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明白節日存在的意義,不想聽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套說辭。

就拿過春節說,壓歲錢本來是過年的習俗之一,本來是長輩給晚輩代表著祝福,現在卻變成了大人之間交換錢的一場戲,晚輩在這裡只是充當一個人形取款機,再加上為了保護環境禁止放煙花,千里迢迢跑去別人家除了喫一頓不合胃口的飯其他的什麼也幹不了,然後還要跑去不熟的一年見一次的親戚家去串門,假過節,真遭罪。

還有中秋節和清明節、元宵節等等等等……更是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就學校會放放假。

所以傳統節日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形式主義還是自己騙自己?還是真的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生活講究的是張弛有度。只張不馳,或只馳不張,都不是好的生活狀態。

那麼什麼時候張,什麼時候馳?人類在不斷的思考過程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節日。

起初,大家只是相約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事情,讓生活更有意思,例如紀念先祖等等。有意思的生活是熱愛生命的體現。後來,這個特定的日子,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就約定俗成地成了節日。

所以,節日反映的是對生活意義和生活節奏的思考,傳遞的是對生命的熱愛的本質。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文化傳承的延續如果不通過節日的形式呈現會有很多人忘記,總會有人透過表象的節日瞭解到其傳達的精神這就足夠了。

至於那些不願意過節的人來說,沒有必要糾結節日是否變味,不過就是了,但這些刻在民族或者羣體記憶中的東西總不會改變,不斷提醒著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先烈給我們創造了和平,又有哪些羣體一直在默默奉獻。

當社畜太久,需要有節日提醒你生而為人。


應該是讓我們記住這一天吧


讓每個日子都充滿活力!


對於很多的平凡人來說,節日是他一年裡最難忘的時光。在大工業社會裡,假日予了人自由,給了回歸自我生活的權利。一個陷入勞作的人,可以休息,可以不用忍受和壓抑著不喜。雖然節日只有短短的「片刻」,但至少每個人都體會到了如何過活的更像自己,而不是如工蜂一般把奉獻當作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插圖!

於社會而言,有的節日是傳統,是後輩對先代的不離棄,每個人既是後輩也將成為先代,尊重前人的選擇,後人自也會銘記,於是慢慢間一脈相傳的人民們匯成了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於社會而言,有的節日是榮譽和勳章,對人類和社會做出貢獻,對道義地堅守和做正義後盾的人士的獎賞和讚美,時代再變好不是出於歷史規律,而是無數為人類命運和理想而傾灑熱血和獻出生命的仁人志士的逆命之舉。

插圖!

節日地存在,每個人可以安然地享受社會對他的酬勞,社會也可以彌合安撫人焦躁的情緒。


美有很多種,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

社會美有很多種,人體美、日常生活的美、民俗風情的美、休閑文化,還有很重要的節慶狂歡。

節日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感受美。


就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跟你沒關係跟別人有關係

很多節日都是以團聚為主題的,題主自己跟親戚不熟怪傳統節日嗎?

不過禁放煙花這個真的是無語


這不是性質問題,是時代的變遷和你個人的偏見和不全面。你也說了,是假過節。如果你千里迢迢的見你一年未見的母親,你會有不同的感覺。在過去,過節是一種羣體的情感的集中點,大家都想在冬天回家團圓,結束一年。就有了春節。你感受不到,又何談意義呢。一看就是在城市裡呆慣了,農村的節日氣氛要濃的多的多。時代使人們的人性變了,人心變了,不像以前那樣樸實。所以才會你說的大人們的各種事。


但凡節日都是人類發展中重大事件,影響人類情懷,發展的重要人物,人類生存的重大節點的特是記憶日。讓匆忙,迷茫無奈或幸福中生活這的人們可以停下腳步,等等靈魂,反思過去,感恩一切好的,總結一切壞的,讓現在與過去及未來更好的連接,歷史更好的傳承。讓樂觀者謹慎樂觀,讓悲觀者看到希望,讓平凡著感到新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