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複雜難以理解的人 平時和身邊的人也一直很淡 大概還是喜歡一個人的那種狀態 平時很善於剖析自己分成很多層 目標和想法很多 思想境界也很深遠廣大 專註於佔領更多的領域 對於哲學這方面也有深一層的思考和見解

但往往侷限於現實瑣屑和殘酷中最近這段時間有些迷失自己


謝謝邀請

應該就是用一句現在比較流行的話來講,外向的孤獨患者。

我自身也是這樣的人,喜歡解剖自己,再心靈上分析自己的性格特色,處事方式。但這並不等同於就與社會脫軌。見過的人越多,越謙卑,處事便越小心。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說起迷失,這樣的你不算迷失。由於接觸的層次越來越高,自身的不足便彰顯無疑。外界的繁瑣加之內心的渴望,讓自己本該享受學習的時光裏變得嘈雜不安。

我也是處於這種階段,不過我找到了適合我解壓的方式。

可惜我沒有你那麼高的文化水平。先來說說我自身,相對你來說我更偏重於外向性格。因為自己內心不夠強大,還不夠獨立,所以總有種患得患失的感受。說到底是沒能打開心門,正如你所說,跟周圍的人關係都比較淡。不會溝通,不願溝通,交流匱乏,這是根。

要邁開腿,張開嘴。交流是相對的,你分享出你的思想與情感。別人當然也會,交流與碰撞便碰發出感情的火花。感情的交替,會讓你我感覺到充實,歡樂。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也許當初的選擇讓自己後悔,但又能如何,畢竟走到了現在。我做出過能讓自己後悔一生的事,可生活總要向前,敞開心扉,擁抱社會。

其實有這種想法非常好,你會比別人思維更成熟,做事更穩重。時常解剖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強大的內心去承受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吾日三省吾身」,多好啊。

讀書最終的用處是用於實踐與交流。別封閉自己的心。我最喜歡茶餘飯後聽聽上了年紀的人講往事,說到激動時老人眼裡透露的是對往事的嚮往,好的壞的都能反映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壓力是相對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別被瑣事擾亂本心。
我認為你想的太多!你太孤單了,缺愛!家裡人對你估計不怎麼關心,沒有好好溝通,這種狀態不好,畢竟咱們是羣居!
相信我們都是宇宙間的唯一也要相信別人也是宇宙間的唯一太多相似,世界就無趣了
終究不論你選擇抗爭又或是接受,往往對於人性的失望和思維的樂趣會一直伴隨你。在這個世界能夠從善如流生存下去的最好的選擇就是做一個愚蠢的人,成為沉默的大多數。或者變成我現在的樣子,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沒辦法,孤獨可以換來自由,沉默起碼得之自保。我是很愛王小波,他是我的靈魂導師。你應該也會讀懂他書中的孤獨,對於思考,自我,社會,道德,他也算半自嘲式的敘述哲學的高尚,和人性的低級。總之我最愛的是《紅拂夜奔》《尋找無雙》《思維的樂趣》。他是個有趣的人,從中很有共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