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憶蓮的《0》我也持肯定態度,而且相當理解她這麼做的苦心。

作為頂級天后,林憶蓮早期取道歐美,引進RB、Urban、Soul、New Jack Swing,後來的都市情感時期有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金曲。在《蓋亞》化身大地之母之前,她的音樂形象其實一直是入世的、都市的、流行的。儘管地位崇高,廣受認可,算得上位列仙班,但親民之外少了孤高。這和她本人與世無爭的匠人性格也有關係,加上她沒有和林夕這樣的飛升系詞人長期深入合作的經歷,在重文本的華語樂壇,少了那麼點大眾眼中的「藝術氣質」(通俗點說就是「逼格」)。

這種「逼格」其實是天后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比如同為都市系藝人的莫文蔚,靠著取法時尚、經營多元曲風,在風情之外也有了高級感。

林憶蓮從前沒有詞人的概念包裝,也不打算拓展風情,她的優勢是演唱——錄音室裏細緻入微的口吻和音色拿捏、風格駕馭的多元化,而且直到現在還在進步。這種聲音絲絲入扣之外,還透著不悲不喜、高度掌控的神性。這也是她選擇《蓋亞》和《0》的路線的契機。

《0》這張專輯和《蓋亞》綜合起來看就很有意思。《蓋亞》她扮演「大地之母」的開端,《無言歌》、《柿子》這樣的歌曲把她的聲音「強」而「宏大「的一面發揮到淋漓盡致。

《蓋亞》發行是2012年,在2014年她發行了一張自我翻唱專輯《Re:Workz》。這張唱片裏,她開始不遺餘力地探討「弱」與和聲的智慧。

而後到了現在《0》的發行。

論風格標籤,《0》算得上是一張art pop,除了《沙文》和《歸零》以外,其餘歌曲以ambient、fusion、downtempo等風格為主。它的聆聽門檻不低,常石磊主導的音效編織出的幻境讓聽感遊走在新古典與節奏實驗之間。這基本上是近年來華語流行專輯中和聲編寫最繁複、唱法最精緻的一張,在虛無漫遊的宇宙空間感中,聆聽的情緒幾乎毫無支點。0的概念或許原本也是這般四大皆空。於是《沙文》和《歸零》兩首突然復古的搖滾把憤懣傾瀉出來,達到情緒上的平衡。若是通篇柔順藝術系電子,只怕林憶蓮就成了Enya。

專輯的意圖很明顯,不依靠林夕一系砸典故勾連世事的歌詞升檔,依然通過音樂上的繁複編寫,直接將林憶蓮聲音中的神性拉向了一個在大眾眼中逼格高不可攀的飄渺宇宙。這張專輯的聆聽門檻似乎是必須的,儘管總有人覺得那些仙氣電子雖說「高級」,卻難以在七情六慾雜陳的心裡生根。說實話我可能不會經常在日常生活中播放它,聆聽頻率也不會很高。它像一個精緻的藝術品,只適合那些做好心理建設準備欣賞藝術的場合。它在單純的流行部分未必能落得上好口碑,而應歸於藝術上的個人探索。從這個角度看,她雖為流行天后,如今做音樂的態度卻更像個獨立音樂人。

但如今的她,難道還有做大眾流行的必要嗎?

==

微博微信:呆若木一


告訴大家:

剋制即美,擁有核武級實力卻只使用必要的技巧可以多麼動人。

有效的努力與保養可以讓實力延續多久。

以及,為什麼林憶蓮成為了林憶蓮。


1、旋律:大部分「有深度」的專輯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好聽。但是這張專輯,沙文不好聽?歸零不好聽?纖維不好聽?一呼一吸不好聽?都很好聽啊!整張專輯的旋律都是舒服的

2、唱功:氣息,咬字,音準,皆為一流,大部分的歌都是輕拿輕放,恰到好處,但「歸零」裏,林憶蓮作為高齡女歌手還能如此飆高音,實在佩服

3、和聲:每首歌的和聲都很棒,非常喜歡「晨光」裏的和聲,歌詞裏沒體現,聽著像是什麼「麻雀在飛翔,嗨咦哎咦哎~」這種,覺得好好聽啊

4、編曲:豆瓣裏有人評價常石磊是女妖精,很準確啊,常石磊實在太有才華,整張專輯的仙氣營造的極為到位

總體:極為優秀的專輯,喜愛程度超過「蓋亞」,個人眼光中2018最佳專輯


如果你不是林憶蓮的歌迷,那麼恭喜你,你遇到了華語樂壇今年在理念、形態和演唱上綜合處於最高階的唱片沒有之一;但如果你本身已是憶蓮的死忠歌迷,那更要恭喜你,因為你念舊的偶像這次不僅僅給出inspiration,更有surprise,留下了許多「蛛絲馬跡」,暗合著早前的音樂和歲月,解碼需求極高,是她為你提供的專屬私享空間。

Po一篇昨天剛發在公眾號上的文章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楚地認識林憶蓮其人,以及《0》。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平臺聆舊宮(ID:lingjiugong16)

據說這幾天聆舊宮已被部分小和尚單方面改名為「0舊宮」了,因為姥姥的偶像Sandy林憶蓮發了新專輯,就叫做《0》。

▲ 對啊,超開燻的!

實話講,關於這張令人盼到肝腸寸斷的新專輯,「背後故事」姥姥是略有耳聞的。

相傳,早在17年,專輯就已基本處於可發行的狀態了,林天后自己也在《歌手》節目裏,信誓旦旦地說「今年一定一定發片」,但為求完美,這個「女騙子」居然一改再改,將發片拖到了18年年底。

▲ 姥姥的20172018

到今年,憶蓮好不容易同意發片了,宣推環節卻是過於低調和任性,which means 她根本不打算做什麼宣傳,甚至連封面和MV最初都不打算拍,按照她自己的想法,悄悄將音樂發布到各大平臺就算齊活了。唱片上線前,公司為憶蓮辦媒體試聽會,她作為主角竟都不現身,搞成了別開生面的「無光」聽歌模式。

▲ 如此這般,憶蓮自有道理,她說自己不是「偶像型」藝人,並不需要這些了。後來團隊苦口婆心勸了好久,憶蓮纔算勉強點頭拍了兩支MV順手拍個封面。

過分佛系的promotion,加之早前傳得有模有樣的「天后歸隱」傳聞,種種跡象讓姥姥嘴上不說,心裡卻早做好了對「憶蓮已對音樂意興闌珊」或是「新專輯大約不會那麼出色」的心理建設。

《0》上線那天,姥姥人在臺北,用不了常用的聽歌軟體,急得姥姥生生逼朋友一首首下載到電腦,再用微信傳過來,標題上全是亂碼。點開《breathe in…breathe out》之前,姥姥竟然沒來由地緊張,彷彿如同自己要接受人生的某些重要試煉一樣。

▲ 11月底現身帝都參加凱迪拉克新品發布典禮的憶蓮,「長假」之後首次現身。

隨著《一呼…一吸》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原本所有的「心理建設」徹底而愉悅地陷落垮塌——你看,憶蓮還是那個憶蓮,一直在引領、蛻變、進化的憶蓮,分明沒有一點點的弱化,反而更加強大。

姥姥從12點半一直反覆聽到凌晨3點半才戀戀不捨去睡覺,深夜讓人變得比較誠實和脆弱,那種感覺是來不及分神去表達的,於是一個人在酒店房間裏躺下又坐起、搖擺和哭泣。天知道那夜會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 這種感覺,你能瞭解嗎?

《0》是一張宏大至極也細微至極的唱片,牽繫情緒的微弱響動,也關照歷史抑或宇宙,所謂「0」有兩重顯性的意義。

第一重,從專輯track的排序甚至每首歌內部的奧義來說,都嚴格遵守著傳統哲學中的「圜道觀念」,天地萬物形成閉環運作,不斷loop,對立統一,循環往複。

第二重,0是一無所有,但也卻最能承載無限可能,憶蓮是希望藉由這張專輯重置33年的歌手生涯,獲取音樂上的「新生」。

▲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啊?

《0》的概念不難理解,憶蓮也並非華語樂壇以《0》為唱片名、歌曲名的第一人,但把這個概念的表達得如此恰切和完整的還是第一次,現役女歌手也幾乎沒有人會比憶蓮來做這樣一張唱片更有說服力——因為,沒有百千,何談歸零呢?

如果你不是林憶蓮的歌迷,那麼恭喜你,你遇到了華語樂壇今年在理念、形態和演唱上綜合處於最高階的唱片沒有之一;但如果你本身已是憶蓮的死忠歌迷,那更要恭喜你,因為你念舊的偶像這次不僅僅給出inspiration,更有surprise,留下了許多「蛛絲馬跡」,暗合著早前的音樂和歲月,解碼需求極高,是她為你提供的專屬私享空間。

▲ 冬季來的,穿著貂(Dior)的女人

回頭看看早前每個時期的憶蓮,在音樂、型格、氣韻上竟都全然不一樣,甚至有時會讓姥姥恍惚覺得「這不是一個人」。而《0》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終於讓以往這許多個不同的「憶蓮」通過多種方式彙集連接到了一起,憶蓮與每一個源頭上的自己合而為一,所以《0》的第三重「隱性」意義是林憶蓮藝術面向上的圓滿,以及由「本我」走向「高我」的升級

接下來,姥姥將逐一聊下個人對每首歌的理解,不過這樣的說法主觀傾嚮明顯,也希望聽到小和尚們不同的解讀。

Breathe in …breathe out,即呼吸、吐納。

這首歌是專輯的起始,也是配器最為簡單的一首,但也成了專輯中唯一留存「原汁原味」的曲目

據Sandy說,《0》裏大部分的歌曲,都是她與幾位製作人聚在一起,天馬行空地隨意唱唱就來了靈感,最初的小樣都只是簡單的鋼琴melody,歌詞則多數以英文寫成。在其它歌曲最終都變得繽紛華麗、請來高人重新雕鏤打磨歌詞編曲的時候,唯有這首歌依舊素麵朝天。

▲ 憶蓮和幕後功臣們

想想看,憶蓮與「breath」還真是有緣,87年翻唱自Berlin樂隊的《激情》,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憶蓮的第一首大hit。突然改成成熟的大捲髮的她,迷離地唱出那句賊撩人心神的「take my breath away」,別有韻味,一下子就讓她擺脫了日系少女偶像歌路,走入歐美掛adult contemporary的領域。

▲ 當時憶蓮21歲,但她演繹出的「breath「是情慾流動,性感到犯規的。

06年,憶蓮有一張專輯名字就叫做《呼吸》,別人問她為何用「一個」平常的詞來做專輯名稱,憶蓮說自己很喜歡這「兩個」字。

呼吸是短促的,我們順理成章地將之視為一個整體,而此時憶蓮則參悟了「呼」與「吸」實則是兩個相斥又相依的動作。不過,那時候的憶蓮唱出的「呼吸」,還多與感情糾葛相關——「我害怕呼吸,深怕會掉入思念的洞裏……」

▲ 《呼吸》時期的短髮蓮

神磚《蓋亞》裏首波上線的單曲《枯榮》第一句便唱出「一呼一吸,一眨眼睛」,理順了呼吸與生命的繁茂、凋敝之間的聯繫。到了這次的《breathe in …breathe out》,「呼吸」則落入了都市人羣微觀的內心感受——現實殘酷,我們卻必須睜眼面對未知的每一天,這其中有無奈、有壓抑、也有鼓舞和撫慰,是一種更貼近現實生活的真實「觸覺」。

那呼吸究竟是什麼呢?姥姥請教了一位瑜伽老師,他告訴姥姥說,呼吸正是身體和意識的連接。其實,憶蓮本人是瑜伽發燒友,至今堅持練習瑜伽已有十餘年時間,別的女明星練瑜伽,稍有成就就急吼吼恨不得昭告天下,擺個高難pose拍照,秀個柔韌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而憶蓮練習瑜伽這件事,除了死忠粉絲,確實鮮為人知,她卻堅持至今收益頗多。

▲ 《無言歌》的MV後半段,憶蓮倒掛起舞的鏡頭,力量感與柔韌性都相當震撼,而當年她已經46歲了。

憶蓮從瑜伽中收穫的,不僅是容顏常駐、平和健康,更有音樂上的思考,它催化了憶蓮的作品從原本對情愛的關注,轉向了更多更有意義的主題。

前兩年的巡演,定名為Pranava,並運用「地火水風」四大元素作為框架均是憶蓮從瑜伽導師Dario Calvaruso那裡得到的啟示,追溯到聲音與萬物的起源。到了這首《breathe in …breathe out》,則是用呼吸吐納聚焦軀體與靈魂的每一次細微的響動和連接。

▲ 憶蓮年輕的祕訣是自律

《breathe in …breathe out》是《0》的一個溫暖的intro,是通幽曲徑,一下子定住了《0》不同於《蓋亞》的暖色基調,同時亦可看做是來自憶蓮的一聲問候,當你感覺人生無以為繼,憶蓮輕輕地告訴你,breathe in …breathe out,呼出污濁消極,吸入清新勇毅,這世界縱有千難萬險,你都要勇敢地活著。

文藝作品中的星際,其實想說的,大都無非是人際

為何用星際比擬人際?是因為星星間排斥又吸引、形成各自穩定的軌道,而宇宙空間的澄明遼遠,正好能令人冷靜審慎地把一切看個清楚,想想看,「你」和「我」不也正如星斗一樣麼?

▲ 圖為,我們……

憶蓮這兩年好似尤其偏愛這一主題,《歌手》裏翻唱了孫燕姿的《克卜勒》,《夢想的聲音》裏翻唱了郭頂的《水星記》,大愛與單戀都被她演繹得絲絲入扣。

但許多人大概忘記了,06年憶蓮與松任谷由實、平原綾香等亞洲歌手共同為公益計劃「Friends Of Love The Earth」演唱的Newage風單曲《Color of The Moon》便已埋下「天體」梗伏筆,歌曲將「月光」比作愛,希求它可以無差別地照亮地球上每個地方。

▲ 憶蓮與亞洲diva們的後臺合影,網上貌似有這段視頻,小和尚們可以找來欣賞一下。

巧在,十二年前為《Color of The Moon》填中文詞的,正是這次與石頭聯手為《太陽系》填詞的李焯雄。

李焯雄曾經寫過一首小詩叫做《銀河系》,姥姥印象尤為深刻,詩裏說:「你不認得我了,我卻第一眼就認定了你,我不過是你千千萬萬之一,卻誤認你是唯一」,詩的標題上用括弧標明,這首詩又名「一個人」……

▲ 看看,這份卑微感和孤獨感是不是壯烈得堪比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了?

到了《太陽系》,歌裏出現「角色」則明顯更多了,一共四位。容姥姥來煮鶴焚琴地分析一下:顯性出場的水星和火星其實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隱匿起來的太陽和地球

太陽光芒萬丈,耀眼奪目,是所有太陽系成員唯一的「崇拜」所在。陽光給了地球生機,是唯一的饋贈,所以地球對太陽心嚮往之,但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卻告誡它說「別去」,而離地球最近的火星則哀求說「別離去」……你的人生中上演過這樣的情感戲碼麼?

▲ 想問問你們四個這麼會玩,沒有考慮過夾在中間的金星的感受嗎,嗯?咦,圖片好像放錯了。

故事沒有給出結局,在「別去」和「快去」的內心纏鬥中,是看得見卻觸不及的無奈,以及懸而未決的親密疏離。理性和感性誰更重要?主觀與客觀誰更可取?真是千古謎題。

另外,姥姥個人覺得《太陽系》其實略帶雙重表意,無論是「暖流、雨泥」的意象還是「吸引別太靠近」的表達,都帶有環保主義的色彩,猜想這也是憶蓮與團隊一點點巧思吧。

▲ 憶蓮的環保意識覺醒很早,這是她25年前為環保活動站臺宣講的畫面,那時她說,生存不了了,賺多少錢也沒有意義。

在編曲上來說,石頭利用了濃烈的ambient風格來體現遼遠的空間,不斷重複的吉他riff營造了科幻感覺,與憶蓮人味兒十足又恍如耳語的人聲形成特別微妙的反差。Ambient與東方哲學的天然聯繫以及改善人們對周遭世界認識的功效大概是憶蓮決定採用這種編曲手法的原因。

聽起來好高級是吧?但如果你熟悉憶蓮的音樂,其實應該早已對ambient曲風不陌生。早在90年代,憶蓮就玩過ambient元素,到了05年的《夜有所夢》、06年的《玩伴》,基本就已大張旗鼓地在做,更不用說後來大放異彩的《蓋亞》了。畢竟,她是「新音樂女王」嘛,她沒嘗試過的音樂類型,還真不多。

▲ 當年給《夜有所夢》和《玩伴》編曲的都是劉志遠,他與憶蓮合作過多次,《林憶蓮s》和《2001蓮》全碟編曲都是他,另外,這位先生便是beyond早早退隊的「第五位成員」啦。

這首《太陽系》是第二耳好歌,極少有人會在初聽就pick它,到你聽第N遍的時候它卻會突然跳出來的,戳你一下,畢竟,誰心裡還沒那麼個「太陽」啊……

如果姥姥沒有猜錯,這首歌應該是《0》裏在vocal上最先征服各位小和尚的一首,因為這裡面有你最熟悉的林憶蓮的聲音,那種幹練明快的線條,又暖又柔的質感,讓人分外安心。

表現死生主題,憶蓮向來「慎重」,別看「轉世」元素老早就玩得飛起,但論及真實的「生死」卻似乎過往並無太多相關作品。

▲ 「轉世」神曲,《再生戀》。

憶蓮在維京時期有張唱片叫做《2001蓮》,這張專輯的質量完全不遜於大賣的前作《林憶蓮』s》,但是最終銷量卻不甚理想。這是因為母親病重,孝順的憶蓮便匆匆結束了唱片宣傳,回到上海照顧母親。

母親去世後,憶蓮花了幾個月時間調整心緒,剪了短髮,然後投入到《原來…林憶蓮》這張專輯的創作,專輯裡姥姥最愛的一首歌叫做《捨不得說再見》,其實就是憶蓮唱給媽媽的,但她從沒有直接這樣說過。

▲ 童年時的憶蓮同母親、外婆和弟弟們,憶蓮和母親真的很像。

「你走前一天,回到最常去的地點,看著日光浮現,多不願……」,很難想像感性如斯的憶蓮是怎樣把這首歌錄製完成的,時至今日,憶蓮幾乎也再不唱這首歌,因為那裡藏著她的遺憾、不捨與回憶。

《纖維》的英文原版叫做《Angels》,是大馬的一對大學女生創作人tutus×bears的作品,憶蓮第一次聽到歌曲就被感動,後來石頭做出了個鋼琴demo,憶蓮聽到這個demo更是瞬間落淚。

▲ 憶蓮和石頭,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好搭檔,在生活上的確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歌手與製作人彼此真正懂得,是難得的緣分了。

《纖維》這首歌是專輯中最後完成的作品,因為對這首情緒如此飽滿的作品,憶蓮和石頭兩個人都不斷有新的想法冒出來,所以編曲做過許多個版本,調整過很多次,最後憶蓮選擇了「飽和度」最低的這一個,想要用音樂給冰冷的身心蓋上一席被子

一起做編曲的時候,憶蓮不禁又與石頭聊起父輩們的情感,一世愛人,相守一生,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一方先放手歸去,兩個人最緊密的關係就會被無情切斷,所剩下的唯有斷續記憶,而這些記憶又會隨著光陰流逝、身心老化變得越來越稀薄,最後在風中四散飄落,再也拼湊不成以前朝夕相伴的那個人。

▲ 這段創作緣起讓姥姥想到憶蓮翻唱過鳳飛飛的那首《想要和你飛》,珍惜眼前人啊!

憶蓮將這樣的情感脈絡交到了新加坡女詞人小寒手裡,小寒就採用了「纖維」這個主題。小寒 98年開始歌詞創作,許美靜的《你抽的煙》讓她小有名氣,而真正讓她獲獎並蜚聲詞壇的則是寫給憶蓮的《紙飛機》。

《紙飛機》與前面提到的《捨不得說再見》,都出自小寒手筆,並同屬唱片《原來……林憶蓮》,小寒在這張唱片裏連填六詞,可謂「詞霸」,你知道,挑剔的憶蓮很難如此信任一個詞人的。

▲ 歌壇「失蹤人口」蕭亞軒久不上社交網路,上次冒泡卻po出了偶像林憶蓮的《紙飛機》歌詞,可見小寒與憶蓮的合作多深入人心,另外,憶蓮名曲《詞不達意》也是小寒的作品哦。

小寒其人的專業是病毒學,讀到了博士學位,所以小寒寫出了很多以理科意象與思維架構的詞作,比如孫燕姿的《旋渦》《隱形人》,Tanya的《拋物線》《達爾文》,A-lin的《平衡感》,蘇慧倫的《旋轉門》等等都十分巧妙,這次的《纖維》亦屬於這一類別。

▲ 在小寒的眼中,憶蓮是低調、溫柔、恬靜但細膩的。《纖維》錄製完成後,感性的憶蓮還特意跟小寒說了聲「謝謝」。

瞭解了《纖維》背後的故事,姥姥又想起去年阿妹專輯中的《身後》,二者主題類似,演唱上是一個平緩清淡,一個濃墨重彩,真是相映成趣。想想看,有她們在真好,不需要飆到多高,也不需要多特立獨行,自自然然地唱著,就是最好的陪伴!

▲ 《纖維》是《0》裏唯二擁有MV的歌曲,憶蓮請來黃中平執導,將於本月7日中午首發。之前的《寂寞擁擠》啦、《最好的事》啦,都是黃中平的作品。

另外,石頭和Derrick Sepnio為《纖維》的編曲加入了許多小巧思,小和尚們一定注意到了,開頭那些滿是電波幹擾的「絮語」,你越是想聽清,就越是聽不清,彷彿是離開的人,你越是想靠近,偏是靠不近。

而曲尾則隱約有遠處傳來的鐘聲,為歌曲平添了一絲的宿命感,佛家有云:「聞鐘聲,煩惱輕」,死生輪迴往複,不可避免,這一點點的鐘聲是對哀傷執唸的開示,亦給出一個溫暖寧和的收束,此生緣盡於此,寄望他生或在天涯,與你相逢罷。

這首歌原本的樣子是90年代的RB風格,經過好多次調整,用憶蓮自己的話來說,變得「沉澱、空靈,很spritual」,其實,並沒有一個既定的風格可以用來形容它,《晨光》就是它自己,就像是每一個獨特的、全新的早晨

「日」和「夜」是憶蓮作品中比較常見的主題,甚至有一首經典歌曲就叫做《日與夜》,而早晨和黃昏作為日夜輪轉的邊界,也都非常「榮幸」地在憶蓮這裡擁有「同名歌「。但細細算來,相比於黃昏,憶蓮好似是真的更偏愛早晨一些呢。

▲ 《早晨…》MV裏的憶蓮

比如,出現在87年的專輯《灰色》中的《早晨…》,一派bossanova風情,甚是性感撩人。再後來,有充滿港人積極向上精神的《又見朝陽》,也有展現都市女性面對人生由迷茫到篤定的《破曉》。

寫到這裡,想起一則小故事,《早晨…》那首歌讓憶蓮收穫了一個超級巨星粉絲——陳百強。Danny當時愛這首歌愛到不僅私下裡唱,演唱會還唱,見到憶蓮更是必唱。Danny與Leslie都好疼憶蓮,而Danny則的確是更早愛上憶蓮的作品的。

▲ 陳百強認為與憶蓮要好的原因是二人性格沉默,不喜歡高談闊論,而憶蓮認為二人都足夠情緒化。

而憶蓮的歌詞中與「早晨」相關的,那更是不勝枚舉啦,比如「誰能忘懷晨霧中,有你吻著半醒的身(《野花》)」;比如「告別了不歸家的清晨,看今天我悠然重生(《轉身》)」;比如「看著日出浮現,多不願(《捨不得說再見》)」;再比如「清早直到黃昏,有幾個小時動人,我會不會已經忘了性感(《一個人》)」……

細細看來,以往憶蓮歌中的早晨,有情慾的、慵懶的、勵志的、深情的、傲岸的、甜美的,而這些早晨的樣貌,居然被周耀輝,用一首《晨光》就全部寫盡了!

▲ 周耀輝

港系詞人對憶蓮向來是又愛又恨的,比如最出名的兩個「偉文」吧,天生多情的那個偉文曾創下一首歌被斃八稿的記錄,自認摩登的那個偉文更慘些,相傳寫好的十首歌全退,林天后這是怎樣的擊打力度啊?

不過這並不需訝異,你知道,diva的眼格總是要高一些的,況且一個多年堅持閱讀的藝人,怎麼會好對付到你給寫點兒啥就唱點兒啥呢?

▲ 多少人排隊等著寫好嗎?

周耀輝在坊間不如兩個偉文來得名頭大,但曾以另類的姿態一度站在港樂詞人的鋒緣,他與林憶蓮的合作不多,卻做到了首首精彩,這首《晨光》被憶蓮親口認可,說「很喜歡」。

林、周兩人結緣的起點很高,那便是天碟《野花》裏銷魂蝕骨的「歌中歌」《夜來香》,華麗精緻的筆觸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 《野花》瞭解一下~

多年之後,周耀輝為林憶蓮填出了這首《晨光》。此時的憶蓮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女白領工會主席」,更不是二十年前的「深夜情感節目主播」,跟隨憶蓮變廣的視野,周耀輝以晨間自然風貌入歌,不徐不疾地展開仿若升格拍攝的動人畫面。

遼闊天地,蒼茫人間都因一線晨光由夜入晝。樹影婆娑,女子梳妝,塵埃躍動,麻雀飛翔,一派難得的寧靜清幽,讓人心緒澄明,充滿希冀、力量和愛意。

▲ 記姥姥的一個常規清晨,聽了《晨光》之後最近打算改過自新了。

然而周先生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呀,比如點題那句頗有古詩神採的「夜來吹風涼,早起染晨光」,不難聯想到當年的《夜來香》,而和聲唱詞裏若隱若現地那句「野花在鋪張」,則更是明晃晃地拋出「彩蛋「,任何一個死忠蓮迷都無法視而不見的。

時間一晃三十年,一個筆沒枯,一個嗓沒倒,反而都更見功力了,從「我為你思量」到「我們又愛上」竟也是一個令人唏噓的輪迴呀

嗯,從哪裡說起呢,先透露一個小趣事,當年《歌手》比賽,憶蓮在選歌的時候,曾經私下試著唱過兩句《山丘》,還開心地說哎呦不錯哦,這個歌蠻適合我的,但最終因沒有什麼合適的編曲的思路而放棄了。

你看,當大家都喜歡拿著林李那點兒陳芝麻爛穀子YY出一場遺恨半生的抓馬大戲的時候,林女士早已經雲淡風輕了。聚散各有道理,憶蓮對這一段,真的已很釋然。嗯,或許是往日情歌太動人,偏我等凡人當了真吧。

▲ 哦,那年巔峯會上《山丘》讓韓紅給唱了,咦耶咦耶~

在老李的《山丘》剛火那陣子,姥姥還真的和老夥計們開玩笑說,沒準哪天林憶蓮就給你唱個《河流》聽聽!沒想到啊,沒想到,姥姥預言成功,還真的等到這麼一天!不過顯然啦,兩首歌是兩回事,老李的山丘和小林的河流不在同一個維度!

《rivers》是這張專輯由靜謐步入熾烈的起點,復古的鼓點,細碎的電音,交匯出濃濃的 downtempo色彩,魔音穿腦的吉他riff輔之以出神入化的delay效果,那種左右耳此起彼伏的酥麻感覺,像是把 Buckethead經典的《Big Sur Moon》反覆聽了幾十遍。

▲ 姥姥第一次聽《rivers》的時候心想,這麼騷氣的鼓和吉他是誰搞出來的,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又是恭碩良先生啦,有愛,那還是真不一樣!

不過,當憶蓮的人聲進入之後,所有的光芒就都被她搶走了,加上迷幻,縹緲的和聲,彙集成一條潺湲前行的河流,借暗夜裡一縷微弱的月光,每一朵浪都迸射出了光芒,如果說後面的《魅惑》是首赤裸裸直勾勾的「小黃歌」,那麼這首《rivers》則自有其含蓄婉轉的性感

人生如飄萍,無論靈魂與身體,均存在無常的散聚,每一次交匯都不妨沉浸其中,盡興以對,結果就算不免分離,總有愛意可以「stay」。說到這裡,其實這首歌又可看做是《蓋亞》裏《Stay》的一次擴容與展開,無論表達是慵懶的還是跳躍的,這兩首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實是面對離散時的那種低姿態的挽留與無奈,散發出適度又迷人的憂鬱。

▲ 你是我天邊最美的雲彩,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留下來)……

《rivers》裏出現過三次「Stay,please don』t let me go away」,憶蓮總是把開頭的「stay」唱得纏綿嫵媚,最終落在「away」時則決絕短促,嘆息感十足,但三次演繹的語氣完全不相同,拿捏相當精準。唱到現在,憶蓮作品的題材或許已散發出一絲神性光輝,但她的表達卻一直遵循著人性

前兩天見有網友評論說,「這首《rivers》拿到國際上都不會遜色」,嗯,畢竟班底就比較international啦,詞曲作者是美帝資深的音樂人Curtis A. Richardson,《0》中許多歌曲最初都是用Curtis填的英文詞來錄製demo的,他出詞的速度極快,往往大夥把曲寫成了,他的詞也跟著出來了,堪稱一絕!

▲ Curtis(左)和Kelvin Avon倪凱民的合影。Curtis相當有才華,Jennifer Lopez, Rihanna, John Legend, Joss Stone, Craig David等等大牌都和他有過合作。

近年來,Curtis也一直在嘗試與亞洲音樂人合作,像是安室奈美惠啦、東方神起啦。貌似港臺女歌手裡第一位唱到Curtis作品的是楊丞琳,她翻唱了Curtis寫給芬蘭女歌手Jane的《Sivuioreita》,成為自己的名曲《狼來了》。

而在與憶蓮合作之前,鍾舒漫、吳雨霏等港系女歌手也都唱過Curtis的歌。Curtis對憶蓮的演唱能力相當認可,還曾後知後覺地跑到社交媒體吹爆憶蓮版的《多得他》,稱憶蓮是個lengend,順帶懷緬了下他的RB年代!

▲ 姥姥有天和老友數了數華語女歌手裡真正懂唱RB的,數來數去,真的還湊不齊十個,但也無所謂了,畢竟RB自己已經先過了氣,就像河水匆匆,不回頭。

此次憶蓮新專輯在兩岸三地Apple music登頂,Curtis還特意發圖撒花慶祝,有人問到他唱片是否只有黑膠版本時,Curtis回答後面也許會有CD特別版,至於他說的是真是假,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啦!

另外,姥姥看到許多人在讚美這首歌的混音,全碟的mixing engineer皆是Brent Clark,但其實憶蓮會親自飛去澳洲與Brent聊自己想要的感覺,與他一起做調整,所以,混音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亦是憶蓮自己的審美啦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道理人人都懂,卻一再造成傷害。

憶蓮作品裡的女性主義色彩由來已久,她曾怒罵戲精男友:「名不羈,姓可恥(《最佳男主角》)」;她也曾調侃不解風情的約會對象:「回家對著你媽媽(《回家對著你媽媽》)」;她更曾拆穿情場花心大少的排場:「只好當是笑話(《埃及玫瑰》)」……

▲ 哦,差點忘了這首,「那女孩早熟像一朵玫瑰,她從不依賴誰」,熊儒賢說,這詞裏寫的就是她認識的那個憶蓮。

上張專輯《蓋亞》的同名主打歌,更帶有雙重表意,一方面是是地母蓋亞對無知人類破壞環境的咆哮,另一方面亦可看做是女性對於男權的控訴——「你不明白我的悲哀,我要你明白你在傷害」!

▲ 地母の復仇

14年,憶蓮曾與那姐、阿妹、Tanya一起參與到「project WAO」中,聲援女性,號召全社會對弱勢羣體的關心,所以,在籌劃這張唱片的最初,憶蓮就決定要製作一首延續WAO精神,深度反映當代女性被壓抑與傷害境況的作品。

《沙文》的原曲叫做《Core》,來自恭碩良,原本的樣子是dubstep舞曲,但其中充斥的憤怒感和壓迫感,與憶蓮初始的想法連通了起來。這一次,憶蓮想在作品中更多加入男性音樂人的視角和聲音, 思來想去拎起demo就飛了臺北,直奔五月天的工作室找到阿信,阿信不僅加盟和聲,還在編曲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 憶蓮去年擔任了五月天演唱會的嘉賓,阿信開玩笑說,心跳好快哦,林俊傑來我心跳都沒這麼快過。

憶蓮的經紀人陳鎮川得知憶蓮有意與阿信合作,就建議憶蓮不如再找蘇打綠的青峯來填詞——「那纔算真的厲害」!憶蓮聽了深深覺得這個可以有啊,於是聯繫了青峯。聽到「甲方」憶蓮的描述,「乙方」青峯瞬間就接單了,因為他腦子裡閃過一個詞——「沙文主義」。

有了兩大主唱的加盟,《沙文》成為了《0》中比較早期完成的作品,你知道,憶蓮經常是有新想法就會改編曲的,但是這首歌做到了令她滿意,做好之後,就再沒有動過。

▲ 要知道,兩團從前少有牽繫,若非咖位夠大,人緣夠好的憶蓮,怕是旁人也很難做到哦。

我們在《沙文》裏可以聽到蘇打綠的詩性光澤,也聽到了五月天的躁動激昂,再加上恭碩良、常石磊、倪凱民、八三夭阿璞,說句華語圈頂配也並非溢美。但實話說,憶蓮在這首歌裏的vocal是整張唱片裏最「不完美」的。既沒有穿雲撥霧秀高音,也沒有打磨到字字圓融的程度,讓你聽到疲態,給你看清瑕疵,但你偏偏就是會被她這樣的聲腔吸引,因為與主題實在是太貼合了!

不得不佩服憶蓮的演唱哲學,她不耽溺於完美,只為了將感染力做到最大化。《沙文》的演繹,再放一分,就缺了自矜自憐,再收一點,就少了磨牙吮血,也難怪這首歌她要唱了一年才肯罷手。

▲ 據說,比爾賈設計的這個動作,代表的是DNA

姥姥有次問過席慕蓉老師,為什麼總是畫花,她說女人和花是有天然的聯繫的,男性是不會懂的。而仔細閱讀青峯寫出的歌詞,就會發現這首歌竟也是「花「主題的,顯然,青峯懂了這種聯繫,並寫得拳拳到肉:「對你而言,花的任務只是美,凋謝了往死裏推……」

憶蓮多年來唱過的「花」不少,千姿百態,現在,她從20多年前「無根漂泊」的喟嘆和「紅顏易老」的恐懼中抽離,最終選擇開出了無比詭異悲涼的模樣,展現出的「女性自覺」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真實到了近乎殘酷的地步,這是比音樂上的新潮更有artist感覺的進化。

▲ 嗯,據說這首如此有意義的作品在某媒體上沒能過審播放,所以你說,這是基因的遙控,還是支配的誘惑?

說《沙文》是很女性主義的作品,誠然沒有錯,但放寬來看,它亦關照到一切被壓抑、被霸凌、被中傷而無從發聲的弱勢羣體,比爾賈導演的MV更是直指網路暴力,其中有一組女演員被遊標按住、侵犯的鏡頭非常有衝擊力。

冷漠而糊塗的你一個點擊,一句留言,不費吹灰之力,卻會對別人造成比拳腳更嚴重的傷害,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惡麼?

《歸零》是專輯《0》在節奏、情緒、技巧上的最高點,也是《0》裏唯一一首正能量爆表的曲目,更是專輯「點題」之作。與前面的《沙文》雖同屬pop rock曲風,卻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風貌。

這首歌的詞曲作者都是常石磊,原本是石頭為真人秀《我們十五個》所做的主題曲其中的一個搖滾風demo,然而片方的一個「不識金鑲玉」就將後來的點題歌留給了憶蓮。

▲ 歌和人,是緣分,憶蓮第一次聽到《歸零》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極大的共鳴!

憶蓮的歌迷看到《歸零》這個名字的時候,一定很快就會想到25年前的《不如重新開始》,相似的表達,但當年的立意停駐在情愛方面,到如今,憶蓮輸送的無畏進取精神已輻射到整個人生。

她在這首歌裏想表達的是,人生中總會遇到一些瓶頸,一些挑戰,但是記得千萬不要向困難低頭,如果覺得惘然而無所得,不如將自己全部清空,從頭來過,按下「Reset」,失去一些繁複的過往,卻可以得到重新定義自己的勇氣與可能!

▲ 這首歌聽完第一遍就成為」姥姥聽了想奔跑「list上的NO.1了,頓時感覺老身有的是力氣和手段!

憶蓮唱了33年,永遠笑眯眯,但本性剛強的她為自己按下「reset」的情況還真不少,最早憶蓮的人設是日系乖巧少女,但她在發現同質化嚴重的情況後180度轉彎,向生死未卜的性感成熟路線邁進。

成為一線女歌手後,憶蓮的一系列概念專輯叫好又叫座,但在找不出合適概念的時候,憶蓮就堅決重返常規,不勉強自己,更不糊弄歌迷。94年,憶蓮拋下在香港已經取得的一切輝煌,變賣了全部產業,隻身去臺灣歌壇發展。

▲ 憶蓮去臺灣之前,最後發了一張唱片叫《Sandy94》,用強力唱功昭告香港樂壇:老孃就是top 1 vocal。在那首《明天醒來時》裏,她這樣唱道:」讓我明晨能再次開始,如新生的女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憶蓮沒多久便在滾石是一姐之尊了,而她卻感覺音樂上日趨乏味,為此轉身就簽去了維京。在與李宗盛婚變那年,倔強的憶蓮一個人帶喜兒轉身就回了香港,暌違多年,她竟也有勇氣從零開始……

每一次「歸零」都好險,每一次也都失去許多,但也正是這每一次的「歸零」,成就了今天永遠氣定神閑內心強大的憶蓮,這一點點生活上的感悟,她用這首歌教給你了。

▲ 如今再度「歸零」,期待憶蓮更神祕的無限可能……

嗯,《歸零》是真挺好的,但是一般人唱不了

這張《0》,相比於《蓋亞》,憶蓮在技術方面很剋制了,直到《歸零》出場,才顯性地小秀一發演唱技術,歌中的最高音F5向來被稱作vocal系女歌手的試金石,看看網路上歐美diva們的高音PK視頻,競爭最激烈的就數F5了,可謂得F5者得天下。

▲ Celine Dion當年就因為錄音時某個F5表現欠佳,被製作人diss到哭,還直接說她不如惠後厲害。而臺灣樂壇後來的四大三小裏,大概只有一位可以穩定地站上F5,當然啦,時代不同啦,許多歌手如今是不以高音技術為賣點的。

在華人女歌手裡,憶蓮在F5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長唱短唱、belting唱、混著唱、帶轉音唱、掛怒音唱,可以說是怎麼唱怎麼有。《歸零》裏她用4個音色飽滿,共鳴強悍,氣勢如同烈焰噴發的F5長音震懾眾人,但想想看,這對她來說又算什麼呢,已經相當收斂了呀,《歌手》時她在一首歌裏就曾唱了七個F5出來……

所以別再用「林憶蓮原本小雞嗓,後天努力才成diva」這種毒雞湯害人了,憶蓮勤奮這倒是不假,但能唱到這個程度的女歌手,還真沒有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的!

▲ 憶蓮早年跟曾路得學唱歌,曾路得認為憶蓮天生有唱歌的這個「基因」,她就可以很輕鬆地幫到她,但有些人就真的是沒有,花多少錢來請也不教!

相對的,憶蓮每次「歸零」都越戰越勇,正是因為她有絕對的實力和豐富的閱歷。一直在原地踏步的人,就千萬別用「歸零」來麻痹自己了,先想辦法變成1再說啦……

聽到《0》之前的一小時,姥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影院看了《誰先愛上他的》,謝盈萱飾演的女主劉三蓮與邱澤飾演的男主小王,早年幾乎同時愛上了一個男人,三蓮如願嫁給意中人,但後來男人病逝,三蓮在遺產爭奪戰中發現原來多年夫妻皆是幻象,在老公的「真愛」面前,自己這個正宮反而像個「小三」。

萬念俱灰的三蓮跑到心理醫生面前質問:「你告訴我,都是假的麼?」那一幕,姥姥的心是徹底被擊碎了的。

▲ 謝盈萱憑藉劉三蓮這個角色拿了金馬影后,據說,評委第一輪投票就確定是她了。

回來聽到《幻覺動物》時,姥姥很有感觸,驚覺這不就是女主「劉三蓮」之歌麼?我們或許為愛勞碌,為愛世故,以幻覺為生,最終換來的仍是虛妄,這或許就是世間一些看起來很美的感情最殘忍的真相。

憶蓮究竟是什麼時候動了做新專輯的心思,不可考。15年,憶蓮現身金曲獎,演唱了《愛與奉獻組曲》,其中有一首新歌叫做《Fall》,當時大家都以為這是新專輯第一首曝光的單曲,然而這首歌最終並沒有出現在專輯中。16年北京演唱會之後,憶蓮曾逗留北京數個星期,與石頭共同創作,其間在微博中po出了《幻覺動物》歌詞,由此,這首《幻覺動物》也就成了第一首「曝光」的單曲,不難看出憶蓮對這首歌的偏愛。

▲ 看樣子我蓮這個snapseed也是玩兒得相當溜啊……專輯做了好幾年,「棄曲」當然有一些,憶蓮的原則是,只要風格與整張專輯不搭,那麼就寧可不要。

新專輯發布那天,姥姥曾在微博問大家心中的top3,《幻覺動物》的出現率最高。這首歌后來還被姚晨po上微博,大讚憶蓮兼具孩童的純真和成熟女人的柔情。唱將金池也pick這首,說憶蓮的音色、唱法、審美越來越年輕,卻讓年輕歌手們望塵莫及。連姥姥那平日裏只粉歐巴和小鮮肉的師妹聽了都說:「一身雞皮疙瘩!」

▲ 有老友和姥姥說,聽《幻覺動物》想到了如懿娘娘的一生,想來還真的蠻合適的。PS,《如懿傳》劇組堪稱橫店最大規模蓮迷俱樂部的事小和尚們都知道吧。

唱情歌自然是憶蓮的絕技,雖然這門手藝獨步江湖,但她本人在近十年卻不再主打情歌牌,作為《0》裏唯一一首純粹的情歌,憶蓮自是十分用心,唱到了連換氣都精緻細膩的程度。石頭寫的歌詞其實是帶著幾分幽怨,但是他卻也別開生面地給了這首情歌一個fusion化的皮相,消解了怨氣不說,還和憶蓮的歌聲一起營造出一個虛實交錯,真假難辨的聲音空間。

▲ 06年Jolin翻唱《聽說愛情回來過》,憶蓮還特別為Jolin錄製了一段引言,她說:」愛是一種需要,一種缺乏,所以我們都喜歡情歌。」See,大家不要再diss情歌了,它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憶蓮是華語歌壇的「氣聲」大戶,整30年前大打爵士牌的《Ready》專輯開始,她便以此為演唱特色了,華語歌壇那幾個愛玩氣聲的女歌手或多或少都曾向憶蓮偷師。

憶蓮的「氣聲」厲害在有「氣」還有「芯」,更能夠隨心所欲地調配「氣」和「芯」的內部比例,如薄霧、輕紗、蛇尾,但不失氣勢和力量,許多人用氣聲多是表現嬌柔縹緲,林憶蓮用這首《幻覺動物》告訴你,氣聲原來也是可以呈現如此濃厚豐富的情緒的。

▲ 《Ready》是都市觸覺系列的前奏,是姥姥閑來無事就播一遍的那種好唱片。「氣聲」愛好者請直接服用《不醉夜》。

《幻覺動物》的最後兩句最戳心,滲透出堪破一切的冷靜,卻始終抑制不住飛蛾撲火的決絕。《幻覺動物》並不是那種可以給你標準答案或去指導感情生活的歌,感情的事,是幻是真,一切只在你自己選擇相信什麼,亦並無對錯。

如果你正迷惘,不如浸在歌裏,向憶蓮借幾分鐘舒緩的陪伴與療愈,再靜下心思考到底值得不值得……

某大V說,一聽這首歌就知道是姥姥的首pick,還真是亂懂我的。

可惜目前看到的樂評文兒,大夥似乎都對這首歌著墨不多,姥姥替這首佳作鳴不平呢。如果其它幾首慢歌是仙氣浮動,那麼這首就是妖氣衝天,你看,它原本的英文名字就叫做《GhostsDemons》。

▲ 初聽《魅惑》時,姥姥腦子裡出現的畫面是英劇《名姝(Harlots)》裏倫敦大街小巷迤邐而行,搖曳生姿的風塵女郎。

憶蓮的「小黃歌」是有傳統的,例子那是不勝枚舉,比如都市觸覺時期,憶蓮在起首第一曲《三更夜半》裏就高唱「找一夜情解我悶」; 臺灣的維京時期,憶蓮在的《Now or Never》裏甚至令人有SM的遐思,「燈光當做月亮,塑膠做的天堂,黑暗在鬆綁,慾望的翅膀」;到了《蓋亞》,那首《假釋》,幾乎就是極致的高潮體驗了,一聲海豚音劃過長空,聽得人百蟻鑽心,卻也酣暢淋漓。

▲ 《魅惑》裏那兩句「妖魔是我」「天國是我」最是厲害,讓人不禁想起徐克電影《青蛇》裏狂舞飛紗,大唱著「摩登伽就是我」的小青。

從社會文化角度來說,憶蓮的「小黃歌」曾是香港80年代「雅痞文化」的一個縮影,這一類人許多有海歸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體面的職業,但觀念較為開放,對品質的要求較高。但「小黃歌」一旦臟掉就淪為了下品,偏要憶蓮這樣不著痕跡,情辭皆美才好。

看到有人說,憶蓮的性感太高級,無法在心裡紮根,opps,那姥姥只能說,如果你get不到這種魅力,或許直接看porn會比較適合你。

▲ 林憶蓮在《等你說愛我》MV裏的滬上紅衣尤物扮相

《魅惑》亦可看做是女性主義的一個軟性表達,無論是娼妓、還是女妖精,在世俗的眼中都是低賤、帶有原罪,卻充斥性吸引力的,可是在情慾的洪流裏,原來眾生都是平等的,伯爵與高僧高貴神聖的表象終被剝落,露出齷齪的心思和動物的本能,所以,他們習慣性將女人、女妖精稱為「魔」,但卻抑制不住一次次想要通過性抵達天國的渴求……

憶蓮巧妙地聲音勾勒出一個猶如《權力的遊戲》裏梅麗·珊卓般的巫女形象,鉛華弗御,環佩叮噹,卻不知芳齡幾何;滿目柔光,顧盼流轉,終究是善惡難辨,帶你體驗人生極樂,卻也讓你糜爛墮落到萬劫不復。

▲ 活過來又快成灰,火舌舔著炭的黑,要誇一句,李焯雄老師,這詞填得神了。

填詞的李焯雄老師在香港出生,卻在臺灣發展,他拿過兩次金曲獎最佳詞人,風格跨度之大令人驚嘆,比如,你能相信這首《魅惑》與梁靜茹的《可惜不是你》出自一人之手麼?李宗盛曾經說過:「法蘭(李焯雄)是我的同路人」,現在來看,那還是很不一樣滴啦……

要說李焯雄的同路人,那或許是前面提到的周耀輝,兩位淵源頗深。92年,周耀輝因愛上一個人搬去阿姆斯特丹生活,在異鄉最心灰意冷的日子裡,鼓勵了遠在香港的李焯雄進行歌詞創作,沒想到李焯雄很快便成名了,細心的小和尚會發現,周李二人還有不少合作作品呢。

▲ 李焯雄與周耀輝都是經歷過港樂黃金年代的人,回首當年,李焯雄說:「最難得的是有些歌手,同時也是巨星,比如Sandy林憶蓮,而現在有些巨星,他不是歌手……」

從《Now or Never》到《魅惑》,李焯雄給憶蓮正好填過10首歌,從時間的跨度來看,並不算多。李焯雄把最完美的歌詞都留給了莫後莫文蔚,這話不假,莫後超強的表現力也襯得起那些好詞,但是她留給憶蓮的,一直都是最先鋒和最偏鋒的。

另外,好多人初聽《魅惑》都覺得這調子定是常石磊無疑了,但其實第一作曲人是Jessica Bennett,打臉不?《0》的製作人班底呈石頭、恭碩良和Kelvin Avon三足鼎立的狀態,缺一不可,所以有人沒有細聽幾遍便講「常石磊綁架了林憶蓮」是很不負責任的,倒不如說是「林憶蓮選擇了常石磊」更為妥帖。

這一首是全專輯編曲上陣仗最大,也最具戲劇張力的一首,邀來了上海音樂學院的田汨老師與石頭共同編曲,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和上海樸音弦樂團錄製弦樂,青年民樂演奏家屠化冰演奏笛子與簫,這樣一來,與專輯第一首《breathe in…breathe out》的簡約清爽形成了鮮明反差,但二者實為一支曲子。

田汨與屠化冰兩位早前在《歌手》版《柿子》裏就與憶蓮有過合作。田汨老師曾為許多影視作品和舞臺作品製作配樂,《一呼…一吸》體現出的強大戲劇張力便正是他的個人特色,短短几分鐘的一首歌,交織了中西古今元素,頗具實驗感,迷幻而遼闊。

▲ 《歌手》後臺合影,右二為田汨,右三為屠化冰

《breathe in…breathe out》重在討論靈魂內部,而《一呼…一吸》則重在個體與世界的關係。豐富的編配,輔之以歌詞裏雲朵、黑豹、滄海、螞蟻等意象,讓人恍若跟隨憶蓮走近了好萊塢大片裏俗世之外光怪陸離的仙境,人類雖是萬物之靈,卻也終不過是萬物之一,我們如何對待世界,世界終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掏空才能充實,枯萎隱藏生機,低谷過去就是高潮,好比一呼一吸,所有的終結都將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心靈導師憶蓮女士告訴你,當下便是最好的起點,認真面對眼前即可,對於那些無限未知和循環流轉其實都不必過分恐慌。

▲ Just relax~

另外,好像李焯雄老師也沒有忘記在歌裏埋「彩蛋」哦,比如「沒結果」,比如「聆聽」都是憶蓮從前的歌名,「我來我要我定義」的句式則很似當年《放縱》裏超有名的那句「我空虛我寂寞我凍」。嗯,這要怪李老師,你令我敏感。

《一呼…一吸》作為《0》的結尾,不僅扣上了起首的《breathe in…breathe out》,形成閉環,更暗合了上一張《蓋亞》心靈關照與環境保護主義的的議題,但更具平和之美的,探討的內容也更具深度與禪意。

▲ 《0》裡面的「圜道」概念在《蓋亞》裏的《枯榮》以及《無言歌》MV中的「六道輪迴」都曾有初步體現。

《0》的到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但它的宿命卻是不可避免地要被拿來和《蓋亞》進行比較的,都說憶蓮做音樂有「匠人精神」,如果說《蓋亞》階段的憶蓮像是在做「石刻」,錚錚作響,深具丘巒崩摧的力度,那麼到了《0》時代的憶蓮更像是在做「核雕」,纖毫畢現,卻有包羅萬象的本事。你說哪個會更難些?

《蓋亞》重在「我能」,而《0》重在「我想」,《0》的內蘊是對《蓋亞》乃至早前所有作品的高度濃縮與升級,憶蓮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視角上,俯瞰自身的來路和世界的方向,所有的演繹皆源自於內心,不再拘泥於形態,也沒有再去迎合旁人品位展現十八般武藝的必要了。

▲ 時間終會驗證,從《蓋亞》到《0》,她這一步走得有多遠

憶蓮1985年發行第一張唱片的時候,就只有黑膠版本,到如今發行第34張大碟了,居然也只有黑膠版本,一切似乎又回到從前了……

唱足33年,憶蓮經受得住了港樂黃金年代的「死亡考驗」;作為「外來妹」,也能在臺灣唱片工業最夯的歲月裏豎起大旗;再後來,內地歌唱真人秀大行其道,許多神龕上的菩薩羅漢撇嘴說葡萄酸,望而卻步,年過半百的憶蓮偏是無懼無畏,披掛上陣。

▲ 當年剛入行的憶蓮和她的第一張專輯《林憶蓮》

17年,許多網友質疑憶蓮年過半百還折騰個什麼勁,綜藝、商演、巡演一股腦都接了,殊不知,她當時所做的一切都為了籌備這張新專輯。她不是當紅流量,做唱片的消耗又那麼大,想養出《0》這樣的好作品,她不得不努力去工作。洪濤說林憶蓮心懷執念,看來一點兒沒錯

有人說,憶蓮呆在舞臺上和錄音棚裏的時間比歌壇小年輕們喫飯、睡覺的時間都久,這話不假,你看,與「長跑小能手」林憶蓮同期發片的藝人已經從原來的甄妮、梅艷芳們一路就變成了如今的艾怡良、白安們,好似無論歌壇賽況如何,她都在笑眯眯地對你說「加油哦,我還在吶」。

▲ 憶蓮和梅姐、Sally、阿菲同臺演唱,嘆那一段流金歲月啊

不過《0》之後,「長跑小能手」卻傳出了「退隱江湖」的傳聞,許多小和尚在後臺問姥姥怎麼看,姥姥亦不知憶蓮真正的想法,但姥姥尊重她的每一個決定,也建議大家平和以待。

如果,憶蓮打算在歸零之後重新開始,那麼,大家就像從前一樣,等著她,陪著她,就很好;如果,憶蓮真的決定畫上句點,就此別過,那這一路也是精彩圓滿,沒有任何遺憾,喜歡憶蓮依然是一件有格調、又有福氣的事情

▲ 至少還有,林憶蓮

寫到這裡,抬頭一看,時間是12月31日凌晨的3點半,距離第一次聽《0》,整整10天的時間過去了,有趣!新年要到了,不妨學憶蓮的樣子,揮揮手,按下「reset」,我們歸《0》,等蓮再來

對了,聆舊宮能因為這張唱片而被我的小和尚們喊成「0舊宮」,姥姥是覺得與有榮焉。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姥姥


天后就是天后,一出手就告訴那些流量明星什麼纔是真正的華語樂壇!

Sandy整張專輯立意深刻,編曲設計巧妙,給人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加上林憶蓮的吟唱真的聽到快要昇仙了!尤其是歌詞,在這裡吹爆吳青峯的才華!!!

常石磊的作曲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階段了,感覺他怎麼編曲都能好聽,sandy太知道自己聲音的優勢了,整張聽下來感覺就像在幻境中遊了一場,又像感受了生命的起承轉合,始於一呼一吸終於一呼一吸。我就是無法不沉迷於這種天靈蓋被唱穿的美妙感覺裏,所以迷戀她的聲音,是一種癮

最後,當音樂的主題從小情小愛的漩渦裏抽離出來,開始探討人性、社會現狀的時候,我想我們華語樂壇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六年時間沒白等,謝謝Sandy!

ps:聽完整張專輯,我聞到了一股「橫掃金曲獎」的味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