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看提出這個問題的讀書目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把沒上過大學作為約束條件來解釋「理解能力」上與本科生以上的差異,那我覺得其實其他問題下比較好的類似書單都可以。

因為畢竟講道理,人的理解能力差異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沒大到看的書還要分門別類。

如果是想要彌補與「上過大學」的人的差距,通過閱讀彌補你認為自己在三觀構建,素養提升上的不足,我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方向找相關專業的基礎入門專業書來看。

對心理學感興趣就看《心理學與生活》,對哲學感興趣可以看《中國哲學簡史》,諸如此類。其他《世界簡史》《人類簡史》《如何閱讀一本書》之類都可以。

關鍵是尋找興趣點。

當題主找到自己的興趣相關,可以再深入研究,或許比廣泛狩獵要更有收穫。

比如我個人是偵查專業,但是在瞭解我作為女生之後從事的工作內容後,我決定跨考。於是我用大一一年利用各種時間閱讀了其他專業的書籍,包括專業學習的課本,最終找到了自己想去學習的專業。

我在這裡沒有提到小說,是因為讀世界名著固然可以陶冶情操,但我個人認為如果像題主提出的這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讀一些信息量相對大,專業性相對強的書籍會更有收穫。

順便說一句,其實「讀過大學」的人,並不全是在這四年中構建了完善價值觀的或是習得豐富學識的人。

最後想提一句,我對於諸如大冰,盧思浩之類的書籍的態度是,可能對有些人會有稍許「慰藉」、「雞湯」的作用,但絕不是可以當有營養的主食書籍去閱讀的。

以上。
我也同意大冰的書是什麼破玩意你要是想學技藝,就先找類似學校教材這種書系統次第瞭解聖賢經典,世界名著,都是千百年來大部分人的共識,先看這些

但是要問我覺得什麼書是全方位的作用,不僅僅是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談資,讓你瞭解更多的人情世故,還可以滿足你對整個宇宙的好奇,命運煩惱起因的探索,塑造有益的三觀,那我先推薦一套入門書——慧燈之光


我看到最早的回答似乎是題主的補充,看完之後很感動,決定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給出一個角度的看法。本人目前大二,所以對大學生活可能沒有一個全局的視角,但就目前的學習和經歷來看,我覺得題主所想要提升的知識儲備、內涵素養光看書可能是不夠的,不實的,大學四年對一個人的培養是從各個角度提升的,書本、社交、娛樂、任務、情感,這些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相互交織,最終形成了一個人的模樣。所以就目前題主的狀況來看,不要把自己只侷限在用書本這一個途徑提升,我會就我能想到的,給題主我這個角度的看法與建議。

書本方面:建議題主各個類型的書都有所涉及,歷史、文學、社科、政治、經濟、藝術、科技等等,並且這些方面的書建議題主先看系統性質的書入門,比如歷史就先看通史,先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再通過自己的興趣主導進一步看某個朝代或者某個人傳記之類的。

影像:如今影像的發展也到了一定的階段,有人甚至說電影也可以作為一種文學類型。而我覺得影像會給人不同於書本的感受與收穫,因此建議題主可以看看電影、紀錄片。網路:現在是信息網路時代,不要浪費了這一大好資源,網易雲課堂,MOOC等平臺可以在網上上課,就算不上大學不意味著你不能上課,課堂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以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社交:社交也是能力的一部分,題主可以通過親戚盆友結識一些積極向上的人和一些有所成就的人與他們溝通,也可以通過網路平臺結識,可以做做兼職感受一下社會各個階層文化。大致講了一下我能想到的或許能夠幫助到你的方式,加油
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書看不太進去,先從感興趣的書類開始吧,詳情書類可參考噹噹網。
私認為紙質書有書香味,更有意思。全部都看。只要感興趣。挑揀。才能最後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啊。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都不錯。還有心理學的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