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具體的步驟。


曬單是必要的,但還不夠。

你還得有一個保持一致性的交易系統,或者交易理念方法策略的結合體吧,然後,還能邏輯的表述出來,最好是寫出來,這樣才能可遷移(培訓別人),可迭代(持續完善),甚至為以後量化、程序化做準備。

現在有那種騙子,他有好幾個賬戶,大部分是虧的,把幾個短期的僥倖穩定盈利的賬戶給你看,騙取你的信任。

還有就是更低級的,曬單作假,就是ps,不過這個好揭穿,畢竟外匯交易有觀摩密碼。

老練的資方,肯定是既看實時的賬戶記錄,又考察你的交易系統的,甚至還要看你的習慣,性格,品質等等。


很多app,有牛人榜。你只需要綁定你的賬號,然後大家看到你的交易不錯就會跟單,你就會和平臺共享跟單收費的費用!那麼這些牛人榜,比如金10啊之類的。


找一個開放型的跟單社區、跟單社區屬於資源整合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整合券商、操盤手、客戶、服務商、那你去跟單社區打榜,交易做得好,自然有客戶跟隨,而跟單社區會付給你相應的跟單服務費。

如果你作為操盤手,自己去找資金,不出意外的話,你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因為你想分客戶盈利的話,必然也要承擔虧損。

所以還是看你自己的打算,如果你想分利潤,就去找資管機構,如果你想旱澇保收,賺服務費,就找跟單社區。


開放共享社區,馬特跟單http://fxmust.com歡迎你


你還在傻傻地看技術分析書嗎?別逗了

作者:老李飛刀-李培棟

  今天,我們聊一聊技術分析書存在的種種誤區。(文中附老李飛刀的交易「血淚史」)

  交易者在選擇入場交易的時候要麼依據基本面要麼依據技術面。剛入市的新手往往是依據消息面操作,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立場,再加上自身對市場理解不深和對交易規則不瞭解,很容易出現虧損。

  在對市場有一定了解之後,開始發現依據基本面入市偏差較大,開始嘗試學習技術分析。

  首先,這個方向的轉變是正確的,因為從價格的走勢來看,消息不明郎的時候,市場走勢也是模糊的,所以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上來說,就是盤整趨勢。

  在市場裡面,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得到的結果通常和從分析消息面得到的結構是一致的。也就是消息面最終會反映到技術面上來的。但是,當交易者開始使用技術分析交易時,虧損依然發生,甚至開始發生較大的虧損。

  這時候交易者會有很大的困惑,是技術分析不靠譜嗎?不是的,是交易者對技術分析的理解錯了。

  以我個人開始學習技術分析為例,我最早進入的金融市場是期貨市場,當時一位前輩推薦的技術分析書是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這本書直到現在也是諸多技術分析書中的經典之作。

  我當時得到這本書時,把它當作武功祕籍之類的書籍來研讀,以為得到了《九陰真經》、《葵花寶典》。認為只要照著書本所說認真修鍊,很快就能成為交易高手,市場很快就能成為我的提款機。

  所以,我對市場中每一種走勢的頂部、底部、持續形態都背誦得滾瓜爛熟。但到了實戰交易的時候,才發現現實往往不是那麼回事。

  原因出自哪裡呢?原來是我總是把書中所寫的各種技術形態出現後的後期可能的走勢當作確定的走勢。

  例如,我自認為是底部,當我開始進場做多的時候,往往價格還是繼續下跌,結局是被套。

  其實作者對於形態的認定也是非常謹慎的。例如,對寫得最多的主要反轉形態之一的頭肩頂的認定得非常謹慎。先是趨勢上升完好,但突然在價格創出新高後,成交量出現了下降,「這時候,交易者應該在腦海里亮起一盞黃色警告燈了」。

  然後價格從中間高點下跌,並低於前期高點,「這就是個警訊,說明該上升趨勢可能出現了問題」。

  然後價格又反彈到第三個高點,這個高點沒有突破前期高點,這時候仍然不能確定頭肩形,「此時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趨勢已經從上升趨勢轉化為橫向延伸了」。然後價格從第三個高點下跌,並突破了頸線,一般來說,這下可以確定頭肩形了。

  但作者還是提醒一句:「除非確實發生了向下突破,不然始終存在以下這種可能性:整個圖形並不是真正的頭肩頂,在未來某一時刻,上升趨勢也許可能仍將恢復。」事實上,作者在強調:除非市場走出來後,纔可以最終確定頭肩頂真正成立。

  顯然,我是把可能的走勢當成確定的走勢了。交易自然就會出現問題了。這是交易者對技術分析最大誤解。

  再比如艾略特波浪理論,除了數浪的起點不確定以外,浪隨時會延長或者流產,而你卻始終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延長或者流產。

  所以,如果嚴格按照浪形做單,就會面臨著交易的錯誤,而這種錯誤,從一開始運用的那一刻起就存在著,但這不是波浪理論的錯,而是我自己掌握不好的錯誤。

  在外匯市場上,技術分析方法有很多,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掌握所有的分析方法,也不要把技術分析當成交易的聖杯,技術分析只是我們交易的工具,交易的成功還是要依靠對交易規則的執行和合理的資金管理。


去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應聘外匯交易員,為銀行幾十億資金操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