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我們想到的都是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時期

而我們知道,夏朝,商朝,西周都是由各個獨立的王國構成,也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可為什麼就不算是歷史上的分裂時期?


夏商西周是分封制。有天下共主。而且從來沒有過中央集權,既然沒有過中央集權式的大統一,那也就不存在亂世分裂的概念。不像後來的五代什麼的,都是統一過之後才分裂。

沒有戀愛過,也就不存在失戀,一個道理。


辭海對「亂世」的定義為:1.混亂不安定的時代。 2.擾亂社會。

《詩經·周南·關雎序》:「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戰國策·齊策》:「鬥生於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

1.五代,南北朝,三國,春秋戰國至少在當時人的眼中,便是一個亂世2.這幾個時代的政治勢力,所推行的政策,其出發點與落腳點便是軍事與擴張,軍事行為過多,就會造成社會混亂與不安定,所以被定為亂世。3.在傳統儒家思想中,禹、商湯、周文武都是聖君,是歷代治世之君應效仿的對象,他們取代前朝,都是順天命、應人心,以有道伐無道,應該用美好的詞語來形容他們的朝代,而亂世這種貶義詞,用到這些朝代上,不就是自打臉了嘛。@顏季北
當然不算,夏商周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制度,是國家制度下出現的合法的機構和部門還有小王國,自然不能算是亂世。分裂的意思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國家,國家陷入戰亂,有內憂有外患,而那個時候,國家分幫建國並沒有引發大規模的混亂,這些國家也沒有各自為政,周天子可以有效的進行統治,國家整體上也是安穩的,統治也是順利的,即使有改變,至少外敵這裡沒有對中國當時的統治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至於春秋戰國其實就是在東周發生的,東周的時候周天子已經喪失了真正的管理權力,各大諸侯開始各自為政,甚至想頂替天子問鼎中原,所以,纔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春秋戰國也是以這兩個時期諸侯國們想要的目的不同而劃分的。並不是東周是東周,春秋是春秋。其他朝代亦然,不論是魏晉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所以,天子或者國家最高領導人最高領導機構沒有失去最高統治權的時候就不算是亂世,當天子和最高領導機構喪失或者無法對統治區域有良好的操控,地方開始各自為政的時候、纔是真正的亂世。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是東漢末年開始發生的事情,漢代的天子也是因為沒有能力管理自己名義下的土地了,才會被挾天子以令諸侯,即使,那個時候中國已經不是封幫建國的時期了。因此不是分幫建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亂世。亂世是以國家是否統一,是否能有效管理為依據定義的。這是以當時的歷史情況,經濟水平綜合下定下的制度,當時中國只有這樣的經濟水平和生產力。所以這樣也算是當時的最好選擇。當然,什麼制度也都是在各朝各代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改變的。

那些亂世都是政府沒有辦法繼續完好統治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沒有那個時候的政治制度了,也會有在亂世下國家政權林立的狀況出現。所以即使中國不再分幫建國也依然會有各種政權逐鹿中原的情況發生。即使中國後來廢掉了天下共主封幫建國的制度,在朝代末期也依然會出現地方各自為政的狀況。所以,即使以前的朝代下因為分封而混亂,改變後變少了,也不能改變朝代更迭下的大混亂。大混亂不是單純的,只有在哪一個制度下才會出現的現象,而是出現統治階級已經無法順利統治,政治制度無法順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需要變革,政治制度需要革新,文化受到了衝擊等問題下的激烈反應。也是社會產生了巨大問題和矛盾下的必然反應但也往往會伴隨著制度的改革和文化的融合。當然我的形容會不太準確,希望可以給樓主啟發。


即使是周朝已經開始衰落的時候,周夷王還可以煮了齊哀公,齊國似乎也無可奈何。周宣王還可以干涉魯國國君廢立,魯國也沒有辦法。放到春秋戰國試試看,有哪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權威。
夏商西周禮樂未崩,尊崇共主,至少是面上尊崇。然後就是孔夫子說的禮樂崩壞了。漢繼古志,維繫了一個時代,但三國後不再循古禮,進入正式的亂戰時期。再後面,少數民族的介入,特別是不被漢文化所接納的民族對意義上的漢地的侵略,因為不承認是漢民族,由此史家就不認同是分裂了。個人看法,後面的唐宋元明清,雖仍按漢禮進行傳承,但執行上就不是嚴肅的尊崇了,當然這些不是本題的內容了。以上僅就事論事,不涉及任何民族問題。坐看其他更精彩的回答。
夏商不好說,瞭解不多。就西周來說,因為天下有共主周天子,周天子擁有最強的實力,可以威懾各路諸侯,也有很多諸侯擁護周天子。各路諸侯也就不會輕易發動戰爭。這時候,大家至少還城市周天子的權威。加上春秋以前的戰爭很多時候還講一些規則,殘酷性跟春秋戰國時候小很多。
夏商周他就沒統一,算什麼亂世呢。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是秦朝,夏商周只是城邦時代相當於聯盟盟主一樣的國家。你看看春秋的勢力圖,那都是點,類似雅典的城邦國家,等到戰國纔有了面的勢力範圍,後面纔有秦滅六國。你看秦的統一戰爭也大都是按那幾條大的路線一路推過去的,說白了開發程度太低。後世國家從統一又變成分裂,那當然是亂世。


因為正統性,夏商周一脈相承,他們佔據了當時華夏「中國」的主要領土,同時期的其他政權沒有話語權和繼承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他們不是華夏族羣承認的祖先。二十四史裡面沒有承認他們的合法性。

夏商周到後來的政權都是掌握話語權的合法繼承關係,而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沒有哪一家政權具有唯一性,事實上(或者名義上,比如民國)佔據當時中國絕大部分領土,能夠代表華夏正統,他們都自認自己是華夏的政權,否認其他政權的合法性,亂成一鍋粥,在新王朝統一全國之前,他們都是分裂政權。
說通俗點,一個是聚的過程,另一個從聚到散的過程。


因為有中央強權在,其他只能算陪襯,而亂世就是沒有絕對的軍事優勢,各國都生活在強烈的不確定中

謝邀。

兩個原因,民族正統性,中央集權的概念。

民族正統性。古代中國是以漢民族實際控制地區為正統版圖,像西域蒙古這些地方均視為疆域,能管就管,管不了就跑。因此對於漢民族正統版圖的分裂纔算是真正意義的分裂。想北宋,朝堂上嚷嚷的也主要是收復幽雲,換句話說收復了幽雲,那段時期也可以算是統一了,基本恢復的秦朝的版圖(漢民族的版圖)。題主的問題,夏商周為什麼不算分裂,因為夏商周的版圖就是當時定義的漢民族實際控制的區域,當然不算分裂。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在當時沒有融入漢民族,可以暫且算為「外國」。而南北朝是西晉的分裂,也就是說漢末曹魏控制區長期淪陷。五代十國是唐朝的分裂,也就是說江南西南大部分地區分裂,北方像幽雲、山東部分地區被北方遊牧民族統治,當然也算分裂。

中央集權的概念。秦朝以前實行分封制。暫且使用聯邦的概念理解。之後春秋時期(我認為這段時期也不能算分裂),可以用邦聯的概念理解。秦朝開始實行中央集權,四海一家,皇帝萬人朝拜。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嘗到了甜頭,自然就形成了集權的慣例。因此五代十國雖然從版圖上和春秋時期類似,但是定義上一個是禮樂初崩天子式微,一個是流血漂櫓兵禍連年。觀念和定義上的區別,也導致了這兩個時期戰爭的殘酷程度的區別。

歡迎吐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