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家裡老人說家裡的小鴨子是母雞孵出來的,個人表示很驚訝。


專業的鴨蛋孵化其實技術不簡單,一般的人很難把握,比如說要適當節點淋水、時間把握、漂蛋技術等。

所以退而求其次,用母雞孵鴨蛋,雖然破殼率和成活率低,但是還是能出來一些。


現在絕大多數母雞都是改良品種,為了產蛋多長肉快,已經不會孵蛋了,會孵蛋的大多是土雞。同理大多家鴨品種也是被馴化改良了千百年,也不會孵蛋。但是一些馴化時間不長的家鴨,如番鴨,不僅保留了飛行能力,還會自己築巢孵蛋。

飛行能力超溜

有時會飛過幾個山頭,曾經也出現過一夥鴨子不知道飛哪兒去了,過了一個星期它們又飛回來了hhh。

這隻母鴨子消失了一個月,然後帶了一窩小崽崽回來,超神奇。


在長期的馴化過程中,作為候鳥的鴨子喪失了原本季節性繁殖的天性,而候鳥多數情況下巢內是不存蛋的。鴨子在這個馴化過程中也就喪失了築巢孵卵的習性。


不管怎麼科學解釋,我覺得這確實是個漏洞。

家鴨真的一直都是不會孵蛋的,也不會飛,農村都是讓雞給鴨蛋孵的。

野鴨長得是一模一樣,真的會飛和孵蛋,在加州一個公園看到了。

希望有更靠譜的解釋。


因為雞比鴨子更不愛動彈,整天在那一趴,就讓它孵唄


你問問家鴨,看看它怎麼回答


母雞生一段時間的蛋就會孵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