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見過很多河流的名稱,有的是江,這二者起名的依據是什麼呢?與河流本身的水文或水系特徵有關嗎?


我覺得這個是和文化相關,古中國發明文字時有兩套體系,一套體系使用河命名水系,一套使用江命名水系。其中一部族強大佔據中原,你看下中原位置是沒有江命名水系,用水的另說。比較傾向於河的分支文明。使用江命名水系的文明被中原文明一而再,再而三的驅趕分布在早期不可耕種的大片地區,例如,南方蠻夷之地,西南荒涼之地,東北極寒之地。西北沒有主要是哪地方都是游牧民族還有部分白種人,第三種文明。


東羌和東夷融合形成華夏,東羌和東夷應該是具有比較近的親緣關係,某人說東夷從遼河到南方整個東部分布,這不可能,東夷不可能南北拉胯這麼遠,這不知道跨了幾個溫度帶,東夷應該是跟東羌的分布緯度相仿,兩者大致處於同一個溫度帶,所以可以融合地很好,東夷最多到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就儘是百越。

東夷和東羌應該都是原始漢藏語系的,南方的百越才是某種類侗台語系。

一般都說法是,原始羌人在中原地區分化出東羌,西羌是東羌西征的結果,藏和羌今天還有不少原始的D系基因,他們父系基因是華夏的下游。所以,原始漢藏語系應該都是河,即使比如說像遼河流域這種上古時期可能不是華夏的地方,也應該是某種原始漢藏語系族群,因為遼河的前身,也叫河,叫「句驪河」。而不是像吳越那種類侗台語系,也許保留有某種類侗台語系,或者類南島語系的底層才是江,就叫別看黑龍江吉林那麼北,朝鮮半島上都儘是江,叫河叫江,基本上根據都是河中原中心的遠近距離來的。

廣東省有個叫河源的地方,但是河源地區的河流都叫江,估計河源就是一個殖民意味的辭彙,以至於本地的河流實際的"江"相悖。

百濮和百越關係應該也不太遠,西南的百濮和南亞系民族近,東南的百越和南島系民族近,但是它們之間沒有整合好,而是被整合好的東羌東夷融合成的華夏一一分化征服。除了廣東的"河源",還有"江南河"這種比較違和的稱呼。以上均屬沒有邏輯的臆測。比較靠譜的是,上古只有大河稱河,長江稱江。其他一律都叫×水。有×江河的說法,沒有×河江的說法。華夏文明對河流的默認的稱呼是"河",江則是特色用法。比如漢水,可以叫漢江河。


長江系的都叫江

黃河系的都叫河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可能是兩地方言的傳承
不贊同樓上說法…1 江的支流有江有河,河的支流也有江有河,如大渡河的支流青衣江…

2島嶼上的河流不一定都稱河,如海南島最大的兩條河流分別為南渡江和昌化江。

3曾經也有題主一樣的疑問,至今也沒想出和所以然來,目前粗淺的認為可能與河流流量有關,流量發的稱江,流量小的稱河,不過這種大小沒有實際數據界定…所以權當猜測而已!

最早的時候,江僅指長江,河僅指黃河。

之後,國內,注入內海,或者內陸湖的都叫河;注入外海,大洋,或者淡水湖的,一般都叫江。

島嶼上的水流,都叫河或者溪,沒有叫江的。

國外的水流,都叫河。

江的支流可以叫江或者河,但河的支流只是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