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用某圖,某庫網拼湊素材,對設計感到迷茫,


大概率因為BRIEF不清唄。

把問題搞清楚,

項目背景是啥,做給誰看,誰是最終的受眾,

傳達的信息是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

用什麼樣的視覺形式表現?要呈現在什麼媒介上?deadline?你有多少時間去做?手上有多少資源、有圖?可拍攝? etc.

brief清楚了,

創意方向自然就浮現了,

然後設計就是臨門一腳。

廣告行業(不是街頭廣告製作)對這個是有研究有章法的,不過現在廣告公司式微,

而市面上又大多是「零基礎」學做設計的兄弟,好麼,

站酷教程學一學,adobe全家桶盜版裝一裝,哦~開始做設計了,變成設計師了,

設計工作中多年經驗累積出來的流程現在都沒人講究了。

以前brief不清,工單都要給創意部拒掉的。

呵呵,現在麼,反正大部分也就是伺候伺候電商之類,甲方乙方都是渾渾噩噩,

反正大家一起都不專業,所以各種設計工作都是看命看臉,燒香拜佛,看客戶心情。

這種狀態做設計麼自然只能拼拼素材,湊點莫名其妙的東西。

要怎麼不迷茫?去服務500強公司的乙方,去伺候一兩年500強公司的市場部。


四個字,設計意圖。

換句話說,就是你做這東西,是幹嘛用的。它要滿足哪些具體要求才能有用。

理解不了設計意圖,永遠做不好設計。

設計師的眼界和知識面,是第一生產力。

@Vega 的答案比我說的要詳細一些,作為一個十多年的設計,表示贊同。


感到困惑和迷茫都很正常啊,做什麼工作都一樣的。

不是說用這些網站就一定是搬運素材,學會用這些網站,你就會發現自己有在成長。

舉個例子說,我作圖習慣用包圖網,著急的時候我也會拼湊素材搬運模板啊,但是老闆和客戶就是喜歡,那沒辦法,但是關於素材的排版設計方面還是要有自己的東西的,不然公司要我們設計做什麼,就是我們還是專業的。

如果比較空閑的話,我也會上包圖網上面逛逛看看,每個月也會有一些營銷日曆之類的出來,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靈感,這也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了,不僅是用它的素材,還把它當做靈感來源。

樓主會困惑肯定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去改變現狀,學習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肯定會解決你的困惑的。


多看,一定要多看,讓自己沉浸在各種優秀作品裡面,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想像,就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就技能上,學習下板繪,或許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瀉藥

設計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問題,平面設計的首要任務是完成信息傳遞,先搞清楚自己是幹什麼的,再談方法

工具、版式、色彩、構成、技法等等都是為了滿足核心訴求才能存在的,它們是有邏輯關係的,對設計的理解很有可能還停留在好看這個層面上,纔有可能慣性的用素材做設計,這樣是不對的,畢竟「形式服務於內容

這樣說其實也很假大空,那我們把它放到實操環境裏來理解

假設需要做一個文創項目的主形象,第一步要了解的不是設計成什麼樣,先想畫面很難得到正確的結果,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創意?文化+創意會產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目前市場對文創的反應是什麼樣的?主流羣體是什麼樣的?很多問題都要做分析,要依靠大量的數據和反饋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這裡不做贅述了

文化存在兩面性,一個是傳承,一個是創新,什麼叫傳承?馬連良先生唱空城計,有個字兒唱錯了,後人也得這麼唱,不然不是馬派的傳人,這種叫傳承,原汁原味,不能變,聽的就是老先生的玩意兒,變了就不對了;什麼叫創新?安迪沃霍爾以當代藝術畫過幾幅名人肖像,比如毛澤東、夢露,這種叫創新,重新演繹一個文化符號,尋求的就是新的視角

也就是說,文創項目其實是以當代視角訴說時代語境,這是整個邏輯鏈條裏的一個階段結論,設計師往往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展開立意

假設核心內容是京劇,百老匯上演的《遊園驚夢》和保利大劇院的《貴妃醉酒》所呈現出的文化形態肯定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創新,為什麼?把東方文化放到西方語境呈現,這個舉動本身就製造了文化上的衝突關係,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後者是傳承,在東方土地上用漢語和傳統韻律進行表演的行為,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沒變化,骨子裡還是那些東西,把文化衝突的獨特吸引力用平面語言表達出來纔是設計師要做的事,那畫面也跟著出來了,要表達這種文化衝突,強調的一定是新,而不是老,無論用什麼技法,最終目的都是要強調這種文化對沖與融合,可以用波普、立體、簡約等等各種手法來處理京劇的元素,可能再搭配一些具備當代感覺的素材,比如補色關係、非對稱結構之類的,有個案例就是用樂高繼母拼出各種京劇臉譜,既現代又有文化感

怎麼表達就是設計師需要反覆推敲嘗試的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仔細推敲細細打磨

看了看其他回答,居然還有人說拼湊也有技巧的,有什麼技巧?那圖形歸納不是胡鬧麼,留白部分不是元素?版式沒有那麼多P話,說到底都是正負形關係比例關係那點玩意兒,根據表達內容靈活運用版式這不叫技法,這叫設計師的基本功,說到底還是圍繞設計師對內容的理解深度、知識積累、基本功和藝術審美而完成的,脫離創作土壤一味強調版式、色彩、酷炫、效果等等的都是邪教

不用迴避拼素材這種事,很正常,但不能為了畫面而拼素材,那樣就走錯路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