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意識的載體,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物質並不是意識,石頭是物質,但它沒有意識。

當然這只是目前的說法,畢竟人不是石頭,鬼知道它有沒有意識,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也有可能你的毛巾,你的手機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siri。


就我現在的知識能讓我理解到的應該是 物質是意識的基礎。物質的特定構造讓某個「物體」具備了意識的能力,就像地球和太陽的特定距離讓地球上出現了生物,遠一點近一點都不行。

反過來,如果以人來舉例,身體是物質的,它為意識創造了存在的基礎,而意識又在指揮著身體的各種運動。如果物質基礎出了問題,比如癱瘓,意識基本上是無法去指揮其進行某種特定運動的。所以兩者不等同,但也有一定層度的依存關係。


不是。雖說物質能誕生意識,但這不代表說物質就是意識。就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媽生了你,你媽難道就是你?

物質決定意識,只不過證明瞭沒有物質作為前提的存在,就沒有意識的誕生,僅此而已。


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


對於修心有素,禪定功夫很深的人而言,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然不習禪定故,如《首楞嚴經經》所云:『不知色身,外自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姑徵之以事。

甚深的禪定,隨著心念超常大幅度的止息,呼吸沒了,何以會息住呢?尋此外呼吸從何而來者,找遍全身也不到,唯有從心而覓,纔有根源,心裏面若沒有內呼吸的種子發動,外呼吸豈不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仔細體會,這是很關鍵的地方。像呼吸,其餘的事物,其實都是有依據存在於心裡,才會造作發表出來,所謂心具心造是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三乘,是心作三乘,是心是六道,是心作六道。果能從心而覓,必然感通。

再者,吾人何以能認識事物?就是事物本身就已經存在於心裡了,若不存在於心,任憑你絞盡腦汁,也因隔閡而不能了知。

更有所謂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以心控物。有琳恩·麥塔格特《念力的祕密》(Lynne McTaggart,The Intention Experiment :Using Your Thoughts to Change Your Life and the World)一書,裡面很詳細的報道,值得好好一看。

我等凡夫俗子,無有禪定之功,是以被表面化的唯物主義所欺騙而不能察覺,若有甚深禪定,在禪修所煉就的這雙法眼的注視下,就能發現唯物主義流於膚淺,不攻自破,蕩然無存矣。


此物質如果指的是我們的感官經驗裏的那個「物質」,那麼物質就是意識。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所有思維都必須以這種「感官物質」作為材料和元素,然後進行重新排列組合。

此物質如果是說我們的感官之外,誰都沒親眼見過的那個物質。那麼我們無話可說。


物質決定意識是錯誤的!


看看馬克思主義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