經(有一次),(他)在家裡(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後)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

於是說:」我亦無他,唯手熟(shú)爾。」

整體來看,可分為器材因素和個人操作水平因素。

器材因素

扇形和蛋糕型濾杯,杯底的滴濾口徑較小,流速較慢,水量較好控制,而錐型濾杯,滴濾口徑較大,流速較快。

扇形

錐形

濾紙和濾杯的服貼度也會影響流速,若濾紙越服貼,熱水容易從濾杯最底下流出,造成流速降低。 因此大多濾杯內緣都有紋路,使熱水可以順利流出濾杯。 不同材質的紋路深淺也不同,通常塑料紋路較明顯,陶瓷則較平緩。

扇形濾紙的折線正好在滴濾洞孔,濾紙擋住洞口使扇形濾杯流速更緩,有些廠商推出了一線濾杯,在扇形濾杯底部多做一條直線凸起的肋,目的就是讓濾紙和濾杯間存有空隙。黑科技里有人在扇形濾杯底部放上牙籤,也有相同的效果。

個人操作水平

練!必須練!

這是2018WBrC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杜嘉寧的練習圖片

想衝出好的咖啡,一定是靠練出來的

一般常見錯誤有:

A.注入水柱過大,水柱方向過於傾斜,這樣會導致水流把粉層側面衝出個洞,直接從濾紙處跑掉了,造成咖啡萃取不足。

B.水柱拉的過高,導致水流破壞咖啡粉成,容易注入氣泡,咖啡萃取不均勻。也會導致水柱與接觸空氣面積過多,水溫受到了影響,因此水柱必須愈靠近咖啡愈好。

C.水流不穩定,水流忽大忽小,時而猛衝,時而滴答滴答斷掉,導致咖啡粉各個區域浸泡程度不一,咖啡的口味都會被影響。

怎麼練習?

【無實物練習】

對準一個點,保持手沖壺與水流的垂直,然後一直注水。

【注水時畫圈】

用正常的水流順著濾杯底下的孔畫圈,注意,千萬不能斷水!當然了也不能太大的水流!這個時候可以用雙腳互換重心的方式,身體往前、左、右、後依序傾斜,造成全身繞圈的效果,而手只需要固定在胸前同一個位置就可以了~

【規定時間內注水】

規定一個時間注水,比如說可以設定時間為一分鐘,注完150克的水。類似於這個樣子的,用這種方法來練習,也能夠比較直觀的知道該去怎麼好好地控制水流的粗細。

以上,「唇享咖啡」


慢點倒,手穩,多練,其他別的我也幫不了你了


就是靠自己手控制啊,需要練習一段時間。還有一種方法是手不動,靠微微移動身體重心來繞圈,這樣更容易控制水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