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現象叫劇場效應,說的是,大家一起在劇院看演出,突然一個人站了起來,結果自然是站起來的這個人看的更清楚,但是後面的人自然被擋住了視線,這時候後面的人也會站起來,到最後,惡性循環使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但是當大家都站起來的時候,每個人的視線和剛才坐著的時候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區別就是,站起來不腰疼,但是會有點累


這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好問題。

我估計很多對經濟稍有一點瞭解的朋友首先想到的通脹,物價上漲,然後大家發現日子還和以前一樣,沒什麼變化。但是,事情並不這麼簡單。

我們要樹立這樣一個基本的觀念:所有通脹都是結構性通脹。

並不是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同步上漲的。如果給每個國民都發十萬元現金。那麼顯然,對富人來說,沒什麼區別,以富人的數量也不會影響到物價。那麼,我們主要分析中產和低產者。

對中產者來說,基本生活支出是可以保證的,多出來的錢也不會有太多花在這些方面。對這樣一筆意外收入,他們會有較大比例花在旅遊和購買奢侈品上面。這兩樣,國外產品居多,而且出國遊它不通脹啊,所以發給中產的錢會有一部分被央行回收,變成外匯花掉。現金多了會影響匯率,但匯率的跌幅要小於通脹幅度。因為多出來的錢有一部分被內循環吸收了。

對低收入者來說,好不容易得到的這筆錢不會象中產那樣隨便亂花掉,但這樣一筆錢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在衣食住行的上面都會有一個小小的提高。基本商品價格會有一些提高,有可能完全喫掉所得到的收入。但是,這麼多現金進入市場,低收入者和中產者多花的錢,最後仍然是被低收入者賺回去了。所以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幅度應該大致相當於通脹幅度或者稍高一些。

房價是個X因素,房價肯定是會上漲的,但是漲多少,就看大家怎麼炒,能不能炒起來了。如果全民皆炒房,房價翻很多倍,最後最大的贏家是擁有房產多的富人。如果漲幅正常,下層得利。

總之每個人發一筆錢,會稀釋富人的財富,對越窮的人越有利。如果有錢人的財產是X,低產者的財產是Y,那麼X:Y當然大於X+A:Y+A了,這裡A指發的10萬元現金。

對富人來說,不管國家發了多少錢,仍然是喫香喝辣,日子好得不得了。對低收入者來說,多一筆錢對改善生活有幫助,基本物價上漲也帶動了收入的上漲。畢竟基本物價主要由低收入者的勞動構成的。

中產很可能是個有趣的特例。剛開始可能是他們最爽歪歪。因為富人看不上這筆錢,窮人捨不得花。只有中產,必然會當作意外之財揮霍一部分。甲家庭這兩年一直想去歐洲玩一趟,就是沒捨得,乙主婦一直想買個新款的驢包,丙男對勞力士情有獨忠。。。所以嗎,爽就是了。但是,錢花完了,回來發現物價都上漲了,但工資漲幅似乎並沒有物價漲得那麼大,甚至漲幅還不如低收入者。最後發現,平白得到10萬,日子TMD還沒以前好了。。。

當然,這些都是意淫,因為國家基本不可能發這筆錢的----除非經濟遇到了大麻煩。發錢是很爽,但它會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總體來說,是弊大於利的。


參考辛巴威,通貨膨脹,而且長時間都難以回歸正常的物價水平


你會發現原本一塊錢的東西變成了幾十塊錢,而你的生活質量沒變


流通的錢要和社會生產力掛鉤,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是加印錢這樣下來只是物價水平上來了,但是購買力並沒有變化。


通貨膨脹唄。

偷偷發也是會影響市場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