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即可。


首先簡單說一下彼得林奇,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業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很努力的人,他一年要拜訪幾百家上市公司,從中選擇優質公司,由他執掌的麥哲倫基金13年間資產增長27倍,創造了共同基金歷史上的財富神話。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資理念已經成為投資界耳熟能詳的經典。

在他的著作裡面有對他的投資理念進行總結,這裡寫了我自己對這些總結的理解,當然只是交流,僅供參考。

1. 買股票之前要對它進行深入瞭解

這裡的深入瞭解,不僅僅指的是基本面或者技術面這樣的情況,還是指當你買入一部分股票的時候,你得知道你這一部分股票到底代表了多少資產,你用了多少的價格買下了這部分價值的資產,就好像你在用實際的金錢在購買一件真實的物品一樣,而這部分股票到底值多少價值,則要根據公司的財務數據,然後自己從這些財務數據中找到你認為有價值的資產,把這些資產加起來,再在那個數字的基礎上進行一些保守的估計(比如把那個數字打一些折扣),這樣你可以把這個數字當成那個公司的價值,然後你就知道你買的那些股票在你心裡的價值大概是多少了。當然這裡需要你對財務報表有一些理解,如果你對財務報表不懂,那你必須要去學習,如果你對學習這類知識感到厭煩,那我覺得那你可能最好不要去投資股票。

2. 對自己擅長的行業的股票進行投資

在買賣股票的時候,經常會見到很多人會去投資一些高科技的行業的股票,反而對一些看起來很不好或者感覺技術含量很低的行業的股票避之不及(比如殯葬行業),也會對自己的本來的行業有一些忽視,卻對一些自己陌生的行業的股票趨之若鶩,但是這實際是很荒謬的情況,因為你對你從事行業的經驗是你與市場其他參與者相比的優勢所在,你卻捨棄了你的長處,去選擇一個你可能不如別人瞭解的行業,或者說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往往可能代表著你能更快的更好的瞭解這一個行業,相反那些高科技的行業,比如5G,你很難在短時間內對這些東西有一個清楚的瞭解,更不要說你要說你要用自己的辛苦錢去買一些你根本不清楚的資產了。

3.買賣公司的股票盡量對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等實質性的東西有清楚的認識

在你買賣某一個公司的股票的之前,你最好對這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有自己的體驗,並且自己也很滿意這些東西,同時需要思考你滿意的這些東西是不是可複製的,只是在這個行業裡面的這一家公司有,還是所有的公司都有;是隻有這一家公司能做到,還是別的公司也可以模仿的;這種好的情況這家公司可不可以繼續延續,還是說只是一次偶然的情況。這些情況纔可能是你對買賣這家公司股票的實際理由,對財務報表等等的看法更多的可以作為對這些情況的驗證。

當然以上這些看法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且只是單從行業的角度來說買賣股票,如果實際要買賣股票可能還需要考慮其它更多的因素。


交阿爾法書院作業,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與《戰勝華爾街》後有感。

由於自身沒有多久的股票交易經驗,所以從這個問題上不能像其他童鞋一樣給予解答,但作為一枚所謂的產品童鞋,這兩本書倒是對我工作與生活中的選品分析能力給予一定的指導建議。

1、知彼:保持對生活的洞察力

林奇介紹自己幾乎所有領域的股票都會選擇,哪怕只是少量交易,也會保持對該股票的關注,當然這是林大師所擅長的方式。而他給業餘投資者的建議是,關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做個有心人,一樣能選到好的股票。

工作中的思考:上述洞察力包括對周邊非專業用戶對與某類產品的觀察,便於跳出「舒適區」看產品;洞察競品的創造力,產品也許會趨同,但產品體系不一定相同。

洞察產品本身的功能與內容,某種程度上,歸整後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但體驗產品,觀察用戶的真實反饋是實時的。

還包括對事物本身特點或者最本質屬性的洞察,為什麼某款產品能獲得好的口碑,它打動的點在哪裡。就像有童鞋分享其曾經選擇好未來時,洞察到的是當代父母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焦慮上。

2、知己:瞭解自己的優劣和能開發的產品

林奇在開篇提到,投資要做準備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瞭解自己投資的目的,瞭解自己對投資品的熟悉程度,所以與其茫目開始,不如想清楚再行動。

對於工作的思考:由於我們所在的公司資源側重不同,目標用戶羣體不同,所以產品與功能尤其在剛開發階段,一定不是完善的,就只能集中力量保全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實現從無到有的過程。

對自己的定位也要儘可能區別於同業其他產品,或者是運營手段、或者是客羣渠道、或者是技術形態,圍繞自己的資源優勢展開。

3、唯手熟爾:紙上談兵終覺淺,唯進市場話高低

林奇在書中有介紹獲取股票公司信息的方式、財務分析指標的方式、買入退出時機、股價陷阱等。這些都是其個人幾十年來日復一日的勤奮操練經驗積累。但站在市場中,除了知識、策略等理論、更有人性、時機等真槍實彈。

做產品也是一樣,把我們通過調研、學習、洞察整合的模型呈現出產品、活動等形式,只有一次又一次交到用戶手中,才能真正判斷出用戶的喜好。一方面用相對科學的模型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在實踐中,不斷用數據檢視與現實中的偏差。所謂擅長,一定是刻意練習後形成的系統1思考方式。

所謂擅長,就像畫K線,讀財報,也是重複多次,才能找到市場的感覺,才能記住那些專業術語的意義。

最後,回到林奇對業餘投資者的建議來看,還是給了我這個小白很大的信心,選股票如同做產品,學習、實踐、總結,周而復始。

同時更給了我一個方向,關注我身邊的領域,看產品自身選擇股票。生存成本越來越高,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睡後收入,但睡後收入不一定是廣撒網式的撈魚,而是圍繞自己專註領域的增長曲線,嘗試分形。


交作業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這本書相對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要更清晰易懂。我在開始購入股票是5年前,當時正值15年的牛市開始時,那時候完全是一個小白,買什麼什麼漲,無論你怎樣追高,你都能賺錢,後來經歷了熔斷和千股跌停後,一朝回到解放前,才開始痛定思痛研究基本的知識,學習了很多技術,研究了很多指標。但到後來終於能翻身賺錢了,發現在股票賺錢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倉位的控制和買入賣出的時機。為什麼我沒有把選股放在首位?就如彼得林奇說的一樣,就算你買的是好公司好股票,但買入的時機不對,那麼你還是可能虧錢的。當然買入時機對了,選到好的股票,就決定你能賺得比其他人多很多。

至於選股,道理我都懂得很多,例如這本書也羅列了什麼是好股票,怎樣挑選大牛股,選股有什麼原則,買賣的最佳時機等等,但是當我真正處於市場中時,我的風險偏好總是影響著我的操作,我認為自己是中低風險偏好者,但其實在股市中,並沒有哪隻股票是風險比較低的,只有相對,而這種相對還要基於大盤的走勢分析。我總是不能自已地選擇業績穩定卻不是熱門話題的低價股,在大盤走勢相對低的時候買入進行潛伏,反覆做T。平常日子裡總是跑輸大盤,但一年最少有一兩次漲的比較好甚至漲停,一般就是利用這些機會,讓我跑贏大盤的。前兩年我都跑贏大盤了,但我跑輸很多人。

看了這本書後,我也思考,要不要在大盤比較低迷的時候,嘗試夠入一些熱門概念的龍頭股呢?說不定是我成長的一個好機會。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竟然是一本面向業餘投資者的書籍,閱讀過程對初學者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系統的發現了與專業投資者比較下的優勢,這一點對增強自身的信心尤為重要。而其中如何在自己擅長和熟悉的相關領域發現優質股票的角度頗為實用。作為IT從業人員,目前尚未投資過任何一家IT企業,而信息產業的造富神話年年都在接連上演,現僅從IT行業說幾點自己的想法。

1. 尋找領域內背後的技術支持公司

這個行業某些領域跟其他相比就是風險投資的比例很高,而且很多被追高的股票似乎有著一個不成文的默契:公司起初幾年的盈利並不重要,而去儘可能的佔領市場更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所謂的「概念股」仍受人追捧的原因。因為這其中一些領域公司的特點是規模效應,一旦成為Top1便可贏家通喫。但另一方面,初期的競爭會極為慘烈(如視頻應用、共享單車),所以直接用基本面的方式分析這些公司是很難的。但是如果退後一步看,去尋找為這些「前線公司」提供基礎服務的公司(如CDN基於視頻),或許會發現另一片天地。這其實有點像書中提到的優惠券處理公司。

2. 尋找紅海(或壟斷)中的藍海公司

比如企業視頻會議前幾年還被WebEx所佔據大量市場,後來被Cisco收購,但其很多功能和界面其實一直被業內人士詬病,直到Zoom的出現,我想同時用過兩個軟體的的人都會為後者的簡潔明快高效所吸引,尤其對於遠程辦公越來越頻繁的IT行業。雖然目前來看Zoom在股票上的投資回報並不是很穩定,但是這其實為選股提供了一個思路:就是當你在業內發現一個極好的替代品時,一定要去關注它的股票。

3. 尋找那些購買優秀軟體的跨行業公司

這其實有點偏離了自己熟悉的領域,但是對於發現其他行業的潛力股或許會有幫助。如果你對某個公司的軟體極為有信心,認為它不論從技術還是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但這家軟體企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你不能購買其股票(如股價過高、未上市、或所在區域交易受限等),那麼順藤摸瓜尋找那些購買這家軟體公司的企業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


這是一本寫給業餘投資者可以看懂的書!

當然書中給了不少總結性思路

六類公司,13種選股模式,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如何避開不好的股票

可能需要我們有條件的去理解運用

我個人對如何在擅長的領域來尋找股票的想法是:先對目前整個上市公司做一個整體的行業分類,找到每個行業分類的龍頭1-2家。建立一個股票池,對自己熟悉或興趣的領域做深入瞭解,市場的情緒是變化的,我覺得A股還沒有到可以跟美股一樣可以做長期的價值投資,會有行情及板塊的輪動。那麼在市場情緒變化中尋找當下行情做三個月左右的行情。當然如果遇到特別好的現金流機器公司值得長期持有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都不能出門活動,在一片小空間裏如何鍛煉好身體是大家關心的事,我發現身邊朋友都在用Keep這個APP,我也嘗試過覺得很適合在小空間做鍛煉,和朋友一起打卡,使用感很好,視頻指導加上社羣的分享很激勵想要鍛煉的朋友,我本來就是用戶,因為這次疫情使用的更頻繁了,我就查了下Keep上市沒有,目前還處於融資階段,我想如果它上市了我一定會好好研究一番。

之前遇到過歐菲光低迷的時期,在19年五月觀察到的,因為LED是深圳一個比較有產業特色的行業,也剛好有朋友在這個行業,這家公司也是市政府扶持企業,由於去年特然爆出虧損的消息暴跌,當時覺得機會特別好就入手了,大概等待半年時間,下半年開始啟動,算是一個幸運的事情。

目前來看,選股思路能碰上些邊兒,難得是什麼時機賣,我錯過了很多高位賣出的機會,這也是我現在對持倉時間比較敏感的地方。還需要在市場大趨勢判斷和K線上找些方法熟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